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液的形成与排出》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上册4.5.2汗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鲁科版五四制
![七年级生物上册4.5.2汗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鲁科版五四制](https://img.taocdn.com/s3/m/7470086b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ed.png)
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汗液的成分、形成过程和排出意义,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与应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汗液排出现象,学会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排出:汗液导管排出→调节体温
2.影响汗液排出的因素
-环境温度:高温→汗液排出增多→散热
-身体活动强度:剧烈运动→体温升高→汗液排出增多
3.汗液排出的意义
-维持水分电解质平衡:排除废物→平衡水分电解质
-排出废物:废物排出→健康保护
-调节体温:汗液排出→体温调节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引入生活实例: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汗液排出现象,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汗液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汗液的形成过程:血液经过组织细胞的代谢,水分、无机盐和尿素等废物进入血液,血液通过汗腺排出汗液。
③汗液的排出:汗液通过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
2.影响汗液排出的因素
①环境温度:环境温度较高时,汗液排出增多,以散发多余热量。
②身体活动强度:剧烈运动会导致身体温度升高,汗液排出增多,以散热和调节体温。
5.例题五:如何保持良好的汗液排出状态?请给出两个建议。
答案:保持良好的汗液排出状态,可以采取以下两个建议:
1.适当增加水分摄入,保持身体水分充足,促进汗液的排出。
2.注意调节环境温度,避免过热或过冷的环境,以维持正常的汗液排出。
内容逻辑关系
1.汗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①汗液的成分:水、无机盐、尿素等。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通过实践活动掌握生物学知识。
汗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
![汗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ed43b9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81.png)
第二节汗液的形成和排出教课目的1.说出皮肤的构造和功能2.说出汗液的形成和排出,以及它对人体的意义3.确定器官的构造与功能相一致的看法教课要点皮肤的构造和汗液的形成教课难点汗液的排出,以及皮肤的体温调理教课准备多媒体课件教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夏季到了,好多同学特别是女生,都怕被晒黑,那么,为何皮肤简单被晒黑呢还有为何人的排汗量在夏季要比在冬季要多呢这其实都与皮肤的构造和功能有亲密的关系,今日我们就来学习第四章第二节汗液的形成和排出。
二、讲解新课(一)皮肤的构造和功能1.课件出示思虑题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联合教材 71 页图和下边的几段话,睁开议论沟通。
小组合作,议论沟通(时间 5 分钟)(1)皮肤由哪几部分构成(2) 皮屑来自于皮肤的哪一构造由学生报告议论沟通的结果(3)皮肤不当心划破了,过几日伤口就愈合了,教师适合点拨你能解说此中的原由吗这说了然皮肤有如何的功能(4)皮肤损害后会有血液流出,那么伤口起码伤到了皮肤的哪层构造(5)皮肤的隶属构造有哪些2.(1) 多媒体出示皮肤构造模式图,让学生对照图片说出皮肤的构造:表皮和真皮。
表皮属察看图片,总结沟通于保护组织,真皮属于结缔组织,因此皮肤从构造层次上来说是器官。
(2)由学生说出表皮由角质层和生发层构成。
皮屑来自于角质层零落的细胞,并且角质层细胞摆列密切,能够防备细菌的侵入;从而教师学生展现,教师适合点拨指引学生总结出皮肤的第一个功能——保护。
伤口之因此能够很快愈合,主假如生发层的原由,由于生发层细胞能够分裂产生新细胞;从而再指引学生总结皮肤的第二个功能——再生。
学生总结,教师点拨(3)教师发问:假如皮肤受伤,可是没感觉到痛苦也没流血,这说明伤到了皮肤的哪一层为什么假如流血呢(4)皮肤之因此有弹性主要原由是什么此外,为何皮肤会变黑让同位之间互相轻轻地掐一下对方,让学生体验一下皮肤的此外一个功能——感觉外界的刺激。
学生总结皮肤的隶属构造:汗腺、皮脂腺、毛发、指甲等。
鲁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4.5.2《汗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
![鲁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4.5.2《汗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329a5ef46527d3250ce00f.png)
4.2汗液的形成和排出(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说出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重点)(2)描述汗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以及它对人体的意义。
(重、难点)(3)确立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皮肤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确立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
(2)通过学习切实体会皮肤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增加生活常识和技能,并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
(3)通过图形观察,归纳总结,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观察皮肤的结构,帮助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待和分析问题。
(2)通过对皮肤的结构和卫生保健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充分认识生物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体验探究知识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体会生命的奥秘和探索生命的欲望。
4、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讲授法、直观教学法、分析讨论、引导释疑等方法相结合。
