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心血管疾病诊治新进展

合集下载

冠心病诊断治疗新进展

冠心病诊断治疗新进展

冠心病诊断治疗新进展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健康。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首先,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医学界正在不断探索新的方法。

例如,最新的研究发现,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的特定生物标志物,可以更早、更准确地诊断冠心病。

另外,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血管造影、超声心动图等新技术也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冠心病的治疗方面,也有许多新的研究成果。

例如,药物治疗方面,一些新的药物正在研发和临床试验中,这些药物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冠心病的治疗方式。

另外,手术治疗方面,一些新的手术方法也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例如微创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

这些新的手术方法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血管状况,提高治疗效果。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近年来,一些新的非药物治疗方式也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康复治疗、运动疗法、心理干预等,这些治疗方式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血管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将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未来,我们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冠心病的发生机制,探索更加精准、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式,为冠心病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和生活质量。

冠心病治疗新进展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给全球数百万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不便。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冠心病的治疗方法也得到了不断改进和发展。

本文将介绍冠心病治疗领域的新进展。

药物治疗是冠心病治疗的常见方法之一。

传统药物如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等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随着对冠心病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新型药物如PCSK9抑制剂、bempedoic acid等也逐渐进入临床应用。

这些药物能够更精准地针对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降低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除了药物治疗,冠心病的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进展

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进展

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进展心血管疾病是一类危害巨大的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中风等。

长期以来,药物治疗一直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取得了新的突破,本文将介绍一些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进展。

一、抗栓治疗药物抗栓治疗药物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抗栓药物能有效地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凝血因子的活化,从而防止血栓的形成。

常用的抗栓治疗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新一代的抗栓药物如普利达包衣片在抗血栓治疗中的效果更好。

这一药物的独特包衣技术使其释放速度更持久,作用时间更长,能够达到更稳定的治疗效果。

二、降脂治疗药物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和发展与高胆固醇血症密切相关,降脂治疗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管理的基石之一。

传统的降脂治疗药物主要是他汀类药物,如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

然而,近年来,一些新型降脂药物也开始应用于临床。

例如强化的他汀与非他汀联合治疗能够更有效地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三、肠道微生物调节剂近年来,肠道微生物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引起了广泛关注。

研究发现,某些肠道菌群的失调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肠道微生物调节剂成为了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新领域。

一种被广泛研究的肠道微生物调节剂是无菌菌株,通过定向改变人体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组成,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从而提高心血管健康状况。

四、心血管保护剂除了上述药物,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还涉及到一些独特的心血管保护剂。

例如,心肌细胞保护剂能够保护心肌细胞免受缺血再灌注损伤。

这些药物通过调节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等机制,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此外,一些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硝普钠等,能够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血供应。

这些药物对缓解心绞痛、预防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起来,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进展给患者带来了更多选择和更好的治疗效果。

然而,药物治疗只是心血管疾病综合管理的一部分,患者还应尽量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如戒烟、控制饮食、适度运动等,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心血管疾病治疗的研究和进展

心血管疾病治疗的研究和进展

心血管疾病治疗的研究和进展作者:黄潆莹林波龙雪莲来源:《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年第04期摘要:总结心血管疾病治疗技术的最新进展,通过翻阅有关研究资料,分析有关资料上记载心血管疾病治疗技术进展,目前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技术不断发展并且完善,为疾病的治疗开创了新途径,为临床患者带去福音,由于临床经验的大量累积,对于疾病治疗技术的研究愈加深入,显著提升了疾病治疗水平,从而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治疗方法;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5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4-215-002心血管疾病属于临床中非常多见的一类疾病,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因此临床中需要提高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重视程度,最近几年以来,专家和临床医生有关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付出了大量的精力与努力,现在虽然仍然没有找到可以完全治愈此疾病的方法,但是关于疾病治疗技术已经出现了较大的进步,为疾病治疗带去新方向,提高了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1心血管疾病治疗最新进展文献资料显示,通过股静脉将电极与心脏内超声接收器和胸壁超声能量通过超声能量将其送达到电能脉沖波,从而发挥心脏起搏的作用,结果表明,此种方式可以将植入式电极导线导致的不足加以弥补,能够避免血气胸以及动脉损伤产生,无论是心脏起搏技术,或是心电生理学,无线超声波起搏器所发挥的作用都是非常大,能够缓解患者的痛苦,收获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为了为患者带去更多的福音,研究人员不断加深对疾病治疗新技术的研究,由于现在医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人们关注心脏起搏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心脏起搏意义,找到和人体胜利吻合度较高的起搏位置,国内外研究人员不断进行研究与探讨,特别是对患者右心室流通间隔起搏内容的研究,通过大量研究,研究人员在心脏起搏中存在理想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但是日后还需要深入的研究,证实其治疗效果。

对于心房颤动方面的研究内容为永久性起搏对于心房颤动的防治效果,研究资料显示,房间隔起搏对于患者心房颤动具有预防效果,并且可以降低已经存在症状的房性心动过速的发作次数,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右房双部位起搏可以有效预防心房颤动的出现,更加容易被患者所耐受。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概要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概要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概要心血管疾病一直以来都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由于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的影响,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

为了全面了解中国的心血管病现状,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中国心血管病学会于2017年发布了《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以下是该报告的概要。

一、调查范围和方法该报告基于全国范围内城乡居民的心血管健康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覆盖了不同地区和不同社会经济群体的人口。

