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推荐角的度量说课 PPT课件
《角的度量》PPT课件
![《角的度量》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7b27493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a5.png)
03
CHAPTER
角的度量方法
量角器的使用
量角器的构造
量角器是一种测量角度的专用工具, 由半圆形或圆形的刻度盘和固定臂组 成,刻度盘上标有度数。
使用方法
将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固 定臂与角的一条边重合,另一条边所 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 数。
角度的测量与标注
角度的概念
两条射线或线段相交于一点所形 成的夹角,通常用度数来表示。
《角的度量》PPT课件
汇报人: 2023-12-23
目录
CONTENTS
• 角的定义与分类 • 角的度量单位与换算 • 角的度量方法 • 角的应用举例 • 角的度量误差分析 • 拓展知识:角的高级应用
01
CHAPTER
角的定义与分类
角的定义
01
角是由两条射线共享一个端点所 形成的几何图形。
02
04
CHAPTER
角的应用举例
几何图形中的角
角度与边长关系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在直角三角形中,角度与边长之间满 足正弦、余弦、正切等三角函数关系 。
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外角和等于360°。
角的平分线与垂直平分线
角的平分线将一个角分为两个相等的 小角,而垂直平分线则垂直平分一条 线段。
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误差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由于误差的存在,测量结果可能会偏离真实值,影响对角度大小 的判断。
误差累积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在需要高精度测量的场合,误差的累积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如 建筑设计中的角度偏差可能导致结构不稳定等问题。
对科学研究的影响
在科学研究中,准确的测量结果是得出正确结论的基础。误差的存 在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角的度量精品ppt课件
![角的度量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863862b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fc.png)
角度的物理应用
力的分解
在物理中,力可以分解为水平分 力和垂直分力,这种分解可以通
过角度的测量和计算来实现。
运动学
运动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 一,涉及到速度、加速度等参数 的计算,而这些参数需要通过角 度和时间等参数来描述和计算。
电磁学
电磁学是物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 内容,涉及到电场、磁场等参数 的计算,而这些参数需要通过角 度和强度等参数来描述和计算。
一边重合,避免产生误差。
使用电子测角仪度量
电子测角仪是一种先进的测量 角度的仪器,可以快速准确地 测量角度。
测量步骤包括:将电子测角仪 放置在角上,调整测角仪的探 头使其与角的顶点对齐,然后 读取角度值。
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电子测 角仪需要定期校准,使用前需 要进行准备工作,如电源连接 、仪器调试等。
角度的日常生活应用
建筑学
在建筑学中,角度的测量和计算非常重要,例如确定坡度、垂直 度等参数,以及进行结构设计等。
车辆驾驶
车辆驾驶中需要对方向盘、后视镜等进行调整,这时就需要使用角 度的测量和计算,以确保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摄影
摄影中需要对相机进行角度的调整,以便拍摄出具有最佳视觉效果 的图片,这时就需要使用角度的测量和计算。
角的度量精品ppt课 件
汇报人:Βιβλιοθήκη 2023-11-29目录
CONTENTS
• 角的度量概述 • 角的度量方法 • 角的应用 • 角的度量注意事项 • 角的度量总结与展望 • 精品课件推荐
01
角的度量概述
什么是角
01
角是由两条射线或线段在一个端 点相交而形成的图形。
02
角可以看作是平面内的一条射线 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 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角的度量ppt课件
![角的度量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b405696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24.png)
练习三:解决与角有关的实际问题
详细描述
2. 解决与角度计算 有关的问题,如计 算角度的倍数、余 数等;
2023/11/29
总结词:掌握解决 与角有关的实际问 题的思路和方法
1. 解决与角度测量 有关的问题,如计 算两个角的和、差 、余角等;
3. 解决与角度应用 有关的问题,如判 断三角形、四边形 的内角和等。
工程设计
在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和电子工程中,角度的测量和计算非常重要。例如,机械零件的精密配合需要精确控制角 度;土木工程中的桥梁和建筑结构也需要进行角度测量以保障稳定性;电子工程中的天线设计和微波传输也需要 用到角度的测量。
2023/11/29
14
04
角的度量中的常见错误
2023/11/29
15
度量工具使用中的错误
图形性质
角在几何图形中具有重要性质,如三角形内 角和为180°,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多边形 的内角和与边数有关等。
2023/11/29
12
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方向辨别
在日常生活中的地图、导航和建筑平面图中,角度被用来表示方向和位置。例如,指南针中的北向为0°,东向 为90°,南向为180°,西向为270°。
角可以看作是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 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构成的图形。
在欧几里得几何中,角被定义为一条射线相 对于另一条射线的位置关系。
2023/11/29
4
角的分类
直角
等于90度的角。
平角
等于180度的角。
锐角
小于90度的角。
2023/11/29
钝角
大于90度但小于 180度的角。
周角
等于360度的角。
角的度量PPT课件
![角的度量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cdaff54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00.png)
三个角的度数和都是180°
小结: 1.量角器是半圆形的。把这个半圆分成180等份,每
一份所对的角是1度的角。内圈刻度和外圈刻度分 别按逆时针和顺时针方向排列。 2.用量角器量角时,要做到:两重一看”: (1)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 (2)量角器的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3)从0°开始看起,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刻度。
90°
135°
20°
180°
0°
3 在量角器上,从右边起,依次找出0°、20°、 90°、135°和180°的刻度线;再从左 边起,依次找出这些度数的刻度线。
90°
135°
20°
0°
180°
3 量角器可以度量角的大小。你能看出下面的角是 多少度吗?
