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第三卷第一篇PPT课件
合集下载
资本论导读(第二版)(三卷)课件3-5-33 35
2021/4/20
第三卷第三十三章
6
1.信用制度下的流通手段量规律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的流通速度(流通速度 又节约流通手段),完全取决于买卖的顺畅进行, 在支付依次以货币进行时,也取决于各种支付的 衔接。但信用会作为中介促进并从而提高流通速 度。”(Ⅲ590)商品成交越快,作为商品交易中 介的货币流通速度也就越快,而由于商业信用和 银行信用的介入,又加快了货币流通速度。
2021/4/20
第三卷第三十三章
12同阶段相适应 的变动
“在危机以后的消沉时期,通货额最小,随着需 求的复苏,又会出现对流通手段的较大的需要。这 种需要随着繁荣的增进而增加;而在过度扩张和过 度投机的时期,流通手段量将达到最高点,——这 时危机突然爆发了,昨天还是如此充足的银行券, 一夜之间就从市场上消失了;随着银行券的消失, 汇票贴现者,要有价证券作担保的贷款人,商品购 买者,也消失了。”(Ⅲ597)
不论通过同一银行或不同银行之间对互相的债权 的划拨清算,“流通手段的效力通过这种节约而提 高了,因为单纯结算差额需要的流通手段量变小 了” 。(Ⅲ590)
2021/4/20
第三卷第三十三章
5
1.信用制度下的流通手段量规律
⑵银行信用的介入,通过存款和汇票贴现的业 务活动,消除了现实商品交易和支付锁链的限制, 加快了货币当做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流通速度, 从而使流通中的货币量大大节省。
流通中银行券数量,既不以发行银行券的银行 的意志为转移,也不以该行为保证这种银行券的兑 现而贮藏在库中的黄金量为转移,只有交易的实际 需要才会影响流通中的货币量和流通中的银行券数 量。
2021/4/20
第三卷第三十三章
11
2.银行券的流通规律
资本论第三卷第一篇 PPT
然后再按利润率取得利润。
❖ 第二,从历史上说利润率也就是出发点。
二、利润率与利润使资本关系神秘化
❖ P299/3由于资本得一切部分同样表现为超额 价值(利润)得源泉,资本关系也就神秘化了。
第四章 周转对利润率得影响
这一章就是恩格斯补写得
❖ 中心:论述总资本周转速度对利润率得影响及 其表示方法,以及年利润率得形成。
二、周转时间与利润率与反比。
P303/6
❖ 在资本百分比构成相等,剩余价值率相等、工 作日相等得时候,两个资本得利润率与它们得 周转时间成反比。
二、结构
❖ 除恩格斯序言外, ❖ 七篇五十二章析平均利润与生产形式,中心就是要说 明产业资本家内部就是如何瓜分剩余价值得,从而建 立了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理论;
❖ 四至六篇:分析商业资本、借贷资本与土地所有者就 是如何分割剩余价值得,中心就是要说明产业资本家 以外得各个剥削阶级集团如何瓜分剩余价值,从而建 立了不起企业利润,利息与地租理论;
❖ 商品得成本价格不仅被资本家用于核算经济 效果,P290/2
❖ 而且对生产资本得周转或再生产经常发生实 际得影响。我们常说成本价格就是赚钱还就 是赔本得界限,就是竞争能力得基础。 295~296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12
4成本价格掩盖了现实得价值关系,抹 杀了价值转移与价值创造得区别。
第二章 利润率
一、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得 客观过程
❖ 1、利润率:P298/2用总资本来计算得剩余价 值得比率
2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与剩余价 值转化为利润得关系
❖ P298/3应当从剩余价值率到利润率得转化引 出剩余价值到利润得转化,而不就是相反。
❖ 298 ❖ 第一、资本家唯一而且首先关心就是利润率,
❖ 第二,从历史上说利润率也就是出发点。
二、利润率与利润使资本关系神秘化
❖ P299/3由于资本得一切部分同样表现为超额 价值(利润)得源泉,资本关系也就神秘化了。
第四章 周转对利润率得影响
这一章就是恩格斯补写得
❖ 中心:论述总资本周转速度对利润率得影响及 其表示方法,以及年利润率得形成。
二、周转时间与利润率与反比。
P303/6
❖ 在资本百分比构成相等,剩余价值率相等、工 作日相等得时候,两个资本得利润率与它们得 周转时间成反比。
二、结构
❖ 除恩格斯序言外, ❖ 七篇五十二章析平均利润与生产形式,中心就是要说 明产业资本家内部就是如何瓜分剩余价值得,从而建 立了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理论;
❖ 四至六篇:分析商业资本、借贷资本与土地所有者就 是如何分割剩余价值得,中心就是要说明产业资本家 以外得各个剥削阶级集团如何瓜分剩余价值,从而建 立了不起企业利润,利息与地租理论;
❖ 商品得成本价格不仅被资本家用于核算经济 效果,P290/2
❖ 而且对生产资本得周转或再生产经常发生实 际得影响。我们常说成本价格就是赚钱还就 是赔本得界限,就是竞争能力得基础。 295~296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12
4成本价格掩盖了现实得价值关系,抹 杀了价值转移与价值创造得区别。
第二章 利润率
一、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得 客观过程
❖ 1、利润率:P298/2用总资本来计算得剩余价 值得比率
2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与剩余价 值转化为利润得关系
❖ P298/3应当从剩余价值率到利润率得转化引 出剩余价值到利润得转化,而不就是相反。
❖ 298 ❖ 第一、资本家唯一而且首先关心就是利润率,
资本论第三卷(1)
第五章
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
第五章的主要内容:分析不变资本使用 上的节约为什么会提高利润率,从而进 一步揭示利润的本质。 第五章包括五节。第一节对不变资本使 用上的节约作理论分析,其余四节以大 量的实际材料对理论分析作印证。
第六章 价格变动的影响
第六章的主要内容:研究原料价格变动对利润率的影响。 这里讲的价格变动,实际上是价值变动的表现,因而 就是价值变动。价值变动不外是劳动生产力变化的表 现。所以,本章实质上是研究劳动生产力变化对利润 率的影响,不过它是通过价格变化来实现的。 如果说上一章在研究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着重揭 露了不变资本中的固定资本部分好象是利润的源泉的 秘密,那末,本章则是着重揭露不变资本中的流动资 本部分好象是利润的源泉的秘密。 第六章包括三节。第一节研究原料价格变动对利润率 的直接影响,第二节研究原料价格变动对利润率的间 接影响,第三节举例说明原料价格变动对生产从而对 利润率的影响。
