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展示

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马启龙maqilong2004@

合作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科学技术系甘肃甘南 747000

【摘要】近几年,开设教育技术学专业的院校越来越多,但由于本专业学科背景复杂,使得许多院校确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之间出现很大差异,作者在对25所具有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的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所在院系、学位授予、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即:教育技术学专业大多数设置在其他专业院系之下,独立建系的较少;AECT94教育技术定义对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制订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大多仍局限于教育系统内;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比例不协调,选修课比例太小,技术类课程比例较大。根据上述现状作者预测了教育技术专业的三个发展趋势,即:专业方向将更加明确;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和企业教育培训领域将成为教育技术学专业重要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专业;现状;发展趋势

从我国高等院校开办教育技术学(电化教育)专业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该专业越办越热。1978年,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首先开设了电化教育专业;1983年,教育技术学(电化教育学)专业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本科专业;199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教育技术学确立为教育学学科下独立的二级学科;截止2002年,我国有100多所高校设置了教育技术学专业,近30所高校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全国又有30多所院校开办了教育技术学专业。在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热”发展之下,对其专业培

学是教育研究领域中的技术学层次的学科”[1],理应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这种学位授予,一方面与该专业的学科成长背景有关。如:河南师范大学将教育技术学专业设置在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这样一个偏重理科的院系,故它授予的学位为“理学学士”,而浙江大学将教育技术学专业设置在教育学院这样一个偏重教育学学科的院系,故它授予的学位为“教育学学士”。另一方面又与教育技术学的发展有关,教育技术学是在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及系统科学的发展与彼此渗透的基础上诞生的,并受到信息技术发展的巨大影响。

(三)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目标

各校在确定某一专业的培养目标时一般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二是毕业生以后的就业方向,作者也从这两个方面分析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

1、学生应具备的能力

在作者调查的25所院校中,其所确定的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中提出的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本科生应具备的能力主要包括:

①既掌握教育理论(思想、方法),又具备信息技术能力;

②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能力;

③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理论与实践的能力;

④设计、开发、制作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软件的能力;

⑤摄录像、编辑、播出与制作影视、录音教材的能力;

⑥教育与培训领域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制作、远程教学、计算机辅助管理与维护的能力。

从以上可以看出,我们的教育者还是在努力寻找着“教育”和“技术”的切合点,而目前的实际情况是:“电教系的学生,搞理论不如教育系,搞技术不如计算机系”,问题的关键在于对“技术”的定位,“信息技术”、“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教育技术”这些字眼都是出现在各院校的培养目标之中,而具体的能力如“编制教学软件”、“摄录像能力”等更是层出不穷,这与我国教育技术的历史渊源密不可分,“电化教育”的一个“电”字便为我国教育技术定下了“媒体主导”的基调,从一开始用幻灯、投影,到后来的广播、电视,再到计算机、网络,一次次的媒体技术的进步带动着教育技术学专业的重心不断转移,这反映在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则表现为:罗列出各式各样的媒体制作能力,这样既缺乏重点,又没有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如:根据国内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实际,在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中应提出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如信息处理能力、信息意识等)。

另外,在作者的统计中,第②项出现次数最多,第③项是由北京师范大学提出的,第④、⑤项是有哈尔滨师范大学提出的,第⑥项

是由浙江大学提出的。第②、③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AECT94教育技术定义对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的影响。

2、就业方向

在作者调查的25所院校中,其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培养目标中提出的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包括:

①各级各类学校(师范学校、中等学校)的教育技术课师资;

②各级电教馆、学校电教中心(教育技术中心);

③各级电视台、新闻媒介系统;

④社会各部门(企事业单位)教育培训的相关岗位;

⑤(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师资。

在作者的调查统计中,大多数院校提出的就业方向集中于①、②、⑤方向,只有少数院校提出了③、④方向。由此可以看出,国内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就业方向大多局限于教育系统内。这种封闭式的培养模式与国外的做法恰恰相反,如美国的印地安那大学、犹他州立大学、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等对于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更倾向于在公司或政府机构中进行培训或产品开发[2],而我国在这方面是显得较为薄弱。

(四)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

由于教育技术学成长的学科背景不同,各院系的专业定位也存在差异,因而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纷繁复杂,各院校不尽相同,作者从课程结构类型、选修课专业方向、各类专业课比例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

1、课程结构类型

在作者调查的25所院校中,各院校均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置课程,课程结构纷繁复杂,差异较大,主要有:

“普通(公共)教育类课程——综合教育类课程——教育理论与技能类课程——专业课(专业核心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实践类课程”(西北师范大学);

“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

课”(华东师范大学);

“通识课程(必修+选修)——学科基础课(必修+选修)——专业基础课(必修+选修)——专业课程(必修+选修)——教育专修课程(必修+选修)”(首都师范大学);

“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其他教学环节”(陕西师范大学);

“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基础选修课——专业拓展课——公共选修课——实践教学”(徐州师范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