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教师的三重境界

合集下载

教师的三重境界

教师的三重境界

教师的三重境界作者:冯远理来源:《成才之路》2010年第19期理想的教师,我觉得一定会对自己严格要求,不断进取。

在我看来,如果一个教师达到了下文所举的第三重境界,那么他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教育家。

教师的第一重境界:精通本学科知识,能够给学生以知识关怀。

凡教学,最后都落实在具体学科上,教学是具体学科的教学。

要想成为一个优秀教师,必须首先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

试想,一个连自己本学科知识都不过关的老师,他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学生在这样的老师手里会是一种什么结果,学生对这样的老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除此之外,对于整天和学生打交道的老师来说,他还必须对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有所了解。

这样在和学生打交道时,他就会容易得多。

作为一个教师,我认为在专业上至少应该做到:精通教材、研究教材和对于本学科能够触类旁通、烂熟于心,是一个业务尖子。

在此基础上,对教育学和心理学要有所涉猎。

达到了这种境界的教师就具备了今后继续发展的基础,并能够给学生以知识关怀。

目前,各校的优秀教师基本上属于这一层次。

教师的第二重境界:做一个教育、教学研究者,给学生以心灵关怀。

达到了第一重境界的老师,虽然不失为一个好教师,但想取得进一步的发展,他还必须沉下心来,全心全意地投入教研。

他不但要研究教材,研究教法,更要研究学生,研究教育规律。

如果能够沉下心来,认认真真地研究几年,我相信每个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都会上一个新台阶,都会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家长信赖、校长放心的好老师。

达到了这一步,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名师或专家了。

如目前在国内讲学的老师基本上都属于这一层次。

教师的第三重境界:做一个人文学者,给学生以人文关怀。

先让我们回溯到20世纪的民国时期,当时产生的教育家灿若群星。

个中原因,自非一言能尽。

仅就教师而言,人文素质的缺失,使教育失去了她的核心和最本质的东西——人的教育。

学生来到学校,不是走进最广阔的天地,而是走入了知识的死胡同。

心灵的禁锢和封闭,使学生没有了博大的胸怀和广阔的视野。

教师工作的三重境界

教师工作的三重境界

教师工作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用力教书。

教师凭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去教书,教师苦教,学生苦学,没白没黑,拼死拼活。

以时间战、消耗战、题海战、模拟战为模式,以认知结果的堆积为取向,以应付考试为归依,其结果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这种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教师消耗了自己的内存与身体,学生消耗了想象力与创造力,吃力不讨好。

教师只有输出,没有输入,心智能力在退化,学生只做不思,苦不堪言。

这种方式形成的理念是:老黄牛无私奉献精神。

这种理念提倡的教师形象是:带病坚持工作,最终累倒在讲台上。

第二重境界:用脑教书。

教师要提高工效,必须改变上述用力教书的状况,即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育机制。

告别高强度,追求高效率,从过去“增强劳动强度”、“延长劳动时间”向“提高劳动效率”转变,用脑子,即想点子,加强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教师通过自身智力因素的开发,从而全面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激活思维,挖掘潜能。

这种方式形成的理念是:千里马的效率,效率决定一切。

这种理念提倡的教师形象是:风风火火,快马加鞭。

第三重境界:用心教书。

“牵学生的手,用心比用力好”,脑力与高效率是有一定限度的,脑力需要心力去呵护去支撑。

2003年度“全美教师团队”当选者的第一特征就是“工作激情及感召力”,这种激情与感召力来源于教师全身心的投入,他们在用脑教书、方法创新的基础上,大力开发教师自身的非智力因素,从观念到态度,从情绪到情感,从毅力到意志,从意义到价值,多层面全身心介入教师这项职业中,从而获得激情与感召力的源泉,最终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使教学工作实现由技术向艺术的转变,由方法向思想的转变,教者不仅把自己当成活生生的人,而且还要把学生当成活生生的人,从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到相互走进内心世界,心心相印,息息相关,生机勃勃,其乐融融,这才是真正的充满智慧、富有生命力的课堂。

这种方式形成的理念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

这种理念提倡的教师形象是:德艺双馨,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魂有情怀的引路人。

课堂教学的三重境界:见教材

课堂教学的三重境界:见教材

课堂教学的三重境界:见教材课堂教学的三重境界:见教材,见自己,见学生回看自己的成长历程,就是在不断叩问和思考“教什么”“如何教”“为何教”这些教学本源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着“见教材”“见自己”“见学生”的三个阶段。

