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化学_吴庆生_第四章结构化学第二节化学键和分子结构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PPT课件

最外层为2个电子的正离子。 如Li+等。
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正离子。如K+等。 2.拟稀有气体组态(18电子组态)
最外层为18个电子的正离子。如Cu+ 、Ag+、Zn2+ Cd2+ 、Sn4+、Pb4+等。 3.含惰性电子对的组态(18+2电子组态)
次外层为18个电子, 最外层为2个电子的离子。 如Pb2+、Sn2+、Ga+等。
上页 下页 目录 返回
3. 晶格能 (lattice energy)
◆ 定义 1mol 的离子晶体解离为自由气态离子时所吸收
的能量,以符号U 表示。
MX (S)
M+ (g) + X- (g)
◆ 作用 度量离子键的强度。晶格类型相同时,U与正、
负离子电荷数成正比,与离子间距离r0成反比。
化合物
NaF NaCl NaBr NaI
上页 下页 目录 返回
量子力学处理H2分子的结果:
两个氢原子电子自旋方 式相反,靠近、重叠, 核间形成一个电子概率 密度较大的区域。 系统能量降低,形成氢 分子。
形成条件 XA – XB > 2.0
形成化学键 -450 kJ·mol-1
上页 下页 目录 返回
2. 离子键的特点
●
本质是静电引力(库仑引力) f
q q R2
● 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库仑引力的性质所决定)
● 键的极性与元素的电负性有关
NaCl
CsCl
上页 下页 目录 返回
离子键中键的极性
xA-xB 离子性百分率(%)
上页 下页 目录 返回
Question 3 写出 BF4- 离子的 Lewis 结构。
大学工科化学课件-第4章 物质结构基础

2
x 2
2
y 2
2
z 2
8 2m
h2
(
E
V
)ψ
Erwin Rudolf Josef Alexander Schrödinger The Nobel Prize in 1933
四个量子数
(1) 主量子数 n
确定原子轨道离核的远近和原子轨道能级的高低; 取值越大,电子出现几率最大的区域离核越远,原子轨道
◆ 轨道的钻穿能力通常有如下顺序:ns>np>nd>nf ,这意味着, 亚层轨道的电子云按 同一顺序越来越远离原子核, 导致能级按E(ns)<E(np)<E(nd)<E(nf)顺序分裂。
◆ 如果能级分裂的程度很大, 就可能导致与临近电子层中的亚层能级发生交错。例如, 4s电子云径向分布图上除主峰外还有3个离核更近的小峰, 其钻穿程度如此之大, 以 致其能级处于3d亚层能级之下, 发生了交错。
X射线管
X射线衍射图
电子源
电子射线衍射图
Clinton Joseph Davisson (left) with Lester Germer (right)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1937
测不准原理 1927年,德国的海森堡提出:对于微观粒子不可能同时准确测 出其速度(或动量)和位置,测得的速度(或动量)准确度越 高其位置误差也越大,反之亦然。
Sample Exercise 1: 计算铁原子中① 1s,② 2s或2p,③ 3s或3p,④ 3d,⑤ 4s上一个电子的
屏蔽常数 值和有效核电荷数Zi。
Solution:
对于1s上一个电子: = 10.30 = 0.30,Z* = 26 0.30 = 25.7 对于2s或2p上一个电子: = 70.35 + 20.85 = 4.15,Z* = 26 4.15 = 21.85 对于3s或3p上一个电子: = 70.35 + 80.85 + 21.00 = 11.25,
结构化学第二章

结构化学第二章在结构化学中,化合物的结构是研究的基础。
本章将介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命名法,以及一些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由碳和氢组成,并可能包含氧、氮、硫、磷等其他元素。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主要包括原子之间的相互连接方式和它们的立体构型。
原子之间的连接有两种常见的方式:共价键和离子键。
共价键是通过共享电子对而形成的,离子键是通过电子转移而形成的。
