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乡土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乡土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摘要:结合当地民族特色,将本土传统文化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中,这对于本土非物质文化保护和学校德育、美育、文学艺术欣赏来说是一项双赢的结果,它既能使学校教育教学增添新的活力,又能使乡土传统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把民族民间艺术融入课堂,让学生初步了解本土深厚、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底蕴,达到初具欣赏艺术作品文学作品的审美意识。
加强德育素养以及对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意识,提高审美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民间艺术;文学艺术;传统文化;非物质文
、美术篇
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崇尚伦理道德、注重人文
理性、强调和谐观念、倡导忧患意识等等,学习和研究民族传统文化,继承、弘扬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对国民全面素质教育的培养,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整合资源。
就学校教育来说,不要只图追求所谓“高大
上”艺术层次为目的,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因材施教才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所以艺术教学内容的范畴不能局限于上级教育部门规定的教材。
既然实施新
课改,就要灵活、科学变通教学观念。
挖掘本土特色文化,
多渠道搜集素材,全方位整合资源,编成校本教材融入到教
学中去,让学生感受到浓浓民族风味,下、实的习俗,更加贴
近生活。
就我在以往教学中亲身体会,如果单一地灌输固定教材理论知识,这种周而复始教学模式定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产生排斥心里和厌学状态。
除了教材内容之外,我充
分利用本土民族文化资源,将平时搜集的素材系统归类、整
合后融入到教学中,更能激发学生情趣。
这对于本土非物质
文化保护和学校德育、美育来说是一项双赢的结果,它既能使学校教育教学增添新的活力,又能使乡土传统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各个民族、各个地域有着不同习俗,生产生活方式存在
大的差异,所以中国民族文化种类繁多、寓意深邃、内涵深厚,自成体系。
如把民间艺术融入到教学中去,就能丰富使教学资源,促进教学形式的多样性,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学理念更新并不是一味去追赶潮流而彻底抛去古老
的、经典的传统文化,在与时俱进,更新观念的同时,还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优良传统。
地方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从原始社会到今天,长达六七千年的历史文化的积淀。
理解、学习掌握民族传统基础知识,是对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继承和发展的关注,也是我们进行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教育的需要。
传承民族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让它世世代代源源不断传存延伸。
传承和保护。
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教育教学是
不可缺少的环节。
就艺术教育来说,地方民族文化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资源。
一堂好的艺术欣赏课,能够让学生受益匪浅,并且感受到艺术无限的魅力。
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大屏幕一边展示图片、视频给学生欣赏,一边以导游的身份作解说,引领他们的视野进入丰富多彩的民间活动场境、美丽的大自然以及纯朴人文景观之中,结合乡土特色资源(文物古迹、山水田园,民风习俗)展现在眼前,多彩的风情,纯朴的习俗,一幕幕如身临其境的画面让他们产生激情,感到舒心、欢快。
通过我的教学实践证明,将本土民间文化艺术资源引入
美术教学中后,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有丰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底蕴,感受到本土的亲切,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积极性。
每上一堂美术课,学生兴趣高涨。
地方节日文化、婚俗文化、丧葬文化、古迹、民间音乐、民族舞蹈、民族工艺等蕴涵的人文思想、传统观念能给学校教育教学中的艺术、语文、历史、体育课提供很好借鉴与启示。
结合高中新课改教育理念,让学生全面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加强学生道德修养,提高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将民族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让学生更深入了解本地
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缩短课程与学生的距离,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有助于学生形成保护少数民族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动意识,以实际行动担当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责任。
我相信以乡土传统文化作为地方教育教学的突破口,幵
发和利用好当地的社会艺术教育资源,必定会给农村教育开辟一条地方特色与民族特色相结合的新发展道路。
通过教学平台,不仅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而且促进他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引导具有重要的、深远的意义。
、文学篇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没有生活原形或者现象
就没有艺术创作的源头和灵感,也就是说生活中的所有点滴小事或者发生过的事是艺术素材的提供者和原形,而作者通过艺术手段的加工,精练的语言描述,有序的故事情节排列、渲染、夸张,集中矛盾等故事情节的等等描绘,就使一本小说或者是其他的文学作品更加的生动,耐人寻味。
在乡土美术欣赏的氤氲氛围中,我们的基础教育有了良
好的沃土。
艺术与诗歌。
艺术欣赏可与语文教学诗歌鉴赏意象意境
有着紧密联系,题干强调:这首诗的某联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氛围、场景、图景)?者必须有生活作基础。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必须找到意象,高大上的东西学生不知道,到你说美术课上见到的,生活中见到的,学生很快就会找到答案,找到意象,弓I导他们把这些意象叠加组成画面,弓I起情感共鸣,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观察生活中的真实美,上升到艺术欣赏中的艺术美,才
能达到生活和艺术的和谐统一。
艺术欣赏不但与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描写、烘托、渲染有紧密联系,还可以教会你在生活中穿衣打扮、布置家庭装饰美化生活环境。
艺术与共鸣。
文学艺术是一家,能领会:“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踏花归去马蹄香”、“红杏枝头春意闹”、“
枝红杏出墙来”定能理解诗歌蕴含的美,能悟出诗歌
中孤高的境界,这与艺术欣赏密不可分,艺术和文学的美是需要情感共鸣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洒满落日的黄昏,一位画家凝神
天际感慨万千
画家:今天多美的晚霞,明天定是艳阳天!
妻子:哦,好,明天我话晒被子!
呵呵,大跌眼镜了吧?再看看那个用苕帚蘸了白石灰刷
敦煌飞天壁画的王圆录,那个可恶又可伶的王道士不懂艺术为何物,难道政府、政府官员也不懂?
用高大上抽象的语言表达问题,我们这乡土气浓浓的群
体可能不理解,但用带有乡土气息的意象作例子,懂!这就是民间艺术与文学艺术达到的统一情感上达到的共鸣。
我们教育的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做的是育人的工作,我
们的工作关系到整个大环境的综合素质,关系到我们后代的综合水平。
教育学生学会爱美、欣赏美,用艺术的眼睛看世界,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阳光!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3 年度规划课题《苗族、
布依族聚居地课程社会化的研究》(课题批准号:BHA130056)
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