曾被电影《一代宗师》中的一句经典台词深深触动,就是“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这是一个武师成为一代宗师必经的三个阶段。

这句话对教师也富有启迪意义,对应于课堂教学,就是“见教材,见自己,见学生”。

教师应该系统思考“教什么”“如何教”“为何教”,这三个问题分别对应着课程观、教师观和学生观。

回看自己的成长历程,就是在不断叩问和思考“教什么”“如何教”“为何教”这些教学本源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着“见教材”“见自己”“见学生”的三个阶段。

始境:见教材教师开展教学最先面对的是“教什么”的问题,对“教什么”的思考体现的是教师的课程观,而课程观最先体现在教师对待教材的态度上。

对待教材,我的认识变化与唐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的参禅三境界很契合,对应他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我经历了“依赖教材”“跳出教材”“融入教材”三个阶段。

从教之初,我将教材视为唯一标尺。

我反复研读教材,重要的语句段落能熟练背诵,这让我的课堂语言非常干净,但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我像是教材的传声筒,这让课堂显得寡淡无味,很难活跃学生的思维和情绪。

工作第三年,偶然听到一堂展示课,课堂上那种热烈有序的氛围引起所有听课教师的赞叹。

我捕捉到一个细节,就是授课教师所例举的“一碗馄饨的故事”“彼得的账单”“关于成长的谈判”等素材全部源于课外,没有一个是教材中的例子。

这极大地影响了我,我开始抛开教材,不断“拓荒”。

大量生动事例的铺陈,确实让课堂氛围活跃起来,殊不知过后学生却反映这些内容似乎学过,却又没什么深刻印象,翻开书本,也是空空如也。

看来我是垦了外面的田,却荒了自家的园。

直到2009年我听了浙江省特级教师唐少华的一节历史的读图学法指导课,才有所顿悟。

做一名优秀教师要经历三重境界

做一名优秀教师要经历三重境界

做一名优秀教师要经历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我把它称之为谋生的境界(或职业的境界),即仅仅把教师看做是一种职业,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一个赖以养家糊口的饭碗。

如果教师对自身职业的思考仅仅停留在这样的境界中,就始终摆脱不了“小家之气”,这样的教师最终至多也只能做到一个称职的教师,而且大多数时候也许是不称职的。

第二种境界,我把它叫做事业的境界,就是把做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当作一项事业,不断地为之追求。

如果能达到这种境界,那么即使在做教师的路上不断会遭遇各种困难、挫折和失败,但是这样的教师也会表现出一种沉稳与大气,永远不会沉沦,会永远保持一份执着、保持一份热情。

如果能像这样做老师,即使不能成名成家,即使不能常常有事业成功的幸福感和成就感,但至少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在离开教育岗位,回首自己教育人生的时候,不会留下太多的遗憾,而为自己的苦苦追求和执着奉献而获得一种人生的充实。

第三种境界我把它叫做宗教的境界,就是把做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当作一个崇高的信仰。

如果能达到这样的境界,那么从事教育工作的每一天,也许
都能收获教育带给你的幸福和快乐。

教书的三重境界

教书的三重境界

教书的三重境界01教师培训正在进行中,讲师提出一个问题:你为谁而工作?第一个老师站起来说:为我自己为生活,工作可以养家糊口。

这应该是真实意愿的表达,也是很多人选择“教师”这个职业的第一要素:虽然没有大富大贵的机会,最起码可以衣食无忧。

第二个老师站起来说:我喜欢这个工作,我为了我自己的一个梦想或者说是理想而工作。

这个表述就比较唯美了——为了理想而工作!什么样的理想呢?成就名师?为国育才?还是为儿童一生的幸福生活奠基?按部就班的工作,踏踏实实的过日子,是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教师这个群体中绝大多数人也不例外。

有少数人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名师,从此桃李满天下。

极少数人才会放眼未来,为成就别人而教书育人,为民族振兴而立德树人。

这样的教师被称之为“人师”或者“仁师”。

你在哪一个层次,注定了你的人生就是哪一种状态。

如果作为一个普通人,这些都无可厚非。

你的人生就是你自己的,与旁人无关。

但是作为一名教师,你的生活却与许多人息息相关,你的一言一行,都要受人关注被人效法,你在哪一个层次,往往会把许多儿童的未来提前限定,他们因为模仿你,效法你,或者惧怕你,排斥你,有可能一生发展受限甚至是被引入歧途。

