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北京的小故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老北京的小故事
【篇一:关于老北京的小故事】
老北京历史故事篇1 说这刘伯温和姚广孝俩人建了北京城,发现北
京城有几口海眼,东边通到大海。

最大的俩一个在京西玉泉山镇在
一个大庙地下,一个在北海,被白塔镇着,还有一口在北新桥。


镇住。

这镇海兽就老出来闹腾。

刘伯温就跟它商量,我们要建北京城,你先进去等什么时候这桥变了旧桥你再出来。

镇海兽想了想就跳进了海眼。

自此,刘伯温就告诉百姓,这里只能
叫北新桥,永远不能叫旧桥了。

后来年头,这北新桥的海眼被动过**,一回是鬼子进北京,顺大铁链子往上拉,拉了一两公里,就看底下
呼呼的往上翻黄汤,还隐隐的有海风的声音,伴着腥味。

日本鬼子慌了,赶紧把链子又顺了回去。

第二次是红卫兵破四旧。

也把大铁链子往上拉,结果根日本鬼子一样。

也全吓傻了,赶紧恢
复了原貌。

最近一次根北新桥海眼有关的事是修地铁几号线来的,资讯里还播了,说是为了不破坏北新桥的一口古井,地铁绕了多少多少公里。

大家都知道故宫对外开放的其实只是一部分,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不
对外开放的。

具体原因谁也说不清楚。

但,刚解放那会,故宫博物院晚上巡查保卫的人员经常看见有种奇
怪的动物,说像老鼠但特别大,说像猪又跑的奇快。

人说这是皇族
养在东西宫内镇宫之兽。

后来好些人想抓住一两只,但这快六十年了,看见的人越来越多,
却没人真正抓住过一只!想来真是神奇。

老北京历史故事篇2 世界文化遗产,北京颐和园---- 一座宛如人间仙
境的皇家园林!一座幸存八国强贼的皇家别院!一座众多楼亭殿阁的仙
苑奇葩!一座世界最大的古典人文花园!这座灵山秀水的园林曾经上演
了一幕幕历史活报剧!
颐和园最初叫做清漪园 !山叫瓮山 !水是瓮山泊 !
清末慈禧太后的六十岁寿辰,挪用了海军军费重新修缮了整座园林,故此把清漪园改叫颐和园,瓮山改名万寿山,瓮山泊改叫昆明湖 !颐和园地处北京海淀区,这里以前是杂草丛生,野鸟栖息的沼泽地。

元世祖忽必烈在北京建立了。

虽然那时北京还没有后来北京城的规模,但是已经凸显了蒙古人的强大无比!
忽必烈也和历史上其他皇帝君主一样大兴土木,三宫六院!他的大皇
后孛儿台瓮是个饱富学识,满腹经纶又极具德性的女中豪杰!她在后宫辅佐忽必烈梳理朝政,文攻武治,可汗极是敬重瓮皇后贤能!满朝
文武人人钦佩瓮皇后德才!
好花不常开!瓮皇后渐感身体不适,忽必烈请来御医百方诊治不见起色,一日复似一日严重起来!瓮皇后知道自己为时不多,一日,躺在
大床呼呼喘息,拉住可汗双手惜惜说道:臣妾无福跟随可汗继创大业,妾身已病入膏肓,看看不久于人世!只求可汗一事,妾死后,万
望可汗把妾身尸骨葬于京西海子北面山腰之处,以便瞑目! 忽必烈问道:山峦平地多得是,为何偏偏葬在那荒凉之处? 瓮皇后喘道:那里虽荒,却离京城不远,妾身躺在那里可时时眼望可汗身影,日日
东观大元京城,臣妾便已安息!再说我已算过,日后必有天子为我守
墓! 说完不到一刻便闭眼停息撒手人寰!
金人乃北方少数民族,除去语言习惯与中原汉人不同,乃人死葬法
也是不同!汉人造墓要大示阴宅一目了然!而金人坟墓是埋却诡秘,地面不留一丝痕迹!以及日后时间长久,盗墓贼也是望之兴叹!
斗转星移,地老天玄!转眼过了五百余年。