难点突破策略:学习汗液的形成和排出部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观察汗腺的结构入手。
在了解汗腺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了解汗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为了把微观的内容变得形象和直观,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把汗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制作动态课件,以便学生观察、体会和描述。
同时,在课件中还应体现出温度对汗液分泌的影响,从而加深学生对皮肤具有调节体温作用的理解。
课前准备:老师准备:制作PPT课件。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搜集关于皮肤结构的知识,形成初步的认识。
问题再现知识拓展能力提升当堂达标问题再现一、皮肤的结构(1)表皮:位于,由组织构成。
分为和。
细胞分裂能产生新细胞。
表皮内没有血管和。
(2)真皮:由构成,内含和。
(3)附属物:、、毛发、指(趾)甲等。
二.汗液的形成和排出(1)形成:血液流经汗腺周围的毛细血管时,、、等进入汗腺形成汗液。
(2)排汗:通过___________排出体外。
汗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汗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2f0783a4a7302768e99393b.png)
学生对于皮肤很熟悉,但真正准确认识的并不多。他们对抽象的理解还存在困难,而对于形象的理解相对要容易一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通过直观的模型、插图、图片、视频的演示,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知识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实验探究,小组活动加深对皮肤的认识和理解。
课标解读
在知识层面上,《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描述汗液形成和排出的途径”。在能力层面上,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上,要求学生树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养成生活中要讲卫生,常洗澡、勤换衣,让皮肤保持清洁的卫生习惯。
课前准备
课件、视频文件、皮肤模型、放大镜、一次性手套、薄纸片
教学策略
主要采用学生自主思考,引导推测,合作探究,实物观察,启发互动,小组合作等策略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及技术应用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播放利用学生实验室活动、午休、体育活动状态拍摄的照片制作的视频。
提出问题:“维持各项生理状态都需要能量来维持生命活动”那能量来源于组织细胞的什么作用?
(3)用手指按压手指尖的皮肤,然后放开,可以看见按压处变白,过一会儿又恢复发红。
(4)用薄纸擦拭鼻翼两侧及额头的皮肤,可见薄纸上有油迹印迹。
提出问题:通过认真的实验发现了哪些更多的结构特点?
追问学生对于观察到的皮肤的结构特点,除毛发指甲是可以用肉眼观察到的现象,大家能否解释为什么感到触、疼痛、压、弹性、血流?
因为与物理知识相联系,在活动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同时注意课堂的气氛,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集体学习中,可利用天热洗澡凉爽这一生活案例。
盘点收获
对照学习目标,收获了哪些内容
汗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汗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126c2a42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74.png)
3《汗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2.说出汗液的形成和排出,以及它对人体的意义教学重点皮肤的结构和汗液的形成教学难点汗液的排出,以及皮肤的体温调节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1.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组织引导学生讨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2.调动学生大胆发言,谈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并且鼓励学生多动手写一写,加深记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皮肤结构模型一、导入新课我们在天气很热、运动后、情绪紧张、吃刺激性大的食物、进食热汤热菜......我们的身体会出现什么现象?“挥汗如雨”“汗流浃背”甚至“汗流满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要解释这些现象本节课的知识会给你帮助。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节汗液的形成和排出》。
二、出示学习目标三、讲授新课导语:人自诞生之日起,就自备一件奇特的“皮衣”它就是我们的皮肤。
下面我们来观看一段视频关于皮肤的故事,来初步了解一下我们的皮肤。
(一)皮肤的结构和功能:1.出示皮肤显微镜下的图片,这是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皮肤。
并通过皮肤结构模型,讲解皮肤结构。
2.观察图3.4—5,尝试辨认识记皮肤的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和位置。
:回忆并辨认出皮肤的各部分结构。
找学生爬黑板写出,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写。
话展开讨论交流。
(时间 5分钟)(1)皮肤由哪几部分组成?(2)皮屑来自于皮肤的哪一结构?(3)皮肤不小心划破了,过几天伤口就愈合了,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4)如果皮肤受伤,但是没感觉到疼痛也没流血,这说明伤到了皮肤的哪一层?为什么?如果流血呢?(5)皮肤之所以有弹性和韧性主要原因是什么?(6)皮肤的附属结构有哪些?5.由学生汇报讨论交流的结果教师适当点拨并板书:(1)由学生说出皮肤包括表皮和真皮。
表皮由角质层和生发层组成。
(2)皮屑来自于角质层脱落的细胞,而且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可以防止细菌的侵入;进而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皮肤的第一个功能——保护。
(3)伤口之所以能够很快愈合,主要是生发层的原因,因为生发层细胞可以分裂产生新细胞;进而再引导学生总结皮肤的第二个功能——再生。
汗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5
![汗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5](https://img.taocdn.com/s3/m/36376d80a32d7375a41780c8.png)