有机化合物的立体构型指的是原子或取代基之间的空间排列方式。
常见的立体构型包括手性和立体异构。
手性指的是分子不重合的镜像图像。
手性分子的一个典型例子是氨基酸和糖类分子。
手性分子的两种镜像结构称为对映异构体,它们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可能不同。
手性分子对于生物体的功能和活性至关重要,因此手性在药物研究和生物化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立体异构是指分子中原子的相对位置不同。
立体异构分为构象异构和光学异构。
构象异构是由于键轴的自由旋转而引起的不同构象之间的差异。
光学异构是由于分子的手性而引起的不同异构体。
命名有机化合物的方法包括命名根据碳链的长度和取代基的类型,以及根据它们的立体构型来命名。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根据碳链的长度分为简单化合物和复杂化合物。
简单化合物的命名基于它们的碳链长度,如甲烷、乙烷、丙烷等。
复杂化合物的命名基于主要碳链和取代基的位置。
通常,主要碳链中的碳原子被编号,然后取代基被命名为前缀,并标明它们的位置。
根据立体构型来命名有机化合物时,常用的方法是使用R和S系统。
这种系统基于分子中所有原子的优先级,其中原子的优先级基于原子的原子序数和它们所连接的原子的数目。
然后,分子中连接到主要碳原子上的取代基按照次优先级和优先级顺序命名。
在结构化学中,有一些重要的有机化合物需要特别关注。
其中,醛类化合物、酮类化合物、羧酸和酯类化合物、胺类化合物、醇类化合物和脂类化合物是最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醛是一个具有碳氧双键和至少一个氢原子的化合物。
酮是具有碳氧双键的化合物,而羧酸是具有羧基(-COOH)的化合物。
普通化学-物质结构基础 ppt课件

思考:29号元素的的电子排布式如何?
1s22s22p63s23p63d104s1 外层电子的排布式,称为特征电子构型 P207-8
例5.3 写出26Fe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布式和特征电子构型以及Fe3+离子的特征电子构型。
元素周期表分区
P205-7 207-3
sp3杂化轨道成键特征:
4个键指向正四面体的四个 顶点,键角为109°28'。
例如:
CH4, CX4, C(金刚 石),SiC等。
H
H
CH H
甲烷的空间构型
附图5.16 sp3杂化轨道
杂化轨道的应用(续) P205-11
sp3不等性杂化
氨分子中N原子可以进行sp3杂化形成不等性sp3杂化轨道。
N原子不等性sp3杂化轨道成键特征:
思考:NaCl晶体中钠离子与氯离子之间、金属铜中铜原子与铜原子之间,H2O
中氢原子与氧原子之间各有什么键? 答:NaCl晶体中钠离子与氯离子之间是离子键;金属铜中铜与铜之间是金 属键,在水中, H2O分子中H原子与O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 H2O间存在分 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共价键的特性 P205-10
键
键
图5.15 s键和p键重叠方式示意图
图5.16 氮分子中三 键示意图
5. 分子轨道理论
当原子形成分子后,电子不再局限于原来的原子轨道, 而是属于整个分子的分子轨道。
分子轨道由组成分子的原子轨道组合产生,组合前后轨道总数不变。 组合前后系统的总能量不变 组合前原子轨道中所有的电子在组合分子轨道中重新分布,分 布法则与电子在原子轨道中的排布类似。
分子的空间构型和杂化轨道理论
2) 杂化轨道的应用
基础化学课件:化学键及分子结构

典型物质化学键与分子结构关系分析
离子化合物
以氯化钠为例,钠原子和氯原子之间通过离子键连接,形成立 方晶格结构。离子键的强度决定了氯化钠的高熔点和稳定性。
共价化合物
以甲烷为例,碳原子与四个氢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连接,形成正四面体结构。 共价键的极性和强度决定了甲烷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不易溶于水、高温下稳 定等。
感谢您的观看
分子形状与大小
分子形状
分子形状由分子中原子排列方式和化 学键类型决定,有直线形、平面形、 三角锥形、正四面体形等多种形状。
分子大小
分子大小通常用分子直径或分子体积 来表示,与分子中原子大小、化学键 长度和分子形状有关。