汉族人赶走了草原游牧民
族的统治,又被黑土地赶来的满族人占据了皇位!凭借自己勇战彪悍
和治国能力建立了强大的满清政权!
风流倜傥的乾隆皇帝在治国建树上运筹帷幄,在生活玩味中也是少
有的多情种子!一次出游到了海淀,看到一片风水宝地,东临京城,
西望玉泉,南照广水,北靠瓮山,山灵水秀,清幽恬静,真真难得
一块好地!在此修建别苑行宫一定神仙般的享受!
回到紫禁城,立即颁诏征调民工:开凿湖泊,村民迁寮!
引流清泉,叠石建桥!
山顶亭阁,漫坡楼樵!
宫殿无数,长廊石雕!
游龙画凤,贴金彩描!
山腰松柏,宫苑花娇!
天上人间,无限妖娆!
【篇二:关于老北京的小故事】
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东直门、西直门……提到北京
这些地名儿,相信熟悉北京的朋友们并不陌生。

不要以为这些以“门”命名的地名儿,只是一个简单的地址符号哦,每一个“门”上面都有
着源远流长的故事。

“内九外七皇城四”中“内九”指得是内城上的九座城门,按顺时针方向,分别是东城墙上的东直门、朝阳门;南城墙上的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西城墙上有阜成门、西直门;北城墙上的德胜门和安定门。


们各自有不同的名字、用途和特征。

正阳门明清地位:专供皇上走“龙车”的门正阳门居中,地位是最高的,北京人俗称其为“前门”。

专供皇上走“龙车”的门,正阳门又称“国门”。

皇上每年两次出正阳门,冬季去天坛祭天,惊蛰到先农坛
耕地,都出正阳门。

崇文门明清地位:走酒车,收税尊崇孔孟教化的意思,俗称“哈德门”,民国时曾有一种著名的香烟叫“哈德门”牌。

崇文门是走酒车的门,又是收税的地方,凡是过往商人都要在这交税。

乾隆时的大贪
官和珅就当过崇文门税监。

宣武门明清地位:走囚车“武烈宣扬”的意思;元朝称顺承门,一直到
清朝初年仍有沿用此称的。

因为发音颇似“顺治门”,康熙时曾有一
位刚由外省高升到京的御史听到后误以为真叫“顺治门”,立功心切,没做调查研究,贸然上本要求改名,结果被罢官。

宣武门外为菜市
口刑场,囚车从此门出入,人称“死门”,城门洞顶上刻有“后悔迟”
三字。

朝阳门明清地位:专走粮车意思是“迎宾日出”,专走粮车。

因为那
时没有铁路交通,要完成南方的粮食向北京调运,必须走通惠河,
水运到通县。

粮食运到通县后再装车进城,走朝阳门进京,朝阳门
的城门洞顶上刻有一个谷穗儿。

粮食进入朝阳门后,在附近的粮仓
中存放,以备用。

现在在朝阳门附近还有俩地名“禄米仓”、“海运仓”,就是当年存放粮食的仓库。

阜成门明清地位:专走煤车意思是“物阜民安”,与朝阳门东西两方
遥遥相对,专走煤车,因为北京西面的门头沟是产煤之地,京城使
用的煤全部由门头沟煤矿供应。

运煤进京走阜成门。

阜成门的门洞
顶上刻一梅花,即表示“煤”的意思
东直门明清地位:专走砖瓦、木材车东直门和西直门取“民兴教化,
东至东海,西至西陲”的含意,走砖瓦、木材车。

那时砖窖都设在东
直门外,由南方通过通惠河和坝河运来的木材,从此门进入。

东直
门内还设有一些木材加工厂。

西直门明清地位:专走水车西直门是东直门的姐妹门,专走水车。

城门洞顶上刻着水波纹。

因为当时皇帝不喝市内水井的水,而专喝
玉泉山的泉水。

民国建立后直到溥仪被逐出故宫,每天早上西直门
仍然要为给溥仪送水的驴车开门,军阀混战时期竟也没有耽误过,
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

德胜门明清地位:专走兵车预祝得胜回朝的意思,专走兵车。

那时
北方多战事,故出兵打仗,一般走德胜门,也取“得胜”回朝之意。

安定门
明清地位:收兵之门,专走粪车此门为出兵征战得胜而归收兵之门,取回兵安定之意。

另外专走粪车。

因地坛附近是北京的主要粪场。

【篇三:关于老北京的小故事】
老北京民间传说的一些故事(上)散文吧>>,,,>老北京民间传说的一
些故事(上)
铁影壁
北海的北岸,五龙亭的东北上,有一座样子很特别的影壁:看颜色
是深赭色,看样子是那么象铁铸的一样,人们都管它叫铁影壁。


