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十七 第40讲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七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考点展示2017-2019全国卷考查视角
文艺复兴和宗教
改革
2019·全国卷Ⅱ(选择)
文艺复兴的影响(印书坊发展)
2019·全国卷Ⅲ(选择)英国宗教改革2017·全国卷Ⅱ(选择)意大利文艺复兴(经济背景)
启蒙运动2019·全国卷Ⅱ(选择)法国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2018·全国卷Ⅲ(选择)法国启蒙思想传播(沙龙聚
会折射的实质)
2017·全国卷Ⅰ(非选择)法国启蒙运动与民族主义
思想
命题分析
1.以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主要考查方向,以这两个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和影响为主要考查角度。
2.突出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素养的考查。
备考建议
1.把握人文思想发展的总体趋势和阶段性特征,同时注重从近代化角度来认识欧洲人文主义的发展。
2.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理解中西方不同思想的碰撞与交流。
第40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一文艺复兴(14-17世纪)
1.历程。
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16世纪扩展到英国、西欧。
2.兴起背景。
(1)经济: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政治: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新兴资产阶级。
(3)文化:意大利人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和典籍。
(4)造纸术与印刷术传入欧洲,极大地便利了文化的传播。
3.性质。
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4.核心思想。
人文主义。
(1)肯定人和人性,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
(2)反对禁欲苦行,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
(3)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
(4)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5.主要成就。
集中在文学艺术领域。
人物作品思想主张
(1)但丁《神曲》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2)薄伽丘《十日谈》讴歌人性,讽刺教会,抨击封建等级观
念,提倡人类平等
(3)彼特拉克《歌集》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4)达·芬奇《蒙娜丽莎》
等
作品一扫中世纪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
(5)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1)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空前繁荣。
(2)促进了思想解放,冲击宗教的精神独裁。
(3)促进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4)为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注入了精神动力。
[识记导图]文艺复兴的三个“一”
[易错修正]“文艺复兴”一词反映了这场运动的本质。
答案:文艺复兴时期虽然号称复兴古典文化,但只是借助其形式,内容主要是宣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实质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新兴的资产阶级为维护和发展其政治经济利益,首先在意识形态领域展开了反封建斗争。
二宗教改革
1.背景。
(1)经济条件: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思想条件:在文艺复兴的影响下,改革教会的要求日趋强烈。
(3)政治条件:天主教会与德意志间的矛盾加深。
(4)导火线:1517年,教皇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
2.概况。
(1)序幕: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2)扩展: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如路德派、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等。
3.主张。
(1)“因信称义”(思想核心):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得救。
(2)“信徒皆祭司”: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3) 简化宗教仪式。
(4)建立民族教会: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4.实质。
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皇统治的政治运动。
5.意义。
(1)促进了思想解放,为确立宗教信仰自由奠定了基础。
(2)发展了人文主义,为启蒙运动做了思想准备。
(3)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4)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巩固自查]下图是有关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漫画,你能从中获取哪些信息?
(漫画说明:中间是天平,天平的右端装着《圣经》,旁边站着信徒,天平的左端站着的是教士,旁边是教皇、红衣主教等。) 答案:漫画中,一本《圣经》就比教士都重,反映了《圣经》高于教皇和教士,进而体现信仰得救的新教思想,实质上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和地位。
[易错修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都反对宗教信仰。
答案: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将斗争矛头指向天主教会,但并不反对宗教信仰。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也是信仰宗教的。文艺复兴反对的是封建的教会的束缚人性的神学理论,宗教改革反对的是封建的教会与烦琐的宗教仪式,并没有反对基督教,而是对基督教的发展与创新。
中世纪
中世纪是欧洲(主要是西欧)历史上的一个时代,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到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15世纪末到17世纪)之前的这段时期。另有说法认为中世纪结束于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中世纪”一词是15世纪后期的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比昂多开始使用的。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天主教对人民思想的禁锢,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早期在欧美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核心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史料1:如图1和图2。
史料2:达·芬奇曾说过:“我是画家,但我还是工程师、机械师。我终生与自然作长期搏斗,解开一个个自然之谜,征服不驯的自然之力,为人类服务①……他们熟读经典,却迂腐无知。为什么要自欺欺人呢……难道不应该首先理解自然的法则,然后再了解人类的法律和习俗吗……研究自然是教育的主体,其余的都只是装饰而已②。用你的头脑和你的双手去研究它吧!③”
——摘编自何亚平《科学社会学教程》[史料探究]依据上述史料,归纳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特征并分析其影响。
[史料研读]
史料1研读:图1中的圣母画像呆板拘谨,缺少情感,头部有圣光,借此表达神性。图2中的圣母,衣服色彩鲜艳,面部表情丰富,充满母亲的慈爱,带上了人性的慈光,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的健美完美地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理想。对比分析可知,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具有“把神人化”的特点,反映出从压抑人性到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