你认为你是在认真教书,其实是毁人于无形。

02有人说,读书有三重境界:第一重,有我之境:把读书视为人生的避风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第二重,无我之境:把读书视为诗意的栖居地,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第三重,忘我之境:把读书视为气质的涵养源,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我认为,教师教书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一心教书,只为生活。

“教师”不过是个普通的职业,可以养家糊口,我只需要按部就班的上班讲课,下班回家,按月领钱,多余不想。

第二重境界:一心教书,只为考试。

“我”通过多年的经验,总结出来一套行之有效的教授方法或者是训练方法,可以保证学生考高分进名校,“我”因此成为名师。

第三重境界:启迪智慧,引领人生。

教书不过是途径,通过这样的途径点亮儿童的眼睛,让儿童的精神焕发出耀眼的火花。

美好教师的三重境界

美好教师的三重境界

美好教师的三重境界
美好教师的三重境界:爱心、责任和慧心。

首先,爱心是美好教师的第一重境界。

他们充满爱心,对学生充
满关怀和关爱。

无论学生是优秀还是脆弱,他们总是给予温暖、耐心
和理解。

他们用自己的爱心感染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尽情发展。

其次,美好教师具有责任心,这是他们的第二重境界。

他们将教
育事业视作己任,对学生的成长负有坚定的责任。

他们致力于提供优
质的教学,严格要求学生,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领
导才能。

最后,美好教师拥有慧心,这是他们追求卓越的第三重境界。


们不断学习进取,保持对新知识的敏感度和求知欲。

他们深入了解学
生的需求和特点,运用适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潜能并促使他们
取得优异成绩。

综上所述,爱心、责任和慧心是构成美好教师三重境界的关键要素。

只有具备这三种境界的教师,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引
导和帮助。

他们的教育工作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门崇高的事业。

教师的三种境界

教师的三种境界

教师的三种境界在教育事业中,教师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和责任。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巧,还需要具备一种深深的情感和责任感。

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他们会经历三种境界,这些境界体现了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真正热爱和追求。

本文将介绍教师的三种境界,并探讨每种境界的特点和影响。

第一种境界:传道者作为教育者,教师首先要具备的是传道者的境界。

传道者将教育视为一种神圣的事业,他们将知识和价值观传递给学生,引导他们成长为独立、自信和有责任感的人。

传道者深刻理解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他们尊重学生的个性,并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传道者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注重学术成绩,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这种境界的教师,常常是学生的榜样和导师,他们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第二种境界:启发者随着教师的职业生涯的发展,一些优秀的教师逐渐达到了启发者的境界。

启发者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探究精神。

启发者的课堂充满了创造性和活力,他们善于启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引导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发者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启发者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既有讲解,又有讨论和实践,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第三种境界:启示者启示者是教师境界最高的一层次,他们不仅具备传道者和启发者的特点,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智慧和人生观。

启示者通过超越课本的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和全球视野。

他们善于抓住教育的机遇,使教育与现实相结合。

启示者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他们鼓励学生面对挑战,追求卓越。

启示者还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他们为学生提供一个温暖、和谐和有爱的学习环境,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幸福。

教师的三种境界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传道者让学生从小就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和学习的乐趣,他们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启发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的“三重境界”

教师的“三重境界”

教师的“三重境界”作者:郑金洲来源:《新教师》2015年第03期在我的家乡河北沧州,“不知道”被说成“知不道”。

人们在表达不了解、不明白的时候,通常说的是“知不道”而不是“不知道”。

联想教师的职业,在我看来,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为大致也可以做出三种区分:不知道、知道、知不道。

三种表现很大程度上可以称之为是三重境界,区分出教师不同的职业素养、教学观念、行为特征。

“不知道”,是教师最低级的职业层次。

这样的教师还没真正做到“术业有专攻”“闻道在先”,在知识占有上也不见得比学生多,强不知以为知,是用自己的权威、权力压制学生的不同看法,把自己的认识作为唯一正确的观点。