《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资本论》第三卷包括七篇,共五十二 章。
《资本论》第三卷的序言
这篇序言是恩格斯写的。它的主要内容: 说明了第三卷的编辑过程,驳斥了资产 阶级庸俗经济学家对第三卷的歪曲。
第一篇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 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第一篇的研究对象,是说明剩余价值和剩余价 值率的转化形式,即利润和利润率,分析利润 率的本质及其变化的各种因素。 第一篇包括七章。第一、二章分别研究了剩余 价值和剩余价值率是如何转化为利润和利润率 的;第三章从量的方面,研究了利润率和剩余 价值率之间的关系;第四、五、六章,进一步 具体研究了影响利润率变动的因素;第七章对 本篇所述问题的补充说明。
资本论讲稿ppt
二、资本论的创作历程
• 马克思创作《资本论》,从1843年起到 1883年谢世止,呕心沥血写作《资本论》 花费了40年时间。 • 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 1885年《资本论》第二卷与读者见面。 • 1894年《资本论》第三卷公诸于世。 • 1905年至1910年,考茨基将第四卷分别整 理出版。
颠沛流离的生活
马克思“ 流亡路线图”
1849年6月由于德国 当局的迫害举家迁 居英国伦敦 1845年2月被法国 政府驱逐出境转到 比利时布鲁塞尔
1848年3月被比利 时驱逐出境转到 法国巴黎 1843年迁居法国巴 黎
二、资本论的创作历程
1848年欧洲大革命失败,马克思和恩格斯到 了巴黎,他们认真地总结了革命失败的经验 教训,从中认识到,要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领导 的工农联盟。
制作: 学号: 专业:农业经济管理
一、马克思生平
• • • • • • • • 1818年5月5日出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利尔城一个 犹太藉律师家庭。 1835-1841年,先后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法律。 1837年,开始钻研黑格尔哲学,并加入青年黑格尔派的 “博士俱乐部”。 1841年大学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 1842年10月至1843年3月,任《莱茵报》主编。 1843年6月,和燕妮结婚。 1847年,同恩格斯一起参加正义者同盟,将其改组为共产 主义者同盟。同年出席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 同恩格斯一起起草了同盟纲领《共产党宣言》。
四、《资本论》的方法论
《资本论》的方法的最大特色,就是把逻 辑、辩证法和认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 一体。 “在《资本论》中,唯物主义的逻辑、辩 证法和认识论都应用于一门科学” 列宁
《资本论》的方法论之一:逻辑
《资本论第三卷》PPT课件
精选PPT
17
《资本论》第三卷的研究方法
从局部到综合,就是马克思考察了剩余 价值在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借贷 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间的分配后,综合 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各种收入的源泉,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和历史 局限性,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结 论。
《资本论》第三卷
精选PPT
1
《资本论》第三卷简介
《资本论》第三卷是恩格斯根据马克思
的手稿整理和编辑而成的,于1894年出
版。标题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即分析作为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分
配过程统一的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由于剩余价值的生产和流通过程已在前
两卷作了分析,所以第三卷着重分析剩
余价值的分配问题。恩格斯说:“剩余
精选PPT
8
《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转型问题探讨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和生产价格理论是一 种从抽象到具体的研究方法的体现,是理论 上的逐步升化,还是相互矛盾的逻辑命题? 对此理论界有不同看法。可参考如下书目:
德塞:《马克思的价值与价格问题讨论》
伊藤诚:《马克思的价值理论研究》
萨谬尔森:《理解马克思的剥削概念:马克 思的价值与竞争价格间所谓转化问题的概述》
精选PPT
4
《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第三部分是第七篇,也是全书的总结, 马克思批评了资产阶级经济学“三位一 体”的谬论,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各 种收入分配的源泉,论述了生产关系和 分配关系的内在联系,揭示了资本主义 的历史局限性。
精选PPT
5
《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第一篇: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 转化为利润率 马克思主要论述利润和利润率 的形成,包括第一到第七章,可分为三部分。
资本论选读完整(新)ppt课件
第一卷 资本的生产过程
▪ 第三部分(第七篇,原文共五章,这里节选了其 中4章的部分内容),这部分考察资本的积累过 程,说明剩余价值是怎样转化为资本的,揭示资 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 2、方法 ▪ 本卷着重运用了矛盾分析的方法: ▪ ①分析商品的内在矛盾; ▪ ②分析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转化为资本,商品