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基本情况、生活方式、患病情况、危险因素等。

二、发病率根据调查数据,中国目前心血管病的发病率约为10%,其中冠心病是最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发病率约为3.6%,高血压和房颤分别约为23.2%和5.0%。

三、死亡率中国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根据报告数据,心血管病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最主要的死因之一。

2017年,心血管病死亡率约为34%,其中冠心病和脑卒中是主要的死因。

四、危险因素该报告进一步分析了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年龄是心血管疾病的非可改变危险因素,而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以及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因素则是可改变的。

此外,家族史、性别、饮食结构等也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五、预防和治疗策略根据报告,中国在心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方面,需要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认识,鼓励合理的生活方式。

另一方面,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需要提高对心血管病的疾病认知和诊断治疗水平,加强心血管病的早期筛查和干预。

六、结论和展望报道总结指出,中国目前的心血管病形势依然严峻,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来改善。

政府、学术机构、医疗机构以及个人都需要共同合作,制定并实施有力的心血管病预防和治疗策略。

通过全面的监控和评估,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相信中国心血管疾病的控制和管理水平会不断提高。

心血管内科临床专业新进展及展望

心血管内科临床专业新进展及展望

心血管内科临床专业新进展及展望摘要;加强对心血管内科临床专业新进展的研究,给我国的心血管医学领域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心血管内科临床专业在技术方面能够促使高血压疾病治疗,对临床工作的有效实施提供重要基础条件,有利于有机物医学体系的完善化。

基于此,下文给出详细探讨,具体针对心血管内科临床专业新进展,给予各个方面的详细分析,为对其予以展现探究,不仅在外周血管疾病治疗、干细胞治疗,对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综合治疗也做出详细分析,以将其作为重要参考。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临床;专业;展望近几年,无论是我国的心血管内科专业还是国外的心血管内科专业,在疾病的内科诊疗技术方面都实现了创新发展。

基于临床上相关经验的积累和对诊疗技术的应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案更加完善,且很多的新型诊疗技术手段、诊疗理念都得到更新,将其应用到心血管内科临床专业发展中也具有重要作用[51。

一、心血管内科临床专业新进展第一,高血压疾病的治疗进展。

通过近几年对高血压疾病的深入分析和探讨,其结果说明,在高血压患者治疗工作中,还需要探索出一种新的、创新性的治疗方法,确保在有效治疗下能避免高血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降低。

通过国外相关资料信息的了解,发现氨氯地平和阿托伐他汀的作用机理可以结合,相互之间将发挥协同作用。

从我国的治疗方案分析发现,使用小剂量的他汀类药物,进行干预化研究,也能有效控制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在这种治疗方式下,将保证药物治疗效果的发挥和实现[2]。

高血压中心建设,为了对高血压疾病进行控制,在非药物治疗中,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优化患者的饮食结构。

限制食盐能够降压,多到空气新鲜环境中散步等,如果高血压患者压力较大,要给予心理安慰,促使排钠利尿,降低血压。

在药物治疗中,虽然发生的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服药也比较方便,价格较低,可以将血压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胸痛中心的建设,该方式需要基于急诊科、心血管、胸心科室以及多个学科的结合,通过区域协同救治机制、诊疗规范和对诊疗流程进行优化等,能为胸痛患者通过更加有效、完善的治疗方案。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概要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概要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概要《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概要心血管疾病是指由于心脏和血管发生的异常导致的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

这些疾病一直以来都是全球范围内的健康问题,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在中国,心血管疾病也成为了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了解和控制心血管疾病的现状及趋势,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每年都会发布,这里是2017年报告的概要。

一、冠心病: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且危险的一种,特点是冠脉供血不足引起的胸痛、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冠心病患者数量继续上升,且患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

除了传统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不良生活习惯也成为导致冠心病的重要因素,如吸烟、饮酒、不健康饮食和缺乏运动等。

报告强调加强冠心病的预防和控制,鼓励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进行定期体检。

二、高血压:高血压是指由于动脉血管内压增高引起的一系列病症,其主要危害是导致心血管事件(如心脏病发作、中风等)和肾脏病变。

报告显示,中国高血压患病率仍然居高不下,特别是老年人群体中更为严重。

高盐饮食、体重过重、缺乏运动和过度应激等因素都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

报告指出应加大对高血压的宣传教育和管理,推广健康的饮食、增加体力活动以及采取适当的应激管理措施。

三、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无法输送足够血液满足人体需要的一种疾病。

报告显示,中国心力衰竭患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等都是心力衰竭的常见病因,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受限。

报告建议提高对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加强康复和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而言之,2017年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再次提醒我们心血管疾病的严重性和问题的紧迫性。

面对不断增长的患病率和趋年轻化的患者群体,我们需要加强健康教育和管理,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人们进行定期体检和早期诊断。

通过综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医务人员学术讲课取酬的自查报告

医务人员学术讲课取酬的自查报告

医务人员学术讲课取酬的自查报告一、前言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们肩负着传播医学知识、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使命。

学术讲课是我们履行这一使命的重要方式之一。

近年来,关于医务人员学术讲课取酬的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规范个人行为,确保讲课活动的合规性,本人特此进行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二、自查内容1. 讲课主题及内容在过去的学术讲课活动中,我共进行了10次讲课,主题涉及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部分讲课主题及内容:(1)心血管疾病诊治新进展本讲主要介绍了心血管疾病诊治的新技术、新方法,包括冠脉介入治疗、心脏起搏器植入、心脏电生理检查等。

