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
1.O 3是一种很好的消毒剂,具有高效、洁净、方便、经济等优点。
O 3可溶于水,在水中易分解,产生的[O]为游离氧原子,有很强的杀菌消毒能力。
常温常压下发生的反应如下:
反应① O 3
O 2+[O] ΔH >0 平衡常数为K 1;
反应② [O]+O 32O 2 ΔH <0 平衡常数为K 2; 总反应:2O 3
3O 2 ΔH <0 平衡常数为K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降低温度,总反应K 减小 B .K =K 1+K 2
C .适当升温,可提高消毒效率
D .压强增大,K 2减小
解析:选C 降温,总反应平衡向右移动,K 增大,A 项错误;K 1=
c (O 2)·c ([O])
c (O 3)
、K 2
=c 2(O 2)c ([O])·c (O 3)、K =c 3(O 2)c 2(O 3)=K 1·K 2,B 项错误;升高温度,反应①平衡向右移动,反应②平衡向左移动,c ([O])增大,可提高消毒效率,C 项正确;对于给定的反应,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D 项错误。
2.将一定量氨基甲酸铵(NH 2COONH 4)加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H 2COONH 4(s)
2NH 3(g)+CO 2(g)。
该反应的平衡常
数的负对数(-lg K )值随温度(T )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ΔH >0
B .NH 3的体积分数不变时,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C .A 点对应状态的平衡常数K (A)的值为10-2.294
D .30 ℃时,B 点对应状态的v 正<v 逆
解析:选B 此题的关键是弄清-lg K 越小,K 越大,由图中数据可知随温度的升高,-lg K 逐渐减小,说明随温度的升高,化学平衡向右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A 项正确;由NH 2COONH 4(s)
2NH 3(g)+CO 2(g),可知氨气的体积分数始终为2
3
,B 项错误;A 点
时,-lg K =2.294,C 项正确;由B 点对应的数值可知此时Q >K ,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v 正<v 逆,D 项正确。
3.工业上制备合成气的工艺主要是水蒸气重整甲烷:CH 4(g)+H 2O(g)
CO(g)+3H 2(g) ΔH >0,在一定条件下,向体积为1
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H 4(g)和1 mol H 2O(g),测得H 2O(g)和H 2(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达到平衡时,CH 4(g)的转化率为75%
B .0~10 min 内,v (CO)=0.075 mol·L -
1·min -
1 C .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 =0.187 5
D .当CH 4(g)的消耗速率与H 2(g)的消耗速率相等时,反应到达平衡
解析:选C 由图可知,10 min 时反应到达平衡,平衡时水蒸气、氢气的浓度均为0.75 mol·L -
1,则:
CH 4(g)+H 2O(g)
CO(g)+3H 2(g)
开始/(mol·L -
1) 1 1 0 0 转化/(mol·L -
1) 0.25 0.25 0.25 0.75 平衡/(mol·L -1) 0.75 0.75 0.25 0.75
平衡时甲烷转化率=0.25 mol·L -
11 mol·L -
1
×100%=25%,故A 项错误;0~10 min 内,v (CO)=0.25 mol·L -
110 min =0.025 mol·L -1·min -1
,故B 项错误;平衡常数K =c (CO )·c 3(H 2)c (CH 4)·c (H 2O )=
0.25×0.753
0.75×0.75
=0.187 5,故C 项正确;同一物质的消耗速率与其生成速率相等时,反应到达
平衡,由方程式可知当CH 4(g)的消耗速率与H 2(g)的消耗速率为1∶3时,反应到达平衡,故D 项错误。
4.(2015·天津高考)某温度下,在2 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X(g)和 2 mol Y(g)发生反应:X(g)+m Y(g)
3Z(g)。
平衡时,X 、Y 、Z 的体积分数分别为30%、60%、10%。
在此平衡体系中加入1 mol Z(g),再次达到平衡后,X 、Y 、Z 的体积分数不变。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m =2
B .两次平衡的平衡常数相同
C .X 与Y 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1∶1
D .第二次平衡时,Z 的浓度为0.4 mol·L -
1
解析:选D A 项,根据再次加入1 mol Z(g),平衡后,X 、Y 、Z 的体积分数不变,可知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的反应,因此m =2。
B 项,由于温度没有变化,故两次平衡的平衡常数相同。
C 项,因为是按照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充入的反应物,因此二者的平衡转化率相等。