分子间作用力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范德华力
范德华力是存在于分子 间的一种吸引力,与分 子极性和大小有关,通 常存在于非极性分子之 间。
分子内相互作用影响化学键稳定性
分子内的相互作用,如氢键、范德华力等,可以影响化学键的稳定性。这些相互作用的存 在可以使得分子更加稳定,也可以使得某些化学键更容易断裂。
分子对称性影响化学键性质
分子的对称性可以影响化学键的性质和反应活性。例如,对称分子中的化学键通常具有相 同的反应活性,而非对称分子中的化学键则可能具有不同的反应活性。
共价键特点
有方向性、有饱和性。
共价键分类
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金属键
金属键定义
金属晶体中金属原子(或离子)与自由电子形成 的化学键。
金属键特点
无方向性、无饱和性。
金属键形成条件
金属单质及一些金属合金。
Part
02
分子结构基础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原子结构
基础化学课件:化学键及分子结构

为平面三角形
B
F
F
B: 2s22p1
2p
2s
基础化学课件:化学键及分子结构
BF3的形成 2 p
2p1 2S2
激发
2p
2s
sp2
sp2杂化
基础化学课件:化学键及分子结构
基础化学课件:化学键及分子结构
基础化学课件:化学键及分子结构
基础化学课件:化学键及分子结构
基础化学课件:化学键及分子结构
基础化学课件:化学键及分子结构
2 价键理论(valence band, VB法)
2.1 键的形成与特点 2.2 键型
2.1 键的形成与特点 价键(Valence Bond, VB)理论基本观点:
两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相连形成分子。 是基于电子定域于两原子之间的成键理论。
共价键的形成与本质:
(1)成键两原子靠近时, 键合双方各提供自旋 方向相反的未成对电子。
(2)键合双方原子轨道应尽可能最大程度地 重叠。(对称性相同, 能量相近的轨道发生重叠)
共价键的本质: 原子相互接近时,由于原子轨
道的重叠,原子间通过共用自旋 方向相反的电子对使体系能量降 低,由此形成共价键。
共价键的特征
(1)饱和性 H Cl H O H N N
(2)方向性 (原子轨道角度分布以同号重叠)
2p
sp3杂化
2s
基础化学课件:化学键及分子结构
基础化学课件:化学键及分子结构
H 2O
2p
2s
H O H10430'
sp3杂化
sp 3
基础化学课件:化学键及分子结构
104o30’
基础化学课件:化学键及分子结构
小结:杂化轨道的类型与分子的空间构型
(优质)化学键与分子结构PPT课件

+
+
+
+
+
+
+
+
+
+
+
+
+
+
+
+
+
+
+
+
图:金属的电子海模型,带正电的球表示内层电子原 子核,周围的著色表示非定域电子构成的电子海
特点: 无方向性、无饱和性
金属特性:
•导电性:自由电子在外电场作用下可定向流动; •导热性:不断碰撞的自由电子可将热量交换和递; •延展性:金属可以在不破坏晶体结构,受力作用时整 层滑动。 •金属光泽:自由电子能够吸收并重新发射很宽波长范 围的光线,使金属不透明而具有金属光泽。
导体中存在导带,在电场作用下,导带中的电子很容易跃入导 带中的空分子轨道中去,从而导电。绝缘体和半导体中不存在导 带,这是它们的共同点,不同的是满带和空带之间的禁带的能量间 隔不同。一般绝缘体的能量间隔大,一般电子很难获得能量跃过禁 带;而一般半导体的能量间隔,在一定条件下,少数高能电子能跃 过禁带而导电。
(优质)化学键与分 子结构PPT课件
本章教学要求
基本要求: 掌握化学键和分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和有关
理论,了解化学键的成键本质。 重 点: 共价键的基本理论。 难 点: 分子轨道理论。
2.1 化学键的分类 2.2 共价键的成键理论 2.3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是物质能独立存在并保持其化学特性的 最小微粒,而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迄今,人 们发现112种元素。正是由这些元素的原子构成 分子,从而构成了整个物质世界。那么原子与原 子如何结合成分子;分子和分子又如何结合成宏 观物体?前者是化学键问题,后者是分子间力的 问题。
