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中如何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中如何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纲要》指出:教育本身就表现为教师和幼儿间的互动,没有互动的教育是难以想象的,更谈不上是有效的。在教学活动中对师幼互动的理解是:“师幼互动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但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在师幼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幼儿来说,良好的师幼互动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题性的凸显,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来说,师幼互动意味着教学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一种意义的构建,是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同时对教师的心智提出挑战。”近些年来,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广大幼儿教师的教育观点持续更新,教育行为持续改善,尊重幼儿、热爱幼儿的观点在教育实践中有了一定的落实,积极的师生关系正在形成之中,很多教师也开始有意识的通过积极的互动提升教育的有效性。师幼互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表现形态,存有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表现在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并对幼儿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重要影响,所以,努力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是势在必行的。那么如何才能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呢?下面就谈谈我对这方面的一些观点。

一、把握幼儿的情绪关

情感是人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有时候他会决定人的一种处事方式和态度。同样,幼儿有着怎样的情绪也将会决定他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以一种怎样的态度和方式来参与。试想,如果幼儿带着一种紧张、胆怯的心情的话,那么我想,不管教师组织如何适宜精彩的活动,也

势必得不到幼儿对活动产生的共鸣,师幼互动更是无从谈起。由此,教育效果也必定是令人叹息的。所以我觉得,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活动环境,调节好幼儿的情绪按钮,才能有效促动师幼互动的形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妨让自己蹲下来,不要再那么高高在上,让孩子在你面前显得唯唯诺诺,不敢有所表现,使他觉得你是那么陌生和不可接近。当然,我这里所说的蹲下来并不是真的要你弯曲膝盖面对孩子,而是要你平等的与孩子相处,让他觉得你和他是“一伙”的,是公平的,你们能够彼此互相的协助和合作。所以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活动环境和良好的师幼关系中,幼儿才能够放松心情,消除紧张和胆怯的情绪,使他们对教师有一种安全和信赖的感觉,那么在这样的情绪基础上,幼儿才能够自然的有所表露,主动与教师实行交流。师幼互动这种形态也就自不过然的在持续加深。

二、找准幼儿的活动焦点

所谓的焦点通常是受人注重的,因为它常常是联系着比较新鲜,比较奇特的事物。一旦形成一个焦点,那么周边的人大半都会不由自主的被吸引过去,甚至是调起他们潜在的注意力。其实,幼儿在这方面的这种特质表现得更为强烈和明显。心理学上表明:幼儿期的理智感有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即好奇好问。他们特别喜欢问成人“这是什么?”“那是为什么?”在好奇感的驱使下,他们会主动的在活动中动脑动手,主动的与教师交流。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时刻抓住幼儿们中间的“焦点”,预定生成的主题是幼儿们感兴趣的,也是他们希望并期待获取的知识信息,那么,幼儿的参与性将表现的更

为强烈。例如:在课间活动的时候,几个幼儿在花坛边发现了一些小蜗牛,全班孩子就都哄了过去,有的用手摸摸,有的干脆就把他抓起来拿给我看。孩子们表现出异常的兴奋,当然那时的情形也显得拥挤和杂乱,但我并没有所以而干涉,而是以鼓励和支持的态度引导他们去接触观察蜗牛。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提出了很多的问题,如:蜗牛能够离开他的壳吗?它的壳是不是就是他的房子?它的触角对他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呢?它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吗?此时,蜗牛已经成为了孩子们中间的“焦点”,他们对蜗牛有着强烈的研究欲望。为此我就组织了一个相关蜗牛的主题活动,为孩子搜集相关方面的资料,提供给他们图片和VCD,这下孩子们就全身心的投入到研究蜗牛的活动中去了。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给予了他们极大的注重,而孩子们的积极表现也是教师难以在一般的教学活动中所能见到的,他们的潜能得到了真正的发挥。因为这个活动完全是孩子们自己的活动,他们想要了解的完全是他们自己想要知道的东西。很显然,我们能够看到师幼互动在这种情况下便会展开得积极而热烈,教育效果也会所以而持续的提升。