D 项,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因此反应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与反应前一样,都为4 mol ,而平衡后Z 的体积分数为10%,平衡时Z 的物质的量为4 mol ×10%=0.4 mol ,容器体积为2 L ,Z 的浓度为0.2 mol·L -
1。
5.N2O5是一种新型硝化剂,在一定温度下可发生下列反应:2N2O5(g)4NO2(g)+O2(g)ΔH>0,T1温度下的部分实验数据:
t/s 0 500 1 000 1 500
c(N2O5)/(mol·L-1) 5.00 3.52 2.50 2.5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500 s内N2O5分解速率为2.96×10-3 mol·L-1·s-1
B.T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1=125,1 000 s时N2O5的转化率为50%
C.其他条件不变时,T2温度下反应到1 000 s时测得N2O5的浓度为2.98 mol·L-1,则T1<T2
D.T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1,T3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3,若K1>K3,则T1>T3
解析:选C v(N2O5)=(5.00-3.52)mol·L-1
500 s=2.96×10
-3 mol·L-1·s-1,A正确;1 000 s
后N2O5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即达到了化学平衡,列出三段式:
2N2O5(g)4NO2(g)+O2(g)
起始/(mol·L-1) 5.0000
转化/(mol·L-1) 2.50 5.00 1.25
平衡/(mol·L-1) 2.50 5.00 1.25
则K=c4(NO2)·c(O2)
c2(N2O5)
=
5.004×1.25
2.502=125,α(N2O5)=
2.50 mol·L-1
5.00 mol·L-1
×100%=50%,B正
确;1 000 s时,T2温度下的N2O5浓度大于T1温度下的N2O5浓度,则改变温度使平衡逆向移动了,逆向是放热反应,则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即T2<T1,C错误;对于吸热反应来说,T越高,K越大,若K1>K3,则T1>T3,D正确。
6.T1℃时,向容器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A(g)和B(g),发生如下反应A(g)+2B(g)C(g)。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如下表:
反应时间/min n(A)/mol n(B)/mol
0 1.00 1.20
10 0.50
30 0.2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前10 min内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v(C)=0.025 0 mol·L-1·min-1
B.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50 mol A(g)和0.60 mol B(g),达到平衡时n(C)<0.25 mol
C .其他条件不变时,向平衡体系中再充入0.50 mol A ,与原平衡相比,达到平衡时B 的转化率增大,A 的体积分数增大
D .温度为T 2 ℃时(T 1>T 2),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为20,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解析:选D 前10 min 内消耗0.50 mol A ,同时生成0.50 mol C ,则有v (C)=
0.50 mol
2 L ×10 min
=0.025 0 mol·L -
1·min -
1,A 正确。
10 min 时,反应的n (B)=2n (A)=2×(1.00 mol -0.50 mol)=1.00 mol ,则10 min 时,B 的物质的量为0.20 mol ,与30 min 时B 的物质的量相等,则反应10 min 时已达到平衡状态;其他条件不变,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50 mol A(g)和0.60 mol B(g),将容积缩小为原来的1
2时与原平衡等效,达到平衡时n (C)=0.25 mol ,但扩大容
积,恢复到原体积,压强减小,平衡逆向移动,故达到平衡时n (C)<0.25 mol ,B 正确。
其他条件不变时,向平衡体系中再充入0.50 mol A ,平衡正向移动,与原平衡相比,达到平衡时B 的转化率增大,A 的体积分数增大,C 正确。
由上述分析可知,10 min 时n (A)=0.50 mol ,此时达到平衡状态,A 、B 、C 的浓度(mol·L -1)分别为0.25、0.10和0.25,则有K (T 1)=
c (C )c (A )·c 2(B )=0.25
0.102×0.25=100>K (T 2)=20,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D 错误。
7.工业合成氨反应为N 2(g)+3H 2(g)催化剂
高温、高压2NH 3(g),对其研究如下:
(1)已知H —H 键的键能为436 kJ·mol -
1,N —H 键的键能为391 kJ·mol -
1,N ≡N 键的键能是945.6 kJ·mol -
