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 3.1《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教案
经典:《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教学课件

3
地质年代单位和时间地层单位
在地质年代表中,首先根据生物的演 化阶段,将46亿年地球演化史划分为隐生宙 (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然 后在显生宙中,根据生物界的总体面貌划分 出3个二级地质年代单位(代),即从老至 新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在每一个 代中,再根据生物界面貌及其演化特色划分 出若干三级地质年代单位(纪),纪是最常 用的地质年代单位。
23
另一方面,海洋中的无脊椎动物仍然统治着 那里的世界,其中腕足类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一类生 物。在当时,鱼类首先从无脊椎动物中分化出来, 形成生物界的新族(脊椎动物)。泥盆纪的鱼类空 前繁盛,故称“鱼类的时代”。中国的泥盆系以海 陆过渡相的砂岩为主,含有铁、锰、石油等矿产。
24
工蕨化石 广西
泥盆纪 泥岩
12
最老的 植物化石同圆藻
前寒武纪 迭层石灰 岩中的层 状藻类体
13
寒武纪是古生代的第一个纪,进入寒武
纪后,地球上出现了广泛的海侵,为海洋生物 的生长创造了条件。寒武纪最显著的特点,就 是具有硬壳的不同门类的无脊椎动物飞速涌现 (即生物大爆炸)。寒武纪海相页岩和石灰岩 地层中产有丰富的三叶虫化石,其化石数量约 占当时化石总量的60%,所以寒武纪也称三叶 虫时代。
9
地质年代单位与时间地层单位
10
主要地质时代的基本特征
在寒武纪之前,地球上的生物极其稀少,人 们把寒武纪以前的一段漫长地质时期统称前寒武 纪。在中国划分出一个震旦纪,主要分布在华南、 西南地区。
前寒武纪已知最老的动物化石为埃迪卡拉动 物群,最老的植物化石为同圆藻。
11
前寒武纪泥岩中 最老的动物化石 埃迪卡拉动物群
8
对应于特定地质年代的时间段落中形 成的地层,称为时间地层单位。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说课稿一、课程背景与目标本课程是高中地理选修一中的一节课,主要讲解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地球在漫长的岁月中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并掌握地质年代的划分方法和依据。
本节课将通过教师讲解、多媒体展示等方式,使学生对地球的演化和地质年代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二、知识内容与教学目标1. 地球的早期演化•了解地球的形成与演化的基本概念;•了解地球形成的假说和证据;•掌握地球内部结构的基本组成;•了解地球表层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2. 地质年代•了解地质年代的概念和意义;•掌握地质年代的划分方法;•了解地质年代划分的依据和标志物。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成与演化的基本概念;•地球内部结构的基本组成;•地质年代的划分方法。
2. 教学难点•地球形成的假说和证据;•地质年代划分的依据和标志物。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本节课将采用讲授、展示和互动问答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讲解地球的形成与演化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对地球的演化过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通过多媒体展示地球内部结构的基本组成,让学生形象地了解地球的构造。
同时,教师将通过互动问答的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五、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5分钟)导入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地球是怎样形成的?”、“地球存在的时间有多久?”等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地球的早期演化(25分钟)A.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的基本概念(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多媒体展示,向学生介绍地球的形成与演化的基本概念。
教师可以结合科学家的理论和相关证据,让学生了解地球形成的假说和证据。
B. 地球内部结构的基本组成(1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向学生介绍地球内部结构的基本组成,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教师可以借助图片和动画,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球内部结构的层次和构成。
人教版高三地理选修1《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说课稿

人教版高三地理选修1《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说课稿一、教材概述本课是高中地理选修课程的一部分,内容涉及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
本课程以地质学为基础,通过对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地球的演化历程,掌握地球演化的主要阶段和地质年代的划分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地球的演化历程,包括地球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掌握地球演化的主要阶段和地质年代的划分方法。