如果要想更好的延伸师幼互动,让它真正自然的成为一种教学形态,我觉得,适当满足幼儿的虚荣心,那将会有异想不到的效果。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幼儿园中的孩子有着比较强的虚荣心。如果当你逮到了他的不良行为,而给予他狠狠的批评或者是严厉的警告,让他觉得难堪和自尊心受损,随即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就会变得很消极,从而严重的削弱他的主动性。那么对师幼互动这种

教学形态就势必会产生一定的防碍。相反他们习惯于接受老师对他们正面的引导、肯定和表扬,那会极大的增强他们的积极性。即使他们有了一些反面的不良行为,他们也极不希望老师当众去说他。其实,如果此时,老师能够以一个小小的暗示,甚至是眼神的提醒,那么这个孩子将会很乐意并迅速的纠正他那时的不良行为,而且他会因为你给足了他“面子”,而在接下来的时间段里在你面前争取有更积极而优良的表现,主动的配合你,欢快的展示自己的水平。特别是在积极情绪的良性循环下,更有利于促动师幼互动行为的展开和延伸。四、教师深入有效的参与和引导幼儿的活动

新纲要表明:教师深入有效的参与和引导也是建构积极、有效互动的关键所在。当然,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幼儿发生互动,而且在互动时也有参与和交往。但仔细去观察,会发现很多都是流于表面的互动。譬如在角色游戏中,我们能够看这样一个例子:一位幼儿东游西荡,一副无所事事的样子,显得有些茫然。此时教师就过去与他产生互动了,教师可能会说,“你在干什么呀?你怎么不去参加游戏呢?快去跟你的朋友一起参加游戏啊!”教师就这样算与幼儿互动完了。那么我们再来看一下互动的结果:当教师转身到别处去了,再回过来的时候,可能这位幼儿仍然在继续他毫无目的的游荡。其实,教师根本没有深入的去与这位幼儿产生互动,了解他不参加游戏的根本原因,也许是因为跟同伴有了矛盾,也许是因为身体不适,又或许是他暂时决定不了去参与哪个游戏区,而需要你的协助。但只因教师表面和流于形式的互动,所以就完全没有达到真正互动所能产生的效果。

另外,在过去已往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也遇到这样的情况,认为互动就是要解放孩子,让他们动起来,让他们自己动,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不过结果却是幼儿象一盘散沙,变得自由散漫。纲要中明确指出:这种对幼儿放任自流,缺乏实质性的指导,或简单地组织一些让幼儿有机会动的活动,对幼儿的发展并不具有实质性的意义。例如,带孩子外出散步,引导他们去观察初夏。教师试把孩子带到野外一块安全的地方后,就完全让孩子自己去动了。任他们在田间彼此打闹追逐,那么他们几乎会忘记去寻找初夏的景色。这样的话,孩子又怎么会有发展呢?通过纲要让我理解到,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决不是简单的管理者、指挥者和裁决者,更不是机械的灌输者或传授者,而是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幼儿的支持者、协助者、指导者和促动者。所以,带孩子外出散步时,我一边让他们利用自己的感官去触摸周边大自然中的事物,一边引导他们如何更好的去观察了解身边的事物,以及接受他们的提问,并带领他们一起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正是因为有教师深入有效的参与幼儿的活动,也才使幼儿能够积极有效的展开活动。那么如此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又何尝不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呢?!

五、展开多种形式的活动模式,持续提升师生互动的机会

以往我们展开的教学活动中大多是集体活动,教师与幼儿个体的交流十分的稀少,甚至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也是很贫乏。这样的情形对展开师幼互动来说,无疑是一大障碍。那么如何对此实行调节进而展开有效的师幼互动,持续提升师幼互动的频率和效率呢?我觉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