2020届一轮复习鲁科版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及性质 课件(147张)

(4)离子化合物中含离子键不含共价键。( )
(5)C2H4 分子中含 σ 键和 π 键的个数比为 4∶1。( )
(6)H2O2、C2H4、N2H4 分子中均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
[答案] (1)× (2)× (3)× (4)× (5)× (6)√
()
[知识应用] 下列物质: ①NaCl ②Na2O ③Na2O2 ④NaOH ⑤H2SO4 ⑥H2O ⑦N2 ⑧(NH4)2CO3 ⑨CO2 ⑩H2O2 ⑪Ne ⑫C2H4
(2)Ge 与 C 是同族元素,C 原子之间可以形成双键、叁键,但 Ge 原子之间难以形成双键或叁键。从原子结构角度分析,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由题意可知,X 可能为 H、Li、Na,Y 可能为 O、S,故 X、Y 形成的化合物有 H2O、H2O2、H2S、Na2O2、Na2O、Na2S 等。]
2.(2019·日照模拟)2017 年 1 月,南京理工大学胡炳成教授团队 成功合成世界上首个全氮阴离子盐,全氮阴离子化学式为 N-5 。下列 关于全氮阴离子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分子中含 8 个 σ键和 2 个 π键,B 错;分子中含有 为非极性键,C 错;分子中的 C 为 sp2 杂化,D 错。]
4.已知 N—N、N==N 和 N≡N 键能之比为 1.00∶2.17∶4.90, 而 C—C、C==C、C≡C 键能之比为 1.00∶1.77∶2.34。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关于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2)课件

正负离子间距d=0.433a 如:ZnS、ZnO、HgS等 AB型的离子晶体除以上三种类型外,还有六方ZnS型
AB2型的离子晶体有CaF2型和金红石(TiO2)型等。
3. 离子半径比与配位数和晶体构型的关系 4. PPT超链接例题\例4.1.doc
关于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2)
§4-1 离子键理论
一、离子键的形成
离子键理论认为: (1) 当电负性小的活泼金属原子与电负性大的活泼非金属原子相遇
时,它们都有达到稳定结构的倾向,由于两个原子的电负性相差 较大,因此它们之间容易发生电子的得失而产生正、负离子。 (2) 所谓稳定结构,对于主族元素来讲这它们所生成的离子多数都 具有稀有气体结构,即p轨道全充满状态(如NaCl中的Na+和Cl)。对于过渡元素来讲,它们所生成的离子d轨道一般都处于半 充满(3d5)状态。但是过渡元素的s和d轨道能量相近例外者很 多。 (3) 原子间发生电子的转移而形成具有稳定结构的正、负离子时, 从能量的角度上看,一定会有能量的吸收和放出,而且新体系的 能量一般也是最低的。
离子半径大致有如下的变化规律:
(a) 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具有相同电荷数的同族离子的半径依次 增大。 例:离子半径大小顺序:Li+<Na+<K+<Rb+<Cs+
(b) 在同一周期中主族元素随着族数递增,正离子的电荷数增大, 离子半径依次减小。
如:Na+>Mg2+>Al3+ (c) 若同一元素能形成几种不同电荷的正离子时,则高价离子的半
• 离子键:由原子间发生电子的转移,形成正、负离子, 并通过静电作用而形成的化学键。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种原子间靠共用电子对结合起来的化学键叫 做共价键(covalent bond)。 通过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叫共价化合物 (covalent compound)。
15
1927年,英国物理学家海特勒(W. Heitler)和 德国物理学家伦敦(F. London)首次用量子力学方 法处理氢分子结构,在现代量子力学的基础上说明 了共价键的本质,进而发展成现代化学键理论。 用量子力学方法处理分子体系的薛定谔方程很复 杂,严格求解经常遇到困难,必须采取某些近似假 定以简化计算。由于近似处理方法不同,现代化学 键理论产生了两种主要的共价键理论。
F− Cl − Br − I−
2+ 2+ 2+ 2+