•理解地球演化和地质年代对地球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证思维能力,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探究地球演化的过程和地质年代的划分方法。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对地球演化和地质年代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球演化和地质年代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态度,鼓励学生进行科学思考和实践。
三、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早期演化过程和特点。
2.地质年代的划分方法和意义。
3.地球演化对地球地理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 地球的早期演化•课堂导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出地球演化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探究活动:设计实验或观察任务,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了解地球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教学讲解:结合实例和教材内容,讲解地球的早期演化过程和特点。
•小组讨论:分成小组,就地球的早期演化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思考。
•汇报和总结:请几个小组分享讨论结果,总结地球的早期演化过程和特点。
2. 地质年代的划分方法•课堂导入:通过给出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剖面图,引出地质年代的概念和划分方法。
•教学讲解:结合地质年代的划分方法和实例,讲解地质年代的划分原则和意义。
•小组活动:分成小组,根据提供的地质年代表图和相关资料,进行研究和讨论,尝试划分地质年代。
•汇报和讨论:请几个小组分享自己的划分结果,进行讨论并找出不同划分的原因和差异。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2.掌握地球深部结构和地壳运动的特点;3.理解地球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地质年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地球的结构和演化过程;2.地球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地质年代。
难点1.理解地球深部结构和地壳运动的特点;2.掌握地球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特点和事件。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1.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2.地球的深部结构;3.地壳运动;4.地球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地质年代。
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2.学生参与讨论;3.观看教学视频。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地球的形成和演化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形成过程;2.掌握地球的演化过程。
教学内容1.地球的形成过程;2.地球的演化过程。
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2.学生参与讨论。
教学步骤1.教师简单介绍地球的形成过程;2.学生自主查阅资料,讨论地球演化过程;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第二节地球的深部结构教学目标1.掌握地球内部的结构;2.了解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
教学内容1.地球内部的结构;2.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
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2.学生参与讨论。
1.教师讲解地球的内部结构;2.学生分小组讨论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汇报。
第三节地壳运动教学目标1.掌握地球地质运动的基本特征;2.了解地球地壳运动的特点。
教学内容1.地球地质运动的基本特征;2.地球地壳运动的特点。
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2.学生参与讨论。
教学步骤1.教师展示教学视频;2.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3.学生就地壳运动的特点进行讨论。
第四节地球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地质年代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历史上的主要事件;2.掌握地球历史上不同年代的特点。
教学内容1.地球历史上的主要事件;2.地球历史上不同年代的特点。
1.教师讲解;2.学生参与讨论。
教学步骤1.教师介绍地球历史上的主要事件;2.教师讲解不同地质年代的特点;3.学生自主查阅相关文献;4.学生就地球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进行讨论。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三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 第一节 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_0