1,则上述反应的ΔH =________。
(2)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 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反应方程式改写为12N 2(g)+3
2H 2(g)
NH 3(g),在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 1=______
(用K 表示)。
(3)在773 K 时,分别将2 mol N 2和6 mol H 2充入一个固定容积为1 L 的密闭容器中,随着反应的进行,气体混合物中n (H 2)、n (NH 3)与反应时间t 的关系如下表:
t /min 0 5 10 15 20 25 30 n (H 2)/mol 6.00 4.50 3.60 3.30 3.03 3.00 3.00 n (NH 3)/mol 0
1.00
1.60
1.80
1.98
2.00
2.00
①该温度下,若向同容积的另一容器中投入的N 2、H 2、NH 3的浓度分别为3 mol·L -
1、3 mol·L -
1、3 mol·L -
1,则此时v 正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v 逆。
②由上表中的实验数据计算得到“浓度-时间”的关系可用下图中的曲线表示,表示c (N 2)-t 的曲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此温度下,若起始充入4 mol N 2和12 mol H 2,则反应刚达到平衡时,表示c (H 2)-t 的曲线上相应的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ΔH =E (反应物的总键能)-E (生成物的总键能),知ΔH =945.6 kJ·mol -1
+436 kJ·mol -
1×3-391 kJ·mol -
1×6=-92.4 kJ·mol -
1。
(2)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c 2(NH 3)
c (N 2)·c 3(H 2),
K 1=
c (NH 3)
c 1
2
(N 2)·c 32
(H 2)
=⎣⎡⎦⎤c 2(NH 3)c (N 2)·
c 3
(H 2)12=K 1
2。
(3)①该温度下,25 min 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平衡时c (N 2)=1 mol·L -
1、c (H 2)=3 mol·L -
1、c (NH 3)=2 mol·L -1
,则K =221×33=4
27。
在该温度下,若向同容积的另一容器中投入的N 2、H 2
和NH 3的浓度均为3 mol·L -1
,则Q =c 2(NH 3)c (N 2)·c 3(H 2)=323×3
3=1
9<K ,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故v 正
大于v 逆;②起始充入4 mol N 2和12 mol H 2,相当于将充入2 mol N 2和6 mol H 2的两个容器“压
缩”为一个容器,假设平衡不移动,则平衡时c (H 2)=6 mol·L -
1,而“压缩”后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加快,平衡正向移动,故平衡时3 mol·L -
1<c (H 2)<6 mol·L -
1,且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故对应的点为B 。
答案:(1)-92.4 kJ·mol -1
(2)K =c 2(NH 3)
c (N 2)·c 3(H 2)
K 1
2(或K ) (3)①大于 ②乙 B
8.甲烷在日常生活及有机合成中用途广泛,某研究小组研究甲烷在高温下气相裂解反应的原理及其应用。
(1)已知: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1=-890.3 kJ·mol -
1
C 2H 2(g)+5
2O 2(g)===2CO 2(g)+H 2O(l)
ΔH 2=-1 299.6 kJ·mol -1
2H 2(g)+O 2(g)===2H 2O(l) ΔH 3=-571.6 kJ·mol -
1 则甲烷气相裂解反应:2CH 4(g)C 2H 2(g)+3H 2(g)的ΔH =________。
(2)该研究小组在研究过程中得出当甲烷分解时,几种气体平衡时分压(Pa)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T1℃时,向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3 mol CH4只发生反应2CH4(g)C2H4(g)+2H2(g),达到平衡时,测得c(C2H4)=c(CH4)。
该反应达到平衡时,CH4的转化率为________。
②对上述平衡状态,若改变温度至T2℃,经10 s后再次达到平衡,c(CH4)=2c(C2H4),则10 s内C2H4的平均反应速率v(C2H4)=________,上述变化过程中T1________(填“>”或“<”)T2,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容器中发生反应2CH4(g)C2H2(g)+3H2(g),列式计算该反应在图中A点温度时的平衡常数K=____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若只改变一个反应条件使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变大,则该条件是________(填字母)。
A.可能减小了C2H2的浓度
B.一定是升高了温度
C.可能增大了反应体系的压强