而其实,他对该知识了解甚少,是用自己的无知、不知压制学生的多知与歧见。

在教学实践中,这样的教师恐怕并不少见。

当我们对学生的看法无言以对,当我们对学生的意见表现出极大愤慨,当我们以教师职权指责学生异于自己的见解的时候,可能我们就已经离“不知道”不远了。

“不知道”属于“不知”也要“道”,这里的“道”是“说”“讲”的意思。

浙江绍兴鲁迅中学的苗金德老师在《尴尬的语文教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虽然我们没有什么底气,但在学生面前似乎又显得底气十足。

我们常常是这样说,作文要怎样构思、怎样布局,要怎样琢磨、怎样去写,这样说几乎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于是听话的学生会奉为圭臬。

而令人忧心的是我们没有感觉到这样做是在“误尽苍生”。

真的很难想象,一个语文教师自己不能写,却去指导学生作文;自己构思不出一篇文章,却能让学生去琢磨文章的写法。

语文教师本事不小,尽管自己平时不作文也写不来作文,但评点起学生的作文时,又显得无比的“大气”,空洞说教者有,隔靴搔痒者有,甚至错对颠倒者也有,把作文中许多精妙之处作为“劣质品”处理掉。

记得前年《浙江教育报》登过一篇题为“老师,你能作文吗?”的文章,用语尖刻,但确是实情。

如此景况,不能不引起我们这些语文教师的震惊和深思。

语文教师会写理应不成问题,不成问题现在却成了大问题。

《当教师的三重境界》

《当教师的三重境界》

《当教师的三重境界》教师是一份既荣耀又沉重的职业。

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传递智慧、引导人生的导师。

在这个职业中,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才能够更好地扮演自己的角色。

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有三重境界需要我们不断地挑战与突破。

一、教师的第一重境界——专业知识教师的第一重境界是专业知识。

教师不仅仅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更要对教学方法有深入的了解。

教师需要掌握的知识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学科知识、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等等。

在这个知识范围内,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更新。

这个过程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成长,更是为了学生的成长。

教师的专业知识不仅仅是学科知识,更是一种教学方法。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进步和成长。

二、教师的第二重境界——情感投入教师的第二重境界是情感投入。

教师不仅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和引路人。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情况,关注学生的成长,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教师需要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

教师需要有耐心和爱心,关注学生的每一个细节。

教师还需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感受,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

教师需要在学生的成长中扮演一个关键的角色,帮助学生成为优秀的人才。

三、教师的第三重境界——责任担当教师的第三重境界是责任担当。

教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职业,他们的工作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为社会培养人才。

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成长负责,需要为学生的未来负责。

教师需要注重自己的职业操守和道德素质,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

教师需要尽全力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让学生成为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人才。

总结:教师的职业是一份非常特殊的职业,需要教师不断地挑战和突破自己的境界。

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需要有情感投入和责任担当。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和引路人。

教师成长的三个境界

教师成长的三个境界
教学技能:教师需要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教 学手段。
职业道德:教师需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能够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沟通能力:教师需要与学生、家长、同事等多方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教师的基本技能
备课能力:熟悉教材,掌 握教学方法和技巧
xx
PART TWO
境界一:生存阶 段
教师的职业定位
教师的职责:传授知识,引导 学生成长
教师的角色:教育者、引导者、 合作者
教师的工作内容:备课、授课、 批改作业、辅导学生
教师需要具备的素质:专业知 识、教学能力、沟通能力、组 织能力等
教师的专业素养
专业知识: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
xx
PART THREE
境界二:胜任阶 段
教师的专业发展
掌握教学技能: 能够有效地传授 知识,提高学生 的学习成绩
学科知识的深化: 不断深入学习所 教学科的知识, 提高自己的专业 素养
参与教育研究: 通过参与教育研 究,了解教育教 学的最新发展动 态,提高自己的 教育理念和教学 方法
持续的专业发展: 不断参加各种专 业培训和学习活 动,提高自己的 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主要依靠教材 和经验进行教学, 缺乏创新和思考。
境界二:胜任阶段
胜任阶段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 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阶段。
胜任阶段的教师开始关注学生的需 求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 质和能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在胜任阶段,教师已经掌握了一定 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能够有效 地传授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胜任阶段的教师还需要不断学习和进 修,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为更高境界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的三个境界

教师的三个境界

教师的三个境界当代作家池莉的一篇《三境界》。

那么你对教师的三境界了解吗?下面就有店铺来讲解一下这部分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教师的第一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这就是说,每个人在人生之初纯洁无瑕,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