课时课题;笫三单元第四章第二节汗液的形成和排岀一课吋课型;新授谍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重点)2、说明汗液的形成和排出,以及对人体的意义。
(难点)能力目标:注重弓I导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九注重生活中要讲卫生常洗澡、勤换衣,让皮肤保持清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鞍学方祛及学法指导;1.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组织弓I导学生讨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2.学生以组为单位交流展示(抢答与指定学生回答相结合)・调动学生大胆发気谈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3.先让学生相互评价,然后教师给予肯定,强调应注意的问题。
课前准备:教师:1、制作课件、学案2、对学生进行分组学生:1、课前对本节内容进行预习;2、品尝自己的汗液。
教学过程:一、创境导入:同学们,你今天(最高气温34C)下午骑车上学的路上热吗?出汗了吗?出示运动时大汗淋漓的画面,提出问题:画面中的姚明正在紧张地训练着,汗水浸透了他的衣服。
你知道汗液是怎样形成和排出的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揭开其中的秘密。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学生经常遇到的现象出发,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道理。
自 然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一)皮肤的结构:过渡:(出示问题)1为什么皮肤被划伤后,有的伤口流血而有的伤口不会流血呢? 2、 头皮屑是怎样形成的?3、 触摸、挤压自己手上的皮肤,有什么感觉?为什么?4、 手上的老茧是怎样形成的?5、 皮肤受损的地方容易感染,这说明了什么?这些问题都与皮肤的结构有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皮肤的结构。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出示课件皮肤的结构图,让学生结合课本自主学习完成下列问题: (一)、观察课本 71页图3.4-5皮肤结构模式图,辨别皮肤的结构。
皮肤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有什么特点? (请你完成图解,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在课本中标出。
优质公开课教学课件精选汗液的形成和排出课件设计
![优质公开课教学课件精选汗液的形成和排出课件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2ba688abd64783e09122bbe.png)
少
少
以上过程说明了皮肤的什么功能? 直接参与的结构是什么?
调节体温
血管和汗腺
保护
角质层 黑色素 真皮
皮肤 功能
感觉 真皮内感觉神
经末梢
另外皮肤还有再生能力 分泌---皮脂腺
排泄 汗腺
调节 血管 体温 汗腺
皮肤是不是一个器官? 为什么?
人体的主要排泄途径有哪些?
肺: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气体形式) 肾:排出水、无机盐、尿素(尿液形式) 皮肤:排出水、 无机盐、尿素(汗液形式)
肤却没有变得越来越薄呢?生发层
3.皮肤损伤容易感染,说明了什么? 角质层 保护
4.皮肤被划伤后为什么有时候出血,有时候不出
血? 表皮不含血管,真皮含有血管
5.捏一捏、扭一扭自己手上的皮肤,有什么感觉?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真皮含丰富的弹性纤维和 胶原纤维
6、皮肤能感觉到冷、热、痛等,为什么?
真皮中有感觉神经末梢
环境温度高时:
温度高: 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皮肤温度高-→ 散热增多
汗液分泌增多-→汗液蒸发-→带走热量
环境温度低时:
温度低: 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 降低-→散热减少
汗液分泌减少-→散热减少
环境 毛细血管 血流量 汗液排出量 皮肤散热量
温度高
扩张 增多
多
多
温度低 收缩 减少
10
3 4
1
5
6
2
7 8 9
生发层中含有黑色素细胞。
自学课本72页相关链接
皮肤的附属物
10
3 4
1
562ຫໍສະໝຸດ 7 8 9•角质层
•
表皮
• 皮肤的结构
《汗液的形成和排出》设计2
![《汗液的形成和排出》设计2](https://img.taocdn.com/s3/m/814af3e6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1d.png)
《汗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皮肤的结构示意图,说出皮肤的结构,并结合生活体验推测其功能2.通过观察汗腺的结构,说出汗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示意图、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肾单位结构和功能的学习,认同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辩证观点。
认同皮肤的重要性,积极做好皮肤的卫生保健【教学重点】皮肤的结构和功能、汗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汗腺的结构,说出汗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炎热的夏季,人们饮水量增加,但排尿量减少,这些水分以什么形式排出了呢?它又是怎样形成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课:(一)皮肤的结构1.让学生阅读课本图及文字,填写学检导学提纲2.展图:引导学生分析学习(1)皮肤的结构:表皮:上皮组织角质层和生发层真皮:由结缔组织构成皮肤的功能:根据结构推测其功能:保护、排出废物、调节体温、感受痛、触、压、冷热刺激的功能角质层表皮:由上皮组织构成,分为生发层皮肤的结构弹性纤维真皮: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含有胶原纤维皮肤附属物:1、汗腺2、皮脂腺3、毛发4、指(趾)甲等3.让学生小组讨论解释常见的生活现象(1)皮肤被划伤后为什么有时候出血、有时候不出血?(2)头皮屑是怎样形成的?(3)触摸、挤压皮肤,有什么感觉?为什么?(4)手上的老茧是怎样形成的?(5)皮肤受损的地方容易感染,这说明了什么?(二)汗液的形成和排出1.教师展示汗腺图: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辨认汗腺的结构:分泌部和导管2.让学生尝试说出汗液形成过程,然后动画演示汗液形成和排出过程3.利用媒体展示气温高低不同时血管状态的不同及其对汗液形成和排出的影响,从而理解皮肤调节体温的功能小结:回顾总结皮肤的结构和功能,并让学生谈谈对皮肤重要性的认识,由此引发学生对做好皮肤卫生保健的关注血液→汗腺→汗液→导管→体外形成排出。
最新《汗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最新《汗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dd9beff14791711cd7917b1.png)