D.可能使用了催化剂
解析:(1)将三个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依次编号为①②③,根据盖斯定律,由①×2-②
-③×3
2可得热化学方程式2CH4(g)C2H2(g)+3H2(g)ΔH=+376.4 kJ·mol
-1。
(2)①设
达到平衡时,甲烷转化了x mol·L-1,根据“三段式”法进行计算:
2CH4(g)C2H4(g)+2H2(g)
起始/(mol·L-1)0.1500
转化/(mol·L-1) x0.5x x
平衡/(mol·L-1) 0.15-x0.5x x
则有0.15-x=0.5x,解得x=0.1,故CH4的转化率为0.1
0.15×100%≈66.7%。
②由图像
判断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因重新达到平衡后甲烷的浓度增大,故反应逆向移动,则T1℃→T2℃为降温过程,即T1>T2。
结合①的计算结果,设重新达到平衡时,甲烷的浓度变化了y mol·L-1,根据“三段式”法进行计算:
2CH4(g)C2H4(g)+2H2(g)
起始/(mol·L-1)0.050.050.1
转化/(mol·L -
1) y 0.5y y 平衡/(mol·L -
1) 0.05+y 0.05-0.5y 0.1-y
则有0.05+y =2×(0.05-0.5y ),解得y =0.025。
则v (C 2H 4)=0.5×0.025 mol·L -
110 s =0.001
25 mol·L -
1·s -
1。
(3)由题图中数据可知,平衡时各物质分压如下: 2CH 4(g)
C 2H 2(g)+3H 2(g)
1×103 1×10-
1 1×104
平衡常数K =(1×104)3×1×10-
1
(1×103)2
=1×105。
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由题给图像可知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则升高温度可使化学平衡常数增大。
答案:(1)+376.4 kJ·mol -
1
(2)①66.7% ②0.001 25 mol·L -
1·s -
1 > 从题给图像判断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对比T 1 ℃和T
2 ℃两种平衡状态,由T 1 ℃到T 2 ℃,CH 4浓度增大,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则T 1>T 2
(3)1×105 B
9.Ⅰ.某压强下工业合成氨生产过程中,N 2与H 2按体积比为1∶3投料时,反应混合物中氨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甲所示,其中一条是经过一定时间反应后的曲线,另一条是平衡时的曲线。
(1)图甲中表示该反应的平衡曲线的是________(填“Ⅰ”或“Ⅱ”);由图甲中曲线变化趋势可推知工业合成氨的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图甲中a 点,容器内气体n (N 2)∶n (NH 3)=________,图甲中b 点,v (正)________v (逆)(填“>”“=”或“<”)。
Ⅱ.以工业合成氨为原料,进一步合成尿素的反应原理为2NH 3(g)+CO 2(g)
CO(NH 2)2(l)+H 2O(g)。
工业生产时,需要原料气带有水蒸气,图乙中曲线Ⅰ、Ⅱ、Ⅲ表示在不同水碳比⎣⎡⎦⎤n (H 2O )n (CO 2)时,CO 2的平衡转化率与氨碳比⎣⎡⎦⎤n (NH 3)n (CO 2)之间的关系。
(1)
写
出
该
反
应
的
化
学
平
衡
常
数
表
达
式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线Ⅰ、Ⅱ、Ⅲ对应的水碳比最大的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测得B 点氨气的平衡转化率为40%,则x 1=_______。
解析:Ⅰ.(1)曲线Ⅱ表示随着反应的进行,NH 3的体积分数逐渐增大,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继续升温,氨气的体积分数减小,这表明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故合成氨是放热反应。
因合成氨为放热反应,故随着温度的升高,平衡逆向移动,NH 3的体积分数会逐渐降低,故曲线Ⅰ表示该反应平衡时的曲线。
(2)设反应前N 2、H 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 mol 、3 mol ,a 点时消耗N 2的物质的量为x mol 。
N 2+3H 2
2NH 3
n (初始)/mol 1 3 0 n (变化)/mol x 3x 2x n (平衡)/mol 1-x 3-3x 2x
2x 4-2x
=50%,解得x =2
3,此时n (N 2)∶n (NH 3)=⎝⎛⎭⎫1-23∶43=1∶4。
由图甲知,b 点后NH 3的体积分数仍在增大,说明反应仍在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此时v (正)>v (逆)。
Ⅱ.(2)当氨碳比一定时,水碳比越大,说明原料气中含水蒸气越多,故二氧化碳的转化率越小,则曲线Ⅰ、Ⅱ、Ⅲ中对应的水碳比最大的是曲线Ⅲ。
(3)B 点二氧化碳的平衡转化率为60%,氨气的平衡转化率是40%,设NH 3、CO 2的起始物质的量分别为x mol 、y mol ,则x mol ×40%×1
2
=y mol ×60%,解得x y =3,即x 1=3。
答案:Ⅰ.(1)Ⅰ 放热 (2)1∶4 > Ⅱ.(1)K =c (H 2O )
c 2(NH 3)·c (CO 2)
