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3/26Fra bibliotek641
(三)森林特点
• 本区域内天然植物资源非常丰富,但森林的比 重很少,并且多为次生林,今后本区应以恢复森 林为主,并在已有基础上大力发展经济林。在平 原地区,目前,仅在村庄、河岸、渠旁、路边有 栽培的阔叶树,常见的有槐、臭椿、刺槐、榆、 毛白杨、旱柳、梧桐、合欢、桑树等。今后应大 力发展平原林业,建立高标准的农田林网。
• 组成林木层的优势种主要是壳斗科的青冈属、栲 属、石栎属;山茶科的木荷属;樟科的润楠属、 楠木属、樟属的种类。此外,乔木层中还经常混 生有杜英科的杜英属、猴欢喜属;木兰科的含笑 属与木莲属;山矾科的山矾属;交让木科的交让 木属;槭树科的槭属常绿树种及蔷薇科樱属的常 绿稠李类。
2020/3/26
654
2020/3/26
656
(3)南亚热带
• 林下植物均由热带科、属种类所组成。 • 本地带次生林以马尾松群落为最普遍,面积
最大,它在此已属边缘分布区,过南界即与 热性的海南松相交替,越出西界则由云南松 替代。
2020/3/26
628
(二)气候特征
• 本区受日本海的影响,具有海洋型温带季风气 候的特征。年均温大致在一1~6℃之间,l月平 均气温多在一10℃以下,七月平均气温20℃以上 ,冬季长达5个月以上。生长期约125一150天, 积温在2000~3000℃之间。年降水量为600~ 800mm,多集中于6~8月。地带性土壤为暗棕 壤,低地则为草甸土和沼泽主。
植被分区影片
2020/3/26
619
一、寒温带针叶林区域
• (一)地理位置
• (二)气候特征
• (三)森林特点
2020/3/26
620
(一)地理位置
• 位于大兴安岭北部山
地,是我国最北的林区。
本区地貌呈老年期特征,
山势不高,一般海拔 700
--1100米,整个地形相对平缓,全部呈丘
陵状台地,几无山峦重叠现象,亦无终年积
2020/3/26
652
(1)北亚热带
• 灌木层主要由柃木属、山矾属、杜鹃属等组 成。常绿、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海拔400 ~500m以下的丘陵,而在西部秦岭可上升 到1800m的中山地带,在海拔700m以下马 尾松林普遍分布。
2020/3/26
653
(2)中亚热带
• 中亚热带的典型植被是常绿阔叶林。
• 北纬31°以北,常绿阔叶林逐渐向暖温带过渡, 相应出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构成一条狭窄 的过渡带。
• 另一方面,从中亚热带向南移,约在北回归线附 近出现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带。包括滇中 南、桂中南、粤中南、闽南和台湾北半部等地。
2020/3/26
649
(三)森林特征
• 本区域的西部地区,北倚青藏高原,没 有北亚热带存在,只可划分出中、南两 个地带。
2020/3/26
629
(三)森林特点
• 本区域地带性植被为 针阔叶混交林,最主要 的特征是由红松为主构 成的针阔叶混交林,一 般称为“红松阔叶混交 林”。
2020/3/26
630
• 针叶树种除红松外,在靠南的地区还有沙冷 杉以及少量的紫杉和朝鲜崖柏。阔叶树种有 紫椴、枫桦、水曲柳、黄菠萝、糠椴、千金 榆、核桃揪、春榆及各种槭树等。
• 本区东部和西部在气候上有明显差异,主要 因夏季从太平洋吹向本区的暖湿气团仅影响 华东、华南和华中,而未达到西部的云贵高 原。冬季来自西伯利亚冷气团,可以直接影 响华中、华东、甚至于华南,但对云贵高原 影响甚小。所以,东部春夏高温、多雨,而 冬季降温显著,但仅稍干燥。
2020/3/26
647
(二)气候特征
2020/3/26
622
(三)森林 特点
•
典型的植被类型是以耐寒的兴安落叶松为主组
成的明亮针叶林。群落结构简单,林下草本植物不
发达,下木以具旱生形态的杜鹃为主,其次为狭叶
杜香、越橘等。
2020/3/26
623
(三)森林特点
• 乔木层中有时混生樟子松,尤其 在北部较为多见。樟子松亦可组 成小面积纯林,通常多分布于土 壤干旱的阳坡。在本区地势较低 的东南部,因受毗邻的温带针阔 混交林区的影响,常混生一些温 带阔叶树种,以较耐旱的蒙古栎 、黑桦等为主,其次还有紫椴、 水曲柳、黄柏等。这些阔叶树种 数量一般不多,生长不良,构成 第二林层。
2020/3/26
632
(三)森林特点
