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练习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练习题(含答案)
一、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共体拟议创建过程中,曾积极邀请英国参加,但英国从自身利益出发,组织了一个“小自由贸易区”(也称七国自由贸易区)……在两大经济集团的抗衡发展中,七国集团显然不敌欧共体。
到60年代,英国对欧共体的出口贸易增加幅度较大,加强了英国对欧共体的依赖。
面对严峻的现实,英国政府于1961年8月要求加入欧共体。
但法国总统戴高乐运用否决权拒绝了英国的申请。
1969年,法国总统蓬皮杜考虑到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遂重新考虑英国的申请。
对此,英国表示调整外交政策,放弃英美特殊关系。
1973年1月,欧共体接纳了英国。
材料二英国一直存在“脱欧”的声音。
近年来随着欧债危机和难民危机等问题的不断发酵,是去是留,再次在英国人中引起热议。
2016年6月英国退出欧盟。
欧洲一体化进程产生了明显的阻滞。
材料三如果说二战后的世界经济格局是一个“QQ群”,美国是群主。
随着美国特朋普总统上台、英国脱欧,西方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目前这个“QQ群”有散群的危险。
——以上材料均据新华网、央广新闻等网站资料整理请回答
(1)据材料一,英国对加入欧共体持何种态度?概括英国最终被欧共体接纳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脱欧”的原因及其影响。
(3)据材料三,该“QQ群”是否有“散群”的危险?请结合相关史实,说明理由。
【答案】(1)从拒绝加入到积极加入。
英国对欧共体的经济依赖加大,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英国放弃英美特殊关系。
(2)英国一直存在“脱欧”的声音;近年来随着欧债危机和难民危机等问题。
欧洲一体化进程产生了明显的阻滞。
(3)有;西方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各自国家利益的考虑。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题干“20世纪六十年代之前英国拒绝加入欧共体,而自1961年开始英国开始积极参与欧洲一体化进程,并于1973年加入欧共体。
”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从拒绝加入到积极加入。
依据题干“到60年代,英国对欧共体的出口贸易增加幅度较大,加强了英国对欧共体的依赖。
面对严峻的现实,1969年,法国总统蓬皮杜考虑到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遂重新考虑英国的申请。
对此,英国表示调整外交政策,放弃英美特殊关系。
”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英国对欧共体的经济依赖加大,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英国放弃英美特殊关系。
(2)依据题干“英国一直存在“脱欧”的声音。
近年来随着欧债危机和难民危机等问题的不断发酵,”结合所学知识,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英国一直存在“脱欧”的声音;近年来随着欧债危机和难民危机等问题。
依据题干“2016年6月英国退出欧盟。
欧洲一体化进程产生了明显的阻滞。
”结合所学知识,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欧洲一体化进程产生了明
(3)依据题干“如果说二战后的世界经济格局……目前这个“QQ群”有散群的危险。
”结合所学知识,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该“QQ群”有“散群”的危险,理由是:西方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各自国家利益的考虑。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英国“脱欧”的史实,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7年,美国总统在国会发表的国情咨文里,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同时大肆渲染希腊、土耳其受到共产主义的严重威胁,要求国会拨款4亿美元,给予所谓“援助”。
材料二美国应该尽量协助世界恢复至积极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材料三各缔约国同意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
(1)材料一的国情咨文中提出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的目的。
(3)材料三中公约组织的名称是什么?
