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州区农业产业布局与发展讲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袁州区农业产业布局与发展
一、基本概况
袁州区位于江西省西北部,是宜春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也是赣西地区重要的人流、物流、信息中心。

全区国土面积221109平方公顷,其中陆地面积215292公顷,内陆水域面积5817公顷。

境内以丘陵为主,占全区总面积的60%,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中部;中山、低山主要分布在南部,约占全区土地面积的35%;袁河两岸的狭长河谷,间有少量的平原、阶地。

本区土壤以红壤为主,约占全区总面积的62%,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区,其次为黄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宗壤。

本区属中亚热带湿润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无霜期长。

年平均气温17.2℃,年均降雨量1603毫米,无霜期272天。

本区河流纵横交错,主要河流有袁河及其支流西村河、新田河、南庙河、新坊河等。

大小水库星罗棋布,主要有大型水库飞剑潭水库,中型水库沙江水库、酌江水库、里睦水库、石溪水库。

本区现有20个乡镇,8个街道办事处(其中涉农街道办事处6个),4个国有林场,311个村民委员会,4974个村民小组,18.11万农户,72.61万农业人口,农业劳动力489526个,农业人均耕地1.28亩。

2007年实现农业总产
值25.86亿元,完成财政收入4.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33元。

本区交通运输发达,浙赣铁路、沪昆高速公路和320国道贯穿其中,省、市、县、乡、村各级公路四通八达,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讯条件十分优越,程控电话、移动电话覆盖了全区乡村,为实现农业产业化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二、农业产业的指导思想、布局、目标和任务
(一)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十七大精神,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和谐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基础,以基地建设为重点,依靠科技进步,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发展粮食生产,重点发展林果业,加快发展畜牧业,把袁州区农业产业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布局
1.以市区为中心,按近郊、中郊、远郊来布局。

近郊要发挥其郊区优势,以特种蔬菜、特种养殖和加工为主,成为中心城区稳定的蔬菜、副食品等农副产品供应基地。

中郊要大力发挥粮食、油料、苎麻、果树苗木等特色农业。

远郊要突出发展油茶、工业原料林和中药材生产基地。

2.以公路、铁路为主线,以城镇、集镇为依托,新建专业批发市场和农贸交易市场,加快农副产品的流通,大力兴办农产品加工业,打造龙头企业,繁荣城乡第三产业。

重点要以320国道和三水线为轴线,实施苎麻产业化工程,油茶低改工程和畜禽养殖,辐射全区,形成我区新的经济走廊。

(三)目标和任务
加速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同步发展,是我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根据“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全区人民要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艰苦努力,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有利条件,依靠科技进步,创区域特色,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亿斤优质稻谷增产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土保持、袁北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灌溉、农村饮水安全、畜禽疫病防疫体系、农村沼气、新农村建设、“农业110”综合服务体系等项目建设,努力把我区农业打造成现代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开创农村经济新局面。

重点抓好十三大基地、养殖小区建设:
1.亿斤优质稻谷增产基地。

为完成国家粮食生产重大使命,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省政府下定决心提高我省综合生产能力,提出了新增百亿斤优质粮食工程能力建设规划。

袁州区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建设县市之一,在彬江、西村等27个乡镇、街道(场所)建设50万亩高产优质粮田基地,通过重大引水工程、灌区建设和改造工程、土地
保护和土地整理工程、标准粮田建设工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工程、水资源开发工程、农业良种培育与推广工程、生态保障工程等项目措施,整体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使我区粮食总产提高到7.2亿斤的阶段性水平。

2.油茶产业基地。

在天台、西村、慈化、新田、金瑞、洪塘、飞剑潭、辽市等油茶主产区建立80万亩稳产、高产、优质商品油茶林基地,营建良种采穗圃1000亩,建无性系嫁接苗圃1000亩,培育芽砧嫁接苗3025万株,对现有低产油茶林进行更新改造,使单产由现有的4—5公斤,提高到25公斤以上。

大力发展油茶产业,以青龙高科为龙头,利用青龙高科的现有先进技术—冷榨高档茶油生产线,进行油茶的综合加工和利用,推动我区油茶产业向区域化、专业化、集约化、市场化的现代农业转变。

3.苎麻产业基地。

袁州区素称“中华夏布之乡”,早自东汉时期,民间就以手工木梭工艺和优质苎麻原料从事夏布生产,并因其“柔软润滑,平如水镜,轻如罗绡”而享誉全国,远销海外,成为久负盛名的中国特产。

早在唐宋时期,袁州夏布就列为贡品;清朝则是夏布生产的盛旺时期,品种有本色、漂白、染色和印花4种。

规格齐全。

由于袁州夏布具有质地洁白、不绉折、不变形、易洗涤、凉爽清汗、清盈耐用、吸水、防潮、保暖、耐磨等特点,在纺织业高度发达的今天,夏布仍然广泛用于装饰、造船、航天飞机、加工成衣等领域。

近年来,保护生态环境日益受到人们重视,以棉麻有机物为原料的纺织品特别受到欢迎,因此,来袁州洽购夏布的客商络绎不绝。

产品远销韩国、香港、日本和东南亚一带。

为了促进苎麻生产,以规模生产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日德麻纺、宏发夏布等麻纺企业为龙头,在金瑞、洪塘、三阳、寨下、柏木、楠木、芦村、彬江等乡镇建设优质苎麻生产基地10万亩。

4.茶叶生产基地。

禅茶作为明月山禅宗文化中最具代表性载体之一,且使禅茶融为一体,打造“明月山禅茶文化”的茶品牌,在保护旅游景区环境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对之进行独具特色的保护性产业开发,让“明月山的禅茶”成为宜春这个“禅宗圣地“的标志性礼品,进而成为宜春袁州的名片和象征,使人一喝到禅茶就联想到宜春袁州,一提起宜春袁州必提到禅茶,凸显宜春袁州清雅秀丽的绿色生态城市形象。

