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苗情监测原理与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冠层叶的监测
水稻冠层叶:顶三叶,高效叶
wk.baidu.com
与穗的距离最近; 空间上位于冠层最顶端; 与穗的发育同步。 与产量的关系最密切。

监测方法:测定顶三叶的长、宽与面积
叶片的生长速度与历期

出叶速度:每天抽出的叶片数。单位:叶/天。 出叶间隔:每抽出一片叶所需要的天数(历期,天/叶)。

第一护颖
副护颖
第二护颖
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小花和花药的长度增长,小花长度 达2 mm左右,花药中出现粉囊间隙,花粉母细胞形成,当 顶端小花达到这个时期幼穗长约1.5~4.0cm。由于此时能用 肉眼看清小花表面,故称“五期颖壳分”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花粉母细胞形成后,花粉母细 胞增大呈圆形,即进行连续两次分裂,形成四分体。一个花 粉母细胞自开始第一次分裂,再经过一次分裂,直到形成四 分体的时间,大约为24~48h。减数分裂时,小花长约为其 最终长的一半左右,故称“六期谷半长”。此时,花药变成 黄色。整个稻穗由第一朵小花减数分裂开始,到所有小花减 数分裂完成,约需经历5~7天左右。
及时、准确。
定人、定期、定点观测。
标准与规范。
代表性。
三、作物苗情监测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作物生长发育进程的监测 作物生长质量的监测 灾害性天气及作物受灾情况监测
气象要素
(一)作物生育进程监测
意义:
作物生长具有阶段性发育规律 各阶段的发育特征是田间管理的依据
阶段发育与物候期
叶龄监测方法

确定调查对象与田块。
每对象或每田块定点10株,做好标记。 从播种或移栽起,每3-5天调查一次,只记录主 茎,用印泥等标记,标记尽量小但又要容易辨认 。每片全展叶记为1,没有全展的叶用小数表示, 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单株计算累计值。然后计算 10片叶的平均数。 注意: 调查主茎、仅计算完全叶。
剑叶原基
苞原基
第一苞分化期 :
在剑叶原基的对面产生苞 原基。
“一期看不见”
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期: 第一苞原基增大后,在生 长锥上分化出第二苞原基、 第三苞原基等,不久在苞 的腋部便有新的生长点突 起形成,即第一次枝梗原 基,分化进一步发展,达 到了生长锥的顶端,第一 次枝梗的分化即结束。约 在这时起,在苞的着生处 开始长出苞毛,故称“二 期苞毛现”。
花粉内容充实期:四分体分散并收缩成不规则形,这时小花 的大小达到全长的85%左右;随后花粉外壳逐渐形成,体积增大, 并出现发芽孔。由于内外稃纵向伸长甚速,整个小花呈细长形, 花粉外壳进一步完成,体积继续增大,花粉内容逐渐充实,直到 内容的充满之前为花粉内容充实期,内、外颖纵向伸长接近停止, 横向则迅速增大。当内外颖长宽增加都接近停止时,便开始硅化 变硬,叶绿素不断增加,故称“七期穗色绿”。同时,雄蕊雌蕊 迅速增长,柱头上依次出现羽状突起。 花粉完成期:在小花伸出顶叶鞘前1~2天内,花粉内容物 充满花粉壳内,称为花粉完成期。此时,内外颖全面出现大量叶 绿素,花丝迅速伸长,但花粉内雄核和营养核正在分裂,至开花 前雄核才形成,至此花粉发育已经完成,稻穗即将从剑叶叶鞘内 抽出,故称“八期即出线”。
作物的发育包括阶段发育和器官发育。 阶段发育是指受温光反应的驱动,植株 茎顶端发生质量性的变化,主要是一种生殖 生育过程,表现为穗发育期。 器官发育是植株发育过程中,不同器官的 发生和形态建成的过程,导致植株外部形态 学上的变化,构成物候期。
植株的发育阶段或根据茎顶端的阶段发育 时期来划分,称为发育期,或根据植株的外 部形态学变化来划分,称为物候期。
第一次枝梗原基
第二次枝梗原基及小穗 原基分化期:在第一次 枝梗原基下部分化出第 二次枝梗原基,幼穗全 部被苞毛包覆起来,故 称“三期毛丛丛”。这 时幼穗的大小约有 0.5~1.0mm。接着, 上部第一次枝梗顶端和 第二次枝梗上出现颖片 原基,这时幼穗长度约 在1.0~1.5 mm左右。
第一次枝梗原基 第二次枝梗原基
作物苗情监测原理与方法
江立庚 广西大学农学院 2012 .5.15
作物苗情监测的意义 作物苗情监测基本要求
作物苗情监测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一、作物苗情监测的意义
及时准确掌握作物生长发育动态、生产特点; 总结作物高产规律 因苗管理,分类指导的依据; 作物生产宏观预测和决策的依据
二、作物苗情监测的基本要求
一般发育期分为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 期,以茎顶端显著伸长(穗)为发育标志。
物候期可分为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 、抽穗期、成熟期等。
1、叶片生长与叶 龄动态监测
同一作物品种的主茎总叶数在同一地点种植
基本保持不变,因此,准确掌握作物的叶龄 及其动态,是准确把握作物生育进行的最常 用方法。 作物器官生长具有相关性,因此,可以根据 叶片生长的动态,判断作物的其他器官生长---水稻叶龄模式。
两者均表示叶片抽出的速度,在数量上互为倒数。一般生育 前期的出叶速度较快,出叶间隔较小。但受栽培因素和气候 的影响较大。
水稻秧苗期,2-4天/叶,分蘖期,4-6天/叶,拔节后,7-9天/ 叶。温度高,出叶间隔缩短,土壤干旱时出叶间隔延长,栽 培密度小时出叶速度加快,出叶间隔变小。

2、幼穗发育动态监测
外颖
内颖
颖花
苞毛
第一护颖
副护颖
第二护颖
颖花原基分化期
单个颖花原基
外颖
雌蕊
雄蕊
内颖
雌雄蕊形成期:小花 出现雌雄蕊原基。此 时穗长约5 mm。雌雄 蕊进一步发育,雄蕊 原基分化为花药和花 丝,雌蕊分化出胚珠 原基,浆片明显,内 外颖已经相当发达, 可将内部器官完全包 住。这时幼穗长约在 5~10 mm左右,幼穗 的外部形态已初步形 成,故称“四期粒粒 现”。
叶片生长与分蘖、拔节的关系


叶蘖同伸规律:主茎n叶与n-3节位分蘖同伸
拔节叶龄期:拔节的倒数叶龄期等于伸长节间 数减2。

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等于拔节叶龄-3。
叶龄余数与幼穗发育进程的关系:叶龄余数是指
主茎尚未抽出的叶片数。根据叶龄余数可推断稻穗的
发育进程:
第1期:3.5-3.1, 第2期:3.0-2.6 第3期:2.5-1.6, 第4期:1.5-0.9 第5期:0.8-0.5, 第6期:0.4-0.3 第7期:0.2-0.0, 第8期:0-抽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