60 °
1. 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和角 的顶点重合;
谢谢观看
第八单元 垂线与平行线
第2课 角的度量
3 1
你能用三角尺上的角 量出这个角有多大吗?
用∠1量,有1 个那么大。
3
你能用三角尺上的角
量出这个角有多大吗?
用∠2量,有2 个那么大。
2
3
你能用三角尺上的角
量出这个角有多大吗?
用∠3量,比∠3 大一些。
3
角是有大有小的,为了准确测量角的 大小,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
练习
1.
15×6= 90 75÷5= 15
4×120=480 200÷40= 5
360÷60=6 720÷80=9
2. 量出下面每个角的度数。
75°
105°
25°
3. 用量角器量出三角尺上每个角的度数。
每块三角尺上 三个角的度数 和各是多少?
角的度量教学ppt课件
![角的度量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a49c243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c7.png)
直角是90度的角,可以使用三角 板或量角器进行测量。
100%
平角的度量
平角是180度的角,可以使用量 角器或电子工具进行测量。
80%
周角的度量
周角是360度的角,可以使用量 角器或电子工具进行测量。
03
互动环节
学生展示与交流
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鼓励他们分享创作思 路和制作过程。
引导学生进行互相评价,鼓励他们提出改进建议。
复习角的定义:角是由两条射 线或线段公共端点为端点所组 成的图形。
复习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如何 将量角器放置在角上,如何读 出角的度数。
复习锐角、直角、钝角的概念 及度数范围。
完成课后练习题
01
完成教材或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 ,加强角的度量练习。
02
在课堂上或回家后,自行寻找一 些有关角的度量的练习题进行练 习,巩固所学知识。
引入新课
角的度量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角的度量是数学几何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对于学生掌握几何知 识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的基本方法,理解角的基本性质,能够进行 简单的角度计算。
教学内容
角的度量单位、量角器的使用方法、角度的计算等。
02
新课教学
角的定义与分类
01
锐角
02
直角
03 钝角
04
平角
周角
05
小于90度 等于90度 大于90度,小于180度 等于180度 等于360度
角的度量方法
02
01
03
使用量角器
量角器上有不同大小的刻度,可以测量不同大小的角 。
使用三角板
三角板上有一个直角,可以用来测量直角。
(最新推荐)角的度量说课 ppt课件
![(最新推荐)角的度量说课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a565608a8956bec0975e3ff.png)
(四)教具学具
教具:
教师准备大量角器、活动角、钟面 。
学具:
学生准备好量角器等 。
.
二、说教法、学法
.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 习活动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不能单 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 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 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 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数 学活动经验。结合本课时的内容和学生
角度的大小使变化的、体验量角的必要性,通过探索,实 践,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总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 法,初学用量角器量角。
技能目标: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统一角的计量的
需求,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度角的表象,建立角的 大小的量化观念,能联系操作结果,感受角的大小与所 画边的长短关系。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角的度量活动,
说课 角的度量
说课者:XX小学XXX
.
一、体验新课改,解读教材
.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
《角的度量》是九年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 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 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7~38 页的内容,教材是在学生 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的种 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角 的度量,教材的编排注重 了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 系,注重引导学生从直观 到抽象逐步提升教学要求
.
二、说教法、学法
的认识水平,我认为课堂教学有必要体 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主体 地位。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 和合作者,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牵引 和疏导,强化学生自主内在的数学体验。 以此为基础,本课时,我力图通过动画 引导学生体验角的变化,以及测量角的 大小的必要。使学生在直观感受、动手 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获 取角的度量的方法,形成自己独有的数 学体验。
角的度量说课稿 (课堂PPT)
![角的度量说课稿 (课堂PPT)](https://img.taocdn.com/s3/m/65d1d2b804a1b0717fd5dd81.png)
教学设计
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1、上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互说中系统整理)
2、用什么方法获取的?你认为 哪组表现最棒?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 么新的想法?还有什么问题?
