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行为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言语行为理论
摘要:20世纪初,西方哲学研究开始向语言转向,日常分析学派哲学家奥斯汀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他学生对其对该理论进行了发展和修正,进一步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引起了哲学界和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综述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简要的评述。

关键词:言语行为间接言语行为语言哲学
一、引言
在西方哲学史上,命题真假值问题一直困扰着哲学家。

20世纪初,在哲学的第三次转向中,语言取代了认识论成为哲学研究的中心课题,“语言转向”的产生,标志着英美分析哲学时代的开始。

哲学家对命题的研究从抽象的命题本身转向了用来表达命题的陈述句。

从使用的分析方法来看,分析哲学分为逻辑实证学派和日常语言学派。

前者主张建立科学语言以保证命题陈述的意义明晰化,后者则着眼于自然语言的分析。

逻辑实证主义者认为陈述句的作用是描述事物的状态或陈述某一事实,所做的描述或陈述必有真假,不能证明其真假的陈述无意义。

20世纪50年代末,英国哲学家austin针对逻辑实证主义的真值条件语义论提出言语行为理论。

在对陈述句进行研究时他发现,人们所说的许多话语貌似陈述,但它们根本不以记述或描述为目的,或仅是部分地以此为目的。

他注意到人说出话不仅是描写和陈述客观世界,而且也是一种行为。

他指出不少陈述虽无真假但确有意义,从而对逻辑实证主义的这一学说提出了异
议。

austin根据陈述句不同的功能将其大致分为“表述句”(constatives)与“施为句”(performatives)两类。

他认为表述句和施为句的区别在于后者具有三个特点:1)主语必须是第一人称单数;2)谓语动词应该是施为动词;3)谓语动词的形式是肯定形式的现在时主动语态。

但是很快他又否定了这种标准形式。

例如“关上门”,这完全是施为句,但却不是直陈语气的第一人称现在时,也没有施为动词。

基于此,austin提出了显性施为句和隐形施为句。

只有前者才能明确显示出其完成的行为是什么,后者没有明确的施为动词,所实施的言语行为需要依靠语境来确定。

在对显性施为句和隐形施为句深入探讨的过程中,austin发现表述句实际上也可看成隐形施为句。

于是他摒弃了原先提出的施为句与表述句之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即著名的“言语行为三分说”:说话行为、实施行为和取效行为。

这一理论提出后在语言学界引起了巨大反响,美国语言学家塞尔在其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二、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塞尔同意austin的观点,认为语言交际单位不是语句、语词或符号,也不是它们的标记,而是人们用词或句子所完成的行为。

在他看来,讲一种语言就是完成一系列语言活动,说话是一种受规则制约的实施行为方式。

在《言语行为》一书中,赛尔提出了调节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

调节性规则在实施言语行为时不是必要的,是外部的社会规则;构成性规则是实施言语行为的基本准则,不能离
开行为而独立存在。

赛尔提出了成功执行实施行为的规则,分别是:命题内容规则、预备性规则、真诚性规则和基本规则。

赛尔认为言语行为具有意向性,说话者通过语言符号表达了自己的意向。

正是这样,人们在说话的同时也把自己的意向性移到本身并无意义的声音与符号中。

意向性决定了言语行为采取不同的实施行为。

在此基础上,他对言语行为理论进行了分类,归纳为五大类:1)断言类:主要包括陈述、说明、描绘等。

2)指令类:主要包括命令、要求等。

3)承诺类:主要包括允诺、答应、保证等。

三、言语行为理论的价值及局限
言语行为理论自诞生引起了相当的争论与批评,其理论本身及发展仍存在诸多缺点和不足。

但其在哲学思想方面有一些价值值得我们认真对待和参考。

“说话就是做事”这一观点改变了人们对语言本质的认识,对语言与世界之间关系的看法。

多数逻辑实证主义者认为,语言主要的功能是描述世界,语言是与世界相对照的符号系统。

言语行为理论的提出表明,所有的话语都起行事功能,所有的言语都在实施行为。

语言的本质在于它是人类一种特殊的行为。

言语行为是世界之中发生的事件,语言和世界在一个统一的、可以公开观察的行为中结合起来。

此外,言语行为理论弥补了逻辑实证主义者的不足。

他们认为语词的意义不以使用其的目的或说话者的意图为转移,因此语言研究就是要研究语言的逻辑结构和使用规则。

然而,以奥斯汀和赛尔为
代表的日常语言学派认为,说出或写出一个语句就是完成一种言语行为,它是在一定语境中,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完成的,要了解语言意义,必须考察说话时的具体语境、说话者的意图。

虽然奥斯汀、赛尔对日常语言进行了极其认真的研究,但言语行为理论仍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

首先他们都没有给出严格意义上的言语行为概念。

其次虽然他们都对言语行为进行了分类,但分类标准及不同类别之间的界限不清楚。

四、结语
言语行为理论是哲学和语言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言语行为理论学家把语言研究从以句子本身转向句子表达的意图,抓住了语言的动态特征,是语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austin, j. l. 1962.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 [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2] searle, j. r.1969. speech acts[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 何兆熊.2000.新编语用学概要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4] 何自然.1977.语用学与英语学习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5] 刘祥云.2007.言语行为理论综述 [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123-125
[6] 刘振聪,杨莉芳.2006.言语行为理论批判:传承与嬗变 [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25-30
[7] 孙海燕.2007.赛尔的语言哲学观评析 [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67-70
[8] 肖亮荣.2000.从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看searle的语言哲学观[j].山东外语教学(3):11-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