(2)呼吸系统疾病规范化治疗本讲重点讲解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规范化治疗策略。

(3)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本讲详细介绍了脑梗塞、脑出血、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及并发症处理。

2. 讲课对象及范围讲课对象主要为我院医护人员、实习医生、进修医生及研究生。

讲课范围涵盖了我院各临床科室及部分医技科室。

3. 讲课取酬情况在过去的学术讲课活动中,我共获得讲课报酬10000元。

以下是部分讲课取酬情况:(1)2019年9月,为我院医护人员进行《心血管疾病诊治新进展》讲课,获得讲课报酬2000元。

(2)2020年1月,为实习医生进行《呼吸系统疾病规范化治疗》讲课,获得讲课报酬1500元。

(3)2020年5月,为进修医生进行《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讲课,获得讲课报酬2500元。

4. 讲课合规性在讲课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下原则:(1)遵循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确保讲课内容的科学性、合规性。

(2)尊重知识产权,不抄袭、剽窃他人成果。

(3)客观公正地评价医学新技术、新方法,不夸大其词。

三、自查发现的问题及原因1. 问题在自查过程中,我发现了以下问题:(1)讲课报酬较高,可能导致讲课质量受到影响。

(2)讲课内容有时过于侧重于理论知识,缺乏实际操作演示。

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新进展

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新进展

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新进展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成为了一大健康问题,尤其是发达国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而且,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之一,尽管已有多种治疗方法,但是要想完全治愈心血管疾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过,近年来,心血管疾病治疗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包括新的药物、手术技术以及治疗方法等,这些新进展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将会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目前,在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方面,利用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方法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潮流。

例如,用中药治疗冠心病时,可以采用绿茶素、丹参酮、蒲公英等草药,这些草药中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可以起到预防血管狭窄、降低血脂、抗氧化等作用。

此外,中药的有效成分对于缓解患者的心绞痛、运动耐受性的提高等方面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在心血管疾病的手术治疗方面,现在也涌现出了不少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例如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心脏起搏器植入等。

其中,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作为一种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各大医院,并且效果十分显著。

同时,心脏起搏器作为一种治疗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疾病的新方法,也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现代医学中。

此外,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还有一种新的方法——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它可以修补或更换瓣膜,从而恢复心脏瓣膜的正常功能,这对于治疗心血管疾病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除此之外,传统的心脏手术、介入手术等治疗手段也在不断地优化和改进中,例如心肌梗死疏导技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等,这都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此外,在心脏瓣膜治疗方面,也涌现出了不少新的方法。

例如,采用再生医学技术对心脏瓣膜进行修复或重建,再将瓣膜重新植入患者体内,这种方法被认为具有很大的潜力,并且已经在实验室阶段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当然,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进展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很多挑战。

首先,由于患者的健康状况、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的差异,治疗方案需要因人而异,因此需要医生做出精准的诊断和治疗计划。

心脑血管疾病的诊疗新进展

心脑血管疾病的诊疗新进展

心脑血管疾病的诊疗新进展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个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据统计,全球每年有17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其中死亡率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显著。

心脑血管疾病指的是冠心病、高血压、中风和糖尿病等疾病。

这些疾病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会严重影响社会和经济发展。

幸运的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更新,本文将介绍心脑血管疾病诊疗的新进展。

一、针对高血压的新型药物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病之一,高血压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

近年来,针对高血压的药物也出现了不少新进展。

最近有一类叫做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s)的药物,它的作用机制是缓解血管紧张素导致的血管痉挛,以防止高血压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有些ARBs还可以防止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

还有一类叫做单硝酸类药物的药物,这些药物通过放松血管壁,从而降低血压,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总之,新型的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不仅能够有效地降低血压,而且副作用更小,更适合高血压患者长期服药。

二、介入治疗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也是一种新进展,它可以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症状,如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复杂心律失常和急性心肌梗死。

手术过程中,通过一种小型导管将药物或设备放置在心脏、冠状动脉或大血管中,来治疗并且预防血栓的形成。

介入治疗可以对患者产生很少的切口和白天,几乎不需要恢复时间,并且患者的痛苦减轻了很多,大大降低了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难度。

三、手术治疗脑血管疾病手术治疗脑血管疾病是另一项新进展。

大脑是人体最为复杂的器官之一,对于脑血管疾病而言,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手段。

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改善,手术治疗对于治疗脑血管疾病的病人来说越来越重要。

例如,现在在手术中使用的神经监测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更加精确地切除病灶,减少手术风险,并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此外,随着数字化医疗发展迅猛,CTA和DSA这些先进的医学成像技术被广泛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规划,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我国心血管疾病现状与展望

我国心血管疾病现状与展望

我国心血管疾病现状与展望一、概述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VDs)是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持续上升趋势。

据最新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占全部死亡原因的40以上。

这不仅给患者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同时也给国家的医疗卫生系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心律失常、瓣膜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多因素、多环节、多阶段的复杂过程,涉及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预防和管理仍然是降低心血管疾病负担的关键。

本论文旨在全面分析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现状、危险因素、防治策略和未来展望,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心血管疾病的综合防控,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1. 心血管疾病的定义与重要性心血管疾病,泛指由于高血脂、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和周围血管发生的缺血或出血性疾病。

