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困境及出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困境及出路

摘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

收入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浙江杭州为例,揭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面临

的困境是发展不平衡、部分村经济较为薄弱,很多村经营性收入偏低、补助收入占比较高,部分村集体收不抵支、负债较重。在剖析其主要

原因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探索集体经济差异化发展,形成集体经济发

展合力,拓展集体经济异地发展空间的路径,给出了相对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村级集体经济;困境;路径;对策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巩固党在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战略

目标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杭州积极开展村级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成效显著,如涌现了浙江首富萧山航民村等

集体经济实力雄厚的村,但发展中还存有诸多的困难和问题。本文以

杭州为例,分析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原因,并提出相对应

的路径及对策建议。

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

1.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两极分化现象严重。总体来说城中村、

城郊村等集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纯农村地区、山区则较为薄弱。首先,从杭州全域范围来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其次,

从不同区(县、市)之间的差异来看,杭州市区范围的10个区(除富

阳区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4县(市)相对较低。再次,从各区(县、市)内部来看,差异也十分显著。

2.很多村经营性收入偏低,补助收入占比较高。村级集体经济收

入包括直接经营收入、发包及上缴收入、投资收益、补助收入及其他

收入,其中直接经营收入、发包及上缴收入、投资收益为经营性收入,经营性收入的高低是衡量村级集体经济强弱的重要标志。一是直接经

营收入偏低,2015年,全市2449个村,有61.09%的村直接经营收入

在10万元以下,无直接经营收入的村占比达49.24%。二是发包及上缴收入极其有限,2015年,全市村均为39.76万元,其中淳安县、临安

市村均分别仅为1.71万元、5.60万元。三是投资收益不高,投资渠道单一,2015年,全市村均仅为16.06万元。同时,资金投向大多存入

银行获取利息收入,收益率较低。因为经营性收入较低,相当数量的

村级集体经济依靠政府补贴,造血功能较弱。

3.部分村集体收不抵支,集体经济负债较重。虽然部分村集体经

济收入较低,但因为承担着保障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以及提供农村

公共产品、延伸政府行政职能等支出,导致很多村集体经济收不抵支,

乃至负债累累。沉重的债务负担使各村在发展集体经济时难以“轻装上阵”,集体经济发展受到较大限制。

二、村级集体经济难以发展壮大的原因

1.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意识缺乏。部分区(县、市)及乡镇(街)领导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观念淡薄。同时,因为村级组织换届的期限较短,村干部的频繁调整,使得村干部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缺乏长远的规划和设想,导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理念得不到普及、创新和突破,集体经济发展缺乏动力和活力。

2.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径较窄。首先,很多村集体经济的主要收入来源为物业经济,而物业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地理区位,全市除城中村、城郊村、园中村、集镇村等有条件发展物业经济外,其余村并不具备这一条件。同时,部分村因为物业档次不高,加上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使得物业经济发展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其次,村级集体经济未有效地参与现代农业的发展。未能将现代农业发展中取得的部分利益留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中,在农业新型业态发展中寻找新的商机。另外,村级集体经济以封闭型的社区经济为主,产业规模较小。大多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局限于自有的资金、资产和资源,没能走出社区寻找开发项目,或参股到其他市场主体中进行投资经营,集体经济单兵作战,产业规模较小,缺乏市场竞争能力。

3.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亟待革新。一是农村产权权能有

待激活。尽管目前大多数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后允许股权在内

部流转,但其主要功能仍被视作利益分配的依据,股权背后依附着社

员资格所固有的宅基地再次无偿分配权和土地承包权等,从而导致股

权在实践中难以流转。同时,全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农

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进展缓慢。另外,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建设滞后。虽然在区(县、市)设立了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及分支机构,但没有

运行起来,资产评估、合同鉴证、纠纷调解仲裁等配套制度未能及时

跟进。二是“政经”不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后,董事会、股东大会、监事会虽已建立,但多数村存有董事会与村两委

交叉任职现象,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三位一体”,难以保障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市场化运作。三是激励与监督约

束机制不健全。在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过程中,仅有少数村

设置“职务股”等相关的股种,大多数村没有采取相关的股权激励措施,也没有采取“经营班子年薪制”等其他激励措施,从而影响了经

营管理者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股份经济合作

社存有监事会的监督作用没能有效发挥、财务公开及民主理财制度不

健全、农村审计制度不健全等问题。

4.村级集体经济经营管理人才缺乏。一是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素质

较低。大多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未设置经理层,董事会成员既是决策

者又是经营者,且年龄结构老化、文化水准偏低、整体素质不高。同

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加快,农村大量有头脑、有胆识的能人普遍

外出经商,导致经营管理队伍素质普遍偏低,极大地影响了村级集体

经济的发展壮大。二是基层农经管理队伍建设较薄弱。主要表现在农

村基层农经队伍建设滞后、乡镇会计委托代理制度不健全,村级财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