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

他看什么事情都是以单纯的眼光来看,感觉什么都很新奇,在他们的眼中世界是美好的,生活是无忧无虑的。

在这个阶段的人还没有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复杂与生活中诸多的无奈与烦恼,这个阶段的人是理想主义者。

刚毕业的大学生或者刚刚参加工作的人就是如此:“看工作是工作,看学生是学生”。

大家踌躇满志,满怀热情,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信心,时刻准备干出一番大事业,当个好老师。

这时他们对周围的人与环境都感觉很单纯,很好奇.很坦然,想用自已一颗年轻向上的心去感化周围的一切;用朋友般真诚的爱面对学生,用火一样激扬的情面对工作,用水一样纯净的心面对同事。

但是他们也会对周围许多老师的许多做法,感到不以为然,认为自己会用自己的方式去面对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大家畅所欲言,无拘无束,甚至亲如兄弟姐妹。

班级管理也尽量把自己所谓的民主、自由、平等、和谐的理念贯穿其中。

教师的第二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在人生的历程中,当每个人告别天真单纯的少年时代,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有问题了。

自己所看到的现实与想象中的世界是迥然不同的,有很多事情想不通,很多事情看不惯:为什么自己四处碰壁?为什么工作中自己很优秀而老板并不重用?等等。

这时,内心有太多的牢骚与不满,迷茫与困惑。

这时,人看什么都变样了。

于是郁闷,仿徨,甚至骂爹骂娘。

这时,人的心态是激愤的、警惕的、敏感的、偏执的、狭隘的。

于是,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

人就会在这山望着那山高,不停地攀登,争胜好强,与人计较,怎么做人,如何处世、绞尽脑汁机关算尽,永无满足的一天。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

教师的三种境界

教师的三种境界

教师的三种境界第一种是传授知识。

以传道、授业为己任。

一切遵循着“书上这样说的”,每天兢兢业业,把前人总结好的东西传给学生。

在他眼里,讲得清楚的就是好教师,听得明白的就是好学生。

第二种是启迪智慧。

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想方设法让学生学得更聪明、方法更好、策略更多。

他不断追求的是教学的技巧和熟练度。

在他眼里,教师的教学要“有招”,学生的学习要“得法”。

第三种是点化生命。

这样的教师在不断地实践着再熟悉不过而又时时被遗忘的一个普通的话语——教书育人。

在他的眼里,知识、能力、方法等都成为学生发展中必不可少的营养素,他能够不断地让学生保持对知识的浓厚兴趣;他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信和对事物的探索欲望;他能够温柔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孩子的成长,他知道犯错误是孩子的权利,在这种积极的期盼下,孩子的自我发展、自我调整的愿望得以激发;他能够在学生遇到成长障碍或失去动力时,用爱心和智慧唤起学生对希望的追求!他也许做不到爱每一个学生,但他懂得并尊重每一个学生;他珍惜和孩子的每一次和每一刻;他会精心营造快乐的校园生活,使孩子们生活得更快乐、率真。

可见,平庸的教师在说教,好的教师在解惑,更好的教师在示范,卓越的教师在启迪。

做一个卓越的教师,就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会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幸福。

如果教师看不见教育工作的蓬勃生命力,感觉不到自己是教育的创造者,那么,怠惰、消极、漠不关心的现象就会蔓延开来,教师就会在教学工作中缺乏热情,因循守旧,消极应付,就会仅凭良心满足于做一个传经布道的“经师”,那么,教师这个职业所带来的欣喜、满足、幸福之感也会随着教学技巧的熟练而逐渐淡化。

说到这儿,自然又想起了那些著名的词句。

凡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成长的第一境界,即教师要有自己的发展目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成长的第二境界,即为了目标的实现,要执著、要坚定、要能抗拒许多诱惑、要耐得住寂寞;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成长的第三境界,就是成功后的超脱与自如。

教师的三重境界

教师的三重境界

教师的三重境界作者:崔国明来源:《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2年第05期一、专业三境界教师专业境界主要是指教师对自身专业活动的理解程度,怎样看待专业活动,它不仅仅是指专业态度,更关键的是强调教师自觉、深刻地把握、理解专业活动的价值与意义。

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分为教师型教师、科研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其核心要素是学习。

