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_乳剂(四)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降低表面张力理论
外力对系统做的功 : W =Δ Aσ L-L Δ A为系统增加的总表面积,σ L-L为液-液表面张力。W 即 代表系统增加的表面自由能 。 降低系统的表面张力 : ①加入表面活性剂:定向吸附在液-液界面,降低σ L-L ,降 低表面自由能 。 ②加入高分子物质或一些固体粉末: a.吸附在液滴表面,降低表面张力 b.使液滴带电形成双电层结构,产生斥力 c.形成牢固的吸附膜,产生空间位阻效应 d.增加乳剂外相的粘度 乳剂形成的必备条件 :外力作用和乳化剂
(1)根据乳剂的类型选择
• O/W型乳剂应选择O/W型乳化剂,
W/O型乳剂应选择W/O型乳化剂。
(2) 根据乳剂的给药途径选择
①口服乳剂 选用的乳化剂必须无毒,无刺激性, 能形成 O/W 型乳剂,常用高分子化合物或聚 山梨酯类为乳化剂。 ②外用乳剂 选用无刺激性的表面活性剂类及固 体粉末类乳化剂,O/W型或W/O型均可。 • 常用脂肪酸山梨坦和聚山梨酯类等非离子表 面活性剂;软皂、有机胺皂等阴离子表面活 性剂亦有应用,软皂碱性强,不能用于破损 皮肤。 • 外用乳剂不宜用高分子化合物作乳化剂。
(二)吸附乳化膜理论
• O/W型乳剂中形成四种类型的界面吸附膜 1.单分子乳化膜
• 表面活性剂类乳化剂被吸附于乳滴表面,有 规律地定向排列,形成单分子乳化膜,明显 地降低了表面张力,并可防止液滴相遇时合 并,增加了乳剂的稳定性。
图3-6 O/W型乳剂中乳化膜类型
①单分子乳化膜
•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乳化剂,形成的 单分子乳化膜是离子化的,由于同 种电荷相互排斥,阻止乳滴合并, 而使乳剂更加稳定。 •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作乳化剂所形 成的单分子乳化膜,由于从溶液中 吸附离子,也可以带电。
乳化剂的选择
适宜的乳化剂是制备稳定乳剂的关键 乳化剂的选择应根据乳剂的使用目的、药物的性质、处方的组成、 欲制备乳剂的类型、乳化方法等综合考虑,适当选择。
(1)根据乳剂的类型选择 (2)根据乳剂的给药途径选择 ①口服乳剂 ②外用乳剂 ③注射用乳剂 (3) 根据乳化剂的性能选择 (4)混合乳化剂的选择
4.辅助乳化剂
• 是指与乳化剂合并使用能增加乳剂 稳定性的乳化剂。
• 辅助乳化剂的乳化能力一般很弱或 无乳化能力,但能提高乳剂的粘度, 并能增加乳化膜的强度,防止乳滴 合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目的: 防止液滴的合并,提高稳定性
二种类型:
⑴增加水相粘度的: 如HPC、CMC-Na、阿拉伯胶等 ⑵增加油相粘度的: 如鲸蜡醇、单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等
(3) 混合乳化剂的选择
乳化剂混合使用有很多优点:
• 可调节乳化剂的 HLB 值使其有更好的 适应性; • 增加乳化膜的牢固性,并增加乳剂的 粘度,提高乳剂的稳定性。
非离子型乳化剂可以混合使用,如
聚山梨酯类和脂肪酸山梨坦类,非 离子型乳化剂可与离子型乳化剂混 合使用, 但阴离子型乳化剂和阳离子型乳化 剂不能混合使用。
三、乳化剂 乳化剂应具备的条件: • 有较强的乳化能力,能显著降低油水两 相的表面张力。 • 能使液滴带电,具有适宜的ξ -电位, 产生斥力。 • 能在液滴表面形成牢固的乳化膜无毒, 刺激性小,易得。 • 化学性质稳定。 • 不易受pH值及温度变化的影响。
(一)乳化剂的种类
表面活性剂类乳化剂
阴离子型
分散
非均相 一种 另一种 乳剂
均相
(溶液)
• 一般分散相液滴在0.1~10 µm之间,形成 不透明的乳白色液体;口服的乳剂粒径可 达十几至数十微米。总表面积大,表面自 由能增高,因此,乳剂属热力学不稳定系 统。另外,乳剂中的两相由于相对密度相 差较大,受重力作用,液滴在连续相或发 生沉降,或发生上浮,因此,乳剂又属动 力学不稳定系统。
• 乳化剂混合使用必须符合油相对HLB值得 需要。 • 如果不知道油相所要求的HLB值,应进行 实验测定。先取可混合使用的两种乳化 剂按不同比例配成具有不同HLB值的混合 乳化剂,用一系列这类混合乳化剂制成 一系列乳剂,选出最稳定的乳剂,即可 得知该油相最适宜的HLB值。
1.试验测定法
• 乳化法
• 磷脂易氧化水解,氧化物有害,需加抗氧剂。
2.亲水高分子乳化剂
⑴阿拉伯胶 O/W乳化剂 ,常与西黄蓍胶、果胶、 琼脂等混合 ⑵西黄蓍胶 O/W型乳化剂,水溶液具有较高的粘 度,一般与阿拉伯胶合用。 ⑶明胶 ⑷磷脂从蛋黄中提取,磷脂酰胆碱含量高时可作 为O/W型乳化剂,而肌醇磷脂含量高时则作为 W/O 型乳化剂。 ⑸杏树胶 ⑹胆固醇 ⑺其它
特 征
热力学不稳定体系——聚集 动力学不稳定体系——沉降或漂浮
乳剂种类——按组成分类
基本型 复合型
O/W
W/O
W/O/W
O/W/O
内相
外相 内相
外相
水包油包水 油包水包油
水包油
油包水
(二)类型鉴别
O/W型乳剂和W/O型乳剂的区别
O/W型乳剂 外观 稀释 乳白色 可用水稀释 W/O型乳剂 油状色近似 可用油稀释 不导电或 几乎不导电 内相染色 外相染色
导电性
水溶性颜料 油溶性颜料
导电
外相染色 内相染色
乳剂种类——根据大小分类
1.普通乳—1~100m。
2.亚微乳— 0.1~1.0m
3.毫微乳—
纳米乳
10~100nm
4.复乳 —
50μm以下
W/O/W 、 O/W/O
• 乳化技术:普通乳剂、复乳(multiple emulsion) 、亚微乳 、微乳 (microemulsion)或胶束乳(micellar emulsion) 。 • 普通乳剂: O/W 、 W/O 、主要取决于乳化 剂在两相中的溶解度及相对润湿性。 • 复乳 W/O/W或O/W/O • 亚微乳 0.1~0.5µm 静脉注射乳 • 微乳 0.01~ 0.1µm 乳剂粒径在胶体分散 系范围,形成透明的或半透明的液体。
HLBAB
W A HLBA W B HLBB W A W B
第三章 口服液体制剂