(4)上述三则材料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推行哪一政策的表现?这一政策对世界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1)杜鲁门主义。
(2)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3)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4)冷战政策。
美苏双方互相敌对,逐步形成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1947年,美国总统在国会发表的国情咨文里,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2)根据材料二“美国应该尽量协助世界恢复至积极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的目的是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3)根据材料三“各缔约国同意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出自《北大西洋公约》,该条约是由欧洲和北美国家共同签订;在军事上实行集体防御原则。
(4)根据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
这一政策导致美苏双方互相敌对,逐步形成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识记杜鲁门主义。
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识记美国“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的目的。
解答第三问需要识记《北大西洋公约》。
解答第四问的关键是认识冷战政策。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从图一到图二,说说美国经济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据图一和图二,分析美国经济地位发生如此变化的原因。
(2)据图三,说说各国(地区)占世界工业生产总值比例对世界格局的变化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案】(1)变化:从接近一半的比例下降到三分之一,经济地位明显下降。
原因:20世纪50—70年代,欧洲经济复苏,日本经济迅速发展(或西欧与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
(2)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所学和材料图片1、图片2可知,美国发生的变化是,从接近一半的比例下降到三分之一,经济地位明显下降。
这是因为,20世纪50—70年代,欧洲经济复苏,日本经济迅速发展,西欧与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
(2)根据所学和材料图片3可知,这种变化会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4.欧洲的一体化与欧洲各国的利益密切相关。
在这一进程中,英国一直扮演着三心二意的角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戴高乐想要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
激起法国的民族自信心,就不能不寻求合作和支持的力量。
处于下坡态势的法国,单靠自己的力量根本无法实现复兴和强大…因此,他提出了建立“欧洲人的欧洲”的主张。
材料二 20世纪40年代英国议会对欧洲一体化不感兴趣。
欧共体成立后,英联邦国家纷纷独立,采取了独立的政治经济政策,英国失去在英联邦中的贸易统治地位;而英国经济不振,远远落后于欧共体国家。
这种情况迫使英国重新审视其对欧共体的政策。
材料三英国的离开引发的消极影响,会打击其他欧盟成员国对欧洲一体化发展的信心;从长远看,无论英国最终是否离开欧盟,英国脱欧这一事件都迫使欧盟不得不重新审视自
身的制度结构,从这一点来看,英国脱欧也为欧盟接下来的制度改革提供了机遇,为未来欧洲一体化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戴高乐关于建立“欧洲人的欧洲”的主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对欧洲一体化态度的变化,并简析其态度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英国脱欧对欧盟产生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英国对欧洲一体化态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答案】(1)主张:欧洲联合
(2)变化:由不关心到关注
原因:英联邦国家纷纷独立(英国失去贸易统治地位):英国经济不振(落后于欧共体国家)(任答一点即可)
(3)影响:阻碍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打击了欧洲一体化发展的信心):推动了欧盟的政治改革(为未来欧洲一体化提供了发展方向)。
(从两个方面答出影响)
(4)主要因素:国家利益。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单靠自己的力量根本无法实现复兴和强大…因此,他提出了建立‘欧洲人的欧洲’的主张”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戴高乐关于建立“欧洲人的欧洲”的主张是欧洲联合。
(2)依据材料二“20世纪40年代英国议会对欧洲一体化不感兴趣”和“这种情况迫使英国重新审视其对欧共体的政策”的信息可知,第一小问:英国对欧洲一体化态度的变化是由不关心到关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小问:其态度变化的原因是英联邦国家纷纷独立,英国失去贸易统治地位:英国经济不振,落后于欧共体国家。
(3)依据材料三“英国的离开引发的消极影响,会打击其他欧盟成员国对欧洲一体化发展的信心”的信息可知,英国脱欧对欧盟产生的影响是阻碍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依据材料三“英国脱欧也为欧盟接下来的制度改革提供了机遇,为未来欧洲一体化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的信息可知,英国脱欧对欧盟产生的影响是推动了欧盟的政治改革。
(4)综合上述材料的内仍,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利益是影响英国对欧洲一体化态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5.机遇稍纵即逝。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立于不败之地抓住机遇,从本国国情出发,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美国机遇:战后初期,美国经济一枝独秀,增长强劲,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
日本机遇:20世纪50年代——日本经济持续调整发展,逐渐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资本主义大国。
西欧机遇: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每个国家发展经济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的资源丰富,有的资金缺乏,有的科技先进。
因此,经济全球化成为一种趋势。
中国机遇:
(1)战后初期,美国抓住了哪些机遇促使本国经济一枝独秀
(2)战后,日本抓住了哪些机遇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3)为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西欧国家之间加强合作,采取了哪些措施?
(4)你认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存在哪些机遇?