《汗的形成和排出》
教学设计
《汗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皮肤的结构,结合生活体验推测其功能。
(重点)
2、通过观察汗腺的结构,说出汗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难点)
3、认同皮肤的重要性,积极做好皮肤的卫生保健。
能力目标:
注重引导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并养成讲卫生,常洗澡、勤换衣,让皮肤保持清洁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1、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并利用同步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知识。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课本、观察图片和视频,对设计的问题进行主动思考、小组讨论、最后自己得出科学结论。
这既体现了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识图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力求整个课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3、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资料信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拓展延伸、触类旁通,加深对皮肤的理解和保护。
三、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
学生:1、课前对本节内容进行预习。
2、搜集和皮肤相关的资料信息。
四、教学过程:。
初中生物《汗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汗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87b3f841a37f111f1855b51.png)
初中生物《汗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夏天到了,许多同学都发现自己的皮肤变黑了,这是为什么呢?人们常说“这个人的脸皮可真厚”,脸部的皮肤真的很厚吗?一些同学进入初二以后,发现自己的脸上长出了“小痘痘”,这是怎么回事又该怎样预防呢?皮肤常年暴露在外接触许多细菌,为什么不腐烂变质呢?人的肤色为什么会有差异……这些问题都与皮肤的结构密切相关。
(二)、讲授新课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主要有三条途径:1、通过呼吸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水;2、通过尿液排出绝大多数废物;3、通过汗液排出那个能相适应的。
部分水、无机盐、和少量的尿素。
前两条途径我们已有所了解,本节课我们重点了解第三条途径,看看皮肤有哪些结构特点。
(资料补充,投影展示):皮肤覆盖在人体表面,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成年人的皮肤展开面积接近2平方米,重量约为人体重的1/20。
虽然是最大的器官,皮肤却很薄,平均2毫米左右,最薄的部位是眼皮的皮肤,只有0.5毫米,而最厚的部位是手掌和脚跟的皮肤,也不过为4-5毫米。
教师提示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学:1、皮肤有几部分组成?各部分有哪些结构特点?2、皮肤有哪些功能?3、能说明皮肤与调节体温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自学后师生进行知识点梳理:人的皮肤分为表皮和真皮。
死亡的表皮细胞不断脱落,有人计算过,把一个人一生中脱落的皮肤表皮加起来,平均重量将超过227千克。
表皮的深层细胞具有很强的分生能力,补充脱落的角质层的任务正式这层结构完成的,由此可以推断深层细胞具有什么特点?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
想想看,平时我们不小心擦伤了皮肤,过几天伤口就痊愈了,现在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夏天过后我们的皮肤变黑了,就与这种细胞有关——黑色素细胞。
黑色素细胞可以产生黑色素,黑色素可以吸收紫外线,防止其损伤深层皮肤,对人体有保护作用,是人体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性表现。
参加室外活动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很有好处,但在夏天外出或进行日光浴时应当适度,因为过度的日晒会加速皮肤的老化,甚至会引发皮肤癌。
汗液的形成和排出-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汗液的形成和排出-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6a2e35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4f.png)
汗液的形成和排出-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体汗腺的结构和分布;2.了解汗液的成分及其作用;3.了解汗液的形成过程;4.了解汗液的排出方式及其作用;5.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汗液的成分及其作用;2.汗液的形成过程。
难点1.掌握汗液的形成过程;2.理解汗液在人体中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概述汗液的作用;2.讲解汗腺的结构和分布;3.介绍汗液的成分及其作用;4.解释汗液的形成过程;5.探究汗液的排出方式及其作用;6.总结汗液在人体中的作用;7.课堂练习;8.课后作业。
四、教学手段黑板、标图、幻灯片。
五、教学流程1. 概述汗液的作用(5分钟)汗液是人体的一种特殊的分泌产物,是帮助人体调节体温、排毒、保护表皮的重要功能性液体,有利于维护机体内环境的平衡。
2. 讲解汗腺的结构和分布(10分钟)汗腺是人体内分泌系统的一部分,是一种能分泌汗液的特别器官。
在人的皮肤下分布着非常多的汗腺,对人体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3. 介绍汗液的成分及其作用(10分钟)汗液主要由水、无机盐、草酸、葡萄糖、青黄质等物质组成。
汗液在人体内起到了很多重要的作用,其中最主要的作用是进行散热和排毒,还可以为肌肉提供所需的水分。
4. 解释汗液的形成过程(30分钟)汗液的形成过程分为3个步骤:1.汗腺吸收周围组织的毛细血管中的液体;2.经过汗腺分泌细胞的处理后,吸收其中的营养物质,形成汗液;3.汗液从汗腺分泌细胞分泌至汗腺导管,最终流出人体。
5. 探究汗液的排出方式及其作用(25分钟)汗液的排出方式分为两种:1.张力分泌方式:一般产生于老年人,是因为由于“火候”过盛而引起的;2.受神经系统控制的特殊汗液分泌方式。
6. 总结汗液在人体中的作用(5分钟)汗液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分泌物之一,它可以帮助调节体温、排毒、保护表皮等,有利于维护人体的健康和平衡。
7. 课堂练习(5分钟)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1.汗液的作用是什么?2.汗液主要由哪些物质组成?3.汗液的形成过程分为几个步骤?8. 课后作业(5分钟)1.完成课堂练习题;2.阅读课本相关章节,总结汗液的作用和形成过程,写一篇300字的读书心得体会。