地球成长史教学设计绵绵不尽的时间长河,谁会想到有一个源头?浩瀚无垠的宇宙空间,谁能想到是从“无”到有?地球的形成与演化,正是在这一无尽延续的时间中,无穷拓展的空间里,所发生的无数科学传奇之一。
1 宇宙起源—大爆炸时刻宇宙是由一个致密炽热的奇点于137亿年前一次大爆炸后膨胀形成的最初的宇宙,是从一个无穷小的“奇点”开始扩展的。
大爆炸中诞生的宇宙,经历了从初期的急剧暴涨,早期的迅速扩张和后来的局部收缩阶段。
其中一些重要的事件包括——大爆炸后的10亿亿亿亿分之一秒(10-34秒)内,早期宇宙的体积“从无到有”,急剧暴胀了10100倍;大爆炸后的1秒钟内,宇宙温度高达100亿K以上。
此时还没有原子和分子,只有电子、质子和中子等基本粒子;3分钟后,宇宙温度降至10亿K以下,质子和中子聚变为原子核,形成了最初的四种物质。
其中氢占78%,氦约22%,另有极少量氘和锂;10亿年后,膨胀较慢的区域发生局部收缩,星系开始形成;50亿年后出现首批恒星;90亿年后,太阳系诞生;距今46亿年前,地球形成。
2 地球的演化行星地球形成以后,地球在内、外两部发动机的联合驱动下,才得以开始不懈的运动与演化过程。
这两部发动机联合驱动,又各司其职,将地球系统的运动和演化过程从性质上划分为外动力作用过程和内动力作用过程,从时间上划分为短期过程(天至几百年)和长期过程(百万年至几十亿年)。
地球的起源与形成,是一部优美的三部曲:地球在刚形成时,温度比较低,并无分层结构,后来由于陨石等物质的轰击、放射性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的重力收缩,才使地球的温度逐渐升高,最后成为粘稠的熔融状态。
在炽热的火球旋转和重力作用下,地球内部的物质开始分异。
较重的物质渐渐地聚集到地球的中心部位,形成地核;较轻的物质则悬浮于地球的表层,形成地壳;介于两者之间的物质则构成了地幔。
这样就具备了所谓的层圈结构。
在地球演化早期,原始大气都逃逸了。
但随着物质的重新组合和分化,原先在地球内部的各种气体上升到地表成为新的大气层。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三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 第一节 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_0

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一节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第二部分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地层和化石【教学目标】1、通过对地层组成物质、厚度、相互关系和化石的研究,重塑古地理环境。
2、推测地壳运动幅度和地壳发展过程。
【教学重难点】1、古地理环境的形成过程。
2、地壳运动发展过程。
【教学方法】分析法、实验法、讨论法【教学用具】塑料瓶、水、泥沙、多媒体投影仪【教学过程】(导入)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是世界七大奇景之一,也被誉为地质学史的教科书,究竟是什么力量造就了科罗拉多大峡谷呢?今天我们将走进“科罗拉多大峡谷”,一起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推进新课)峡谷简介。
科罗拉多大峡谷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西北部,科罗拉多高原西南部。
大峡谷全长446千米,平均宽度16千米,壁立千仞,当你走进大峡谷,从顶部往下望去,平均深度超过1500米,最深处2133米,是世界上最深邃的裂口之一。
总面积为2724平方千米。
走进峡谷,代表不同地质年代的一层层岩石展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看到,岩石多呈层状分布,峡谷壁上这一层层的岩石是经过数十亿年形成的,越往底部岩层形成越久远,越往顶部岩层年龄越新。
这种具有时间顺序的岩层称为地层。
(板书:地层)借助地层的帮助我们可以重塑当时的古地理环境。
大峡谷中央段内侧最深处的岩石是由大约17亿年前形成的毗湿奴片岩(变质岩)组成。
岩石中的的一种矿物质,石榴石在压力的作用下会改变化学成分,钙质会增多,而钙质含量越高,在显微镜下就越亮。
科学家们通过技术手段测得这种片岩上部约有9600米高的岩石。
可见17亿年前这里是一片最古老的山脉的一部分。
科学家推测,这里原来是一片海洋,海岸线从怀俄明州南部一直延伸到苏必利尔湖,最后到达加拿大境内,和如今的北美海岸线大相径庭。
这些山脉沿着古老的海岸线慢慢浮出海面,但是我们学过,高地容易被风化、侵蚀,这些山地也不例外,在5亿年后,经过不断的侵蚀,只剩下最底下的一层,便是大峡谷最古老的一层。
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教案

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地球的早期演化过程和地质年代的划分方法;•理解地球内外部作用对地球演化的影响;•掌握地球形成和演化的基本过程。
2. 能力目标•能够使用地球历史资料进行地质年代的划分;•能够理解并分析地球内外部作用如何影响地球演化;•能够通过解析数据和信息,掌握地球形成和演化过程的基本规律。
3. 情感目标•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对地球演化历史和地质年代划分问题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细致认真地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的演化过程1.1 地球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1.2 地球内部物质的组成和状态 1.3 地球表层的结构和特征 1.4 地球的年龄和演化2. 地质年代2.1 地质年代的概念和分期方法 2.2 地球历史事件和地质年代的对应关系 2.3 地质年代和生物演化的关系3. 地球内外部作用3.1 地球内部作用对地球演化的影响 3.2 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3.3 地球外部作用对地球演化的影响4. 地球形成和演化的基本过程4.1 天体凝聚形成地球 4.2 地球的分层和内部物质循环 4.3 地球的表层演化和生物进化 4.4 地球整个演化过程的总体规律三、教学方法1.授课法:通过讲解和讨论,传授知识点和概念。
