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修辞与语境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修辞与语境的关系
任何修辞活动都是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的,没有语言环境,就没有修辞。语境是修辞的生命,语境是修辞的基础,修辞必须适应语境。正确地使用修辞,可以将语境很好地呈现出来,从而增强表达效果。本文着重从语境是修辞的基础、语境制约修辞的使用和修辞可渲染语境效果等三方面来探讨语境与修辞的关系。
标签:语境修辞制约渲染效果
修辞就是在特定语言环境下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以增强表达效果的语言活动。语境就是使用语言的具体环境,可分为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两种。内部语境主要指上下文,如句子中词语之间的关系,句子之间的关系以及段落篇章内部的种种关系。至于外部语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修辞主题的社会因素、心理因素,通常称为主观语境因素;另一方面是修辞主体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通常称为客观语境因素。
王希杰在《修辞学通论》中指出:“语言环境是修辞的生命。没有语言环境,就没有修辞。一切修辞现象只能发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之中。”可见,任何修辞活动都是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的,语境与修辞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语境是修辞的基础
(一)语境为文章语言的修辞提供可能性
一个词语、一个句子离开了特定的语境,孤立地看,它们能表达的就是词典上解释的字面上的逻辑意义,其功能就是人们千百次使用的那种通常的功能。但是,当一个词语、一个句子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却可能在意义上发生变化,表达出比词典上所指出的意义不知丰富多少倍的含义。要想正确理解这个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的具体含义,就必须依靠语境。
例如:“这是一株早已凋谢的桂花。”这句话只是一般的陈述句,如果脱离具体的语境,它能表达的就是词典上解释的词语的逻辑意义的组合。展现在读者脑海里的是一株桂花树。但是在一定的语境里就不同了:“香芝如今不同往昔了,她年轻的时候的确很吃香的。没想到十五年后的今天,我们老同学都说她,这是一株早已凋谢的桂花。”这里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读者感受到的是一个人老珠黄的女人。同样的语言单位,由于特定语境的原因,它却成了比喻的修辞方式。可见,如果离开语境,有些修辞就不能成立。
(二)语境对文章语言赋予特定的感情色彩
离开语境,文章的语言就呈现不出丰富的感情色彩,离开语境,读者也很难理解到文章语言的确切含义。
孙犁《荷花淀》:”几个女子有点失望,也有点伤心,各人在自己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如果离开语境理解,这句话是刻画她们“怨恨”自己丈夫的心理,但联系文中语境,我们可感受到,这句话恰恰是对丈夫真挚的爱的表现。文中的“狠心贼”并没有贬义的感情色彩,反而成了昵称,仿佛不这样说就不能“解恨”,其实心里正因为有这样的丈夫而自豪,而暗自欢喜。可见,离开语境,读者就感受不到文中丰富的感情色彩。
二、语境制约修辞
(一)语境对词语的制约
语境制约修辞的选择,语境决定词语的选择。有些词语的含义只有细微的差别,可以因语境而改换词语,也可以因语境而变通词语,在运用时就要特别注意它们之间的差异,特别是动词和形容词之间的差异。
古人写诗做文章时,选词练字都是非常讲究的,目的是为了切合语境。相传古时有人写了一句“柳絮飞来片片红”的诗句,受到了同行们的讥笑,因为“红”字用在这里不通,跟“白”的柳絮相抵触。同行中有一位替他解围,就提笔又加了一句“夕阳方照桃花坞”,使原来用得不通的“红”字变得精彩起来。因为夕阳正照桃花坞,红霞斜射,白的柳絮在红霞中飞扬,自然也就变成“红”色了。
(二)语境对句子的制约
在修辞格的运用中,只有适合于具体语境的语句,才能让读者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才能顺利沟通,产生呼应,引起共鸣,达到预期的修辞效果。语境对句子的制约,主要是对句型、句子结构、韵律节奏等方面的制约。
鲁迅小说《祝福》中四婶先说了这样一句话:“祥林嫂,你放着吧!”随后不久,四婶又说了一句:“你放着吧,祥林嫂!”这两句的词语相同、结构相同,但是称呼语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如果我们了解祥林嫂当时的具体处境,就能准确地理解到:前者带有祈使、劝阻的情态;后者带有责备、恼怒的情态,从而能准确地把握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产生前后呼应,引起共鸣。
(三)语境对修辞手段的制约
汉语的修辞手段是多样的,从语音到词汇到句式还有修辞的核心手段——修辞格,都有着供人们选择的广阔余地。而选择什么样的手段去修辞、怎样去修辞,绝不是随心所欲,它同样要受语境的制约。
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根据上下文可以知道这里的“晴”有两层意思。词的本义“晴朗”与“东边日出西边雨”相对,词的引申义与”闻郎江上唱歌声”相对,说的是感情的“情”。离开了语境就无所谓双关了。修辞手段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下才能显示修辞效果,对于修辞格来说也是如此,离开了言语活动,双关构不成妙语,比喻无所
谓恰当,离开语境,孤立地研究修辞方法,很难有好的修辞效果。
三、修辞可渲染语境效果
(一)修辞可渲染语内语境效果
相同的意思在言语交际中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不同的个体在说话的时候会使用不同的辞格,以求达到更鲜明、更生动的语境效果。
例如,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中第四自然段的“空头支票”,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美国政府比作支票的签字者,而把美国公民比作支票的合法持有人。“空头支票”指的就是政府违背诺言,对黑色人种拒付支票。这样就撕破了政府的虚伪外衣,让听众明白他们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促使听众放弃幻想,更加清醒、警觉地投入战斗。第五自然段的“现在决非侈谈冷静下来或服用渐进主义的镇静剂的时候。现在是……”,作者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它提醒美国人民——现在是非常急迫的时刻了;它敦促美国政府——现在是“兑现诺言”的最佳时刻;它也理直气壮地表明了本次游行的神圣目的——追求光明,争取民主。情感张扬,语势排山倒海,加强了语内语境的表达效果。
(二)修辞可渲染语外语境效果
由于交际双方的身份、职业、思想、修养和心境等因素不同,在交际的时候所使用的修辞手段各不相同,创造的语外语境也就不相同了。修辞对创造出如修辞动机、个性心理、民族心理等语外语境的主客观语境因素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如果修辞运用得好,就可以得到恰当的、和谐的语境效果。
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从语音修辞看,使用了叠音“田田”“亭亭”“层层”“粒粒”“缕缕”“密密”“脉脉”“静静”“薄薄”“淡淡”“弯弯”;从词汇修辞上看,精心选择形容词“袅娜”“羞涩”,选择动词“开着”“打着朵儿”“笼着”;从修辞格的使用上,采用了比喻、拟人、反复、移就、比较、通感等。在这里,作者多种修辞手段并用,表现了朦胧的、淡雅的、柔和的月下荷的美。但是这甜甜的荷却又始终笼罩在一种苦涩的忧郁的阴影里。当时社会是丑恶的、不自由的,荷塘是美丽的、自由的,作者就是要用绝美的荷塘与丑陋的现实社会作对比,这种复杂的社会背景和作者的心理就构成了一种特殊的语境,作者刻意调动各种修辞手段去渲染这种效果,使语言表达符合语境。
四、结语
修辞以适应语境为第一要义,脱离语境的修辞是没有生命力的,语境是修辞的基础,修辞受语境的制约;同时,修辞在适应语境的过程中能营造出特定的语境氛围,使表达效果增强。因此,修辞和语境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