在不是铁铸的,是一种火山岩浆凝成的矿石,只是从外表看,象铁
的罢了。

这座北海的铁影壁,原来是不在北海公园的,是一九四六
年从德胜门里果子市大街挪来的。

铁影壁原来也不在德胜门里的,
五百多年以前,它是在德胜门外头一座庙前面的,为什么挪到果子
市来了呢?这里就有了一段民间传说了。

这又是一段龙的故事了。

在北京民间传说里面的龙,都是可怕的,
都是想毒害北京人的,可是铁影壁故事里的龙,却是好心的龙。


怕的龙的故事,我们记下来不少了,我们再说说这好心的龙吧。

很早很早以前了,苦海幽州有这么两条龙,他们是夫妻两个,他们
没有毒害北京城的心思,他们在北京建筑城墙以后,就变做了一个
老头儿,一个老婆儿,躲在一个地方,过起安闲的日子来了。

他们
看北京建筑了城墙以后,别的没什么异样的,就是西北风刮得太厉害,一刮风就是三四天不停,还是刮一回风,就给北京城添了几寸
厚的土,老头儿发愁了,老婆儿也发愁了,都说:“要这么刮下风去,北京城还不叫土给埋上了?”老婆儿说:“我想这里一定有毛病。

”老
头儿说:“我也这么想,可是,毛病在哪儿呢?我想不出来。

”夫妻
俩愁急了好多日子,也没一点办法。

再说那风呢?那风刮得也真够
厉害的。

有一天,一个老头儿,骑着一个长耳朵大灰驴,正走到前
门桥头上,忽然唿的一下子,打西北刮来一阵大风,登时驴就飞上
天去了,吓得驴耳朵也直起来了,吓得骑驴的老头儿也闭上眼睛了,可是,不大一会儿,风不刮了,驴也落到地上了,骑驴的老头儿睁
开眼睛再看,呀,到了崇文门外头了,在天空里飞了三四里地!又
有这么一天,西山“皇姑寺”里的一个小和尚,正在庙前山坡上玩耍呢,唿的一阵大风,把小和尚吹上天去了,小和尚吓得抱住了脑袋、闭上了眼睛,心里突突地乱跳,他想:这下子一定要摔死!可是,
不大一会儿,风不刮了,小和尚两脚落地了,睁开眼睛再看,嗬,
到了北京城里头了,在天空里飞了三四十里地!
这风刮得真奇怪。

那龙变的老头儿、老婆儿,听了这些:在半天空
里飞驴、飞人的怪事,夫妻俩就更着急了。

这天,老头儿说:“咱们
出去遛达遛达,瞧瞧到底是怎么回事。

”老婆儿说:“我也这么想,
坐在家里,是找不出刮风的毛病的。

”夫妻俩出了家门,往哪里去呢?风不是打西北上刮来的吗?夫妻俩就往西北走下去了。

走了一处又
一处,瞧见的都是卖东西的,买东西的,挑东西的,扛东西的,都
是平平常常的人,穿的也是平常衣裳,说的也是平常话语,做的也
是平常事体,没有什么扎眼的奇怪人、奇怪事。

走吧,夫妻俩还往
西北走,不知不觉,走到了西北城角,老婆儿埋怨老头儿,说:“都
是你这没算计的人,顺着脚往下走,走到城角了,什么也没瞧见,
还不如出城瞧瞧去呢!”老头儿笑了。

说:“你别着急啊,咱们往东
一拐,不就出北门了吗?”夫妻俩顺着城角往东一拐,就瞧见了一宗
怪事。

听故事的人,听到这里,一定急急地要问:“龙变的老头儿、
老婆儿瞧见什么怪事了?快说说,我们听。

”可是,说故事的人,说
到这里,总要岔出一笔去,说:“这个城,可是元朝的旧城啊,现在
叫土城。

从西北城角往东一拐的那个北门,元朝叫健德门。


说故事的人,接着往下说了:老头儿、老婆儿瞧见什么怪事了呢?
他们瞧见城墙根底下,坐着两个人:一个是五十多岁的老婆婆,一
个是十五六岁的小娃子,两个人都穿着土黄色衣裳,头上脸上和衣
裳上,都挂了一层尘土,真是难看极了。