2.实验法: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让学生体验地球内外部作用对地球演化的影响。
3.布置作业:通过学生对地球形成和演化过程的学习和理解,布置自主研究题目,要求学生进行调查和总结。
四、教学步骤1. 地球的演化过程1.1. 讲解地球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1.2. 讲解地球内部物质的组成和状态; 1.3. 讲解地球表层的结构和特征; 1.4. 讲解地球的年龄和演化。
2. 地质年代2.1. 讲解地质年代的概念和分期方法; 2.2. 通过研究地球历史事件和地质年代的对应关系了解地球历史; 2.3. 讲解地质年代和生物演化的关系。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1《第三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 第一节 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_10

《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三类岩石的形成及特点、化石的形成过程及研究意义,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2.总结归纳地质年代划分依据和各阶段的特点,提升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地球上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三种岩石的形成和特点、以及化石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2.理解地质年代划分依据和各阶段的特点。
难点:
理解地质年代划分依据和各阶段的特点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等
【教具准备】
岩石标本、投影仪、实验用具(海绵)
的先后顺序。
图 3.5b 岩
【实验探究】试验模拟岩石形成先后顺序以及岩石的穿插关系。
【合作探究3】地质年代划分的依据,不同地质年
【板书设计】
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第2课时)
二、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地层和化石
1、三种岩层的形成和特点
2、化石的形成及作用
三、地质年代
1、划分的依据
2、各个阶段的特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三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 第一节 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_4

《地球的演化历史》教学设计【课程标准】:运用地质年代表,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课标解读】:要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地质年代表,能够形成一种观念:地球有自身的演化规律,并在不同的演化阶段,有不同的生物进化特点。
【教学目标】:能运用地质年代表,描述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地球的演变和生物的进化现象。
培养学生地理计算能力,搜集整理归纳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唯物的、辩证的观点。
【内容分析】本节教材首先让学生了解研究地球历史的方法——地层和化石,然后通过对地层和化石的研究,科学家把地球的历史按照宙、代、纪进行了编年,就形成了地质年代表。
然后逐一介绍的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地壳运动、生物(动物和植物)演化、矿产和气候。
地球的演化历史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必修一“宇宙中的地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等内容后出现的,学生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作为一颗行星,具有普通性也具有特殊性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本节课用《流浪地球》的片段引入,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思维活跃,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教法】实物展示法、图片演示法、讲解法、归纳法、讨论法【学法】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看过《流浪地球》这部电影没有?大家有没有想过地球的未来地理环境会发生什么变化?下面我们一起来观看《流浪地球》的片段。
播放视频教师:通过这段视频,我们了解到在未来,人类的地理环境——地形、气候、水源、河流、城市、工业、农业、交通、生态环境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其实地球的地理环境一直都在不断变化之中,从地球诞生那一刻起。
那么地球是从哪儿来的?它一开始就是现在这个模样吗?地球从诞生到现在地理环境发生了那些变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地球的历史》。
提问:首先,我们来思考人类在地球上存在只有200-300万年,如何知道地球的年龄?学生:略总结:地层和化石。
展示地层和化石的图片。
问题探究:A、B两地是否具有同一时代的地层?将同时代的地层用虚线连接起来,猜想两地地层产生差异的原因。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3.1《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ppt课件1

2019/10/17
教学资料精选
40
谢谢欣赏!