(2)Ⅲ 当氨碳比相同时,水碳比越大,CO 2的平衡转化率越小 (3)3
10.甲醚又称二甲醚,简称DME ,熔点-141.5 ℃,沸点-24.9 ℃,与石油液化气(LPG)相似,被誉为“21世纪的清洁燃料”。
由合成气(CO 、H 2)制备二甲醚的反应原理如下:
①CO(g)+2H 2(g)
CH 3OH(g)
ΔH 1=-90.0 kJ·mol -
1 ②2CH 3OH(g)CH 3OCH 3(g)+H 2O(g) ΔH 2
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由合成气(CO 、H 2)制备1 mol CH 3OCH 3(g),且生成H 2O(l),整个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244 kJ ,则ΔH 2=________kJ·mol -
1。
[已知:H 2O(l)===H 2O(g) ΔH =+44.0 kJ·mol -
1]
(2)有人模拟该制备原理,500 K 时,在2 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CO 和6 mol H 2,5 min 达到平衡,平衡时CO 的转化率为60%,c (CH 3OCH 3)=0.2 mol·L -
1,用H 2表示反应①的
速率是________ mol·L-1·min-1,可逆反应②的平衡常数K2=________。
若在500 K时,测得容器中n(CH3OCH3)=2n(CH3OH),此时反应②的v正______v逆(填“>”“<”或“=”)。
(3)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②,如果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值变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在平衡移动过程中逆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B.容器中CH3OCH3的体积分数增大
C.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
D.达到新平衡后体系的压强增大
(4)一定条件下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投料比充入CO(g)和H2(g)进行反应①,平衡时CO(g)和H2(g)的转化率如图所示,则a=________(填数值)。
解析:(1)已知①CO(g)+2H2(g)CH3OH(g)ΔH1=-90.0 kJ·mol-1,②2CH3OH(g)CH3OCH3(g)+H2O(g)ΔH2,③H2O(l)===H2O(g)ΔH3=+44.0 kJ·mol-1。
由合成气(CO、H2)制备1 mol CH3OCH3(g),且生成H2O(l),整个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244 kJ,可写出热化学方程式为④2CO(g)+4H2(g)CH3OCH3(g)+H2O(l)ΔH4=-244 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反应④=①×2+②-③,则ΔH4=2ΔH1+ΔH2-ΔH3,所以ΔH2=ΔH4+ΔH3-2ΔH1=-20.0 kJ·mol-1。
(2)CO(g)+2H2(g)CH3OH(g)
起始量/(mol·L-1) 1 3 0
转化量/(mol·L-1) 0.6 1.2 0.6
平衡量/(mol·L-1) 0.4 1.8 0.6
所以,用H2表示反应①的速率是v(H2)=Δc
Δt=
1.2 mol·L-1
5 min=0.24 mol·L
-1·min-1。
2CH3OH(g)CH3OCH3(g)+H2O(g) 起始量/(mol·L-1) 0.6 0 0
转化量/(mol·L-1) 0.4 0.2 0.2
平衡量/(mol·L-1) 0.2 0.2 0.2
所以,可逆反应②的平衡常数K2=0.2×0.2
0.22=1。
若500 K时,测得容器中n(CH3OCH3)=2n(CH3OH),n(CH3OCH3)=n(H2O),Q=
c (CH 3OCH 3)·c (H 2O )
c 2(CH 3OH )
=4>K 2,此时反应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所以v 正<v 逆。
(3)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②,如果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2值变小,由于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说明反应体系的温度升高了,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由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平衡逆向移动,所以容器中CH 3OCH 3的体积分数减小;虽然气体分子数不变,但是温度比原平衡升高使得达到新平衡后体系的压强增大。
综上所述,A 、D 正确。
(4)转化率=反应物的变化量
反应物的起始量×100%,不同反应物的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所以当反应物的起始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时,不同反应物的转化率必然相等,所以 a =2。
答案:(1)-20.0 (2)0.24 1 < (3)AD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