再瞧他们手里呢?一个人
手里都拿着一条土黄色口袋,老婆婆正往口袋装沙土,小娃娃正往
口袋里装棉花,嘴里还说着话。

离着远,听不清楚他们说什么,只
听见这么一句:“埋不上他这个北京城才怪呢!”龙变的老头儿瞧了
老婆儿一眼,老婆儿点了点头,夫妻俩知道是怎么回事了:那老婆
婆一定是刮风的风婆,那小娃娃一定是布云的云童,他们在这里商
议怎么土埋北京城呢!风婆、云童这时候恰巧一抬头,瞧见有人来了,立刻站起来。

风婆说:“孙儿呀,咱们回家吧,免得你妈妈挂心。

”龙变的老头儿,知道这是风婆和云童想逃走,赶紧一个箭步,
跳在风婆前面,这时候,龙变的老婆儿也跟上来了,拦住了云童。

老头儿用手一指风婆,大声地喝叱着说:“你们要干什么吧?北京城
里住着这么多人,你们为什么要土埋北京城?”风婆嘿嘿冷笑了一声,说:“你这老头子,也敢问我们大事?许他们建筑北京城,挡住我们
的风路,就许我们埋他的北京城!”老头儿哈哈大笑了一阵,说:
“就凭你这老婆子,也敢造这么大孽,趁早儿留下你那盛土的破口袋。

”说着,又一指云童:“你那盛烂棉花的口袋,也得给我留下,
小孩子不学好!”还没等风婆说话,云童早急了,他一面把口袋往外
一倒,骨都都往外冒黑云,一面喊:“婆婆您还不放风,放土!”龙
变的老头儿、老婆儿,同时张嘴一吸,滋溜溜一朵朵黑云,立刻都
吸到老头儿、老婆儿肚子里去了。

这都是同时的事,正当黑云被吸尽了的时候,风婆的沙土,也滚滚
的飞过来了,正好呛了老头儿、老婆儿的鼻子,啊涕!老头儿打了
一个喷嚏,啊涕!老婆儿也打了一个喷嚏。

这两个喷嚏,打得真好,正好打出四股清水来,直奔了风婆和云童,风婆说声不好,拉上云童,飞身就上了天空,老头儿、老婆儿随着变了两条大龙,往北追
赶风婆、云童去了。

打这儿起,北京城风少了,沙土也少了,人们
都说是龙公、龙婆把风婆婆和布云童儿追跑了。

人们说,风婆婆和
布云童儿怕龙公、龙婆,咱们铸一个铁影壁,两面都各自铸一条龙(铁影壁上的花纹,原形是麒麟,可是说铁影壁故事的人,却把它
说成是龙。

原来是,从麒麟的鳞甲,联想到龙,从龙身上,联想到
龙的故事。

这和“断虹桥石猴”,原形是石狮,都是一个类型的民间
口头创造。

),风婆婆和布云童儿,就不敢来了,打这儿起,就有
了一座好看的铁影壁。

不知道又过了多少年,北面的城墙拆了,城墙往南挪了,原来北京
城的北面又成了旷野荒郊,北京城里又多了风、多了沙土,住在北
京城里的人,又愁急起来,只是想不出道理。

有那懂得事多,知道
事广的老大爷说:“这准是铁影壁离城远了,龙公、龙婆管不了风婆
婆和布云童儿了,咱们得想法子。

”有那知道铁影壁故事的人,都说
老大爷说得对,可是怎么办呢?大家想法子吧。

这时候,出来聪明
人了,这位聪明人说:“大伙儿别着急,我有主意!”他是什么好主
意呢?就是把铁影壁搬到城里面来。

大伙儿听这位聪明人的主意真“聪明”,就把铁影壁搬到德胜门里果
子市,一座庙前头,后来这条街巷,也叫了铁影壁胡同(这座庙叫“护国德胜庵”。

)。

说故事的人说:故事说到这里完了,可是你们
听故事的人,如果问铁影壁搬到城里以后,到底挡住风了吗?挡住
沙土了吗?说故事的人,一定说:没挡住!
老北京的传说和典故之黑龙潭
黑龙潭在颐和园西北,现在做为一个疗养院院址。