主要内容是在分析商品、货币理论的过程中,创立了劳动 价值理论,这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础。 ▪ 第二部分(第二至六篇,原文共17章,这里节选了7章的 部分内容),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考察剩余价值的生产 过程,通过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考察,揭示资 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这是本卷的核心和主体部分。
精选课件
▪ 5、预告《资本论》分卷出版计划及其内容。
精选课件
第二版跋
▪ 第二版跋写于1873年,讲了四个问题: ▪ 一、指出第二版的修改情况。 ▪ 二、《资本论》的创作不是偶然的,它的产生具
有客观必然性。 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取得了政权以后,资产阶 级政治经济学的丧钟就敲响了。因为这时随着无 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尖锐,资产阶级政治经 济学就成为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理论了,无产 阶级也要求有代表自己利益的理论,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就应运而生,《资本论》就是为此目 的而创作的。
精选课件
思考题: ▪ 文中主要讲了几层意思? ▪ 原文理解:P38第2段最后一句。
P38第3段。 P39第1段第二句。 P42第3段最后一句。
精选课件
第一卷 资本的生产过程
▪ 第一卷于1867年出版。 ▪ 1、体系结构和内容 ▪ 这一卷共七篇25章。从体系结构来说,共分成三部分: ▪ 第一部分(第一篇,原文三章,都作了节选),这部分的
历史趋势,是全部资本论的主题。
《资本论》第三卷第一篇
化,也就是利润率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而变 化。这又包含以下几种可能性:
• 1、m’和C不变,v可变。P’随v的变化而变化。这 种变化又有两种情况:一是劳动生产率变化,引起 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二 是生产要素的价值或价格 的变化,引起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
• 2、m’不变,v可变,C因v的变化而变化。在这种 情况下,仍然是P' 随着v的变化而变化。
• 利润和剩余价值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以后,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 削实质。这是 因为,在利润形式上,利润表现为 是资本本身生产出来的,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而它的真正来源,即剩余价值是由工人的劳动创 造的,是由可 变资本带来的真相被掩盖了。这样, 就把资本家榨取工人剩余价值的剥 削与被剥削的 关系完全掩盖起来了。
一、成本价格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 转化形式
• (一)什么叫成本价格 • 所谓成本就是资本家生产商品所花的本钱,或者
叫成本价格,它是生产商品所费的不变资本和可 变资本之和。 • 成本价格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的转化形式。 如果把成本价格叫做k,那么,W = c + v + m,就 转化为W = k + m。
• (二)结构和组织 • 这一篇由第一章到第七章组成,大体上可以 分为三个部
分: • 第一部分,即第一章《成本价格和利润》,分析商品价值
中的不变资本 和可变资本如何转化为成本价格,以及剩 余价值如何转化为利润。 • 第二部分,即第二章《利润率》,是分析剩余价值率如何 转化利润率。 • 第三部分,主要是分析决定和影响利润率的各种因素。第 三章是从 量的方面分析“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关系”, 指出剩余价值率和资本有 机构成是决定利润率的两个主 要因素;第四章分析资本“周转对于利润率 的影响”;第五 章分析“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对利润率的影响;第六 章 分析“价格变动的影响”,主要是指原料价格的变动 对利润率的影响。 • 最后是第七章“补充说明”,用三个片断着重指出剩余价 值转化为利 润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后,掩盖了资 本主义的剥削。
• 1、m’和C不变,v可变。P’随v的变化而变化。这 种变化又有两种情况:一是劳动生产率变化,引起 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二 是生产要素的价值或价格 的变化,引起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
• 2、m’不变,v可变,C因v的变化而变化。在这种 情况下,仍然是P' 随着v的变化而变化。
• 利润和剩余价值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以后,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 削实质。这是 因为,在利润形式上,利润表现为 是资本本身生产出来的,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而它的真正来源,即剩余价值是由工人的劳动创 造的,是由可 变资本带来的真相被掩盖了。这样, 就把资本家榨取工人剩余价值的剥 削与被剥削的 关系完全掩盖起来了。
一、成本价格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 转化形式
• (一)什么叫成本价格 • 所谓成本就是资本家生产商品所花的本钱,或者