• 红松阔叶混交林遭受破坏后,衍生成各种次生 林,常由所伴生的阔叶树种萌发成阔叶混交林 或蒙古栎林,或由白桦、山杨等树种形成杨、 桦林。这些次生林经过长期封育和保护,在自 然条件下将逐步恢复其原有树种成分。
(三)森林特点
• 本区为我国木材生产重要基地之一,用材树种达 30多种。林内还生长着各种贵重药材,如人参、 平贝母、刺五加等;并栖息着多种珍奇野生动物 ,如东北虎、金钱豹、梅花鹿、紫貂、猞俐等, 从而更增添了这一地区森林的价值。
• 本区域处在中纬度以及东亚海洋季风的边缘, 夏季酷热而多雨,冬季严寒而晴燥,具有暖温 带的特点。年平均气温一般为8~14℃,无霜 期5一7个月,积温3200一4800℃之间;年降水 量在500~1000mm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地带性土壤为褐色和棕色森林土,平原低洼 地分布着盐渍土和沼泽土。
2020/3/26
638
(三)森林特点
• 本区域地带 性植被为落 叶阔叶林, 以栎林为代 表。
2020/3/26
639
• 由于热量和降水不同而引起植物群落组成上的差异, 明显地反映出纬、经向的变化。在南部,主要建群种 为麻栎、栓皮栎等,向北则逐渐被蒙古栎和辽东栎所 取代。在近海地区蒙古栎和麻栎占优势,而离海较远 则以辽东栎和栓皮栎为主。
2020/3/26
655
(3)南亚热带
• 南亚热带的典型植被为偏湿性的季风常绿阔叶 林,主要分布在海拔100m以上的丘陵。
• 优势种以壳斗科和樟科的热带性属、种及金缕梅 科、山茶科的种类为主。另外,在群落中还掺杂 有藤黄科、番荔枝科、桃金娘科、大戟科、桑科 、橄榄科、无患子科、楝科、梧桐科、茜草科、 紫金牛科、夹竹桃科、棕榈科、竹亚科等种类。
2020/3/26
650
1.东部(湿润)常绿 阔叶林亚区域
• 东部(湿润)常绿阔叶林亚区域的地 带性植被,因不同的地带性而异。现分 别就北、中、南亚热带作简略介绍:
2020/3/26
651
(1)北亚热带
• 北亚热带典型的地带性植被为常绿、落叶 阔叶混交林,为亚热带至暖温带的过渡植被 类型。
• 乔木层的优势种主要由壳斗科青冈属、樟科 润楠属的常绿种类和栎属、水青冈属的落叶 种类等树种组成。
• 云贵高原和川西山地夏季主要受印度洋西 南季风的影响,构成夏秋多雨的雨季;冬 季则受西部热带大陆干热气团的影响,冬 春干暖的旱季比东部更显著。土壤以酸性 的红壤和黄壤为主,在北部则为黄棕壤。
2020/3/26
648
(三)森林特征
• 本区域的东部,南北温度有明显的差异。大致在 北纬23°~31°为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 带。
2020/3/26
631
(三)森林特点
• 林下层灌木比较丰富,一般有20余种,主要有毛 榛、刺五加、暴马丁香、猕猴桃、山葡萄、北五 味子等。草本植物也有不少本地特有种,如人参 、山荷叶等。
• 本区的垂直分布带较明显。基带的上限为海拔高 度700~900m,其上则广泛分布着山地针叶林带 ,树种组成单纯,以耐荫性常绿针叶树——云杉 和冷杉为主。
2020/3/26
626
二、温带针阔混交林区域 • (一)地理位置 • (二)气候特征 • (三)森林特点
(一)地理位置
• 本区域包括东北平原以北、以东的广阔山地, 南端以丹东至沈阳一线为界,北部延至黑龙江 以南的小兴安岭山地,全区成一新月形。主要 山脉包括小兴安岭、完达山、张广才岭、老爷 岭及长白山等山脉。这些山脉的海拔大多不超 过1300米,以长白山主峰白云峰最高,海拔高 达269l米,为东北第一峰。
中国森林植被分布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十分复杂, 自然条件多样,所以,我国森林种 类很多,几乎有世界上所有的各种 森林类型;但是我国森林分布不均 匀,主要集中在东半部和西南部的 山地和丘陵。
中国植被分区
一、寒温带针叶林区域 • 二、温带针阔混交林区域 • 三、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 • 四、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 • 五、热带季雨林、雨林区域 • 六、温带草原区域 • 七、温带荒漠区域 • 八、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域
2020/3/26
640
(三)森林特点
•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发源地,植被长期 受到人为活动的破坏,出现大面积的次生性灌草 丛。灌木中以荆条、酸枣为主,草本则以黄背草 和白羊草占优势。
