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第二课汉代儒学检测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代儒学检测题

一、选择题

1、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严重倒退

B.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加强

D.知识分子迷信孔子权威

解析“百家争鸣”的背景是列国纷争、社会剧烈变化的春秋战国时代。当时的中国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制度尚不成熟,所以思想文化领域才得以“百家争鸣”。汉武帝时,为了配合政治上的“大一统”局面,便在思想领域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由此可看出,从前者到后者的变化,实质上反映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不断强化的轨迹。因此,C项符合题意。答案 C

2、孟子说:“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两者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 )

A.主张民贵君轻B.维护统治秩序

C.强调层层分封D.体现以德治民

解析:“君权神授”认为皇帝的权力是上天授予的,具有天然的合理性,皇帝代表上天在人间行使权力,管理人民。这实际上是一种愚民,维护统治秩序的政策。“大一统”指的是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统一,也是一种维护统治秩序的政策。故选B项。答案:B

3、董仲舒曾说:“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而大本举矣。”对这一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

A.主张君权神授,民众应绝对顺从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主张王者承天命而教化人民

解析由材料“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可知,其主张君权神授,但没有提到民众应绝对服从,故A项错误;材料未反映董仲舒对人性所持的态度,

排除B项;材料中未体现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排除C项;从材料“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可知,董仲舒主张王者承天命而教化人民。所以答案选D项。答案 D

4、西汉时期,太学开设并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尔雅》等课程。这反映出儒学教育( )

A.课程设置多样化 B.逐步官方化和制度化

C.由精英化走向世俗化 D.向社会下层扩展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西汉太学开设的主要是讲解儒家经典的课程,不能体现课程设置的多样化,故A项错误;太学是西汉时期最高等级的官方教育机构,儒家经典课程由太学讲解,体现了儒学教育的逐步官方化和制度化,故B项正确;太学教育属于精英教育,不能体现儒学教育由精英化走向世俗化以及向社会下层扩展,故C、D两项错误。答案:B

5、自汉朝“独尊儒术”后,孟子本应在孔子之后,享尽尊崇。但是孟子却一直得不到统治者的重视。汉武帝、唐太宗等几代盛世王朝的帝王都曾祭拜孔子,孟子则如空气般被忽略掉了。这主要是因为孟子的思想( )

A.代表人民的利益和立场

B.不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

C.批判和否定君主专制

D.提出了“仁政”学说

解析:孟子的思想,如“仁政”学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民众的利益,但其代表的是统治者的立场与利益,也没有否定君主专制,故排除A、C、D三项。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这不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故B项正确。答案B

6、西汉初期,陆贾在其天人学说中,把阴阳家的“天人感应”说引入了进去;叔孙通等人把“礼”与形而上的“大一”“天地”“阴阳”“四时”联系在了一起;贾谊在其《新书·道德说》中则公开用《老子》的宇宙观作为其儒家道德论的依据。这表明,当时儒学( )

A.具有成为汉代官方正统思想的趋向

B.继承了先秦诸子思想的精华

C.奠定了汉代新儒学的发展基础

D.开始融合道家及阴阳家的学说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汉初儒学既吸收了阴阳家的“天人感应”说又吸收了

道家《老子》的宇宙观,这些为汉代儒学的发展尤其是董仲舒新儒学奠定了基础,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体现出儒家思想的地位,故A项排除;材料不是强调继承而是强调融合,故B项排除;D项“开始”说法错误。答案 C

7、孔子提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强调秩序,但并未神化君权。后来董仲舒则提出“道之大原出于天”“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这一变化( )

A.反映了儒学前后产生的矛盾

B.适应了当时的政治需要

C.结合了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D.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解析:西汉董仲舒对先秦儒学进行了继承和发展而非前后矛盾,故A项错误;董仲舒继承、发展儒学,宣扬“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迎合了统治者加强君权,巩固统治的需要,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出这一变化结合了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文化变迁更多是受政治因素的影响,故D 项错误。答案:B

8、除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和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外,汉代皇帝都以“孝”为谥号,称孝惠帝、孝文帝、孝武帝、孝昭帝等。这表明汉代( )

A.皇室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B.孝道扩展成为社会伦理

C.儒学正统地位得以巩固

D.统治者提倡以孝治天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儒学的影响。汉代皇帝几乎都以“孝”为谥号,这表明当时统治者提倡以孝治天下,以巩固统治,D项正确;宗法观念是指等级观念、继承规则、宗族法规等,而材料没有体现这些信息,A项错误;材料主题是皇帝谥号而非社会伦理,排除B项;东汉末年的战乱以及佛、道学说兴起,使得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C项错误。答案D

9、《剑桥中国隋唐史》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中大部分人……都来自书香门第。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唐代没有实行过科举制

B.科举制有利于选拔人才

C.察举制的影响依然存在

D.应试士人熟知儒家经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