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教育思想精讲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教无类”
• 孔子的办学指导思想。人不分种族、贵贱都 可以入学。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制度, 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推动了文化的下移, 扩大了人才的来源。 • 根据《论语》、《史记》载,孔子招录学生: • A、要有介绍人 • B、面试 • C、交见面礼
“有教无类”打破了贵贱、贫富和种 族的界限,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阶 层,满足了平民受教育的愿望,适应了社 会发展的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春秋以来的 学术下移运动,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 与发展。 “有教无类”与奴隶制社会 “学在官府”、“礼不下庶人”的教育等 级制有本质的区别,是一种划时代的进步。
“学而优则仕”口号的提出在教育 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为平民从政开辟 了道路,成为推动当时人们积极学习的 巨大力量。同时,也是对奴隶制世袭制 的巨大冲击,有利于பைடு நூலகம்建官僚制度的形 成。“学而优则仕”还是科举制的理论 来源,二者有密切联系。
四、论教育内容 《论语·述而》记载:“子以四教:文、 行、忠、信。”孔子以文献、品行、忠诚和 守信教育学生。 文献主要指传统的《诗》《书》《礼》 《易》《春秋》等文化典籍。 品行、忠诚和守信实际上是指道德教育。 孔子主张“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把道德 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首位。道德教育没有专 门的教科书,而是贯穿到文化知识的学习中, 文化知识也是为道德教育服务。
孔子认识到国家发展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一是“庶”:即充足的劳动力; 二是“富”: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 因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三是“教”:使人民受到政治伦理教育, 安分守纪。“富而不教则如禽兽矣”。孔子 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论述教育与经济关系的教 育家。
关于教育在个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孔子提 出了“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著名论断。这一 理论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天生就比平民聪明、高贵、 优越的思想,成为人人都可受教育的理论依据。
孔子认为只有经过教育和学习才能取得 官职俸禄,即“学也禄在其中矣”。“不患 无位,患所以立。”不必担心没有官做,要 担心有无做官所需要的知识本领。 孔子培养的弟子大多参与了政治活动, 他们“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 教士大夫。”但孔子提倡“学而优则仕”是 有条件的,他告戒学生“危邦不入,乱邦不 居,天下有道则见(现),无道则隐。”教 育学生只有在国家有道时才能从政,邦无道, 不能行道时,要退而隐其身。
“文”的基本内容包括“六书”,即 《诗》《书》《礼》《乐》《易》《春 秋》。
“六书”是孔子亲手编定的我国历史 上第一套教科书,除《乐》散佚之外,其 他儒家经典成为汉代以后我国封建社会官 学和私学使用的基本教科书,它们与四书 一起成为隋唐之后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1、《诗》
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诗歌选集,由孔子编辑 整理而成,取其精华305篇,概称“《诗》三百”。 《诗》的特点是合乎周礼,内容纯正无邪。诗 包括风、雅、颂三部分,“风”(民歌)反映各地 平民和贵族的风俗习惯,多为抒情诗;“雅”(宫 廷诗歌)反映贵族的生活和政治情况,有史料价值; “颂”(庙堂诗歌)歌颂祖先的功劳,格调庄严肃 穆。 《诗》对个人品德修养和人际关系有重要作用。 “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诗经》名句欣赏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 经·国风·周南·关雎》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 经·国风·秦风·蒹葭》 •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 风·采葛》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 雅·采薇》 •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 女,适彼乐土。(魏风·硕鼠)
孔子的教育思想
• 孔丘,字仲尼。排行老二, 春秋时期鲁国人。 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孔子是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 始人,首创私学的拓荒者。世界最著名的文化 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 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 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 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 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 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 下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对我国历史文 化乃至整个东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由他的 弟子汇编而成)一书中。
但在《论语》里,孔子把人的智力分成四 个等级“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在这里他把人性分成三等:上智、中人和下愚。 又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说明孔子在认识论 上存在先天决定论的错误,是其人性论的一个缺 陷。
二、论教育对象(提倡“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是孔子私学的办学方针,意 思是指不分贫富、贵贱、种族,人人都可以 受教育。他说:“自行束修(一束干肉)以 上,吾未尝无诲焉。”只要本人有学习的愿 望,主动奉送10条干肉作为师生见面礼,就 可以成为弟子。据史籍记载,孔子的弟子来 自不同国籍,出身于不同的社会阶层。
• 生平与教育活动
• 字仲尼(BC551-479),鲁国陬邑人 (山东曲阜) • 30岁办私学 • 50-54,任中都宰——后为司空——大 司寇 • 55岁开始周游列国 • 68岁整理《六经》
一、论教育作用
关于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论语·子路》记载:“子适卫,冉 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 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 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三、论教育目的(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
孔子的学生子夏提出“仕而优则学,学 而优则仕”比较准确地概括了孔子关于教育 目的的主张。 “优”是指有余力(或优秀)的意思。 这句话的含义是:为官从政尽职尽责,在尚 有余力的情况下应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 的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有了丰富的知识, 在学有余力情况下应将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 即出仕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