它涵盖了心脏血管和周围血管的所有疾病,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冠心病等。

这些疾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命质量,是我国目前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也是导致人们死亡的主要原因。

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其对个人健康的严重威胁上,还体现在其对社会公共卫生事业和医疗资源分配的影响上。

据统计,目前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已超过3亿人,占人口总数的比例持续增长。

而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心血管病发病率都呈上升趋势,其发病年龄也呈年轻化趋势。

这种趋势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密切相关,如不良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长期吸烟等,都是导致心血管病发病率增加的重要因素。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心血管疾病,加强预防和控制工作。

通过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改善生活方式,加强健康管理等方式,我们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新进展利用基因治疗修复心脏损伤

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新进展利用基因治疗修复心脏损伤

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新进展利用基因治疗修复心脏损伤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新进展:利用基因治疗修复心脏损伤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包括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心力衰竭等。

这些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造成了大量的死亡。

长期以来,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主要依赖于药物治疗、介入手术和心脏移植等传统方法。

然而,随着基因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基因治疗修复心脏损伤成为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案,取得了令人振奋的进展。

基因治疗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手段,通过干预生物体的遗传物质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基因治疗主要集中在修复心脏损伤方面。

心脏损伤通常包括心肌细胞的死亡和功能受损,这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生存具有重要影响。

基因治疗修复心脏损伤的方法主要有基因转染和基因修饰。

基因转染通过将特定基因转入损伤的心肌细胞中,以恢复其正常功能。

例如,使用载体递送基因修复血管内皮细胞生成的一种重要分子,可以促进血管生成和心肌再生。

另一种方法是基因修饰,可通过改变心脏细胞内的基因表达来加速损伤的修复。

例如,通过抑制损伤心脏中的炎症反应,减少细胞死亡,促进修复过程的顺利进行。

在基因治疗修复心脏损伤的研究中,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突破。

一项研究发现,使用特定的载体递送基因序列,可以显著提高损伤心肌细胞的再生能力。

这项研究证明了基因治疗在心脏损伤修复中的巨大潜力。

另外,一些研究人员还发现,基因治疗可以促进再生心肌与残存心肌的连接,增强心脏的功能。

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发现,为将基因治疗应用于临床实践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除了以上的进展,基因治疗修复心脏损伤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基因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来验证。

虽然在实验室条件下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但在临床应用中仍面临许多未知的风险和困难。

其次,基因治疗的成本较高,使其在临床范围内的推广受到一定的限制。

因此,如何降低基因治疗的成本,提高治疗的可行性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

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表

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表

第 1 页,共 27 页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017-070302010 呼吸内科综合诊疗技术的应用培训班 2017-120302011 呼吸系统诊疗进展学习班 2017-290302012 睡眠呼吸检测仪在临床的应用培训班 2017-030303013 消化疾病与消化内镜诊疗进展学习班 2017-060303014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疗进展 2017-070304015 2015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学习班 2017-290305016 腹膜透析质量控制与改进新进展培训班 2017-290305017 慢性肾脏病并发症的管理培训班 2017-010306018 甲状腺疾病诊治进展培训班 2017-030306019 内分泌性高血压的诊治与治疗培训班 2017-050306020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5)培训班 2017-060306021 甲状腺疾病诊疗新进展 2017-290306022 特殊人群糖尿病诊治新进展研讨班 2017-290306023 糖尿病个体化治疗的策略与进展学习班 2017-290306024 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管理培训班 2017-010307025 急性缺血性卒中个体化治疗策略与规范学习班 2017-030307026 眩晕病中西医结合诊治进展学习班
2017/04/17 2017/10/27 2017/08/14 2017/06/16 2017/11/20 2017/08/17 2017/08/14 2017/06/27 2017/04/24 2017/06/24 2017/03/13 2017/05/08 2017/07/22 2017/06/22 2017/10/24 2017/07/13 2017/08/20

心血管疾病治疗新进展的相关研究

心血管疾病治疗新进展的相关研究

心血管疾病治疗新进展的相关研究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它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多种类型。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了许多国家的头号死因,这也促使着科学家们加速研究和探索该领域的新技术和新治疗方法。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治疗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和突破,下面我们就来探讨这些研究的相关内容。

1. 基因治疗基因治疗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被认为是有前途的新方法。

基因治疗是指通过对患者体内的基因进行基因转移和基因编辑,以改变患者的基因表达来治疗疾病。

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基因治疗可以通过改善心肌细胞的代谢功能、改变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以及增加血管新生等方式来发挥作用。

到目前为止,基因治疗还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但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的结果,比如对于心血管病的治疗有了一定的效果。

2. 纳米技术的应用纳米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而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也有了一定的突破。

现代医学已经能够利用纳米技术制备出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纳米材料,比如纳米粒子、纳米载体等,这些材料可以有效地将药物、基因等生物分子运输到目标部位。

目前,利用纳米技术制备的纳米粒子和纳米管已经被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如利用纳米粒子载体将药物精准地送达到心脏病变区域,需要用药量较少,可以降低毒副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此外,利用纳米技术也可以制备出具有控制药物释放时间和数量的药物递送系统,从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3. 医用激光技术激光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也有着很多潜力。