.
27
总结评价、推拓荐展作延业 伸
3 3
6
.
28
五、课堂评价
.
29
课堂评价
你们小组真棒,这么快就把问题解决了; ***坐的最好,***写的字真漂亮。 这个小组讨论的非常认真。
你讲的很有道理合,习作如学果能把语速放慢一些延,迟评价
其他同学听得就更清楚了。
学习习 惯
本节课堂评价
优化语 言
关注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
关注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
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
关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
30
六、板书设计
.
31
角的度量
1、角的大小与
量角的具体步骤:
边的长短无关, 与两边张开的大
方法 。
.
7
二、学情分析
.
8
学情分析
二年级
三年级认识了
知道了角的组成 锐角、直角和钝角
生活经验
四年级认识线段、 直线和射线
学生
基
础
.
9
学情分析
❖ 四年级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角也有 了一定的认识。从二年级开始就认识了角的组 成,三年级学习了对锐角、直角、钝角有了初 步认识,在前面刚学习了线段、直线、射线的 有关知识,对学习角的度量做了很好的铺垫, 学生很容易掌握,做到水到渠成。另外学好这 部分内容,可以进一步让学生感知测量角的大 小的作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受到 量角的大小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角的度量》优质课件
![《角的度量》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c5706d1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0b.png)
常见错误解析及避免方法
01
02
03
角度与弧度混淆
在计算角度时,要注意区 分角度和弧度,不要将两 者混淆在一起。
计算错误
在进行角度计算时,要仔 细核对计算过程,避免因 为粗心大意而导致的计算 错误。
忽略公式适用范围
在使用角度计算公式时, 要注意公式的适用范围, 不要超出其适用范围进行 的把握
强调测量的方法、步骤和工具的使用,以及 对于角的概念的理解。
教学策略的制定
根据学生的前认知,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 法,例如演示、示范、小组讨论等。
及时反馈和调整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生学习策略建议
预习和复习
提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有助于加深对 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本节课知识点总结回顾
角的概念及分类
回顾了角的基本概念,包括锐角、直角和钝角等 。
度量单位的统一
强调了度量单位的统一对于准确测量的重要性。
测量工具的使用
总结了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何读数和记录 测量结果。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分享
学习收获
学生分享了通过本节课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对角的概 念、分类及度量方法的掌握等。
挑战应对策略
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如加强实践操作教学、 引入先进技术手段等。同时,也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因材施教,提 高教学效果。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2
角度测量方法与技巧
直接测量法
定义
直接测量法是通过直接 观察或使用测量工具来
测量角度的方法。
工具
量角器、角度计、测角 仪等。
操作步骤
角的度量说课课件(共24张PPT)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角的度量说课课件(共24张PPT)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https://img.taocdn.com/s3/m/d8464637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a9.png)
角的度量说课课件(共24张PPT)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共24张PPT)四年级上册一、教材与学情分析二、教法与学法三、说教学过程四、板书设计说课流程一、教材与学情分析学生学习了直线、射线、知道了角是有两条射线组成的。
这节课是学生在此基础上认识量角器,进一步学习角的测量,会用度数来表示角的大小,更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跟角的边长的长短无关,跟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教材的主要内容是怎样学好角的度量,从学生在认识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从各种学习方向进行,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帮助他们学习空间的观念。
这样可以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周围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对角的度量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通过自主学习,观察,相互介绍来认识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了解角的计量单位。
2.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汇报,自主归纳出角的测量方法,并能运用量角器进行角的测量,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3. 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测量,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叉开有关,而与边长的长短无关。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进行测量角的大小,会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自主归纳出测量角的度数的方法,以及内外圈刻度线的认识。
教学准备要求学生带好量角器、三角板等。
二、教法与学法1、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自主探索法,同伴交流等方式来掌握测量角的技能。
3、动手操作法,通过画一画、比一比等亲身体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容易达到在学生头脑建立各种角的表象。
从而加快学生对度量角的操作技能的形成目标。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探究新知展开讨论动手操作巩固内化课堂小结拓展延伸三、教学过程有始有终有始无终无始无终(打三种图形名称)(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什么叫角?2.角有()个顶点,()条边。
3.你会画角吗?角的画法经过一点可以画多少条射线?A.取其中的两条,它们组成了什么图形?你能说出这个图形的特征吗?请你画出一个角。
《角的度量》优秀课件
![《角的度量》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869a0c7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50.png)