【答案】(1)战时资本的积累、政府有效的政策、科技的进步
(2)外因,美国的扶植。
内因,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引进世界先进技术,长期坚持教育先行的战略重视人才的培养
(3)成立欧共体,使用欧元,实现内部人员、资本、货物自由流动
(4)新科技涌现,冷战的结束,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国内实行改革开放,政局稳定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初期,美国战时资本的积累、政府有效的政策、科技的进步促使本国经济一枝独秀。
(2)依据所学可知,二战后日本经济获得快速发展,主要原因是日本进行了社会改革、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引进先进科技,这是日本发展的内因;其有利的客观条件即外因是美国发动侵朝战争,向日本订货。
(3)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西欧国家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避免成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加强了交流合作,为此1967年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共同体,1993年成立欧盟,使用欧元,实现内部人员、资本、货物自由流动,二战后西欧国家探索出一条欧洲发展之路。
(4)开放性题目,新科技涌现,冷战的结束,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国内实行改革开放,政局稳定。
6.史料实证
史料一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空前发展,工业生产平均增长率50年代为4.0%,60年代为5.0%。
1970年与1950年相比,美国工业生产增加了1.24倍。
究其原因,首先是世界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深刻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大大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第二,二战期间的资本积累;第三,政府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调节经济和实行一些社会经济改良
——摘编自《世界通史》史料二 1958—1972年期间,欧洲共同体六国的出口额从227亿美元增长到1412亿美元,增加了5.2倍,而美国只增加了1.7倍。
共同体国家间的相互贸易更为迅速。
从1958年到1972年的15年间,增长了9.7倍。
1959—1969年期间,共同体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5%,高于美国的4.3%。
——摘编自《世界通史》(1)据史料一概括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所呈现的特点及其发展的原因。
(2)据史料二指出20世纪50-70年代欧洲共同体六国经济发展相对于美国呈现什么特点。
并概括指出该特点形成的原因。
(3)探究20世纪50-70年代美欧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答案】(1)特点:美国经济空前发展。
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二战的资本积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2)特点:经济发展相对较快。
原因:加强了联合(或加强了合作)。
(3)重视科技、加强区域合作、因势改革等。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空前发展”可知,此时美国经济发展呈现快速发展的特点。
根据材料中“究其原因,首先是世界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深刻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大大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第二,二战期间的资本积累;第三,政府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调节经济和实行一些社会经济改良。
”可以概括出其发展的三点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二战的资本积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2)依据材料“1959—1969年期间,共同体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5%,高于美国的4.3%。
”可知,20世纪50-70年代欧洲共同体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高于美国,经济发展相对于美国发展较快。
结合所学可知,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加强了联合。
尤其是欧盟成立以后,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在经济上的援助和扶持、大力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是战后西欧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由于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美国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发展尤其迅速,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由此可见,20世纪50—70年代美欧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值得我们借鉴的是重视科技、加强区域合作、因势改革等。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日本以立法和内阁会议决议的形式,提出了保护和扶植轿车、石油化工、机械、电子机器等有代表性的重化工业的方针。
并颁布实施了各种特别措施。
日本产业结构调查会从1963年起开始制定产业结构长期构想。
提倡“产业结构重化工业化”,作为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方策。
材料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工业公害发生以后,日本经济从高速增长进人低速增长时期。
这种经济形势的变化迫使日本产业界不得不缩小那些耗能大、费资源、用人多而且公害严重的产业,发展知识密集型的尖端产业,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为企业发展寻找新的出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2)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在现代国家经济的发展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案】(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在日本进行了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日本政府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2)要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