医用激光技术利用激光的特殊性质对不同的生物组织进行切割、蒸发、凝固等处理,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在治疗冠心病方面,激光可以对冠状动脉进行重新开通和精细修复,治疗效果也非常显著。

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利用激光可以刺激人体神经系统,从而降低人体内的紧张度和压力,进而降低血压;还可以利用激光直接刺激造成高血压的部位,减轻血压升高的症状。

总之,近年来心血管疾病治疗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这些新技术和新方法还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心血管疾病的新进展

心血管疾病的新进展

18 9 6年 美 国 F A 批 准 了 植 入 性 心 脏 转 复 除 颤 器 (C ) D ID 治 疗 VT或 VF 严 格 的 临 床 试 验 证 实 ,C 是 一 级 预 防 和 。 ID 二 级 预 防 V VF患 者 猝 死 的有 效 手 段 。MAD T 试 验 确 立 T/ I 了 I D在 防 止 VT VF 复 发 中 的 地 位 [ 。 该 研 究 共 入 选 C / 1 ] 16例 患 者 , 些 患 者 既往 有 M I纽 约 心 功 能 分 级 ( 9 这 , NYHA) I I 级 ,无 症 状 性 非 持 续 性 VT, 机 分 为 ID 治 疗 组 ~ I I 随 C ( 一9 ) 常规 药 物 治 疗 组 ( 1 1 。 结 果 显 示 ,C 组 总 5和 : 0 ) ID 死 亡 率 下 降 6 。 然 而 , 治 疗 策 略 上 仍 存 在 着 严 峻 的 挑 4 在
死 ( ) 左 室 射 血 分 数 低 ( VE , 3 ) 或 既 往 有 室 性 MI和 L F% 0 , 心 动过 速 ( T) V 的患 者 易 发 生 猝 死 。尽 管 这 些 高 危 患 者 发 生 异 性 下 降 。I D 植 入 并 未 使 总 生 存 率 受 益 。I D 治 疗 组 心 C C 律 失 常 死 亡 率 的下 降被 增 高 的 非 心 律 失 常 死 亡 率 所 抵 消 。 心 脏 猝 死 一 力 衰 竭研 究 ( C - F 心 S D He T)比较 了 ID( = C n 8 9 , 碘 酮 ( —8 5 和 安 慰 剂 ( : 8 7 对 N 2 )胺 , 4) 2 , 4) 2 YHA I~ I I I I 级 , VE  ̄ 3 的患 者 猝 死 的 预 防 作 用 [ 。胺 碘 酮 与 安 慰 L F 5 < 3 ] 剂 疗 效 相 仿 , I D 治 疗 则 使 总 死 亡率 降低 2 。 而 C 3