• 在山区,垂直带谱依次为山地落叶阔叶林、山地 温性针叶林和亚高山灌丛草甸。针叶林带主要是 云、冷杉林,有时也有落叶松林,以及由于针叶 林破坏后出现的次生杨、桦林。
• 所包括的地域东为辽东和胶东半岛,中为华北平 原和淮北平原,西为黄土高原南部和渭河平原, 以及甘肃成徽盆地,大致成一个三角形。
2020/3/26
636
(一)地理位置
• 全区西高东低,明显地可分为山地、丘陵和 平原三部分。山地和丘陵是落叶阔叶林的主 要分布区,平原主要是农业区,天然林已不 存在。
(二)气候特征
2020/3/26
642
四、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
• (-)地理位置 • (二)气候特征 • (三)森林特征
2020/3/26
643
(-)地理位置
• 本区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一个植被区,占全国总 面积的1/4左右。其北界在淮河一秦岭分水岭一 线以南,南界大致在北回归线附近,东界为东南 海岸和台湾岛以及所属的沿海诸岛屿,西界基本 上是沿西藏高原的东坡向南延至云南西疆国界线 上。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平原、盆地、丘陵、高原 和山地皆有。
雪山峰,由于气候条件比较一致从而大大减
弱了植被的复杂性。
2020/3/26
621
(二)气候特征
• 为我国最寒冷地区,年平均温度在 0℃以下( -1.2℃至一5.6℃),最冷月平均气温一28℃~ 一38℃,一月份均温一20℃,极端最低气温为一 60℃,最热月平均气温15~20℃。≥10℃的积温 少于1600℃,生长期90~110天。年降水量平均 为400~500 mm,80%集中降落在7~8月。全 区较普遍的土壤是棕色针叶林土,沼泽地为草甸 土和沼泽土,且常间有岛状永冻层。
2020/3/26
624
(三)森林特点
• 落叶松林遭 受破坏后,多形 成各类次生阔叶 林,如蒙古栎林 、桦木林和山杨 林等,若破坏严 重则形成灌丛。
2020/3/26
625
• 本区域为我国主要用材林基地之一,兴安 落叶松木材为工业上有名的用材。值得注意的 是,自开发大兴安岭林区以来,落叶松林比例 下降,桦、杨次生林增多,南部林区更是如此 。目前原始天然落叶松林所剩无几,应禁止或 逐步减少对天然落叶松林的采伐,加以保护。
(2)中亚热带
• 马尾松林在本地带内分布面积很广,海拔800m 以下的丘陵山地几乎到处可见;杉木林、毛竹 林分布也很广泛,在低、中山还分布着油杉、 黄杉、柳杉、金钱松、竹柏、福建柏、水松等 单纯和混交林;中山有台湾松等所组成的人工 或天然林。经济林如茶、油茶、油桐、漆、橘 、橙、樟、厚朴、棕榈、肉桂、八角等都是本 区的特产。
2020/3/26
634
三、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
• (一)地理位置 • (二)气候特征 • (三)森林特点
(一)地理位置
• 本区域位于北纬32°30’~42°30’之间,北 与温带针阔混交林区域为界,南以秦岭分水岭、 伏牛山南麓、淮河一线为界,东至渤海和黄海之 滨,西自天水向西南经礼县到武都与青藏高原相 分。
2020/3/26
645
(二)气候特征
• 本区域气候属于东亚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10℃年积温4500~7500℃;最冷月平均 年温度在0一15℃;无霜期250~350天; 年降雨量一般高于1000mm,最高可达 3000mm以上。总的规律由东、南向西、 北逐渐减少。
2020/3/26
646
(二)气候特征
2020/3/26
644
(-)地理位置
• 北部和中部可区分为秦岭、淮阳山地、四川盆 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等单元;南部 可分为云贵高原、南岭山地和台湾山地等三部 分。全区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包括横断山脉南 部,以及云贵高原大部分地区,海拔多在1000 ~2000m;东部包括华中、华南大部分地区, 多为海拔200~500m的丘陵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