七年级生物下册《汗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下册《汗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358c98f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e3.png)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科学方法,对汗液形成和排出的过程进行研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素养。
3.组织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分享观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培养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强调学生在讨论和练习中取得的成果,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
3.提醒学生关注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4.倡导学生关注生物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汗液的形成和排出》这一章节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人体生理现象充满好奇,对生物学有较高的兴趣。在之前的课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人体的排泄系统,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在理解汗液形成和排出的过程中,可能对汗腺的结构、功能及汗液成分等方面的知识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教学手段,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生物学观念,为后续生物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c.开展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针对性解答,帮助学生克服难点。
3.教学过程设计:
a.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人体排泄系统,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b.新课呈现:以讲解、演示、实验等多种方式呈现新课内容,提高学生的兴趣。
c.课堂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七年级生物上册4.5.2汗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鲁科版五四制
![七年级生物上册4.5.2汗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鲁科版五四制](https://img.taocdn.com/s3/m/37bccd69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57.png)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尝试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可以通过制作更加生动形象的PPT和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汗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同时,我也会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观点,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价值观培养:学生能够认识到汗液排出的意义,即调节体温,排出废物,并能够关注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
4. 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能够在课前通过自主阅读和思考,对汗液的形成和排出有一定的了解,并在课后通过拓展学习,进一步拓宽知识视野。
5. 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中,能够与他人合作,分享自己的观点,并能够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想法。
5. 请举例说明汗液排出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答案:汗液排出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例如,在炎热的天气下,人体会通过出汗来降低体温,以避免过高的体温对身体的损害。同时,汗液中还含有废物,如尿素等,通过出汗可以排出体外,维持机体的健康。如果汗液排出不畅,可能会导致体温过高,影响身体健康。因此,保持汗液的正常排出对人体的健康非常重要。
3. 汗液排出的意义是什么?请Fra bibliotek例说明。答案:汗液排出的意义包括调节体温和排出废物。例如,在炎热天气下,人体会通过出汗来降低体温,以保持体温的平衡。同时,汗液中还含有废物,如尿素等,通过出汗可以排出体外,维持机体的健康。
4. 请简述汗液的排出途径。
答案:汗液的排出途径是通过皮肤的汗腺。汗腺是皮肤上的小管状结构,能够分泌汗液。汗液通过汗腺排出体外,从而完成汗液的排出过程。
《汗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
![《汗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e32613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35.png)
《汗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阐明汗液的形成过程,说出皮肤的排泄功能,列举汗液排出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皮肤结构模型、分析资料,提高学生观察、逻辑思维与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目标:认同皮肤对维持人体稳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自身健康、讲究卫生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汗液形成的部位及过程;皮肤作为排泄器官的功能体现。
2.教学难点:理解汗腺的结构与汗液形成、排出机制间的联系;认识皮肤排泄对体温调节等内环境稳态的作用原理。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知识要点,如汗腺结构、汗液形成原理等核心内容,为学生搭建知识框架。
2.直观演示法:利用皮肤结构模型、多媒体动画展示汗腺细微构造、汗液分泌动态过程,将抽象知识形象化。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针对“汗液分泌异常的影响”等话题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碰撞,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运动员运动后大汗淋漓、冬季皮肤干燥起皮等图片,提问:“我们的皮肤为什么有时会出汗,出汗又有什么作用呢?”引发学生好奇,导入新课。