叫成本价格,它是生产商品所费的不变资本和可 变资本之和。 • 成本价格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的转化形式。 如果把成本价格叫做k,那么,W = c + v + m,就 转化为W = k + m。
• (二)结构和组织 • 这一篇由第一章到第七章组成,大体上可以 分为三个部
分: • 第一部分,即第一章《成本价格和利润》,分析商品价值
中的不变资本 和可变资本如何转化为成本价格,以及剩 余价值如何转化为利润。 • 第二部分,即第二章《利润率》,是分析剩余价值率如何 转化利润率。 • 第三部分,主要是分析决定和影响利润率的各种因素。第 三章是从 量的方面分析“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关系”, 指出剩余价值率和资本有 机构成是决定利润率的两个主 要因素;第四章分析资本“周转对于利润率 的影响”;第五 章分析“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对利润率的影响;第六 章 分析“价格变动的影响”,主要是指原料价格的变动 对利润率的影响。 • 最后是第七章“补充说明”,用三个片断着重指出剩余价 值转化为利 润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后,掩盖了资 本主义的剥削。
资本论第三卷讲义 (3)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理论史批判
• 第二篇 《竞争与许多资本》
• 第三篇 《信用》
• 第四篇 《股份资本》
• 第2册《土地所有制》
• 第3册《雇佣劳动》
• 第4册《国家》
• 第5册《国家对外》
• 第6册《世界市场》
“五篇计划”结构及其内容
• 显然,应当这样来分篇∶ • (1)一般的抽象的规定,因此它们或多或少属于一
切社会形式,不过是在上面所分析过的意义上。 • (2)形成资产阶级社会内部结构并且成为基本阶级
• 相反地,这一册要揭示和说明资本运动过程作为 整体考察时所产生的各种具体形式。资本在自己 的现实运动中就是以这些具体形式互相对立的, 对这些具体形式来说,资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采 取的形态和在流通过程中采取的形态,只是表现 为特殊的要素。因此,我们在本册中将要阐明的 资本的各种形态,同资本在社会表面上,在各种 资本的互相作用中,在竞争中,以及在生产当事 人自己的通常意识中所表现出来的形式,是一步 一步地接近了。”
马克思经济学著作写作计划大事记
1、1857年8月提出“五篇结构”计划第一方案。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2、1857年11月提出“五篇结构”计划第二方案。 (《1857-1858经济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6卷上第177-178页) 3、1857年11月中旬提出“五篇结构”计划第三方案。
国内有关六册结构计划较有影响的文章与著作
• 1、汤在新:《马克思经济学著作的“六册结构”及科学意义》,载《经济研究》1985年第 4期。
• 2、顾海良:《西方学者研究<资本论>结构形成观点述要》,载《经济学动态》1986年第 6期。
资本论课件(第二、三卷)
部类资本家购买消费资料,这样,这1000 镑货币流到了第Ⅱ部
类资本家手里,第Ⅰ部类的工人取得了相等的消费资料,第Ⅱ 部类资本家2000c的一半产品价值得到实现。然后第Ⅱ部类资本 家再用这1000镑货币向第Ⅰ部类资本家购买生产资料,这1000
镑货币又回到第Ⅰ部类资本家手中。这次流通的结果是:第Ⅰ 部类1000v 的产品价值得到实现,第Ⅱ部类资本家的 2000c的一 半在物质上得到了补偿。 第二步:第Ⅱ部类资本家拿出500镑货币向第Ⅰ部类资本家购
第Ⅰ部类的资本家手中,第Ⅰ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不能直接购
买它来消费。因此,他们必须向第Ⅱ部类购买消费资料。第Ⅱ 部类的2000c,在产品的物质形式上是消费资料,但它是代表消
耗的生产资料,为了补偿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使再生产顺
利进行,必须用这2000c再取得生产资料的物质形式,这就需要 同第Ⅰ部类的产品相交换。这样,
消费资料的第Ⅱ部类,它的产品是消费资料,是用于个人消费
的商品。 第二,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分为三个部分。两大部类所生产的 全部年产品的价值,都是由 c+v+m 三部分组成的。其中, c代表 生产上消耗掉的生产资料,按其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的不变资
本部分;v代表可变资本部分;m代表剩余价值部分。
社会总产品在物质形态上分为两大部类,在价值上分为三个 部分,是马克思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前提。此 后对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一系列分析,都是从这两个前提出发的。 二、简单再生产的图式和交换的三大要点
系的单个资本的总和,就是社会资本,或社会总资本。因此,单 个资本的运动是构成社会总资本运动的一个环节。 但是,社会总资本的运动,并不是单个资本运动的简单相加, 它包含着更为广泛的内容。与单个资本运动相比较,社会总资本 运动有其明显的特点。 首先,社会总资本的运动,不仅包含生产消费和交换,而且也 包括个人消费和交换,还包含剩余价值的流通。在单个资本的再 生产中,我们只考察了生产消费,至于个人消费,包括工人的个 人消费和资本家的个人消费,只是假定有这种情况存在,没有作
《资本论》讲稿PPT课件
9
厦
先门
生大
从学
北师
京生
开欢
会迎
回王
校亚
南
10
郭大力教员自存的1938年版《资本论》
11
12
13
内容提要
一、马克思经济学思想的理论来源
与《资本论》写作简介
二、《资本论》第一卷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资本论》第一卷引发的思考
14
一、马克思 经济学思想的理论来 源与《资本论》简介
15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30
叙述方法:从抽象到具体
从商品入手—剩余价值—利润、利息、地租 (从看不见摸不着的商品价值—工人创造
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社会表面上呈现出的 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态)