2019/10/17
教学资料精选
41
种说
生命所必需的物质在地球上本
来就已经存在。
谈谈你对生命诞 生的认识。
元古代 (25 亿年到 5.7 亿年前)
早元古代
中元古代-----大气圈和水圈中自由氧含量的增加 18 亿年时导致了真核生物的出现
晚元古代(震旦纪)----出现了大量裸露高级动物和少量小型 硬壳动物的先驱。
元古代生物界占主导地位的是菌、藻类
晚古生代海生无脊椎动物以腕足类、 珊瑚、有孔虫、菊石类最为繁盛。二 叠纪末海生生物有一次大的灭绝事件,
灭绝的生物主要是海生无脊椎动 物。。。
无机小分子物质 生成 宇宙射线 紫外线 闪电
有机小分子物质
H2 H2O CH4 H2S HCN
氨基酸 核苷酸 单糖
形成 长期积累 缩合 聚合
有机高分子物质 组成 浓缩 凝聚
第一节
地球的早期演 化和地质年代
讨论:
根据太阳系形成的过程, 你能想象地球诞生时得 模样吗?
这是科学家猜想的地球 形成初期的模样,它和你 想像的一样吗?
比较下面两幅图,你能 想象出46亿~26亿年前地球 的外貌和发生的变化吗?
46 亿 年
38 亿 年
早期地球的特点:——一个 由岩浆构成的炽热球。 岩浆喷发 熔岩流, 水蒸气凝结 原始海洋; 原始大气 不含氧气。
•
低着头,心情就放松了,但那种放松对学习一点好处也没有,之所以会放松,就是因为觉得即便是自己开小差,老师也不知道。如果你往前看,不时地和老师眼神交会一下,注意力必然会集中起来。和老师眼神交汇的那种紧张感会让你注意力集中,并充
《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学案1(新人教版选修1)

《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学案1(新人教版选
修1)
3.2 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地球的早期演化各个阶段的特点(初生地球、大气的早期演化与水圈的形成、生命的起源和大气的继续演化)
2.学习了解地球上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三种岩石的形成和特点、以及化石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3.理解地质年代划分依据和各阶段的特点。
学习重点
学习理解地质年代划分依据和各阶段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理解地质年代划分依据和各阶段的特点
学习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
投影仪、投影片、岩石标本、实验器具。
学习过程
一、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
1、思考回答:初生地球有什幺特点?
2、【启发提问】看课本大气的早期是怎样演化的?水圈是怎样形成?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相互启发补充。
3、学生讨论、回答:生命起源的过程怎样?大气又是怎样继续演化的?。
《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教学课件[课堂课资]
![《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教学课件[课堂课资]](https://img.taocdn.com/s3/m/9c846740172ded630b1cb6ea.png)
课资参类
19
单 笔 石 化 石
课资参类
20
链 珊 瑚 化 石
课资参类
21
无洞贝
志留纪浅 海底部的 腕足动物
课资参类
22
泥盆纪
是古生代的第四个纪。由于受早古生代末的 造山作用影响,泥盆纪时全球陆地面积继续扩大。 从这一时期起,生物开始从海洋向陆地进军。植 物开始向陆地上扩展,在泥盆纪早期,气候变得 干燥炎热,适宜这种环境的裸蕨植物获得了迅速 发展;泥盆纪晚期,石松类和真蕨类形成了成片 的滨海森林,为陆生生物的大发展准备了条件。
课资参类
5
在该表中依据生物界的发展演化阶段, 将地质历史划分为五个代,即:
太古代(最古老的生命); 元古代(古老的生命); 古生代(古老的生命); 中生代(中等年龄的生命); 新生代(新生命的开始)。 由于在古老岩层中缺少或少有生物化
石,当时对于这样的地层和地质年代的划分 遇到很大困难。直到20世纪初,有了同位素 年龄资料后,这个问题才得以解决。
课资参类
14
三 叶 虫
课资参类
15
奥陶纪是古生代的第二个纪。
奥陶纪是早古生代海侵最广泛的时期,海生 无脊椎动物门类和属种都很丰富,其中以笔石类 和鹦鹉螺类十分繁盛为其特征。
课资参类
16
笔石
奥陶纪 海洋中 的漂浮 动物
课资参类
17
震 旦 角 又石
称 中 华 角 石
角 石
课资参类
18
志留纪
是古生代的第三个纪。 由于强烈的造山 运动,志留纪时海洋面积缩小,陆地扩大,但 海洋中各种无脊椎动物仍继续繁盛,以单笔石 的兴起,珊瑚类和腕足类的大量繁育为其特点。
课资参类
9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1《第三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 第一节 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_7

经典实验之一。