2.新课讲授(25分钟)皮肤结构概览(5分钟):教师展示皮肤分层立体模型,指引学生观察表皮、真皮、皮下组织位置与形态特点,重点介绍表皮角质层保护、真皮内血管神经及汗腺分布,强调汗腺在皮肤排泄中的关键角色,为理解汗液形成铺垫。
汗腺探秘与汗液形成(12分钟):结合高倍放大汗腺结构示意图,讲解汗腺包括分泌部和导管,分泌部周围有丰富毛细血管。
动画演示汗液形成:血液流经汗腺周围毛细血管,血浆中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物质滤过毛细血管壁进入汗腺分泌部形成原尿,原尿在分泌部细胞重吸收等加工下成为汗液,沿导管排出体外,期间穿插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各环节原理。
皮肤排泄功能剖析(8分钟):对比尿液成分,列举汗液主要成分,阐述皮肤排泄尿素、多余水分和无机盐功能;举例说明如夏季出汗散热维持体温稳定,揭示皮肤排泄对体温调节、内环境稳态意义,小组讨论分享生活中出汗感受与对身体影响实例。
七年级生物《汗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
![七年级生物《汗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aab9502b160b4e777fcf16.png)
七年级生物《汗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学习目标:1、说出皮肤的结构和功能2、说明汗液的形成和排出,以及它对人体的意义3、确立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学习重点:皮肤的结构学习难点:汗液的分泌学习内容及方法:本节主要学习皮肤的结构及汗液的形成和排出。
皮肤也是排出代谢废物的器官,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
皮肤中的汗腺能分泌汗液,能排出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废物。
自学内容:1、皮肤由哪两部分组成?( )A、角质层和生发层B、角质层和皮下脂C、表皮和真皮D、角质层和真皮2、皮肤中与调节体温有关的结构是( )A、表皮和血管B、生发层和汗腺C、血管和汗腺D、皮脂腺和汗腺3、人的手掌上的厚皮俗称"老茧",其显着增厚的部分属于( )A、生发层B、角质层C、皮下脂肪D、脂肪细胞3、皮肤擦伤后有血液流出,这是因为擦伤了( )内的血管。
A、角质层B、生发层C、表皮D、真皮4、皮肤中黑色素细胞位于( )A、角质层B、生发层C、真皮D、皮下脂肪5、皮肤的冷热感受器位于( )A、角质层B、生发层C、真皮D、皮下组织6、皮肤的结构不包括( )A、表皮B、真皮C、皮下组织D、生发层学习疑问:视野拓展:1、为什么当被物体划伤后,有的伤口流血而有的伤口不会流血呢?达标检测:1、有些人喝了酒,脸色绯红,其生理变化发生在皮肤( )A、角质层B、生发层C、皮下组织D、真皮2、人体最大的器官是 ( )A、肺B、小肠C、皮肤D、肝脏3、我们穿的皮鞋、皮衣主要是利用牛或羊皮肤的哪一层制成的( )A、角质层B、表皮层C、生发层D、真皮层4、剧烈运动时,运动员表现为满脸通红,大汗淋漓,这体现了皮肤的什么功能?( )A、保护和排泄B、排泄和调节体温C、排泄和感受D、保护和感受外界刺激5、皮肤烧伤而失去再生能力,至少伤到皮肤的( )A、真皮的致密结缔组织B、表皮下面的皮下组织C、表皮的角质层D、表皮的生发层6、下列那一项措施对预防痤疮有一定的作用?( )A、要少吃蔬菜和水果B、要经常用温水和香皂洗脸C、要多吃含脂肪和糖类的食物D、要多吃辣椒等刺激性食物。
七年级生物上册4.5.2《汗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鲁科版五四制
![七年级生物上册4.5.2《汗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鲁科版五四制](https://img.taocdn.com/s3/m/e89ef48d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e6.png)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汗液的成分和形成过程感到困惑,特别是对于汗液中不同成分的作用和重要性可能难以理解。此外,学生可能对实验操作中的一些细节不够熟悉,如如何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和记录实验结果。同时,学生可能对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感到挑战。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围绕科学探究能力、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进行设计。
1. 科学探究能力:学生将通过观察实验和进行小组讨论,培养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他们将通过实验操作,学会使用科学方法来探究汗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培养实验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生命观念:本节课通过学习汗液的形成和排出,帮助学生建立对人体排泄系统的生命观念。学生将理解汗液排出的重要性,以及人体如何通过汗液调节体温和排除废物。
课堂
1. 课堂评价:
2. 作业评价: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在布置作业时,我会设计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解答题目巩固所学知识。在批改作业时,我会认真审阅学生的答案,并给出具体的评价和反馈。对于学生的错误和不足,我会指出并提供正确的指导和改正方法,帮助他们及时纠正错误并提高解题能力。同时,我也会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d. 实验室器材:准备实验室所需的器材,如显微镜、样本等,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增强实践能力。
七年级生物上册4.5.2汗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鲁科版五四制
![七年级生物上册4.5.2汗液的形成和排出教案鲁科版五四制](https://img.taocdn.com/s3/m/972329ab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79.png)
3. 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 PPT:教师利用PPT展示汗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的图片、图表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知识。
- 视频:播放与汗液排出相关的视频,如实验操作过程、实例案例等,增加学生的实证感和兴趣。
4. 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生物学学习的态度。
5. 社会责任: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生物课程中已经学习了人体的基本组成、细胞的功能、人体的主要系统等知识。他们对人体的结构和功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汗液的形成和排出机制的具体细节还不够熟悉。