2023-11-10
CATALOGUE
目 录
• 导入新课 • 知识讲解 • 巩固练习 • 课堂小结 • 课后作业 • 教学反思与改进
01
CATALOGUE
导入新课
复习与回顾
复习角的概念与性质
回顾角的表示方法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如自行车轮子、时钟的指针等,提出需 要测量角度的问题
探索角度在几何学、物理学等领 域中的应用和意义。
通过实验或模拟,研究角度变化 对物体运动、形状等方面的影响
。
06
CATALOGUE
教学反思与改进
教学效果评估
知识掌握程度
通过测试和作业,了解学生对角的知识掌握 情况。
课堂参与度
统计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的积极性。
技能运用能力
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能否正确使用量角器 和直尺测量角。
解决方法
提供总结和评价的模板,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 和评价,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点评与建议
点评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建议,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点, 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参考。
建议
教师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提高学生的 学习效果。
解决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提出具体的点评和建议,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 的指导。
效果。
学生反馈与建议
学生意见收集
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
整理分析反馈
对收集到的反馈进行整理和分析,找出共性和差异,提炼出有价 值的改进点。
调整教学策略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角的度量》ppt课件1
![《角的度量》ppt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2ea31c57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97.png)
B
C
A
700
300
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
把一个周角分成36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叫做 1度的角。记作“ 1°”。
把1度的角60等分,每一份所对的角叫做 1 分角。记作 “1 ′ ” 。把1分的角60等分,每一份所对的角叫做 1 秒角。记作 “1″ ” 。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叫做角度制。
小结:(1):角的度量单位是度、分、秒。(2):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六十进制的。即1°=60′,1′=60″.它们之间的转化方法:由高级单位向低级单位转化时用乘法逐级进行;由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转化时用除法逐级进行。
练一练
完成下列角度的换算:(1)0.4°=_____ ′(2)4.5 ′ =_____ ″(3)33 ′ =_____ ″(4)900″ =______ ′
300
1800
38
9
0.6
0.01
38.25
用度表示: ⑴1800″= ° ⑵48′= ° ⑶39°36′= ° ⑷27°14′= °
45
2700
16
960
16
14
24
34
22
12
0.5
0.8
39.6
例:解下列关于钟表上时针与分针所成角的问题(1)上午8时整,时针与分针成几度角?(2)下午7时55分,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是等于120°、大于120°,还是小于120°?解:(1)上午8时整,时针与分针成120度角;(2)上午7时55分,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小于120°;
1°
角的度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1°=60 ′=3600 ″
例:5°= ′= ″; 38.15°= ° ′; 36″= ′= ° 38°15′= °
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四年级上《角的度量》说课课件(共22张PPT)
![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四年级上《角的度量》说课课件(共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f7f86a4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e1.png)
说教学反思
这节课数学概念比较多,如中心、0°刻度线、内圈刻度、 外圈刻度都是一些抽象的纯数学语言的概念。量角的方 法操作程序复杂,尤其是对动手经验不足的四年级学生 来说,是一次挑战。度量不角的同度方量(位一的)角时,到底是读内 圈刻度还是读外圈刻度对学生来说更加困难,所以教师 在梳理量角步骤的过程中,提炼出了12个字的量角方法: 点点重合,线边重合,读准刻度。学生明确了相应的方 法步骤,再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就能熟练掌握量角的技 能。
❖六、说教学过程
一、借助问题,统一认知
这是什么图形?它们谁大谁小呢?
1
一、借助问题,统一认知
下面两个角哪个大? 大多少? 要知道大多少就得准确测量。
3
要准确测量一个角的大小,应该用一个合适的角 作单位来量。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量角器是把半圆分成 180等份制成的。
◆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 ◆将其中1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 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就是1度, 记作1°。
谢谢观看!
重合;
3.边重合 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
重__合__;
4.读度数 从零__刻__度__线__开始数,角的另
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 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高
1.看量角器上的刻度,填出每个角的度数。
[选自教材P41页 做一做 第1题]
( 50°)
( 55°)
易与错哪点一:圈用的两量0°次角刻读器度度量线数角重,时合零要,刻分读度清数线内时位圈就置刻读相度那同和一吗外圈?圈读的刻法数度有。,什角么的不起同始呢边?
义务教育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角的度量》 说课
目录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准备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初学用量角器量角。
技能目标: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统一角的计量的
需求,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度角的表象,建立角的 大小的量化观念,能联系操作结果,感受角的大小与所 画边的长短关系。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角的度量活动,
.