白龙潭是黑龙潭
北边的一个小地名。

北京的西北,有一个风景很好的地方,叫做黑龙潭。

黑龙潭名头很大,谁都知道,黑龙潭北边有个白龙潭,除了当地人,知道它的很少。

黑龙潭、白龙潭有没有龙呢?没有。

就因为龙潭没有龙,才有
了民间传说的故事,现在,咱们就说这个故事。

咱们不是说过“高亮赶水”的故事吗?高亮赶水的故事里说:高亮把
龙公、龙婆、龙子、龙女追到玉泉山山下,一枪扎伤了龙女,龙婆
赶紧抱起来龙女,逃往山北的黑龙潭,逃到了黑龙潭以后,又怎么
样了呢?现在说的这个故事,就是打这里说起的。

那天,龙婆抱着
受了伤的女儿,逃到了黑龙潭,一头就扎到石头底下,藏起身来,
给女儿治伤,不久,龙女的枪伤也就平复了。

她母女俩,打这儿起,就在潭里石头底下安了家。

龙女呢,是喜欢玩的,在家里呆腻了,
就在潭里游来游去;在水里游腻了,就告诉了母亲,变成一个美丽
的姑娘,出潭玩玩。

龙婆是不放心的,总是嘱咐女儿,说:“你离潭
不要太远了,玩玩就回来,人生地不熟的,留神有人欺侮你!”龙女
答应了。

龙女天天到潭上玩,什么也没碰到过,她慢慢也就放下心
来了。

这一天,龙女正在山坡上掐野花,忽然身旁走过一个青年人来,穿
着一身白衣服,头上戴着一顶白颜色的盘龙帽,脸上透出来一股凶
恶的样子,没等龙女说话,这个人就说了:“小姑娘你认识我吗?”
龙女是龙王的孙女、龙公的女儿,哪有不认识龙的。

她说:“我知道
你是白龙。

”白龙哈哈大笑了一声,说:“知道我是龙王爷就行。


知道你们住的那座潭是谁的吗?”“水潭,还能说是谁的?”白龙说:“我是受过‘皇封’的,这座潭是我的,你们不能住。

”龙女一撇嘴,说:“我不懂得什么叫黄风、黑风,谁住就是谁的。

”“你们一定要住
呀?”“一定要住!”白龙嘿嘿又笑了一声,说:“要住也行,你跟你
妈妈说去,你得嫁给我,做我龙王爷的小奶奶。

”龙女脸早气黄了,
骂了一声:“孽龙!不许胡说!我们一定要住,看你能怎么样!”说着,一甩两个翠蓝色玉耳环,转身就奔了潭边。

白龙后面喊了一声:“小龙丫头站着,你告诉老龙婆,我家住北边白龙潭,限你们三天答
复我,三天没有回信,我就要跟老龙婆较量较量,看看谁胜谁败!”
说完也走了。

龙女回到潭里,见了母亲就哭了。

龙婆问女儿为什么这样哭,龙女
把遇见白龙这件事,从头到尾详细说了一遍。

龙婆也非常气愤,她
和女儿说:“可恨你爷爷,他想发水,淹死北京城的人,你爸爸想把
水带走,渴死北京城的人,他们是永远不能再见天日了,他们自找
苦吃!剩下咱们娘儿俩,还会有小孽龙欺侮咱们,我跟他拼了命吧!”龙女说:“妈妈打得过他吗?”龙婆说:“论打是不行,第一他
这里地势熟,第二会有人帮助他吃的粮食,不过我不怕他!”再说,
小白龙还真有人帮助他的食粮,他知道龙婆母女不会答应,就仍旧
变成一个白帽白衣的勇士,走向村里,跟老百姓说:“我是龙王爷,”说着一指白龙潭边上的龙王庙“那就是我的家。

三天后,我跟黑龙潭
一个野龙比武,你们看天空有两条水柱子,一条黑水柱,一条白水柱,白水柱就是我。

你们看如果白水柱矬下来了,就赶紧向白龙潭
里扔馒头,我胜了,我保佑你们风调雨顺,我败了,可别怪我把你
们全村人都淹死!”老百姓敢说什么,只好满口答应。

翻回来再说,那龙婆呢,她知道小白龙会威胁老百姓,叫老百姓供
给他食粮的。

她呢?她把满潭里的大鱼、小鱼,都叫到跟前,说:“我本想在这里安家,和你们搭个邻居,没想到白龙潭的孽龙,想要
跟我比武,我没有战粮,怎么办呢!我只好借用诸位,做我一顿战粮,我胜了呢?自然还你们生命,我败了呢?有我女儿还你们生命。