我们学习完了这四者的形成过程,发现他们之间有没有联系?过渡:人们是如何得知地球已经存在46亿年了呢?地层好比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一本书,地层中的岩石和化石就像是这本书的文字,下面我们学习第二框题三、讲授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地层和化石(一)岩石和地层我们学过岩石按成因分为三大类?岩石多呈层状,具有时间顺序的岩层成为地层。
三大类岩石中,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根据地层的相互关系,我们可以推断一些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
(二)化石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生物的遗体或遗迹会在地层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
我们来看一段视频,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
根据化石,不仅可以确定地质年代,而且还能重建地理环境。
比如:①为什么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了古代海洋的鱼化石?(地质考察证实,早在20亿年前,喜马拉雅山脉的广大地区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称古地中海。
)②对于南极洲上发现大量煤炭的事实,你想到了什么?(两亿年前,全世界所有的大陆都连在一起,称为联合古陆,也就是说在远古时代,南极大陆这块陆地并不在这么寒冷的位置上,当时他在温带或者热带,只是后来板块的分裂和漂移才到了现在的南极圈内。
)过渡:科学家对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
据此把地质历史主要分为宙、代、纪、世四级时间单位,编制了地质年代表四、讲授地质年代表学到这,我们换个方法,根据生物进化史来学习地质年代表。
请大家看一段视频。
冥古宙没有生命,记录非常少,这部分我们不研究。
到太古宙,原核生物出现。
到元古宙,出现了藻类植物和低等无脊椎动物。
距今5.4亿年以来的显生宙有丰富的地层和化石资料,对其认识比较细致。
古生代动物从。
到。
再到。
植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合作交流,探究活动观看视频,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思考①为什么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了古代海洋的鱼化石?②对于南极洲上发现大量煤炭的事实,你想到了什么。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3.1《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word教案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3.1《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word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早期演化各个阶段的特点(初生地球、大气的早期演化与水圈的形成、生命的起源和大气的继续演化)2.使学生了解地球上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三种岩石的形成和特点、以及化石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3.使学生理解地质年代划分依据和各阶段的特点。
教学重点1.使学生了解地球上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三种岩石的形成和特点、以及化石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2.使学生理解地质年代划分依据和各阶段的特点。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地质年代划分依据和各阶段的特点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投影仪、投影片、岩石标本、实验器具。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的行星最初只是由岩石和气体构成的世界。
那时的太阳比现在暗淡,而月球则在距地球轨道上以不到现今十分之一的距离运行,像是个庞然巨物。
经过了数亿年,地球才变得适于生命存活。
然而,在今日这与以往大不相同的地球上,总有些景象能让我们想起它那艰难出世的过程。
【板书】一、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教师讲解】早期的地球景象有如炼狱,到处是滚烫的岩石和令人窒息的毒气。
后来,地表冷却,大陆漂移,山脉隆起又被蚀为平地,生命出现,地球变得温和可亲,绿意盎然,几乎所有这个行星的旧貌都已了无痕迹。
然而,从最古老的岩石、最深处的岩浆、甚至是陨击坑遍布的月球表面,科学家们找到了线索,描绘出这颗星球的起源。
随着地球的童年岁月逐渐清晰,它曾经有过的罕见景观也日渐明朗,在今日地球条件最严酷的一些地方,仍能找到那些与古老地球神似的景象。
地球临产的阵痛开始于46亿年前。
那时,围绕年轻的太阳旋转的岩石和冰块颗粒相互碰撞融合,滚雪球般生成越来越大的团块。
