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病疫情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病疫情分析
分析河北省宣化县西阳城村2005-2008年布鲁菌病(布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基层做好防控工作,制定防治对策和措施提供借鉴。方法描述2005—2008年该村布病疫情。结果2005-2007年全村分别确诊布病5人、13人、2人,2008年未发现新发病例。结论通过宣化县卫生、畜牧部门以及当地政府在疫区处理、免疫接种和病死畜淘汰等方面的协调处理和联防联控,西阳城村布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河北张家口市为我国布病监测点市,宣化县是张家口市布病疫情较严重的地区,特别是近年来该县布病发病人数呈逐年增高趋势,全县13个乡镇均有疫情出现,个别地方甚至发生暴发疫情。2005年宣化县南部的西阳城村出现一家5口感染布病的情况,2006年检测出13例阳性病例,2007年确诊2名患者,2008年未见新发病例。现将西阳城村2005-2008年布病疫情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人间布病数据来自于宣化县疾控中心2005-2008年对西阳城村村民的血样检测及流调结果;畜间检疫、免疫数据来自于宣化县畜牧办。
1.2 监测方法及诊断采集血清做虎红平板凝集试验作为初筛,阳性者做试管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滴度为1︰100(++)以上的为血清学检测阳性,每批血清检测均作阳性对照。诊断按国家标准布鲁菌病诊断技术(GB15988-1995)标准,有流行病学接触史、布病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阳性结果的,即确定为布病患者[1]。所用试剂均来自于河北省传染病防治所。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西阳城村位于宣化县南部,人口1550人,常住人口1263人,属半山区,无霜期短,养殖业为该村的主要产业,全村有羊群4群,羊只多为自繁自养,白天集中放牧、晚上分户圈养,发生
过羊只流产现象,羊只卖出时主要是羊贩子收购,销售到全县各乡镇及县外。
2.2 疫情介绍
2.2.1 起源村民马某家养羊5只,2004年冬季1只母羊产羔,因怕冻着小羊,晚上把羊只放在人居住的堂屋地上。2005年春季马某自觉发烧、乏力、出汗和关节疼痛而到县疾控中心就诊,经抽血检测,虎红玻片凝集阳性、试管凝集滴度为1∶400++,判定为布病病例。随后对其家人采血检验,有4人阳性。
2.2.2 疫情扩散2006-04该村史某出现乏力、发烧等临床症状,经血清学检验被确诊为布病。4~7月份检出6例阳性,至年底全村确诊布病13例。
2.3 流行病学调查
2.3.1 人间流调2005年马家5人确诊布病后,县疾控中心组织人员开展流调,通过广播对全村开展了布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并动员家里有羊、又有临床症状的人免费采血化验,但村民不理解,只采集血样1份。2006年春夏又确诊6例病例后,张家口市、宣化县的疾控部门加大了对该村的监测力度,2006-2008年以饲养、放牧、接羔、兽医、皮毛、乳肉加工及其他与阳性畜有接触的人员为对象,依照《全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试行)和《张家口市人间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方案》的要求,组织防控人员多次进行流调。发放了宣传单952份、宣传册236份,并现场对群众解疑答惑,同时对养殖户、放牧员、皮毛加工等重点人员采了血样。2006年流调210人、采血46份,全年有13人被确诊。2007年流调236人,采血38份,确诊2人,2008年全年该村未见新发病例。4年西阳城村共确诊布病20例,年龄15~72岁,平均年龄39.3岁,男女比例为7∶3,有家庭同时感染现象,其中2005
年马某1家5口,2006年确诊病例中来自同一家庭2人的有2家;职业包括农民、养殖人员、放牧员和学生。完成了“人间布病调查登记表”、“不同职业人间感染、发病调查统计表”、“人间布病血清学检查和发病调查统计表”和“布病不同年龄组感染发病调查统计表”等调查表的填写,建立了阳性病例的健康档案。
2.3.2 畜间调查2005年流调发现全村四分之一的母羊有流产史,以前羊只没有进行过检疫,也从未主动淘汰过1只病羊。村民将病死羊、流产羊羔煮后食用。2006年在人间布病疫情流调工作结束后,县兽医站进行了畜间布病疫情流调,对圈舍、皮毛和病羊接触过东西等进行彻底消毒,并依照《动物防疫法》检疫羊1400只,免疫1385只,淘汰病羊15只。2007年检疫羊2208只,淘汰病羊5只,2008年检疫羊只2362只,检疫率达100%。
3讨论
3.1发生布病疫情的原因分析
3.1.1 防护不到位,患病风险加大村民对布病危害性认识不足,养殖时存在人畜共居[2]或几个羊群在同一处放牧情况,人与畜、畜与畜之间的传染不可避免,羊只出现流产或病死现象时,养殖人员徒手处理,增加了患病的危险性。
3.1.2 检疫不彻底,导致疫情加重畜间检疫制度不完善[3]、传染源私自输入输出是影响布病预防和控制的主要原因,另外不舍得自己花钱给家畜免疫,也是布病蔓延的因素。
3.1.3 治疗不及时,留下隐患不断流调中发现有些布病患者,没能及时诊断病情,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此外,患者滥用药物导致转为慢性,或检测出现假阴性,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经过连续几年相关部门防病灭病知识的宣传,村民防控意识明显提高。改善了人畜居住环境,村民学会了对家畜科学养殖、适时免疫、及时淘汰,有效防止遏制了疫情发展,2008年未发现新病例。
3.2 防控措施
3.2.1 加强部门合作卫生、畜牧、工商以及交通等部门多沟通,做好在家畜饲养、销售、运输等环节的协作。尤其卫生、畜牧两个主管部门要建立联动机制,利用开办专栏、村级广播、宣传画、宣传栏和科普知识下乡等方式,强化公众特别是对养殖、屠宰、兽医等重点人群的布病防治知识宣传,同时定期进行人间、畜间的布病监测[4]。
3.2.2 科学饲养家畜养殖时实行人畜分离,减少人与病畜的接触。注意在饲养、接羔、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的防护,一旦高危人群中出现有布病的发病症状要及时就诊[5]。
3.2.3 及时规范治疗对确诊病例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方法,合理用药。急性感染者按疗程规律服药基本可以治愈,而一旦转入慢性期治疗起来较困难,患者可能终身受病痛困扰。同时建议将布病患者的治疗费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范畴,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6]。做好对布病的防控,既是政府有关部门的事,也是养殖、屠宰、加工等各环节的事,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和《动物防疫法》,通过多方位、多部门配合,采取得当措施,建立长效管理机制[7],布病疫情是可防可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