Lecturer: Anran Yu
• 掌握口服乳剂处方设计依据,常用乳化 剂种类及应用,制备方法; • 熟悉乳剂物理稳定性影响因素与评价方 法; • 了解乳剂形成理论。
特征
定义 组成
乳剂
乳化剂 特点
种类
一、概述 (一)定义 • 乳剂*(emulsions)系指互不相溶的两相 液体混合,其中一相液体以液滴状态分散 于另一相液体中形成、通常供口服的非均 相液体制剂。 • 两相中通常一相是水或水溶液,称为水相, 用W表示;另一相是油或与水不相溶的其 它有机液体,称为油相,用O表示。
(4) 杏树胶
• 为杏树分泌的胶汁凝结而成的棕色 块状物,用量为 2%~4% ,乳化能 力和粘度均超过阿拉伯胶,可作为
阿拉伯胶的代用品。
3.固体粉末乳化剂
微细不溶性固体粉末, 可聚集在油-水界面形成固体微粒膜
固体粉末与水相的接触角决定乳剂型! θ<90°时形成O/W型乳剂 如氢氧化镁、氢氧化铝、二氧化硅等 θ>90°则形成W/O型乳剂 如 氢氧化钙、氢氧化锌、 炭黑等
(三)特点
①液滴的分散度较大ー吸收快、药效好,生物利用度 高 ②油性药物的乳剂ー计量准确,服用方便 ③O/W型乳剂—可掩盖不良味道 ④外用乳剂ー改善皮肤、粘膜的透过性,减少刺激 ⑤静脉注射乳剂ー体内分布快、有靶向性
二.乳剂形成理论
•乳化(emulsification)是通过外力 (搅拌或机械能)将一种液体均匀 分散于另外一种互不相溶的液体中 形成乳剂的过程。
④复合凝聚膜
(三)形成电屏障
(四)乳剂类型的影响因素 乳化剂的决定因素:
乳化剂的类型和乳化剂的HLB值; 形成乳化膜的牢固性、相容积比、
温度、制备方法等。
1.乳化剂的类型及HLB值
• Bancroft规则 :使乳化剂润湿或溶解的较多 的一相是连续相,界面膜也是稳定乳化剂的 基本因素。
2.相体积比(phase volume fraction) • 是指内相占乳剂总体积的分数,常用Φ 表示。 • Φ 在20%~50%。 • 油相所占体积若小于25%,则易形成O/W 型乳 剂 • 水相的体积小于25%时,容易形成W/O 型乳剂 • 相同条件下O/W 型乳剂比W/O 型乳剂更易于 形成,而且稳定 。
• 当水相以液滴状态分散于油相时,称为油 包水型(W/O)乳剂; 当油相以液滴状态分 散于水相时,称为水包油型(O/W)乳剂。 • 形成液滴的一相称为分散相(dispersed phase)、内相(internal phase)、非连续 相(discontinuous phase);另一相则称 为分散介质(dispersed medium)、外相 (external phase)、连续相(continuous phase)。
HLBAB HLBA WA HLBB WB WA WB
2.混合乳化剂中HLB值的计算方法
HLBー亲水亲油平衡值
石蜡