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 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 力来代替。
万事开头难,每门科学都是如此。
—马克思《全集》23卷、8、7
28
二、《资本论》第一卷的主要思想内容
第一卷第一篇劳动价值论为揭示剥削奠 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9
研究方法:从具体到抽象
表面现象: 产业资本家—产业利润; 商业资本家—商业利润; 借贷资本家—利 息; 大土地所有者—地 租; 劳动者(工人)— 工资。
本质上:利润、利息、地租—剩余价值
所有矛盾都包含在“细胞”—商品形态中
商品拜物教
38
二、《资本论》的主要思想内容之 第一卷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理论的主要内容
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 规律。主要要求、
作用形式、作用 条件、主要作用。
价值规律
39
“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也必然具有二重性” —《资本论》中的一个“崭新的因素”
厦
先门
生大
从学
北师
京生
开欢
会迎
回王
校亚
南
10
郭大力教员自存的1938年版《资本论》
11
12
13
内容提要
一、马克思经济学思想的理论来源
与《资本论》写作简介
二、《资本论》第一卷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资本论》第一卷引发的思考
14
一、马克思 经济学思想的理论来 源与《资本论》简介
15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30
叙述方法:从抽象到具体
从商品入手—剩余价值—利润、利息、地租 (从看不见摸不着的商品价值—工人创造
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社会表面上呈现出的 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态)
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 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 力来代替。
万事开头难,每门科学都是如此。
—马克思《全集》23卷、8、7
28
二、《资本论》第一卷的主要思想内容
第一卷第一篇劳动价值论为揭示剥削奠 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9
研究方法:从具体到抽象
表面现象: 产业资本家—产业利润; 商业资本家—商业利润; 借贷资本家—利 息; 大土地所有者—地 租; 劳动者(工人)— 工资。
本质上:利润、利息、地租—剩余价值
所有矛盾都包含在“细胞”—商品形态中
商品拜物教
38
二、《资本论》的主要思想内容之 第一卷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理论的主要内容
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 规律。主要要求、
作用形式、作用 条件、主要作用。
价值规律
39
“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也必然具有二重性” —《资本论》中的一个“崭新的因素”
《资本论》思维导图ppt课件
• 公司也获得了独立企业法人财产权,为企业长期稳定 发展创新了内部机制。
• 使经营管理成为一种专门职业,完成了经理革命。
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负面作用
• 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会减少进入实体经济部门的资本, 降低资本的有效利用率
• 虚拟货币的过量发行和银行呆坏账的大量增加,动摇 了实体经济的信用基础
• 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可能会使国际经济陷入动荡和危 机之中
(二)《资本论》的写作及出版
1843年马克思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动因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847年冬关于《雇佣劳动与资本》的演讲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资本论》第1稿) 1859年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出
1861——1863年经济学版手稿(《资本论》第2稿) 1864——1865年经济学手稿(《资本论》第3稿) 1867年马克思亲自校订出版《资本论》第1卷
三 、《资本论》的基本原理和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 指南。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 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 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
—邓小平
(一)《资本论》中关于社会生产的四 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与我国现实
产生
配分
交
费消
换
• 股票买卖和产权交易,是实现企业重组和经济结构调整 的有力杠杆(僵滞资产--活跃资产)
• 减少流通费用,加速资本周转 • 促进资本和劳动力的转移和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 推动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
创新企业治理模式,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 企业通过发行股票成立股份公司后,资本的所有权与 经营权发生了分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股东会、董 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相互制衡的治理结构.