就如杭州西湖龙井、福建安溪铁观音、武夷大红袍、云南普洱茶一样,行销各地,影响全国乃至世界,整个城市因禅茶文化闻名于世,大放异彩。

让旅游与文化结合,以文化来提升旅游区的内涵和核心竞争力。

明月山的禅茶不仅可以为国际禅宗文化旅游节提供标志性支撑项目和产品,同时也带动当地禅茶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

在拉动全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同时,以宜春禅茶实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在温汤的明月山、仰山及其周边地区建成1万亩高产优质生态茶叶禅茶基地。

5.百万吨油菜生产基地。

袁州区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在17.2℃,年降水量在1600毫米,非常适宜油菜生长。

我区也是全国商品油菜生产基地县之一,有种植油菜的传统。

在全区24个乡镇、街道发展25万亩双低油菜种植基地,在彬江镇前白源村发展1000亩种子繁育基地,在育种目标上由“双低”转向“双低、双高”(高右、高产)。

以青龙高科为依托,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我区油菜生产迅速发展,提高我区油菜综合生产能力。

6.中药材产业基地。

袁州区素有种植车前子、白术、黄栀子、杜仲等中药材传统,并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

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以医药工业园为龙头,在天台、新坊、南庙、楠木等乡镇发展中药材10万亩,形成我区四大药材基地,使中药材种植成为我区经济作物生产的新亮点。

7.工业原料林基地。

以罗宾公司为龙头,充分利用荒山、荒坡、荒滩资源,重点在沪昆高速公路、320国道、“三水”线、浙赣铁路两侧建设杨树生产基地10万亩,在新坊等乡镇建设10万亩毛竹生产基地。

8.特色蔬菜基地。

积极引进蔬菜加工企业,一是在南庙、湖田、西村、新田、三阳、渥江、下浦建成1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并逐步将其中5000亩改造成有机蔬菜基地,以满足城乡居民日常供应;二是生姜、辣椒是我区的传统蔬菜种
植产品,在三阳、洪塘、金瑞、柏木建成3万亩的生姜、辣椒生产基地;三是在洪塘建成6000亩高山蔬菜基地,在辽市、飞剑潭、天台、新坊建成6000亩的野生蔬菜基地。

9.果树苗木基地。

彬江镇距市区15公里,有清萍公路、浙赣铁路贯穿其中,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该镇属沙滩地形,沙质潮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土壤酸碱度在5.6—6.3之间,微酸性让,非常适宜果树苗木种植。

区委、区政府领导非常重视和支持果树苗木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在彬江镇发展1000亩基地建设,其中引种采穗园300亩,育苗园700亩,把果树苗木生产打造成农业生产的一大亮点。

10.鳗鱼养殖基地。

鳗鱼是外向型渔业,出口创汇型渔业。

重点是抓好慈化、竹亭、辽市、三阳、渥江五个主要版块和土池养鳗鱼基地建设,建成鳗鱼无公害标准化养殖基地1万亩,年产优质安全鲜鳗1万吨,鳗鱼产业总产值达到1亿元。

11.水禽养殖小区。

我区河流纵横交错,水面资源十分丰富,在彬江、西村、芦村、新田等乡镇建设100万羽蛋鸭养殖基地,以袁州松花皮蛋厂为龙头,建成年产5000万枚松花皮蛋的生产能力,把我区的传统产品打出品牌,创出效益,成为我区经济的支柱产业。

12.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

我区有大中型生猪养殖场168个,已初步形成我区畜牧业的支柱产业,为提高我区规模养猪的标准化生产水平,转变畜牧业的增长方式,促进生
猪标准持续健康发展,建立高效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100个,生猪出栏达到80万头,成为我区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13.肉牛养殖小区。

我区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60%以上,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中部地区,养殖肉牛可以利用丰富的草地资源和农业生产的副产品。

以兴盛肉牛有限公司为龙头,在洪塘、新田、飞剑潭等乡镇建设10万亩的人工草场,建成牛改冷配站400个,肉牛专业户1万户,肉牛出栏达12万头的规模。

三、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用工业运作方式运作农业。

以基地为依托,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重点,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推进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

争取国家、省对农业产业化项目资金和国家税收减免、增息贷款、优惠利率等政策的支持。

发展壮大青龙高科、中密度纤维板厂、医药工业园、日德麻纺、宏发夏布麻纺企业、宜春禅茶发展有限公司、金辰皮蛋厂等龙头企业,力争建成省、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以上。

充分利用山地、水库、基地等资源,大力开发农业招商,鼓励和引导农民以土地出租、入股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发展一批蔬菜、水产、畜禽、食用菌等规模农业和休闲农业,培植一大批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加工大户、运销大户,促进规模化经营。

四、创新农业服务体系
鼓励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运销公司和农业经纪公司等农村中介组织,大力推进龙头企业+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专业协会+农户等经营方式,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形成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社会服务体系。

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和先进适用技术应用推广体系建设,建立适应当前农业及农村实际状况的科技推广运行机制。

加大优良品种的引进推广力度,不断提高良种普及率。

实施“沃土工程”,大力推广配方施肥。

推广免耕直播等高效栽培模式。

建设农业有还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加强农业病虫害测控和综合防治,建立完整的动物防疫体系,避免或减少畜禽的流行与发生;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确保食品安全。

利用网络平台,建立“农业110”综合服务体系项目,为广大农民提供便捷的科技服务和咨询,增强广大农民科技应用和创新能力,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

农经股
二O0九年六月三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