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地区几种重要牧草的栽培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地区几种重要牧草的栽培技术
程先进1,熊家军2,梅俊1,余兆新1,李玉萍1,骆爱枝1
(11湖北省畜禽育种中心,湖北武汉430070;
21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摘要:根据湖北地区的地理环境及气候特点,提出了适合湖北地区的几种重要牧草多花黑麦草、串叶松香草、紫花苜蓿、皇竹草、菊苣和墨西哥玉米的高产栽培管理技术措施。
关键词:湖北地区;重要牧草;栽培
中图分类号:S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03)06-0057-04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和生态环境,湖北地区已将可持续农业作为农业的发展方向,农业种植模式逐渐由二元结构向三元结构转变,并以推广种植几种重要牧草作为农业与牧业结合的纽带。由于人工种植具有饲用价值高、营养丰富、适宜范围广等优点,同时种植牧草又能培肥地力,改良土壤,提高土壤利用率,其生产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湖北省具有独特的气候地理条件:无霜期250~280d,常年降水量1200~1400mm,日照1800~2200h,作物有效生长期长达230~240d,生长期平均温度22e。生长期降水900~1000mm,生长期日照1400~ 1500h。这种气候条件对于湖北地区几种重要牧草非常适合,但由于有很多种植户在栽培和利用牧草的过程中不太注重有关技术问题,这样就造成优质牧草产量下降,品质降低,使高产优质牧草的生产性能不能充分发挥,下面就湖北地区推广栽培的几种重要牧草[1]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多花黑麦草
多花黑麦草为禾本科黑麦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叶质柔嫩,多汁,适口性好,是各种家畜和渔用的优质青饲料。在我省多年种植,效果较好[2,3]。
黑麦草对环境适应性较强,对土壤条件
收稿日期:2003-10-25
作者简介:程先进(1958~),男,湖北武汉人,经济师1要求不严,最适合在排灌良好,土质肥沃的粘土或粘壤土上种植。黑麦草的种植在生产上多采用条播或点播,也可撒播或育苗移栽。播种时间以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为宜,最迟也应在10月下旬前播种[2,4]。播种前深翻土地,耕细耙平,清除杂草,施足基肥,每公顷施有机粪肥15000~22500kg。条播的行距20~25cm,点播的株、行距为20cm@20cm,每公顷用种3010~3715kg,播后覆盖细土2 ~3cm。播种后要保持土壤湿润,干旱时适当浇水,促使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齐苗后要施肥浇水,促进幼苗生长。
采用育苗移栽时,当幼苗长到12~15cm 时便可起苗移栽,若苗高达17cm以上,可将苗上端叶尖部割去一部分移栽,这样分蘖发棵快,生长好。移栽前也要深翻整地和施足基肥,移栽的株、行距以15~20cm为合适,每穴植苗6~7株,移栽后即时浇施一次水粪肥,有利成活和发棵生长[5,6]。
利用冬干池塘种植黑麦草能提高池塘利用效率,对改良池塘底质,改善池塘环境,减少鱼病发生等均有良好效果。干池较早的,在沥干池水后可采用撒播,干池较晚的,宜采用育苗移栽。一般在11月中下旬,黑麦草长到40~50cm高时,进行刈割,刈割后能促进分蘖发棵和生长。冬末春初,因温度低而生长缓慢,到来年2月开春后才能刈割。黑麦草再生力强,拨节前刈割很容易恢复生长,在温度20~30e时,刈割后15~20d即可长到
50cm高,又可再次刈割,一般年可刈割7~8次。前3次刈割要贴地平割,以利分蘖,以后刈割可留茬高5~7cm,以增加刈割次数。每次刈割后要中耕、追肥、浇水一次,每次追肥每公顷用尿素75~120kg[7]。
2串叶松香草
串叶松香草是一种新型的高产优质饲料牧草,该草叶片肥厚、茎叶鲜嫩、适应性广、栽培简单,在一般管理条件下鲜草单产(每公顷产量,下同)15万kg左右,根茎繁殖和育苗移栽都易成活[8]。
松香草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要求土层深厚,有深翻基础,整地要疏松细碎,留种田土壤要肥沃、避风向阳。留种大田株行距80cm@80cm或每公顷15000~18000株,收割青饲料大田株行距50cm@40cm或每公顷37500~45000株,最好做畦种植,留种地沟间距80cm,青饲料地沟间距50cm,沟宽30cm,垄沟做好后灌溉并施足底肥,用杀虫剂对土壤进行处理,移苗或播种前充分灌水,然后耙平待种[9]。
播种期一年四季均可,但以春播和秋播较好。春播:月平均温8~10e,秋播:月平均温24~26e。播种方法:撒播、条播、穴播均可,为节约种子,穴播法较好,每穴3~4粒,留种地穴距70~80cm,青饲料地40~ 50cm,覆土2~3cm。种子发芽需水量较大,注意保持土壤水分,当长出3~4片真叶后间苗,每穴留苗1~2株,每公顷用种量:穴播3175kg,条播7165kg,撒播11125~12100kg。
若选择育苗移栽方法,应选通风向阳,土壤肥沃的土地做苗床,翻土碎土,平整畦面,畦宽210~215m,沟宽015m,并施足基肥,种子浸泡后沥干,用湿砂拌匀置20~25e处催芽3~5d,等多数露白时播种,用量每公顷0175~1150kg,播种时间同直播方法,撒播粒距5~10cm,条播行距30~35cm,播种深度115~210cm,播后覆细土或焦泥灰,后用稻草或麦秆草遮盖,经常喷水,保持苗床湿润,苗齐后揭开覆盖物,常浇水肥以利壮苗,秋播过迟苗小弱者以塑料薄膜遮盖,以利翌年生长,当幼苗长出3~4片真叶、叶长20cm左右时移栽。
也可以采用无性繁殖方法:第2年3月上旬老植株的顶心芽开始生长,茎基部叶腋长出幼芽出土即可移植到大田,每一大株可以分出8~15棵新株。或者有芽有须根,有芽无须根,有须根无叶芽的放在温床中育苗均能获得理想新株,当长出3~4片真叶时,移栽入大田。
中耕除草次数应视杂草生长情况而定,中耕深度以5cm为宜,一般在植株萌发前和收割后结合施肥进行,底肥每公顷施有机肥3000~3750kg、钙镁磷肥300kg,每次刈割后新枝高5~10cm或2~3片叶时,追施尿素150kg。早春返青后植株长到15cm左右时春浇,以后每刈割一次浇水一次,促进不定芽的萌发生长,每年约浇水3~4次[9,10]。
3紫花苜蓿
紫花苜蓿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多年生豆科牧草,它不仅粗蛋白含量高,同时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和粗纤维等,用它喂养畜禽不仅适口性好,还能节约精饲料,只要掌握好栽培技术,鲜草单产可达30t以上[11]。
紫花苜蓿种子细小,整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出苗率和整齐度。耕地深度应在20cm以上,这样有利于苜蓿根系生长、发育和扎根。结合耕地应施足底肥,一般可选择腐熟的厩肥,施肥量约为每公顷15000~ 22500kg。
播种一般可采用春播、夏播和秋播。只要土壤温度为10~25e,紫花苜蓿的种子就会很好发芽且幼苗生长迅速,时间应选择4月中旬左右或8月中旬左右最为适宜。播种量一般为每公顷12kg即可。播种深度视土壤水分状况而定,土湿宜浅,土干稍深,一般应掌握在入土2cm左右。播种时土壤的墒情要好,播种方法宜采用条播便于田间管理。行距30~40cm[12]。
紫花苜蓿苗期生长较为缓慢,有近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