+
2+
3+
−
2−
3−
7
离子电荷Z是指离子所带的电荷。按照物理原理,离 子电荷(绝对值)越大,其静电作用越强。而当所 带电荷相同时,离子半径越小,其静电作用越强。 对于同种构型的离子晶体,离子电荷越大,半径越 小,正负离子间引力越大,晶格能越大,化合物的 熔点、沸点一般越高。通常用离子势Z / r来表示Z及 r对离子静电作用的综合影响。离子势越大,则对异 号离子的静电作用愈强,生成的离子键愈牢固。
11
③ 9~17电子构型:ns2np6nd1-9。如Mn2+、Fe2+、 Fe3+、Co2+、Ni2+等d区元素的离子。(这些离子相应 的原子结构为:ns2np6nd1-10(n+1)s1-2,失去最外层的 s电子及部分次外层nd电子成离子) ④ 18电子型:ns2np6nd10。如Cu+、Ag+、Zn2+、 Cd2+、Hg2+等ds区元素的离子及Sn4+、Pb4+等p区高 氧化态金属正离子。 ⑤(18+2)电子型(n-1)s2(n-1)p6(n-1)d10ns2。如Sn2+、 Pb2+、Sb3+、Bi3+等p区低氧化态金属正离子。
结构化学
第二节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
1
化学键(Chemical band)是指分子或晶体中 相邻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之间的强烈作用 力。根据作用力性质的不同,化学键可分为 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基本类型。不同 的分子或晶体具有不同的化学组成和不同的 化学键结合方式,因而具有不同的微观结构 和不同的化学性质。
4
2.离子键的特征 (1) 无方向性 由于离子电荷的分布可看作是球形对称的,在各个 方向上的静电效应是等同的。 (2) 无饱和性 同一个离子可以和不同数目的异性电荷离子结合, 只要离子周围的空间允许,每一离子尽可能多地吸 引异号电荷离子,因此,离子键无饱和性。但不应 误解为一种离子周围所配位的异性电荷离子的数目 是任意的。恰恰相反,晶体中每种离子都有一定的 配位数,它主要取决于相互作用的离子的相对大小, 并使得异性离子间的吸引力应大于同性离子间的排 斥力。
19
2.价键理论对共价键 的说明 (1) 共价键的形成 以氢分子的形成为例 来说明共价键的形成。 采用量子力学方法求 解氢分子的薛定谔方 程,可得到两个氢原 子相互作用的能量(E) 与核间距(d)之间的 关系,
两个氢原子体系的能量变化曲线
20
氢分子的形成
根据氢原子的薛定谔方程,两个自旋相反的电子互相靠近, 根据氢原子的薛定谔方程,两个自旋相反的电子互相靠近, 能量最低. 能量最低
18
分子轨道理论据此解释了共价键的形成,并能较好 地解释了分子的磁性、大π键、单电子键等共价键 的一些特性。但分子轨道理论的数学处理较为复杂, 且不像价键理论那样形象直观,也无法解释共价化 合物的空间几何构型。VB法和MO法各有其成功和 不足之外,并得到广泛的应用。限于篇幅,本章将 着重介绍价键理论。
17
另一种共价键理论是由莫立根(R. S. Mulliken)、 洪特(F.Hund)和伦纳德·琼斯(J. E. Lennard Jones)在1932年前后提出的分子轨道理论,简称 MO法。分子轨道理论的着眼点在于成键过程的结果, 即由化学键所构成的分子整体。一旦形成了分子以后, 成键电子不再仅属于成键原子,仅局限于在成键原子 间的小区域内运动,而将在整个分子所形成的势场中 运动,其运动状态和相应的能量可用类似于原子中的 波函数来描述,这种描述整个分子中电子运动状态的 波函数称为分子轨道。采用近似处理,将组成分子的 各原子的原子轨道通过线性组合得到各种能级高低不 同的分子轨道,电子遵照一定规则依次排布在分子轨 道上。
13
具有18电子构型的Ag+离子比8电子构型Na+的表现 出更强的静电作用,故两者性质也不同:NaCl易溶 于水,而AgCl难溶于水(表明Ag+对Cl-作用比Na+强); Ag+易形成配合物,而Na+却不易形成配合物(由 于Ag+有多余的空轨道)。
14
二、共价键 1.共价键理论的发展历史
或用短线“-”表示共用电子对:
10
正离子的电子层构型,既有与稀有气体相同的电子 层构型,也还有其他多种构型。根据离子的外层电 子结构中的电子总数,可分为2电子型、8电子型、 18电子型、18+2电子型和9~17不饱和电子型等五 种离子电子构型: ① 2电子构型:1s2。如Li+,Be2+。 ② 8电子构型:ns2np6。如Na+、Mg2+、Al3+、Sc3+、 Ti4+等。
5