- 水分:为主要成分,调节体温
- 电解质:维持体内水盐平衡
- 有机物质:排出体内的废物
5. 影响汗液排出的因素
- 气温:升高时汗液排出增多
- 湿度:较高时汗液排出增多
- 运动强度:增加时汗液排出增多
6. 汗液的生理作用
- 散热:有助于维持体温的稳定
- 排出废物:排出体内的废物和多余的电解质
7. 异常汗液排出的情况
答案:汗液和尿液都是人体排泄废物的途径,但它们的成分和排出机制有所不同。尿液主要通过肾脏过滤血液形成,含有更多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而汗液则主要通过汗腺分泌,含有较少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
例题9:
问题:请解释出汗过多对身体的影响。
答案:出汗过多可能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失衡,影响健康。因此,在炎热的天气或进行剧烈运动时,应适当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第三单元第四章第二节汗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三单元第四章第二节汗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61135339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92.png)
b.汗液颜色、气味与人体健康有什么关系?
6.总结反馈,巩固提高: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巩固所学内容。同时,教师要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教学效果,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7.课后作业,拓展延伸:布置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让学生调查家庭成员的出汗情况,分析原因,并撰写调查报告。
2.知识讲解,深入浅出: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图片、动画等多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汗液的形成过程,强调汗腺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体温调节的重要性。
3.实践操作,亲身体验: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例如,组织学生进行汗液分泌实验,观察在不同温度下汗液分泌量的变化。
3.教师针对学生作业中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汗液的形成过程、作用以及与体温调节的关系。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3.教师强调生物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观察、思考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3.教师结合生活实例,讲解保持适当出汗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如排毒、散热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汗液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
b.汗液在体温调节中起到什么作用?
c.为什么在不同环境下,汗液分泌量会发生变化?
2.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共同分析、讨论问题。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汗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上册】
![《汗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b7c5ea0d4afe04a1b171de6f.png)
《汗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2)说明汗液的形成和排出,以及对人体的意义。
(3)确立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2、能力目标:注重引导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3、情感目标:注重生活中要讲卫生,常洗澡、勤换衣,让皮肤保持清洁。
加强小组交流互助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2)汗液的形成和排出。
2、难点: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方法1、教法:本堂课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将其贯穿于教学的三个阶段(课前、课堂、课后)。
皮肤的结构是本节的重点,先通过课件整体感知,然后分段对比,引导推测,使学生理解区分表皮和真皮,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逐步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引向深入,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推测和总结能力。
2、学法:可以采用观察归纳、讨论探究,分析比较、综合运用等方法,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教会学生从资料、图像和动画过程中捕捉信息,充分利用自身的观察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运用已有知识来获取新知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课件,制作学案。
2、对学生进行分组。
教学过程教学反思1、收获收获之一:将我在师大所学的课件制作用于教学实践中,由此我制作了一系列的教学课件,如肺内的气体交换、尿的形成等,收益匪浅,颇有成就感。
收获之二:对新课标的认识更上一层楼。
例如在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如何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活动等。
2、困惑:我认为进行教学设计的目的是本着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的,然而若要真正落实下去,一堂课的时间会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我们将无暇顾及书后的练习,即使有的课时间充裕,但也无法顾及大容量的生物基础训练上的题目。
然而为了应付会考,我们教师不得不占用那可怜的有限的课时,战胜本应属于学生进行活动的时间,要知道我们的教师几乎是在马不停蹄地赶呀、追呀,喘不得一口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示思考题]:
①汗液的形成与尿液的形成有什么相同之处?
②排出汗液有什么意义?这说明皮肤还有什么功能?
