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体味文化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这位母亲为什么如此重视《论语》?国 际社会也高度评价儒家,这说明什么?
三、文化的力量(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的发展 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 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注意:这种影响具有双重性。
【板书设计
B、 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 C、 文化就是刻在石头上的名人名言 D、 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 两者互不影响
情景一:近年来,全国出现许多学习《论语》的私 塾。一位带着5岁的孩子来学习的母亲说:“我最想教孩 子的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即便在竞争激烈的社会, 也希望我的孩子在成长中懂得做人的道理。”她在家里每 天都放《论语》的CD,全家一块学《论语》。 情景二: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所倡议的《巴黎 宣言》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 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2007年 12月,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参观山东曲阜孔庙后感慨道: “孔子儒家的思想如果成为常识性的东西在大家心里扎根 的话,世界一定会变得很和平。”
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 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表现:1.影响个人的成长
2.影响社会的发展
【课后作业与反思】
1、完成作业本选择题部分 2、背默: (1)文化的力量(2)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要 求和意义。 课后反思:
为方便学习与使用课件内容, 课件可以在下载后自由调整
A、①③⑤⑦
B、③④⑤⑥⑦
C、②④⑤⑦
D、①②④⑥⑦
1、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相对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社会全部 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精神活动: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 程都是文化活动
精神产品: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 育、艺术、科学
2、文化内容
【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指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从而也反映
A、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 B、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C、文化是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一 种现象 D、《庐山图》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
3、“石头上刻着名人名言,石头是 物质的,但表现的是精神的内容。”对 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文化不等于文明
各抒己见
有人说,文化是一种“纯”精神活动和 “纯”精神产品。你认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甲骨文
简牍
纸书
电子书
归纳(3):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
不开物质载体。
“苍润高逸,秀出东南”的庐山,是一座 千古文化名山。据此回答:
2、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庐山图》,以 艺术形式形象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
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观念体系,在 阶级社会中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如: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
非意识形态:指不反映一定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
的意识形式,不具有阶级性。如:自然科学和技术、 语言和文字等。
3、文化的特点:
归纳: (1)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 物。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
文政 治 必
化修 ③
·
谈谈你身边的文化
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区域文化:各具特色
1、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
①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经济现象
②高州第届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 政治现象
③参加演讲会、辩论赛
④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
⑤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
⑥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
⑦参加合唱团、舞蹈队
】 文化 普遍性(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万花筒” 特色性(不同区域各具特色的文化环境)
1.内涵: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
体 味 文 化
文化 是什么
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内容略) 2.特点:1)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2) 文化是人们的素养 3)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 3、形式: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
文化 的力量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21
Biblioteka Baidu
第一讲:体味文化
教学目标: 通过初次对文化生活的接触,提升学生对文化生活
的认识(感性和理性、特点、作用等),明确学习的方 向。积极接触优秀文化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①文化的内涵和特点(b)
②文化的力量(b) 教学方法:谈话法、探究法 课时:1课时 上课时间:2015年8月3日
体》 高 中
味《 思 想
公交车厢里
⊙西装革履的男青年与稚气未脱的小学生谁更有文化?
归纳:(2)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 文化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
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 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注意:
文化与自然相对,重点强 调“化”的过程; 文明与野蛮相对,重点强 调“明”的结果
文化包括人类活动的积极成果和消极成果 文明是文化中积极、进步和合理成分。
三、文化的力量(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的发展 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 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注意:这种影响具有双重性。
【板书设计
B、 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 C、 文化就是刻在石头上的名人名言 D、 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 两者互不影响
情景一:近年来,全国出现许多学习《论语》的私 塾。一位带着5岁的孩子来学习的母亲说:“我最想教孩 子的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即便在竞争激烈的社会, 也希望我的孩子在成长中懂得做人的道理。”她在家里每 天都放《论语》的CD,全家一块学《论语》。 情景二: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所倡议的《巴黎 宣言》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 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2007年 12月,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参观山东曲阜孔庙后感慨道: “孔子儒家的思想如果成为常识性的东西在大家心里扎根 的话,世界一定会变得很和平。”
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 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表现:1.影响个人的成长
2.影响社会的发展
【课后作业与反思】
1、完成作业本选择题部分 2、背默: (1)文化的力量(2)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要 求和意义。 课后反思:
为方便学习与使用课件内容, 课件可以在下载后自由调整
A、①③⑤⑦
B、③④⑤⑥⑦
C、②④⑤⑦
D、①②④⑥⑦
1、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相对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社会全部 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精神活动: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 程都是文化活动
精神产品: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 育、艺术、科学
2、文化内容
【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指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从而也反映
A、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 B、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C、文化是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一 种现象 D、《庐山图》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
3、“石头上刻着名人名言,石头是 物质的,但表现的是精神的内容。”对 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文化不等于文明
各抒己见
有人说,文化是一种“纯”精神活动和 “纯”精神产品。你认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甲骨文
简牍
纸书
电子书
归纳(3):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
不开物质载体。
“苍润高逸,秀出东南”的庐山,是一座 千古文化名山。据此回答:
2、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庐山图》,以 艺术形式形象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
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观念体系,在 阶级社会中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如: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
非意识形态:指不反映一定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
的意识形式,不具有阶级性。如:自然科学和技术、 语言和文字等。
3、文化的特点:
归纳: (1)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 物。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
文政 治 必
化修 ③
·
谈谈你身边的文化
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区域文化:各具特色
1、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
①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经济现象
②高州第届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 政治现象
③参加演讲会、辩论赛
④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
⑤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
⑥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
⑦参加合唱团、舞蹈队
】 文化 普遍性(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万花筒” 特色性(不同区域各具特色的文化环境)
1.内涵: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
体 味 文 化
文化 是什么
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内容略) 2.特点:1)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2) 文化是人们的素养 3)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 3、形式: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
文化 的力量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21
Biblioteka Baidu
第一讲:体味文化
教学目标: 通过初次对文化生活的接触,提升学生对文化生活
的认识(感性和理性、特点、作用等),明确学习的方 向。积极接触优秀文化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①文化的内涵和特点(b)
②文化的力量(b) 教学方法:谈话法、探究法 课时:1课时 上课时间:2015年8月3日
体》 高 中
味《 思 想
公交车厢里
⊙西装革履的男青年与稚气未脱的小学生谁更有文化?
归纳:(2)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 文化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
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 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注意:
文化与自然相对,重点强 调“化”的过程; 文明与野蛮相对,重点强 调“明”的结果
文化包括人类活动的积极成果和消极成果 文明是文化中积极、进步和合理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