冠心病中西医结合诊治新进展答案-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临床内科学心血管病学

冠心病中西医结合诊治新进展答案-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临床内科学心血管病学

冠心病中西医结合诊治新进展答案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临床内科学心血管病学目录一、慢性冠脉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药物干预策略 (1)二、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CMD)更新 (3)三、针刺麻醉与心血管介入:跨世纪的握手 (4)四、非梗阻性心肌缺血(INOCA)中西医结合诊治进展 (6)五、中西医治疗慢性冠脉综合征策略 (8)六、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药干预的机制与临床新证据 (9)七、冠心病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干预进展 (11)八、 ACS患者的抗栓治疗策略的个体化选择 (13)九、中医药在抗栓治疗中的作用与地位 (14)十、中医药在冠心病心脏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16)十一、免疫血栓与中西医结合干预 (18)十二、以LDL-C为基础的ASCVD血脂风险评估 (19)十三、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栓策略 (21)十四、急性冠脉综合征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23)十五、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 (24)十六、复方中成药能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远虑”与“近忧”? (26)一、慢性冠脉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药物干预策略1.冠状动脉CTA在以下哪种情况下对预防性治疗具有指导意义?A.检测到>90%的直径狭窄,明确引发心肌缺血B.进行有创血管造影后再次评估血管狭窄C.判断是否存在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D.多支血管病变的CAD患者中,结合CT-FFR进行治疗决策参考答案:C2.根据CCS所包含的人群,哪种类型的患者属于CCS范围内?A.已经治愈的糖尿病患者B.近期心跳过速,但无其他症状的患者C.ACS或冠脉血运重建后<1年,无症状或症状稳定的患者D.无任何心血管病症状,但有高血压的患者参考答案:C3.如存在心力衰竭、高血压或糖尿病时,推荐使用A.ACEIB.β受体阻滞剂C.依折麦布D.PCSK9抑制剂参考答案:A4.以下哪种功能性无创试验适用于检测心肌灌注变化?A.ECG改变B.负荷CMR或负荷超声心动图C.SPECT、PET、心肌对比超声心动图或对比CMR检测D.肺功能试验参考答案:C5.以下那个选项是CCS相关解剖学无创检查A.冠状动脉造影B.冠状动脉CTAC.心电运动平板D.负荷CMR或负荷超声心动图参考答案:B二、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CMD)更新1.CMVD诊断标准为A.CFR<6B.CFR<2C.CFR>2D.CFR>6参考答案:B2.下列哪项不是心脏磁共振显像用于冠脉微血管功能评价的优缺点?A.无放射性B.可以评估整体和局部、心内膜下和心外膜下血流量C.造影剂毒性D.快速诊断,节约时间和成本参考答案:D3.瑞典注册研究显示,()%的女性胸痛患者,冠脉造影显示无狭窄A.>60%B.<60%C.>30%D.<30%参考答案:A4.冠脉微血管功能评价技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的优点是A.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和阴性预测价值B.无法定量测定CFRC.空间分辨率低D.放射性损伤参考答案:A5.以下哪项描述了MVA的特点A.心肌缺血是由冠状动脉疾病引起的B.MVA 患者的冠状动脉血管通畅C.MVA 仅限于糖尿病患者发生D.心肌缺血与心脏瓣膜疾病无关参考答案:B三、针刺麻醉与心血管介入:跨世纪的握手1.下列哪项不是针刺在PCI围手术期中的作用A.减少PCI围手术期心梗的发生率B.抑制炎症反应C.增加MACCE事件D.其作用可持续2年参考答案:C2.针刺治疗心绞痛有效率约A.60%以上B.70%以上C.80%以上D.90%以上参考答案:C3.下列哪项不是针刺对缺血心肌蛋白水平的干预A.抑制缺血心肌PKA、PKC、PKG蛋白的表达B.下调CLC-2、CLCA蛋白表达,阻断心肌组织氯离子通道C.下调PTPs的蛋白表达,上调Nav1.5和PTKs蛋白表达D.上调PTPs的蛋白表达,下调Nav1.5和PTKs蛋白表达参考答案:D4.以下哪一项是关于“针麻”的正确描述?A.将中医针灸从民族医学变成了一项世界医学B.使针灸与其他医学学科独立开来C.引领了现代手术麻醉技术的发展D.没有取得国际认可的中国医学科学研究成果参考答案:A5.80年代后-21世纪初,一下哪一项不是针麻临床应用进展迟缓的原因A.单一的针麻是病人在完全清醒下的手术,对病人心理影响大B.医院绩效考核后,针麻费用低廉,导致积极性降低C.盲目扩大针麻适应症,忽略手术条件D.药品的质量不稳定参考答案:D四、非梗阻性心肌缺血(INOCA)中西医结合诊治进展1.关于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INOCA)的描述,以下哪一项是正确的?A.患者出现单次严重胸痛症状,并导致心脏功能急剧下降B.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狭窄达到80%以上C.患者出现持续数周或更长时间的典型或不典型发作性胸痛症状D.心肌缺血仅在剧烈运动状态下出现,静息状态下没有心肌缺血参考答案:C2.INOCA的侵入性评估流程中,第二部需要做的是?A.冠状动脉造影和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B.使用诊断性导丝和腺苷试验,结合 FFR、CFR、IMR 评估患者是否合并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进行乙酰胆碱激发试验D.对 INOCA 患者进行临床亚型分类参考答案:B3.关于INOCA病理机制,以下哪一项是正确的?A.冠状动脉痉挛仅在剧烈运动状态下出现,静息状态下无痉挛B.心外膜冠脉血管痉挛导致变异性心绞痛C.心外膜冠脉血管痉挛与冠脉微循环功能障碍之间没有关联D.冠脉微循环功能障碍会导致大面积冠状动脉栓塞参考答案:B4.微血管性心绞痛的诊断标准为A.FFR>0.8、CFR<2.0、IMR ≥ 25B.FFR>0.8、CFR ≥ 2.0、IMR<25C.≥ 90% 的内径缩小,有心绞痛的症状,有缺血的心电图改变。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新进展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新进展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新进展心血管疾病是目前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它是指由于心血管系统发生变化导致的一系列疾病。

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

在研究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时,科学家们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

它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病变过程,其特点是在血管壁内形成胆固醇斑块,并逐渐增大,影响血管内腔的通畅。

随着时间推移,胆固醇斑块会破裂并形成血栓,从而导致心肌梗塞、脑卒中等严重后果。

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机制很复杂,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氧化损伤。

在人体内,氧分子有很强的氧化作用,它们可以氧化脂质、蛋白质、核糖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导致它们的损伤和变性。

在血管壁内,氧化损伤会导致血管壁的炎症反应,从而吸引更多的白细胞和单核细胞进入血管壁。

这些细胞会释放出氧自由基和多种炎症因子,加剧氧化损伤的程度。

针对动脉粥样硬化产生的氧化损伤,科学家们开始研究抗氧化剂的作用。

抗氧化剂是指具有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的化学物质,例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吸收和中和自由基,抑制氧化反应的发生。

研究发现,补充适量的维生素C和E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同时,针对高血压这一疾病的治疗也有新的进展。

过去,我们通常用降压药物来控制高血压,但是这些药物会产生一些副作用,例如头晕、心悸等。

最近几年,科学家们发现,运动锻炼对于高血压的治疗也有很好的效果。

适度的运动锻炼可以使心脏和血管更加健康,控制血压升高,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合理的运动锻炼方案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我们还需要强调的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同样非常重要。

目前,公众对于健康饮食、合理运动以及戒烟限酒等健康行为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已经提高了很多。

这些行为的实践,不仅能够帮助我们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还能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总之,心血管疾病是一类非常常见的疾病,对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马长生:盘点心律失常领域新进展

马长生:盘点心律失常领域新进展

马长生:盘点心律失常领域新进展佚名【摘要】过去的一年间,心律失常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其中既有重要指南的更新,也有心律失常流行病学、疾病机制和治疗策略的新观点提出,心律失常治疗的新技术和新器械的研究更是不断涌现。