• 使经营管理成为一种专门职业,完成了经理革命。
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负面作用
• 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会减少进入实体经济部门的资本, 降低资本的有效利用率
• 虚拟货币的过量发行和银行呆坏账的大量增加,动摇 了实体经济的信用基础
• 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可能会使国际经济陷入动荡和危 机之中
(二)《资本论》的写作及出版
1843年马克思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动因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847年冬关于《雇佣劳动与资本》的演讲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资本论》第1稿) 1859年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出
1861——1863年经济学版手稿(《资本论》第2稿) 1864——1865年经济学手稿(《资本论》第3稿) 1867年马克思亲自校订出版《资本论》第1卷
三 、《资本论》的基本原理和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 指南。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 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 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
—邓小平
(一)《资本论》中关于社会生产的四 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与我国现实
产生
配分
交
费消
换
• 股票买卖和产权交易,是实现企业重组和经济结构调整 的有力杠杆(僵滞资产--活跃资产)
• 减少流通费用,加速资本周转 • 促进资本和劳动力的转移和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 推动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
创新企业治理模式,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 企业通过发行股票成立股份公司后,资本的所有权与 经营权发生了分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股东会、董 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相互制衡的治理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一、周转时间的缩短可以提高利润率 P302/2
❖ 1、周转时间由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两部分组 成,其中任何一个部分的缩短,都可以增加 剩余价值量。
❖ 2、缩短流通时间的主要方法P302/3~4 ❖ (1)缩短生产时间的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
就是工业进步。就是改进生产技术。 ❖ (2)缩短流通时问的主要方法,是改进交通、
3
二、结构
❖ 除恩格斯序言外, ❖ 七篇五十二章 原书为上下两册
4
分三部分
❖ 一至三篇:分析平均利润和生产形式,中心是要说 明产业资本家内部是如何瓜分剩余价值的,从而建 立了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
❖ 四至六篇:分析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和土地所有者 是如何分割剩余价值的,中心是要说明产业资本家 以外的各个剥削阶级集团如何瓜分剩余价值,从而 建立了不起企业利润,利息和地租理论;
资本论 第三卷
第一篇
1
《资本论》第三卷 由恩格斯根据马克思遗稿
编纂成书 序言由恩格斯撰写
2
第三卷 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 一、总体介绍: ❖ 第一卷,以剩余价值生产为中心,主要说明了剩余
价值的来源,实质以及剩余价值生产的发展趋势; ❖ 第二卷,以剩余价值的实现为中心,主要说明了个
别资本剩余价值的实现和社会总资本的剩余价值的 实现; ❖ 第三卷从总体上考察剩余价值的分配,在剩余价值 生产流通基础上考察,首先说明剩余价值在产业资 本家中如何分割;再说明剩余价值如何在产业资本 家以外如何分割
任何开支,所以就不把它计算在成本之内
10
3成本价格对资本主义实际经济活动 有重要意义。
❖ 商品的成本价格不仅被资本家用于核算经济 效果,P290/2
❖ 而且对生产资本的周转或再生产经常发生实 际的影响。我们常说成本价格是赚钱还是赔 本的界限,是竞争能力的基础。295~296
11
4成本价格掩盖了现实的价值关系, 抹杀了价值转移和价值创造的区别。
化为利润的过程
8
一、前言
❖ P289/1~289/1 ❖ 联系第一、二卷,说明第三卷的研究对象
9
二、成本价格是C和V价值的转化形式
❖ (P289/2~293/6) ❖ 1、成本价格:即资本家生产商品所费的不变
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总和 ❖ 2商品成本价格体现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殊性质。
P290/1 ❖ 由于资本家对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耗费没有