1.教师型教师。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教师型教师”是“有一定专业知识”的教师,拥有一定量的展开教学的前提性知识,如,特定的学科知识,必需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以及面临课堂教学情境的经验性知识等;“教师型教师”是能够“站稳三尺讲台”的教师,有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技能,有组织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型教师”还是“不误人子弟”的教师,能严肃、严谨、严格地对待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认真负责地做一个合格的教师。

2.科研型教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如果教师的教育教学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没有以研究为依托的深化和提高,就容易在固守旧经验、照搬老方法的窠臼里不能自拔。

科研型教师是指有较强的科研兴教的意识、掌握相关的科研理论、具有较为完备的科研操作技能的教师。

上世纪90年代,国际上提出了一个通用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公式:教学经验+教学反思=专业发展。

所以,教学反思是科研型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涵。

科研型教师能及时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反思,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

教学反思能有效地实现教师由“教师型”向“科研型”的转化。

3.专家型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高追求,就是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

专家型教师是指具有某种教学专长的教师,在教学领域中,具有丰富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高效率地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富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创造力的教师。

现代认知心理学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而专家型教师比一般教师具有更明确而丰厚的学科知识体系,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明了学科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同时也拥有丰富的案例知识,并具有优化本学科知识的能力。

青年教师成长的“三重境界”

青年教师成长的“三重境界”

青年教师成长的“三重境界”作为教师队伍的生力军,青年教师必须实现专业化成长,这既是个体职业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群体完成新时代历史使命的职责所在。

随着我国师范教育的发展,新入职教师的学历提高,对非师范院校优秀大学生的引进,教师队伍的学习力、研究力和专业成长活力得以激发。

正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古代文人对山水的审美文化影响深远,其厚实的内涵和丰富的层次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了重要启迪。

青年教师从“入职”到“入格”,也如山水相连,要克服重重困难,突破层层境界,在“柳暗”之后见“花明”。

入境:观山即为山,看水即为水1.夯实知识,精进教法“教师要有一桶水,学生才能学得一杯水。

”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教师正如汪洋大海,为学生源源不断地注入知识养分。

优秀教师必然有渊博的知识,但有渊博知识的人不一定能成为教师。

教师的专业性不只体现在“有知识”上,更多地体现在合理、科学、艺术地“教知识”,尤其体现在学科教育中的“育人”。

教师要帮助学生发展学科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必须科学运用教育规律。

因此,青年教师理应坚持学习学科知识,不断训练教育技能,确保学科知识传授无误,确保知识最大化、最优化地运用于教学中。

同时,变化的环境、变革的技术、更新的文化,都对教育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使教师主动调整教学方法。

为此,入情入境的抛锚式教学、倡导人机协作的协作式教学等教学范型需要教师灵活运用,融入课堂,让学科知识在丰富、生动、有创意的教法中渗入学生的心田。

2.梳理问题,系统解决青年教师在工作后的前三年或前六年以完成工作任务、达成业绩合格为主要目标。

通常情况下,新入职的青年教师有较大的工作量,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经常遇到备课时间少、家校沟通难、工作效率不高、工作与培训难兼顾等困难。

针对这些现实问题,青年教师应该做到:一要“清单管理”,即把工作清单化,整体规划时间,区分轻重缓急,列出详表,把任务装进“时间的格子”,每天有序完成,及时清理,做到不疏不漏。

教师职业的三重境界 提升职业境界,,感受教师幸福

教师职业的三重境界 提升职业境界,,感受教师幸福

《教师职业的三重境界提升职业境界,,感受教师幸福》摘要:处于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的人把工作仅仅当作一种职业,处于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人把工作视为一种事业,幸福,是人的一种高级情感,是一种健康、快乐的状态,是一种主观感受,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去提升自己的职业境界,做一个幸福的人民教师呢蔡元培先生认为,任何职业的从业人员,都可以把自己的职业分为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处于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的人把工作仅仅当作一种职业,处于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人把工作视为一种事业。

也有人把职业分为这样四个境界:敬业、勤业、精业、乐业。

敬业、勤业是精业的基础,精业,是专业精神和专业水准的体现,是敬业、勤业的结果,而乐业则是职业的最高境界,到了这一境界,职业就成了事业,工作就成了一种乐趣,或是许多乐趣的源泉。

教师的境界是什么?教师常常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被称为“蜡烛”、“春蚕”、“园丁”…… 这些赞美之词,总是给教师的角色染上了一层悲剧色彩。