”鱼在龙的面前,敢说什么。

这时,龙婆一晃身,就变成了一条
几丈长的大黑龙,**大嘴一吸,大鱼、小鱼就缕缕行行,都进到黑龙
肚子里去了。

到了第三天,晴天打了一个大霹雷,只见从白龙潭里飞出一条白亮
亮的水柱子来,直奔了黑龙潭,还没到黑龙潭呢,黑龙潭里,也飞
出一条黑晶晶的水柱子来,两条水柱,就在空中缠绕起来。

两条水柱,在空中缠绕了三天三夜,白水柱有时矬下去了,这大概是力气
不够了,一会儿又长起来了,这大概是吃足了馒头了,可是,黑水
柱始终没往下矬。

斗到第三天晚上,忽听叭的一声很大的响声,两
条水柱,同时收回潭里,山边上躺着两条死龙,原来是,白龙、龙
婆都用尽了力气,一齐累死了。

龙女一看妈妈死了,心里悲伤极了,又想起妈妈对鱼说的话,自己必须偿还大鱼、小鱼的生命!她一跺脚,全身往潭石上一撞,立刻全身撞得粉碎,纷纷落在潭里,全变
成了一种奇怪的小鱼:宽尾巴,上下都有长鳍,四个小腹鳍全长在
前胸上;特别的是,太阳一照,全身有五色光华,人们都说这是龙
女的绣花衣裳;两腮各有一个翠蓝色小圆光,人们都说这是龙女的
翠玉耳环。

它常常潜伏在潭里石头底下,都说这是龙女听了妈妈的话,不敢浮出潭面了;它的头能撞石头,如果养在鱼缸里,缸底上
铺的卵石,它能撞得唰唰地响,人们都说这是龙女想起了妈妈。


种鱼,人叫它“布鱼”。

白龙、龙婆、龙女死了以后,这里再也没有龙了,存在的只是白龙潭、黑龙潭两池潭水,两个地名。

老北京的传说和典故——公主坟
清朝的时候,玉渊潭的西边不远,有一座大坟头,人们都叫它公主坟。

相传,乾隆派人拆明陵,给自己修陵寝,被刘墉奏了一本,参了皇
上一个挖坟掘墓之罪。

乾隆无法抵赖,只得准奏,自己定了个发配
江南。

说是发配,实际上是一不穿罪衣,二不戴刑枷,只是换上便
衣小帽步行罢了。

刘墉、和珅跟着。

这是乾隆第一次步行到民间,对什么都感到新鲜。

一路上指指划划,问这问那,走一会歇一会。

和珅怕冒犯皇上,什么话也不敢说;刘
墉一声不吭。

两人任凭皇上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不知不觉“老爷儿”落山了,乾隆感到又累又饿,就对他俩说:“二位爱卿,天色已晚,
我等如何是好?”他俩你瞧瞧我,我看看你,谁也不言声,乾隆这才
猛然想起自己这会儿是啥角儿。

只得硬着头皮往前走。

又走了两个时辰,已是满天星斗了。

乾隆看四周黑咕隆咚的,一个
人影也没有,那山沟沟里还不时地传来一声声狼嚎,吓得他直哆嗦。

肚子饿得咕咕叫,两只脚象踩了棉花,只好让刘墉、和珅架着,一
步一步地往前挪。

好不容易来到了一个小村庄,村边一户人家,住着三间低矮的小土房。

和珅赶紧去扣门。

一会儿,门开了,开门的是一个老人。

老人
看他们的模样不象是歹人,就把他们让进了屋里。

进了屋,老头把
女儿叫醒去替他们做饭。

老头的女儿只有十四、五岁,穿得虽然破旧,但干净利落,显得十分可爱。

不大工夫,女孩端上几碗热腾腾
的面条和一大海碗白薯。

三个人饿急了,吃得还真香。

第二天,他们要走了,一出门,看见了院中的小姑娘,比昨天晚上
更显得清秀。

乾隆喜欢上了这个小姑娘,就扭头对老人说:“老人家,你要乐意,就让您的女儿给我做干闺女吧!”老人一听,很高兴,就
让孩子过来拜见了干老子。

乾隆掏出一锭银子对老人说:“拿去给孩
子做几件衣裳吧!”又从怀中掏出一块黄手帕,递给姑娘,“孩儿,
如遇危难之时,可拿它到京城找我,只要一打听皇……”这时只听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