亲油性
20
亲水性
PEG
1. 最适HLB值——使用混合乳化剂 2. 混合乳化剂的HLB有加合性

阴离子型和阳离子型乳化剂不 能混合使用——反应!
混合物的HLBA· B计算公式
(3)两性离子型乳化剂

磷脂 (lecithin)由大豆或卵黄中提取,分别称 为豆磷脂或卵磷脂,其主要成分均为卵磷脂。
• 本品能显著降低油水间界面张力,乳化作用强, 为O/W型乳化剂,常用量1%~3%,可供内服 或外用,精制品可供静注。 • 精制的豆磷脂或卵磷脂可与泊洛沙姆188合用, 效果更好,常用于制备静脉脂肪乳。

阿拉伯胶(acacia)
• 是阿拉伯酸的钾、钙、镁盐的混合物,是一种乳化能力 较强的O/W型乳化剂,常用浓度为10%~15%,在pH值 4~10范围内乳剂稳定。 • 因本品粘度低,单独用作乳化剂制成的乳剂容易分层, 常与西黄蓍胶、果胶、琼脂、海藻酸钠等合用。 • 本品适用于乳化植物油或挥发油,广泛应用于内服乳剂。 因可在皮肤上存留一层有不适感的薄膜,不作外用乳剂 的乳化剂。 • 阿拉伯胶内含有氧化酶,易使其酸败,故用前应在80℃ 加热30min以破坏之。
⑵ 西黄蓍胶 (tragacanth)
• 可形成O/W型乳剂,其水溶液具 有较高的粘度。 • pH值5时溶液粘度最大,0.1%溶 液为稀胶桨,0.2%~2%溶液呈凝 胶状。 • 西黄蓍胶乳化能力较差,很少单 独使用,常与阿拉伯胶混合使用, 增加乳剂的粘度以免分层。
⑶ 明胶 (gelatin)
• 可形成 O/W型乳剂,用量为油量 的1%~2%,明胶为两性化合物, 易受溶液pH值及电解质的影响产 生凝聚作用。 • 使用时须加防腐剂。常与阿拉伯 胶合用。
② 多分子乳化膜
• 高分子化合物作乳化剂可以在分散的 乳滴周围形成多分子乳化膜。但并不 能有效地降低表面张力,形成的多分 子乳化膜象在乳滴周围包了一层衣, 能有效地阻碍乳滴的合并。 • 另外,高分子化合物还可增加连续相 的粘度,有利于提高乳剂的稳定性, 如明胶、阿拉伯胶等。
③ 固体微粒乳化膜
• 固体微粒作乳化剂时,由于它对水相和油 相有不同的亲和力,因此对油水两相表面 张力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在乳化过程中固 体微粒被吸附于乳滴表面,形成固体微粒 乳化膜,阻止乳滴合并,增加乳剂的稳定 性。如二氧化硅、硅皂土、氢氧化镁等。
非离子型 两性离子型
活性部位(-)
⑴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Na+ -
极性 亲水
常用于外用乳剂! 非极性
疏水
O/W型:硬脂酸钠、硬脂酸钾、油酸钠、 油酸钾、十二烷基硫酸钠等。
W/O型:硬脂酸钙
⑵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脂肪酸山梨坦——(W/O型)
(司盘SPAN)3-8 W/O O/W SPAN20、40常与吐温配伍 W/O SPAN60、65与吐温配伍
聚山梨酯——(O/W型)
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Myrij)——(O/W型) 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类(Brij)——(O/W型)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类——(O/W型)
非离子型乳化剂的特点:
内服:无毒性 静脉:毒性(溶血) 使用受限 Pluronic F68: • 毒性小、静脉给药可能
• 一般它们都有轻微的溶血作用,其溶血 作用的顺序为: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类> 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聚山梨酯类,最 后这一类中,溶血作用的顺序为: Tween 20>Tween 60>Tween 40>Tween 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