13
三、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 P293/8(最下面一段开始)到本章结束 ❖ 1、P293/8剩余价值首先是商品价值超过商品
成本价格的余额 ,但在成本价格中却表现为 整个预付资本的产物,把剩余价值的真正来 源掩盖起来 。
14
2、剩余价值由于被当作是预付资本 的产物,取得了利润这个转化形式。
❖ 295
❖ 第七篇:分析雇佣劳动创造的新价值v+m在资本关 系下是如何分配的,中心是要说明资本主义分配关 系和生产关系实现,这是对本书的一个总结,从而 建立了马克思关于新创造价值总分配理论。
5
三、方法:
❖从本质到现象 ❖再从现象进一步说明本质
6
四、地位
❖ 1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理论分析的最后完成 ❖ 2完成了剩余价值理论的论证。剩余价值学说
包括剩余价值的生产、实现、分配三个组成 部分。 ❖ 3,内容丰富,结构严整。恩格斯:“我现今 整理第三卷,那是全书最后的带有王冠的部 分,甚至会使第一卷感到失色”
7
第一篇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 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 重点是一、二章 ❖ 第一章 成本价格和利润 ❖ 中心:说明利润形式 ,揭示剩余价值如何转
16
第二章 利润率
17
一、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的 客观过程
❖ 1、利润率:P298/2用总资本来计算的剩余价 值的比率
18
2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与剩余价 值转化为利润的关系
❖ P298/3应当从剩余价值率到利润率的转化引 出剩余价值到利润的转化,而不是相反。
❖ 298 ❖ 第一、资本家唯一而且首先关心是利润率,
然后再按利润率取得利润。 ❖ 第二,从历史上说利润率也是出发点。
19
二、利润率和利润使资本关系神秘化
❖ P299/3由于资本的一切部分同样表现为超额 价值(利润)的源泉,资本关系也就神秘化 了。
20
第四章 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
21
这一章是恩格斯补写的
❖ 中心:论述总资本周转速度对利润率的影响及 其表示方法,以及年利润率的形成。
❖ 定义:P304最后一行。年剩余价值量等于可 变资本一个周期所占有的剩余价值量乘以一 年内可变资本的周转次数。
❖ 年利润率实际是年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26
15
3对资产阶级的两种错误的价值理论 和利润理论的批判
❖ 托伦斯认为,商品价值即是成本价格,利润 由消费者以高于成本的价格购买商品的差额 形成。这种观点的错误,是把商品价值和成 本混为一谈,把流通当作是利润产生的源泉。
❖ 蒲鲁东认为,商品卖不出去是由于货币使人 们难于按劳动消耗量进行交换,他主张用取 消货币和组织直接交换来解决产品实现问题。
❖ P290/3
12
商品的成本价格同商品价值的形成和 增殖过程毫无关系
❖ c是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在商品价值中的再现, ❖ v是由工人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的一部分补偿的价值,
原预付的v由工人用于生活消费,并未参加商品新价 值的形成。工人活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的另一部分 即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 把c和v这两个本质上互不相同的要素合并成为成本 价格,就看不出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而只看到它 们都是补偿资本消耗的价值,这样就易于把资本消 耗过程当作是价值生产过程
信息条件
23
二、周转时间与利润率与反比。 P303/6
❖ 在资本百分比构成相等,剩余价值率相等、 工作日相等的时候,两个资本的利润率和它 们的周转时间成反比。
24
❖ 资本周转时间的缩短对对剩余价值生产,从 而对利润生产的直接影响,在于使可变资本 效率的提高。P303/7
25
三、周转使利润率转化为年利润率
一、周转时间的缩短可以提高利润率 P302/2
❖ 1、周转时间由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两部分组 成,其中任何一个部分的缩短,都可以增加 剩余价值量。
❖ 2、缩短流通时间的主要方法P302/3~4 ❖ (1)缩短生产时间的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
就是工业进步。就是改进生产技术。 ❖ (2)缩短流通时问的主要方法,是改进交通、
3
二、结构
❖ 除恩格斯序言外, ❖ 七篇五十二章 原书为上下两册
4
分三部分
❖ 一至三篇:分析平均利润和生产形式,中心是要说 明产业资本家内部是如何瓜分剩余价值的,从而建 立了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
❖ 四至六篇:分析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和土地所有者 是如何分割剩余价值的,中心是要说明产业资本家 以外的各个剥削阶级集团如何瓜分剩余价值,从而 建立了不起企业利润,利息和地租理论;
资本论 第三卷
第一篇
1
《资本论》第三卷 由恩格斯根据马克思遗稿
编纂成书 序言由恩格斯撰写
2
第三卷 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 一、总体介绍: ❖ 第一卷,以剩余价值生产为中心,主要说明了剩余