有学者将教师的职业境界分为四个层次:一是把教育看成是社会对教师角色规范和要求,二是把教育看作出于职业责任的活动,三是把教育看做出于职业良心,四是把教育活动当作幸福体验。

前两种境界是一种“他律”的取向,后两种境界是“自律”取向。

职业境界不同,职业态度不同,工作效果肯定不同,我们何不去尝试做一个能把自己的职业当着事业去经营,把工作当着享受的教师,做一个充满阳光和幸福感的教师?幸福,是人的一种高级情感,是一种健康、快乐的状态,是一种主观感受。

幸福既不是纯粹的精神体验,也不是单纯的肉体感官的满足,其本质是一种物质和精神的统一。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教师在创造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实践中,感受理想目标与理想实现而得到的精神满足,从而在追求这个目标与理想的过程中得到的愉悦感受,是教师从工作理想到现实的最美的情感体验。

教师的幸福是什么?有人说当教师的过程中是苦的,结果是甜的。

好教师的三重境界

好教师的三重境界

好教师的三重境界教师乃教育之本。

好的学校、好的教育,归根结底都源于有好的教师。

一名好教师,大抵应该有这样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是乐教。

一个人对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大致会有三种基本态度:一为憎然,一为漠然,一为欣然。

所谓憎然,就是不喜欢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时时事事都不顺眼不顺心,怨天尤人,满腹牢骚;所谓漠然,就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仅仅是把它当作谋生的手段而已;所谓欣然,就是非常喜欢和热爱自己的职业,全身心地沉浸其中,乐而忘忧。

显然,第三种情形是一种最佳的生命状态。

做一名具有教育生命力的好教师,首先就应做一个乐教之人,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永葆教育的理想、信仰与情怀。

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一书中指出:真正的永不消失的教学热情必须建立在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上,对教师工作的心驰神往,必须建立在对发展儿童世界事业的热爱的基础上,至于如何教学,那是次要的。

第二重境界,是懂教。

教师这个职业与其他不少职业比较起来,有一个很大的不同,那就是其懂的程度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教师这个职业,往往要有一个或长或短的验证周期,甚至有时候还具有一定的欺骗性,表面看起来很不错甚至很有效的教育行为,却是与教育规律、教育本质背道而驰的。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有其自身的规律。

要做一名好教师,必须懂心理学,懂教育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

没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就谈不上教育素养。

所以,培养一名好教师,引导教师专业成长,应当从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开始。

无论哪一门学科的教师,衡量他懂不懂教育,有一个核心标准,那就是懂不懂心理学和教育学,懂不懂教育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如今的中小学教师,尽管他们在师范院校或者考取教师资格证的时候都通过了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考试,但考过不等于真正懂得,更不意味着深谙,他们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教师的教育生命成长犹如学游泳一般,下了水才是成长的开始。

第三重境界,是善教。

教师的三重境界心得体会

教师的三重境界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接班人的重任。

在教育这片沃土上,我不断探索、实践,逐渐领悟到了教师职业的三重境界。

这三重境界不仅是我个人成长的轨迹,也是我对教育事业理解的深化。

第一重境界:教书育人,夯实基础初入教师行业时,我处于第一重境界。

那时的我,将教学视为一项基本技能,致力于传授知识,帮助学生夯实基础。

在这个阶段,我注重备课、授课,力求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认识到,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在这个阶段,我学会了如何与学生沟通,如何发现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力,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在这个境界中,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的真谛: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人格的塑造。

我开始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学术成绩,还包括品德、情感、社交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我意识到,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耐心、细心和爱心。

第二重境界:创新教育,激发潜能随着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我逐渐进入了第二重境界。

在这个阶段,我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积极探索创新教育。

我开始尝试采用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我意识到,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这个境界中,我学会了如何打破常规,如何引导学生走出舒适区,如何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

我努力营造一个充满活力、充满创造力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我明白了,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拥有无限可能。

第三重境界:灵魂塑造,传承文明在经历了前两个境界之后,我逐渐迈向了第三重境界。

在这个阶段,我不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更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

我认识到,教育是一项关乎灵魂的事业,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文化的传承者。

在这个境界中,我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让他们懂得尊重、懂得感恩、懂得担当。

我通过历史故事、文化传承等途径,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