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的变化教案加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蜡烛的变化
教材分析
《蜡烛的变化》一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的第一课。本单元共4课,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认识的物体的两种变化,一种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种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第二部分主要介绍这两种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生活中接触过蜡烛,但真正观察过蜡烛的变化的学生可能很少,所以要通过加热,冷却、燃烧蜡烛的实验来认识蜡烛的物理、化学两种变化形式。
学情分析
经过多学期的科学学习,六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对科学充满兴趣,对探究实验充满好奇,基本养成了先思考后实验的习惯,并会对实验过程作记录。但因学生发展差异性的存在,还要加强监督学生的科学记录。在实验过程中始终要求学生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的两种变化形式,形态变化(物理变化)。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
2、根据物质变化的前后过程,会判断是那种变化形式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蜡烛燃烧时产生什么现象。发光,发热,空气的变化,黑碳
难点:判断物质变化的类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演示:通过蜡烛感观认识,引出课题。
二、动手实践,感悟发现
1、蜡烛是我们熟悉的物品,问①仔细观察蜡烛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白色,有点软,容易弄碎,能发光等。
②如果要使蜡烛发生变化,你会有哪些方法?学生回答:白色,有点软,容易弄碎,能发光等。
板书:蜡烛的变化
2、学生分组实验:
(一)“加热蜡烛”的实验:
加热蜡烛的实验步骤:
(1)把小块蜡烛放在蒸发皿里。
(2)点燃酒精灯,用酒精灯加热几分钟,看看蜡烛的变化。
(3)熄灭酒精灯,再将蒸发皿用夹子取下,放在硬纸上,等蜡蜡油冷却后看看是怎样的呢?
(二)“点燃蜡烛”的实验:
点燃蜡烛的实验步骤:
(1)用点燃蜡烛,看看蜡烛发生了什么变化?
(2)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3)将另一只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重新罩在火焰上方。
让学生从感观上认识蜡烛的特点。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需要学生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紧密结合学生的亲自动手、实践、体验,由此转化而成。
3、比较实验结果,谈发现
指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产生了新物质。
加热蜡烛实验:
在加热的情况下,蜡烛由固态变为液态,冷却后又由液态变为固态,没有新物质产生。
点燃蜡烛实验:
在燃烧的过程中,温度在升高,滴下了蜡油;有新物质产生(炭黑、水、二氧化碳等)。
教学目标得以落实。
三、交流、讨论
四、引导学生探究,归纳总结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哪几类?
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
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如蜡烛受热熔化。
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发光发热等现象表现出来,如蜡烛的燃烧。
思考:什么是化学变化?什么是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是外形和状态的改变。
化学变化: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
五、运用、巩固知识
六、课堂练习
1、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化学变化
⑴把铁块磨成铁粉
⑵把铁块放在地面上,生锈了
⑶把湿衣服放在太阳下,晒干了
⑷铜锭抽成铜丝
⑸铁在高温下熔化成铁水
⑹煤的燃烧
⑺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为氨气、水、二氧化碳
《蜡烛的变化》教学反思
这次我们进行有效教学,我认为本节课的设计是以课堂和学生为主体的,是基于课堂,立足于学生的。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整个过程都交由学生操作,学生评说,教师只做引导。过程设计比较有序,巧妙,使学生的探究欲望不因课堂的结束而终结,而是更加勾起了他们渴望探究的欲望和热情。
本节课的过程始终围绕重点进行活动。比如:师:加热蜡烛实验“请同学观察实验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蜡烛融化,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产生新物质,只是形态发生了改变,所以我们做
的是物理变化。师:点燃蜡烛实验“请同学观察实验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我们把蜡烛给点着了,它在燃烧过程中不单发光、发热,而且产生了新的物质,所以我们做的是化学变化!”课堂上学生们全员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个别地方稍嫌不足。比如课堂语言不够精练;细节贯穿也不够。教学语言单调,没有激趣的语言,以后教学过程中注意语气的变化。另外,点燃蜡烛实验第二步骤用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水蒸气,由于水滴形成较慢采用观察幻灯片动画,学生不容易领会。磨刀不误砍柴工,本实验应该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观察实验结果,而不是采用直观观看结果的办法。第三步骤观察澄清石灰水变化,由于实验材料准备不充分,结果不直观。幻灯片上演示烧杯“浑浊”变化细微,不够明显,对以上两个不足之处以后教学中注意加强。
能力提升方面,由于教学时间紧凑,大部分结论不是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得出,如: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包括颜色、气体、沉淀等。而是教师直接出示其结论,致使学生对知识掌握不牢固。此外,由于实验条件限制,不能做到每位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学生实验能力得不到提高。最后一个环节,结课有些匆忙,时间明显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