价值的来源,实质以及剩余价值生产的发展趋势; ❖ 第二卷,以剩余价值的实现为中心,主要说明了个
别资本剩余价值的实现和社会总资本的剩余价值的 实现; ❖ 第三卷从总体上考察剩余价值的分配,在剩余价值 生产流通基础上考察,首先说明剩余价值在产业资 本家中如何分割;再说明剩余价值如何在产业资本 家以外如何分割
任何开支,所以就不把它计算在成本之内
10
3成本价格对资本主义实际经济活动 有重要意义。
❖ 商品的成本价格不仅被资本家用于核算经济 效果,P290/2
❖ 而且对生产资本的周转或再生产经常发生实 际的影响。我们常说成本价格是赚钱还是赔 本的界限,是竞争能力的基础。295~296
11
4成本价格掩盖了现实的价值关系, 抹杀了价值转移和价值创造的区别。
化为利润的过程
8
一、前言
❖ P289/1~289/1 ❖ 联系第一、二卷,说明第三卷的研究对象
9
二、成本价格是C和V价值的转化形式
❖ (P289/2~293/6) ❖ 1、成本价格:即资本家生产商品所费的不变
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总和 ❖ 2商品成本价格体现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殊性质。
P290/1 ❖ 由于资本家对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耗费没有
13
三、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 P293/8(最下面一段开始)到本章结束 ❖ 1、P293/8剩余价值首先是商品价值超过商品
成本价格的余额 ,但在成本价格中却表现为 整个预付资本的产物,把剩余价值的真正来 源掩盖起来 。
14
2、剩余价值由于被当作是预付资本 的产物,取得了利润这个转化形式。
❖ 295
❖ 第七篇:分析雇佣劳动创造的新价值v+m在资本关 系下是如何分配的,中心是要说明资本主义分配关 系和生产关系实现,这是对本书的一个总结,从而 建立了马克思关于新创造价值总分配理论。
5
三、方法:
❖从本质到现象 ❖再从现象进一步说明本质
6
四、地位
❖ 1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理论分析的最后完成 ❖ 2完成了剩余价值理论的论证。剩余价值学说
包括剩余价值的生产、实现、分配三个组成 部分。 ❖ 3,内容丰富,结构严整。恩格斯:“我现今 整理第三卷,那是全书最后的带有王冠的部 分,甚至会使第一卷感到失色”
7
第一篇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 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 重点是一、二章 ❖ 第一章 成本价格和利润 ❖ 中心:说明利润形式 ,揭示剩余价值如何转
16
第二章 利润率
17
一、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的 客观过程
❖ 1、利润率:P298/2用总资本来计算的剩余价 值的比率
18
2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与剩余价 值转化为利润的关系
❖ P298/3应当从剩余价值率到利润率的转化引 出剩余价值到利润的转化,而不是相反。
❖ 298 ❖ 第一、资本家唯一而且首先关心是利润率,
然后再按利润率取得利润。 ❖ 第二,从历史上说利润率也是出发点。
19
二、利润率和利润使资本关系神秘化
❖ P299/3由于资本的一切部分同样表现为超额 价值(利润)的源泉,资本关系也就神秘化 了。
20
第四章 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
21
这一章是恩格斯补写的
❖ 中心:论述总资本周转速度对利润率的影响及 其表示方法,以及年利润率的形成。
❖ 定义:P304最后一行。年剩余价值量等于可 变资本一个周期所占有的剩余价值量乘以一 年内可变资本的周转次数。
❖ 年利润率实际是年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26
15
3对资产阶级的两种错误的价值理论 和利润理论的批判
❖ 托伦斯认为,商品价值即是成本价格,利润 由消费者以高于成本的价格购买商品的差额 形成。这种观点的错误,是把商品价值和成 本混为一谈,把流通当作是利润产生的源泉。
❖ 蒲鲁东认为,商品卖不出去是由于货币使人 们难于按劳动消耗量进行交换,他主张用取 消货币和组织直接交换来解决产品实现问题。
❖ P290/3
12
商品的成本价格同商品价值的形成和 增殖过程毫无关系
❖ c是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在商品价值中的再现, ❖ v是由工人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的一部分补偿的价值,
原预付的v由工人用于生活消费,并未参加商品新价 值的形成。工人活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的另一部分 即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 把c和v这两个本质上互不相同的要素合并成为成本 价格,就看不出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而只看到它 们都是补偿资本消耗的价值,这样就易于把资本消 耗过程当作是价值生产过程
信息条件
23
二、周转时间与利润率与反比。 P303/6
❖ 在资本百分比构成相等,剩余价值率相等、 工作日相等的时候,两个资本的利润率和它 们的周转时间成反比。
24
❖ 资本周转时间的缩短对对剩余价值生产,从 而对利润生产的直接影响,在于使可变资本 效率的提高。P303/7
25
三、周转使利润率转化为年利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