9
二、说教法、学法
的认识水平,我认为课堂教学有必要体 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主体 地位。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 和合作者,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牵引 和疏导,强化学生自主内在的数学体验。 以此为基础,本课时,我力图通过动画 引导学生体验角的变化,以及测量角的 大小的必要。使学生在直观感受、动手 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获 取角的度量的方法,形成自己独有的数 学体验。
.
35
教学流程
质疑促趣,引入新课
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巧设练习,巩固强化
.
36
1°。
1°
.
14
P38 “做一做” 1、
1.观察一下量角器,看看 30°、 45°、 60°、 90°、 120°有多大。
30°
45°
60°
90°
120°
.
15
活动二:用量角器量角
小组讨论: 怎样测量下面两个角的度数?
1
2
.
16
活动二:用量角器量角
1 60°
内圈刻度
内圈0刻度线
1、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
”或“
”表
这个角是40 °
.
22
活动三:角的大小与边长关系
用量角器量下面的两组角,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
.
23
活动三:角的大小与边长关系
30°
.
24
活动三:角的大小与边长关系
30°
.
25
活动三:角的大小与边长关系
60°
.
26
活动三:角的大小与边长关系
90°
.
27
活动三:角的大小与边长关系
130°
.
6
(四)教具学具
教具:
教师准备大量角器、活动角、钟面 。
学具:
学生准备好量角器等 。
.
7
二、说教法、学法
.
8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 习活动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不能单 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 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 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 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数 学活动经验。结合本课时的内容和学生
2、零度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3、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4、如果角的一条边与内圈0刻度线重合,就要读角的内圈刻度。
.
17
125°
2
外圈0刻度线
外圈刻度
1、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
2、零度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3、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说课 角的度量
说课者:XX小学XXX
.
1
一、体验新课改,解读教材
.
2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
《角的度量》是九年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 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 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7~38 页的内容,教材是在学生 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的种 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角 的度量,教材的编排注重 了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 系,注重引导学生从直观 到抽象逐步提升教学要求
.
28
1活动三:角的大小与边长关系 用量角器量下面的两组角,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
30°
30°
60°
90°
130°
.
29
活动三:角的大小与边长关系
你能发现什么?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 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
出的长短没有关系。
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
30
P38 2、
2. 量一量,下面的角各是多少度。
.
10
三、说教学过程
.
11
教学流程
质疑促趣,引入新课
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巧设练习,巩固强化
.
12
角的度量
我画的角比 你的小。
小多少呢?
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
.
13
活动一:认识量角器
外圈刻度
外圈0刻度线 中心点 内圈0刻度线 内圈刻度
角的计量单位是 “度”, 用符号 “ °” 表示。把半
圆分成 180 等份, 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 1 度, 记作
5. 用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打开后再沿一条对角 线对折,再打1)
(2)
(3)
(4)
你能直接从图(4)中分别找出45º 、90º、135º的角吗?
∠1 = 45º,∠2 = 45º,∠3 = 135º,
∠4 = 90º,∠5 = 90º。
.
34
P40 6、
6. 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下面度数的角。 75° 105 ° 120° 135° 150° 180°
4、如果角的一条边与内圈0刻度线重合,就要读角的内圈刻度。
5、如果角的一条边与外圈的0刻度线重合了,就要读外圈刻度。
.
18
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 它边看度数,内外要分辨。
.
19
判断(请用手势“ 示)。
”或“
”表
这个角是80 °
.
20
判断(请用手势“ 示)。
”或“
”表
这个角是110 °
.
21
判断(请用手势“ 示)。
1 4
3
5
2
∠1 = 55° ∠2 = 55° ∠3 = 110°
.
∠4 = 40° ∠5 = 110°
31
P38 3、
3. 先估计三角尺上各个角的度数, 再量一量各是多少度。
.
32
P39 3、
3. 说出每个钟面上的时间,量出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度。
60°
90°
120° 150°
.
33
P40 5、
.
3
(一)说教材
突出学生从不同的学习
角度认识角的度量,关 注学生的自主体验,使 学生在观察,操作,交 流的过程中,使学生了 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逐步扩大了学生的知识 面,加深对周围事物的 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几 何知识打好基础。
(一)说教材
.
4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在观察、体验、交流的基础上,感受
在探究量角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实践活动 中自主发现数学规律,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
5
(三)重点难点
重点: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完成对量角器的结构和
功能的认识,体验量角器结构形成的过程。通过 学生自主的探索,实践,总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 方法,运用量角器量角。
难点:
在应用量角器时,如何准确定点,定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