3.影响离子键强弱的主要因素 (1) 离子半径,离子电荷与离子势Z/r 离子半径r是指离子在晶体中的接触半径。把晶体中 的正、负离子看作是相互接触的两个球,两个原子 核之间的平均距离——核间距d,即为正、负离子半 径之间之和,即 d = r + r
+ −
离子半径的测算示意图
6
元素的离子半径周期性变化规律与原子半径的变化 规律大致相同: 同一主族各元素的电荷数相同的离子,离子半径随 电子层数的增加而增大。 如 r < r < r <; rMg < rCa < r。 < rBa r Sr 同一周期各元素的离子,当电子构型相同时,随离 子电荷数的增加,阳离子半径减小,阴离子半径增 < 大。如 rNa > rMg > r, rF < rO 。 rN Al 而阴离子半径总比同周期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大。同 一元素的高价阳离子总比低价阳离子小。
Ne原子的电子排布为:1s22s22p6,无未成对电子, 一般不能构成共价键。故稀有气体总以单原子分子 存在。
25
因此,一个原子含有几个未成对电子,则最多只能 和几个自旋相反的电子配对,形成几个共价键。这 就是共价键的饱和性。这是与离子键明显不同的。 例如,N原子的电子排布为:1s22s22p3,有三个未 成对电子,可以构成三个共价键,如NH3;或一个 共价三键,如N≡N。
23
价键理论把上述用量子力学方法处理氢分子的结果 推广到一般共价键的成键过程,指出共价键的本质 是由于成键原子的价层轨道发生了部分重叠,结果 使核间电子云密度增大,导致体系的能量降低,这 表示成键原子相互结合形成了稳定的新体系,即形 成了分子。这就是共价键的本质。
24
(2) 价键理论的要点 ① 两个含有未成对的价电子(亦称孤电子,独电子, 单电子)的原子接近时,它们的未成对价电子可以 相互配对,形成稳定的共价键。 例如,H原子的电子排布为:1s1,Cl原子的电子排 布为:1s22s22p63s23p5,两个原子各有一个未成对 1s 3p 的1s或3p价电子,可以自旋相反方式互相配对,形 成共价单键H-Cl。
26
② 形成共价键时,在可能范围内原子轨道之间必须 沿电子云密度最大的方向进行重叠。这是因为成键 电子的原子轨道重叠越多,其电子云密度也越大, 形成的共价键越牢固。这就是共价键的方向性。 例如,当H的1s电子和Cl的一个未成对3p电子(譬 如3px)配对形成共价键时,必须沿着x轴的方向才 可能达到电子云最大程度的重叠 。此例中x轴方向 就是键轴方向。
基态
电子自旋相反的两个原子轨道 电子自旋相反 的两个原子轨道 重叠, 形成基态, 重叠 , 形成基态 , 核间的电子 密度大增,能量最低。 密度大增,能量最低。 电子自旋相同的原子轨道重叠时 , 电子自旋 相同的原子轨道重叠时, 相同的原子轨道重叠时 形成斥态。 核间的电子密度低, 形成斥态 。 核间的电子密度低 ,的形成 1916年,德国化学家柯塞尔(W. Kossel)提出了离 子键理论,解释电负性差别较大的元素间所形成的 化学键。
离子键形成过程的能量曲线
3
当带有相反电荷的离子彼此接近时,通过静电吸引, 逐渐靠近,并使体系的总能量不断降低。但当两 个或多个异性离子彼此相吸达到很近的距离时, 正负离子的电子云之间,以及它们的原子核之间 的斥力将随着核间距的缩小而迅速变大,并使整 个体系的能量也迅速增大。当原子核间的距离达 到某一个特定值时,正负离子间的引力和斥力达 到平衡,体系的总能量降至最低。此时体系处于 相对稳定状态,正负离子间形成一种稳定牢固的 结合,即形成了化学键。这种由正负离子间的静 电引力形成的化学键称为离子键。 通过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或晶体,称为离子化合 物或离子晶体。
16
一种是由美国化学家鲍林(L. Pauling)和斯莱脱 (J. C. Slater)提出的价键理论,简称VB法或电子 配对法。价键理论在讨论化学键的本质时,着眼点 是由原子形成分子的基础,即形成化学键的原因, 以及成键原子在成键过程中的行为和作用。价键理 论指出,若两个原子各自具有未成对的价层电子, 当它们彼此靠近时,双方的独电子就可能彼此自旋 配对,成为一对共用电子对。而这对共用电子对将 被限定在两个原子间的一个局部小区域内运动,在 两个原子中间形成一个较密的电子云区域,藉此把 两个原子紧密的联在一起,形成一个共价键。在 1931年,鲍林和斯莱脱在电子配对法的基础上,又 提出了杂化轨道理论,以解决多原子分子的立体结 构问题,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价键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