[动画展示]:
环境温度高低不同时,真皮中毛细血管的舒缩情况,以及血流量,汗液排出量,皮肤散热量的多少。
引导学生仔细对比观察环境温度不同时毛细血管的舒张收缩情况和汗液的排出量以及皮肤的散热量。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复习
教师投放排泄的概念及排泄的途径的知识题板。
学生做游戏,翻题板,复习排泄及排泄的途径等知识。
用触发器功能制作的PPT。
导入
教师播放:一幅“姚明正在擦汗的图片”
学生观看、思考,人为什么会出汗?汗液的成分是什么?
多媒体播放:姚明正在擦汗的图片,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皮肤的结构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察“皮肤结构模式图”并自学教材71页的内容。
[大屏幕展示]:“皮肤结构模式图”及问题
①我们的皮肤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②皮肤的各部分结构分别具有什么特点?
③推测一下皮肤的各部分具有什么功能?
1、表皮
引导学生观察表皮的构成,叙述各层的结构特点,提醒学生注意生发层的颜色,并补充有关黑色素的知识。
思考,总结,回答。
多媒体播放动画
屏幕展示
评价
分发课堂达标测试题
(梯度设题,自助餐式、限时完成)
限时完成
同桌互批
(1)纸笔测试
(2)实物投影展示规范答卷,鼓励性评价
七、教学特色
1.充分利用了数字化教学技术。
通过翻题板由小组随机认领问题,通过交互游戏强化对排泄及排泄的途径等基础知识的复习。以flash动画,对细胞的汗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进行形象演示。用实物投影展示,实现即时评价。通过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将抽象知识直观化、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二、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表现,喜欢交流。学生对于生物个体的生长发育有很直观的认识,而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比较抽象,对微观世界的变化更是缺少感受。学生对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总结的能力。学生对于皮肤很熟悉,但真正准确认识的并不多。他们对抽象的理解还存在困难,而对于形象的理解相对要容易一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通过直观的图片、模型、视频、动画的演示,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知识的基础上,可以纠正、加强他们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说出皮肤的结构及功能。
(2)描述汗液的形成及排出过程,理解皮肤的排泄功能。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皮肤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确立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
(2)通过学习切实体会皮肤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增加生活常识和技能,并学会将所学知
2、真皮
[引导学生思考]:真皮的什么结构使其具有弹性和韧性?
[提醒学生观察比较]:这两种结构在表皮中有没有?
[引导学生思考]:
3、皮肤的附属物
(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汗腺”“皮脂腺”“毛发”等结构,并简单介绍这些结构的功能。)
带着思考题认真观看。
小组进行讨论,结合பைடு நூலகம்上相关介绍。
回答:
①我们的皮肤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识运用于实际生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了解皮肤的结构,帮助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待和分析问题。
(2)通过对皮肤的结构和卫生保健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充分认识生物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
教学中用到的技术:
学生观看、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播放动画。
皮肤的卫生保健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讨论学习。
[屏幕展示]:勤洗澡,勤换衣,保持皮肤清洁。
小结:
[引导学生思考]:
皮肤是不是一个器官,为什么?
皮肤的结构决定它具有多种功能,这种现象体现了哪种生物学观点?
皮肤的功能有哪些?
如何保护皮肤?
边观看课件,边听老师讲解。
②皮肤的各部分结构分别具有什么特点?
③推测一下皮肤的各部分具有什么功能?
准备一块猪皮和两张白纸,让一名学生到讲台上,分别揉、撕猪皮和白纸,体会真皮的弹性与韧性,并把自己的体会说出来。
思考并回答:
真皮的什么结构使其具有弹性和韧性?
播放皮肤的结构图片。
播放图片:
真皮中的血管和神经末梢。
汗液的形成和排出
[动画展示]:“汗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汗液的形成和排出》一节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汗液的形成和排出
一、教材分析
本章是继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完成以后,人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必须及时排出体外,人体废物的排出途径有三条,本节所讲的为其中之一,故本章内容与前三章联系非常密切,互为因果。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对新陈代谢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课标》中对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是:描述汗液形成和排出的途径。本节内容包括“皮肤的结构”和“汗液的形成和排出”两部分。
复习——通过翻题板由小组随机认领问题,通过交互游戏强化对排泄及排泄的途径等基础知识。
导入——以一幅“姚明正在擦汗的图片”导入新课,提高兴趣。
讲授——用flash动画对汗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进行形象演示。
教学评价——投影展示规范答卷,鼓励性评价。
在教学中,通过这些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抽象知识直观化、教学评价更即时,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2、充分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很好的运用了当堂达标教学模式。
3.对传统教学手段进行适当创新使用。
(1)使用翻题板做游戏,观看flash动画演示,让大家共同参与,有利于培养合作探究精神和思维能力。
(2)最后的教学效果评价环节,采取梯度设题、自助餐式完成、限时测试、同桌互批等方式,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适当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