在此,我们重点对心房颤动、室性心律失常和器械治疗方面进行着重盘点。

【期刊名称】《健康大视野》【年(卷),期】2017(000)006【总页数】12页(P20-31)【关键词】室性心律失常;长生;治疗方;流行病学;心房颤动;新器械;病机制【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7过去的一年间,心律失常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其中既有重要指南的更新,也有心律失常流行病学、疾病机制和治疗策略的新观点提出,心律失常治疗的新技术和新器械的研究更是不断涌现。

在此,我们重点对心房颤动、室性心律失常和器械治疗方面进行着重盘点。

大型注册研究:心衰是房颤人群的最常见死因2016年9月,发表在《柳叶刀》(Lancet)杂志的RE- LY AF注册研究,对急诊就诊的房颤患者1年内的死亡原因进行了分析。

研究入选了47个国家和地区的15400例房颤急诊就诊患者,随访完成率高达99.7%,结果显示11%的患者在1年内死亡。

心衰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519/1758,30%),卒中占死因的8%(148/1758)。

另外,卒中发生率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卒中发生率最高的地区为非洲、中国和东南亚,发生率分别为8%、7%和7%;北美、西欧和澳大利亚的卒中发生率为3%。

文章结论指出,预防心衰导致的死亡应作为房颤治疗优先考虑的主要问题。

《欧洲心脏杂志》(Eur Heart J)发表的GARFIELD- AF研究2年随访结果同样对房颤患者的预后进行了分析。

研究入选了17162例初次诊断的房颤患者,2年随访显示,全因死亡、卒中/栓塞、大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83/100人- 年、1.25/100人- 年、0.7/100人-年。

对死亡原因进一步分析发现,心衰、急性冠脉综合征、猝死和其他临床情况占死亡原因的65%,卒中导致的死亡<10%。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A
IIa
A
推荐多支病变STEMI患者开通非梗死相关动脉
非梗死相关动脉PCI推荐 多支病变STEMI患者在血流动力学稳定情况下 • 择期完成非IRA的PCI • 可考虑非IRA 的PCI,可与直接PCI同时完成
类别
等级
IIa IIb
B B
新推荐
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STEMI: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IRA:梗死相关动脉
SCAD:优化患者血运重建的推荐, 低中危患者PCI推荐级别升高
建议以冠脉病变直径狭窄程度作为是否干预 的决策依据,狭窄≥90%时。可直接干预; 当病变直径狭窄<90%时,建议仅对有相应 缺血证据,或FFR≤0.8的病变进行干预。 SCAD患者血运重建推荐
冠心病程度(解剖/功能) 针对预后 左主干直径狭窄>50%a 前降支近段直径狭窄>70% a 二支或三支冠状动脉直径狭窄>70%a, 且左心室功能受损(LVEF<40%)a I I I A A A 无前降支近段病变的单或双支病变 存在前降支近段病变的单支病变 存在前降支近段病变的双支病变 左主干病变 SYNTAX 评分≤22分 SYNTAX评分22~32分 SYNTAX评分>32分 三支病变 SYNTAX 评分≤22分 SYNTAX评分>22分 I I I I IIa III I III C A C B B B B IIb I I I I I I C A B B B B A 类别 等级 冠心病程度(解剖/功能) 类别 等级 类别 等级
I
B
IIb
B
STEMI: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FMC:首次医疗接触;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6;44(5):1-20
基于我国国情, 推荐无法及时行PCI可在30min内尽早启动溶栓
如预计FMC至PCI的时间延迟>120 min,对有适应证的 患者,应于30 min内尽早启动溶栓治疗(I,A )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6;44(5):1-20
非ST段抬高ACS (四)
推荐
极高危患者,包括: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心原性休克;②顽固性心绞痛;③危 及生命的心律失常或心脏停搏;④心肌梗死机械并发症;⑤急性心力衰竭伴难治 性心绞痛和ST段改变;⑥再发心电图ST-T动态演变,尤其是伴有间歇性ST段抬 高。推荐进行紧急冠状动脉造影(<2 h)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6;44(5):1-20
新指南的重要更新
• 优化早期危险评分系统 • 血运重建强调尽早,注重国情 • 新增PCI术中操作和并发症处理的推荐 • 抗栓治疗:
• 抗血小板优选替格瑞洛 • 抗凝治疗比伐芦定推荐级别上升
• 细化PCI术后随访内容
任一冠状动脉直径狭窄>70%a,表现为 活动诱发的心绞痛或等同症状,并对药 物治疗反应欠佳
I
A
B 推荐级别升高 I A PCI
a 冠状动脉直径狭窄<90%并有缺血证据,或FFR≤0.8; SCAD:稳定性冠心病;FFR:血流储备分数;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CABG: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稳定性冠心病 1.病变直径狭窄≥90%,可直接干预 2.当病变直径狭窄<90%,建议仅对有相应缺血证 据或血流储备分数≤0.8的病变进行干预 3.前降支近端病变的单支病变和双支病变PCI的 证据级别由IIaB上升为IA和IB 4. SYNTAX评分≤22分的三支病变,PCI的推荐 等级由IIaB上升为I,B 5.左主干和三支病变的适应症推荐纳入到统一的 SYNTAX评分标准
对慢性闭塞病变,IVUS指导有助于明确闭塞 始点及帮助判断指引导丝是否走行在真腔, 提高PCI成功率


