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二维码诈骗宣传海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一: 二维码跳转支付界面】

李先生在淘宝网购物时,看中

一家网店的液晶电视,价格要比市

面上的便宜近千元。店主“天马桃

园”声称可以拿到低价“私货”,李先生便接受了店主让他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支付的要求。李先生通过手机扫描了店主发来的二维码后,进入一个支付界面,输入银行账号和密码后点击支付,但发现支付失败。店主告诉他可能是系统出现故障,让他重新扫描。李先生先后扫描了七次,全都以失败告终,无奈只能取消交易。但随即发现自己银行卡被扣17000余元。

【经验总结】

购物时尽

量使用类似阿

里旺旺这样有

后台检测的官

方聊天软件,如

遇诈骗情况,可以及时调取聊天记录,有利于迅速追回损失。

【案例二:分清收款二维码和付

款二维码】

小赵在朋友圈做化妆品生

意,一天收到昵称“美美”的人要

购买眼霜,“美美”称自己当日红包和转账金额已超额,让小赵某发二维码给自己扫码付款。小赵将收款码截图发给“美美”后对方称该码不对,并诱导小赵将付款码发给自己。在“美美”的提示下小赵一共发送了3个付款码,损失1500元。

【经验总结】

微信收款二维码无需进入微信钱

包,直接点击微信右上角的“+”,进入“收

付款”-“我要收款”就是收款二维码。

【案例三:“二维码”暗藏木马

网购族得当心】

二维码“扫一扫”,优惠便

利跟着来,但二维码有时也成

为骗子们的“新花招”。

市民曾某报警称,其通过

手机淘宝购物,后店主发送个二维码过来,要求扫描。曾某按照对方的提示刷了6次二维码,总共支付了1672元人民币后才发现上当受骗。

【经验总结】

暗藏木马等病

毒。一些不法分子会

将有毒或带插件的网

址生成一个二维码,

对外宣称为优惠券、

软件或视频等,以诱导用户进行扫描。而这种专门针对手机上网用户的诈骗手段,多是采用强制下载、安装应用软件等方式,达到获取推广费用或恶意扣费的目的。

【案例四:利用二维码发福

利骗局】

嫌疑人制作发放福利、

商品降价等内容的二维码

时,悄悄将木马病毒植入二

维码链接的页面。受害人扫描二维码后,嫌疑人盗取受害人的银行账户、密码等个人信息,进一步实施诈骗犯罪。2015年7月,犯罪嫌疑人通过互联网发布发放福利的二维码,称扫描二维码赠送小礼品。受害人杨某扫描二维码后发现自己的手机中了木马病毒,银行账户内的资金被盗取。

【经验总结】

犯罪嫌疑人通过制作病毒植入二

维码链接的页面,利用受害人贪小便宜

的心理,宣称给扫描二维码的人小福利

或者广告推广费用,从而降低受害者的

防备心理。来历不明的二维码坚决不扫描,不能有贪小便宜的心理。在网络上或者公共场所,不要扫描来历不明的二维码。

【案例五:扫二维码领取免费

消费券、优惠券】

王同学日前就收到了好友

小肖发了一个二维码图,说下

载安装可以拿星巴克优惠券,王同学于是信以为真,进行了点击安装。不料,不仅星巴克优惠券没有出现,几个小时后,王同学支付宝账户里的钱还被莫名转走。经过追查,王同学发现竟是小肖用微信发过来的二维码图作怪,这二维码其实是一个木马。

【经验总结】

不要轻易通过扫描二维码并提交自己个人

信息,在扫描前一定要确认二维码是否出自正规

机构,大家要时刻擦亮双眼,牢记天下没有掉馅饼的好事。如果不慎扫描了某来路不明的二维码,保持对于弹出链接和下载内容的警惕,秉承不提供信息、不下载应用的原则,防止敏感信息落入他人手中。当然,从根本上杜绝这种骗局,还是要我们养成良好的扫码、上网习惯。

【案例六:谨慎安装二维码中跳出的

软件或APP】

邹同学家专门经营门窗制作和安

装,一位陌生买家发来一个二维码,表示扫码后下载安装直接点开就可以看到想买的门窗详细资料。邹同学在安装了二维码中的软件后,对方以“方便联系”为由索要了手机号码。一个小时后,邹同学发现父母的网络支付账号被盗,账户余额及银行卡关联账户损失5000余元。诈骗分子以“购物清单”等名义发送已被植入“隐身大盗”的二维码,卖家扫描后会下载该木马,一旦安装会导致手机号、短信等信息泄露,甚至危及网银和支付账户资金。

【经验总结】

看到二维码后,往往马上拿起手机

拍一拍、扫一扫,却忽视了安全问题。

殊不知,一旦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直接

下载的应用中染有病毒,那么安装到手机中就会遭遇麻烦;如果扫描的内容是被挂上木马的网址,则有窃取手机通讯录、银行卡号等隐私信息的风险,甚至被乱扣话费、消耗上网流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