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二节气压带、风带教学设计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第二节气压带、风带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本课处于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热力作用与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之间,本课的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上一节热力环流和空气水平运动知识的应用和迁移,也是由小空间尺度地理问题扩大到大的空间尺度地理问题的迁移,也是学习和探讨下一部分“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基础,还对理解后面洋流的形成和分布以及自然带的分布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本课之前学习了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和大气的水平运动,可以运用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来分析单圈环流的形成,再加上第一章学过了地转偏向力,就可以分析三圈环流的形成;运用大气的水平运动可以分析风带的形成。
3、增加“北半球单圈环流形成的示意”图,更有利于理解“北半球三圈环流和风带示意”图。
【学生分析】: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将“力的合成和分解”一节的内容,由以前在第一章的推后到第三章,学生学习本课之前没有学过“力的合成和分解”。因此,学生学习本课有一定难度,讲授本课之前,要先向学生讲授一些“力的合成和分解”的知识,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六个风带的形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三圈环流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
和移动。了解主要的大气活动中心的分布,以及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北半球的“三圈环流示意”图,绘制全球的“三圈环流示意”图,从而理解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移动。通过课本图表和多媒体图片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移动与季风环流的知识,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三圈环流的形成及图示。
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移动。
3、季风环流。
4、三圈环流的成因、季风的形成。
【教学课时】:2-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在黑板上给出两个近地面的甲、乙两点,甲地受冷,乙地受热,叫学生在黑板上完成热力环流简图。
〖二〗、引入新课:
学生在黑板上完成了甲、乙两点的热力环流简图后,接着总结,如果上面说的甲地是极地,乙地是赤道,这样大范围的大气会如何运动呢?有无规律可循呢?将学生带入学习新课的情境中,开始本
节课的学习。
〖三〗、学习新课:
一、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板书)
通过学生活动讲解全球性大气环流(演练式探究学习)
1.(以北半球为例)抽出4名学生分别代表赤道、副热带、副极地、极地
第一步:由2位学生(即赤道和极地)演示单圈环流
1)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
第二步:由4位学生(即赤道、副热带、副极地、极地)演示三圈环流
2)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的大气运动状况(三圈环流)南半球相反2、播放多媒体:
1、“北半球单圈环流形成的示意”图(增加)。
学生在黑板上完成了甲、乙两点的热力环流简图后,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假设的条件“地球不自转,地球表面均匀”,也就是只考虑赤道与极区间的冷热差异。学生会在上节课学过热力环流的基础上很容易实现知识的迁移,把甲地改为北半球的极地,乙地改为赤道,再叫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北半球单圈环流形成的示意”图。
2、“北半球三圈环流和风带示意”图(图2-32)
这部分教学还要强调假设的条件与前提是“考虑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不考虑实际地球表面的海陆差异”。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完成低纬环流的制作,要把它讲清楚、讲透彻。中纬环流和高
纬环流,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
3、“南半球三圈环流和风带示意”图。(增加)
组织学生开展诱导式探究学习:要求学生依照“北半球的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图”,再结合上面所提到的“南半球用左手定则的手势”,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二、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板书)
可利用书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示意”图(图2-23)分析或者教师自行设计教学课件动态演示移动过程。让学生自己得出移动的规律。
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示意”图(图2-23)要注意以下的问题:(1)地球表面有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应该在图上找到它们的位置;
(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的根本原因是地球的公转运动,直接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季节位移。
(3)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规律是:北半球夏季北移,南半球夏季南移。
四、总结新课:
1、根据“北半球三圈环流和风带示意”图(图2-32),说出三圈环流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
2、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示意”图(图2-23),说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的原因及其移动的规律。
五、课堂练习:
要求学生做课本p52页的第一个活动的第1小题,并且在课堂提问。
【课后作业】
假定课本图2-23中各气压带的宽度大致为10个纬度,尝试画一幅以北极为中心的半球投影图,并在夏至日时的气压带、风带在地球上的纬度分布情况,画在图中相应位置上。(做在作业本上)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用箭头表示出三圈环流的方向。
(2)在图上适当位置填出四个气压带的名称。
(3)用箭头表示三个风带的方向。
(4)图中①表示_____环流,②表示_____环流,③表示_____环流。
六、课后反思
本节教学设计总体说来比较符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教学环节逻辑性强,体现由易到难,有简单到复杂;知识的前后联系比较密切,我自己认为比较成功。
教学策略的选择体现一法为主,多法配合,优化组合;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叙述又能主体地位,能够成功实现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和策略一致,符合学习者的特征,教学活动做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既能激发叙述兴趣又能有效完成教学目标;恰当使用多媒体。不足之处是活动要求表述不清楚。通过活动学生能理解三圈环流,但是由于对前面的内容知识理解不到位,个别学生还是似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