采用IVUS指导有助于查明支架失败原因 (IIa,C)
对选择性的患者(无保护左主干、三支、分叉、 慢性闭塞病变及支架内再狭窄病变等),推荐 IVUS指导的优化支架置入(IIa,B)

FFR
能特异地反应心外膜下冠状动脉狭窄的功能学严 重程度,对开口、分支、多支和弥漫性病变有一 定的指导意义
评估危险的变量数 评分标准 临床因素 (项) 冠状动脉造影因素 (项) 验证结果 CABG PCI 推荐类型及证据水平
短期(院内或30d内)
EuroSCORE II
新增推荐
推荐级别降低
18

院内病死率
IIa B
IIb C
EuroSCORE
17
0
手术病死率
III B
III C
中、远期
SYNTAX
推荐级别升高
2017年心血管疾病诊治新 进展
内科
01
目 录
content
2016年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 入治疗指南更新要点 2016年欧洲急慢性心衰诊 治指南更新要点 2016年ACC/AHA冠心病双 联抗血小板指南更新要点
02 03 04
2016ACC年会最新学术传递 HOPE-3心血管疾病治疗与 预防的新希望
更新评分 EuroSCORE II评分
更新原因和评分特点
由于EuroSCORE基于较早期的研究结果,过高估计了血运 重建的死亡风险,不建议继续使用,由EuroSCORE II替代。 EuroSCORE II通过18项临床特点评估院内病死率 根据11项冠状动脉造影病变解剖特点定量评价病变的复杂程 度的危险评分方法。对于病变既适于PCI又适于CABG且预 期外科手术病死率低的患者,可用SYNTAX评分帮助制定治 疗决策,至今仍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在SYNTAX评分的基础上,新增是否存在无保护左主干病变, 并联合6项临床因素(包括年龄、肌酐清除率、左心室功能、 性别、是否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周围血管病)的风险评 估法,在预测左主干和复杂三支病变血运重建的远期死亡率 方面,优于单纯的SYNTAX评分
手术入路:优选桡动脉径路
• 股动脉径路是经PCI的经典径路。但随着技术的发展,目
前在我国大多选择经桡动脉径路(血管相关并发症 少,患者痛苦少),应作为首选推荐(I,A)。 • 特殊情况下可酌情选择其他适宜的血管径路,如尺动脉、 肱动脉等。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6;44(5):1-20
SYNTAX评分
SYNTAXII评分
CABG: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6;44(5):1-20
STEMI: 继续强调减少时间延误是实施再关注治疗的关键
减少时间延误是STEMI实施再灌注治疗的关键问题,应尽量缩短首 次医疗接触(FMC)至PCI的时间和初次接触至医院转出时间,从 而降低院内死亡风险。
0
11
>1年MACCE风险
IB
IB
SYNTAX II
新增推荐
6
12
4年病死率
IIa B
IIa B
CABG: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MACCE: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6;44(5):1-20
血运重建策略选择(三)
类别
等级
I
C
高危患者,包括:①肌钙蛋白升高;②心电图ST段或T波动态演变(有或 无症状);③GRACE评分>140分。推荐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病变情况决 定是否行侵入策略(<24 h)
细化紧急冠脉造影人群, 推荐级别升高
I A
中危患者,包括:①糖尿病;②肾功能不全,eGFR<60 ml/min/1.73 m2;③左 心室功能下降(LVEF<40%)或慢性心力衰竭;④心肌梗死后早发心绞痛;⑤ 近期行PCI治疗;⑥既往行CABG治疗;⑦109分<GRACE评分<140分;⑧无创 性负荷试验时再发心绞痛症状或出现缺血性心电图改变。推荐侵入策略(<72 h) 低危缺血患者,先行非侵入性检查(首选心脏超声等影像检查),寻找缺血证据, 再决定是否采用侵入策略 根据患者临床情况、合并症、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如SYNTAX评分),由心 脏团队或心脏内、外科联合会诊制定血运重建策略
对没有缺血证据的SCAD患者,推荐对冠状动 脉造影目测直径狭窄50%-90%的病变行FFR评 估(I,A) 对多支血管病变患者,推荐FFR指导的PCI (IIa,B)

OCT
OCT较IVUS具有更好的空间分辨率,但穿透力较差, • 因此对发现靠近冠状动脉腔内病变及支架边缘损 伤的细微解剖学变化更有价值,但对判定斑块负 荷及组织内部特征依然不够准确 •
辅助技术:强调辅助诊断和治疗技术的重要性, 推荐IVUS、FFR或OCT
辅助技术 • 特点 通常用于造影结果不明确、或不可靠的情况 下,如开口病变、血管重叠及分叉病变等。 推荐

IVUS •
对PCI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价值,尤其是对高危 病变(包括左主干、钙化及分叉病变等), 可明确支架大小、膨胀是否充分以及定位是 否准确等。
推荐 对于首诊可开展急诊PCI的医院,要求FMC至PCI时间<90 min 类别 等级
I
A
对于首诊不能开展急诊PCI的医院,当预计FMC至PCI的时 间延迟<120 min时,应尽可能将患者转运至有直接PCI条 件的医院
根据我国国情,可请有资质的医生到有PCI设备的医院行直 接PCI,但要求FMC至PCI时间<120 min
I
A
I I
A C
eGFR: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LVEF:左室射血分数;CABG: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