要注意科技创新;要发展知识密集型的尖端产业,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为企业发展寻找新的出路;在以后
的经济发展中要保护环境;依靠科技形成少排放、多利用的消费模式等。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日本以立法和内阁会议决议的形式,提出了保护和扶植轿车、石油化工、机械、电子机器等有代表性的重化工业的方针。
并颁布实施了各种特别措施”等,得出日本政府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再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在日本进行了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日本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在现代国家经济的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要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要注意科技创新等。
依据材料二“这种经济形势的变化迫使日本产业界不得不缩小那些耗能大、费资源、用人多而且公害严重的产业,发展知识密集型的尖端产业,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为企业发展寻找新的出路”得出要发展知识密集型的尖端产业,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为企业发展寻找新的出路;在以后的经济发展中要保护环境;依靠科技形成少排放、多利用的消费模式等。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史上,欧洲各国有众多的思想者一直在为实现欧洲统一进行理论上的探索。
直至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血流成河的惨剧之后,欧洲人才痛定思痛,开始脚踏实地,向欧洲统一迈进。
材料二(二战后)美国政策设计人员认识到,共产党人正在利用欧洲危机,如果他们进一步得逞,美国安全将会面临严重威胁。
不过他们认为,美国援助欧洲的目的不在于应付共产主义、而在于恢复欧洲社会的生气和健全经济。
换句话说,其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浑水摸鱼……
材料三二战后,美国与欧共体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开始迈向统一的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设计对外援助计划的目的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出美国欧共体的变化趋势及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答案】(1)思想家们的理论探索;惨痛的战争教训。
(2)维护美国自身安全;促进欧洲经济恢复,稳定资本主义秩序;控制西欧,遏制苏联。
(3)美国所占比重越来越小,欧共体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冲击美苏两极格局,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转型。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中的信息“近代史上,欧洲各国有众多的思想者一直在为实现欧洲统一进行理论上的探索”由此得出“思想家者的理论上的探索”是欧洲开始迈向统一的原因;由材料一中的信息“直至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血流成河的惨剧之后,欧洲人才痛定思痛,开始脚踏实地,向欧洲统一迈进”由此得出“欧洲人吸取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推动了欧洲的统一。
结合课本所学可知,近代史上,欧洲各国有众多的思想者一直在为实现欧洲统一进行理论上的探索。
直至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血流成河的惨剧之后,欧洲人才痛定思痛,开始脚踏实地,向欧洲统一迈进。
(2)依据材料二中的信息“共产党人正在利用欧洲危机,如果他们进一步得逞,美国安全将会面临严重威胁”“恢复欧洲社会的生气和健全经济”、“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即可得出“维护美国安全”“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稳定资本主义秩序”“应付共产主义的威胁”、“同共产主义作斗争”由此得出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目的,维护美国自身安全;促进欧洲经济恢复,稳定资本主义秩序;控制西欧,遏制苏联。
(3)依据材料三的表格柱型统计图,可知看出美国所占比重越来越小,欧共体所占比重越
来越大。
结合课本所学可知,西欧各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政治地位,增强了与美苏抗衡的力量,冲击美苏两极格局,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转型。
9.2015年4月20日,来自近100个亚非国家的部长级代表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出席了作为亚非领导人会议和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预备会的部长级会议,呼吁加强南南合作,即两个或多个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或国际组织开展的发展合作。
(1)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表了18分钟的演讲,提出了什么方针,保证了会议的顺利进行?
(2)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什么?
【答案】(1)求同存异
(2)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世界殖民体系也最终瓦解。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方针是求同存异方针。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世界殖民体系也最终瓦解。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947年6月,在美国的指使下。
英法建议欧洲各国就各自的经济资源提出报告……再由美国提出援助的方式和条件。
……苏联代表认为,这将会要求各国泄露其本国的经济情报,导致“由某些国家实行干涉另一些国家内部事务”,其“结果将不是欧洲的统一和重建,而是把欧洲分裂成两个集团”。
7月,苏联退出会谈。
——《世界史·现代史编》请回答据材料,归纳苏联代表“退出”的理由。
结合美国“援助”的本质及影响,概述你对苏联态度的理解。
【答案】理由:危及经济安全,易受外来干涉,导致欧洲分裂;理解:援助是美国实施冷战的重要步骤(杜鲁门主义的大规模运用),加剧了美苏对抗,苏联拒绝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材料“苏联代表认为,这将会要求各国泄露其本国的经济情报,导致‘由某些国家实行干涉另一些国家内部事务’,其‘结果将不是欧洲的统一和重建,而是把欧洲分裂成两个集团’”可知,苏联代表“退出”的理由是危及经济安全,易受外来干涉,导致欧洲分裂。
根据“再由美国提出援助的方式和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援助的本质是美国实施冷战的重要步骤(杜鲁门主义的大规模运用),其影响是加剧了美、苏对抗。
根据“7月,苏联退出会谈。
”可知,苏联持反对态度,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