在猛烈的连环冲撞中,这些团块撞在一起构成了行星,其中就包括婴儿期的地球。
在混乱中,另一个大如火星的天体撞击了我们的行星,所挟的能量相当于数万亿颗原子弹,足以把地球熔透。
大部分撞上地球的物体都被撞击所形成的岩浆深海吞噬,不过,这次撞击也把相当于一颗小行星质量的汽化岩石抛上了轨道。
人教版高三地理选修1《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三地理选修1《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案设计1. 教学内容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2. 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成因学和地球演化学的基本概念;2.掌握地球早期演化的历程和特点;3.了解地球历史上的冰河作用、火山活动等地质事件的发生;4.掌握地球历史上的地质时代和年代划分方法。
3. 教学重点难点1.地球早期演化及其特点;2.地球历史的地质时代和年代划分方法。
4. 教学方法1.前导授课法;2.合作学习法。
5. 教学资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课本、计算机及多媒体设备等。
6.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演化的视频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
2.活动: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和总结地球成因学和地球演化学的基本概念。
3.前导授课:讲解地球早期演化的历程和特点。
4.课堂分享:请学生将小组讨论的内容反馈给全班同学。
5.作业:预习第二课时的内容。
第二课时1.导入:结合黑板和多媒体,让学生回顾和总结第一课时的内容。
2.合作学习:将班级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地质事件进行介绍,再将四个地质事件进行比较和总结。
3.总结分享:请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介绍,并展示材料资料。
4.师生讨论:让学生就比较和总结的内容进行讨论和交流。
5.作业:预习第三课时的内容。
第三课时1.导入:以百度文库等多媒体资料介绍地球历史的年代划分方法。
2.合作学习:将班级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地质时代进行讲解,再将各个地质时代进行比较和总结。
3.总结分享:请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介绍,并展示相关资料。
4.师生讨论:让学生就比较和总结的内容进行讨论和交流。
5.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地球演化历史的作文。
二.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我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前导授课和合作学习等,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课堂上我也注重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让学生们能够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通过小组活动进行互动和交流,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深入学习和扩展。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学案-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

3. 2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質年代(學案)
學習目標
1.學習地球的早期演化各個階段的特點(初生地球、大氣的早期演化與水圈的形成、生命的起源和大氣的繼續演化)
2.學習瞭解地球上岩漿岩、變質岩、沉積岩三種岩石的形成和特點、以及化石的形成過程和作用。
3.理解地質年代劃分依據和各階段的特點。
學習重點
學習理解地質年代劃分依據和各階段的特點。
教學難點
學習理解地質年代劃分依據和各階段的特點
學習方法
實驗法、討論法。
教學媒體
投影儀、投影片、岩石標本、實驗器具。
學習過程
一、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質年代
1、思考回答:初生地球有什麼特點?
2、【啟發提問】看課本大氣的早期是怎樣演化的?水圈是怎樣形成?
學生分組討論後回答,相互啟發補充。
3、學生討論、回答:生命起源的過程怎樣?大氣又是怎樣繼續演化的?
二、記錄地球歷史的“書頁”——岩層和化石
1、學生討論、回答:地球上岩漿岩、變質岩、沉積岩三種岩石的形成和特點
25、【啟發提問】化石是怎樣形成的?他有什麼作用?
三、地質年代
1、【啟發提問】地質年代劃分依據是什麼?
2、學生討論、總結。
各階段的特點?
學後記:。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