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激发学习的活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寓教于乐激发学习的活力

在情境的驱动下,学生的想象、形象思维就会积极展开,情感就会被撞击,于是便会激发求知欲,产生强烈的参与性。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不能充分理解、感受。小学生容易接受真实的、具体的事物,在特定的情境中会产生一定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运用一切具体形象的事物,来给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之中,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1 设问激趣

语文教育家于漪说:“语文没有唯一的答案,中国语言文字的模糊性决定了文学作品的丰富性和多义性。”在语文教学中,教材中一些问题的解答是多样化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这一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来创设情境。如《乌鸦喝水》这篇课文通俗易懂,易于理解,在上这一课时,我根据学生的已知,抛出“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的问题,把课文延伸出去,让学生帮助乌鸦想办法。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说话能力,还有利于诱发学生发展思维,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创设情景

利用学生对知识的不平衡性,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自己的水平。例如在讲《称象》一课时,我先用课件播放了一头又高又大的大象,让孩子们从视觉及心理上感受到它的大、重。接着问学生:“谁有办法称出这头又高又大的大象的重量?”学生满腔热情地思考、探索这个问题,积极想办法解决这个难题。后来我就与学生对提出的解决方案——商讨它的可行性,最后引出曹冲利用水的浮力这一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的办法。这样根据学生所掌握知识的局限性,巧妙地利用设问,使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迫不及待地想得到正确的结论来创设问题情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寓教于乐

小学的课文,大都是浅显易懂的故事或童话。在讲这类课文时,我经常利用形似舞台剧的表演来给学生创设情境,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如在上《荷叶圆圆》一课时,我就让学生表演文中的小青蛙、小蜻蜓、小鱼儿和小水珠,模仿它们的表情、叫声、动作,让这些可爱的形象鲜活地走入课堂中,使学生觉得课堂妙趣横生。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转换角色参与,创设出生动鲜活、情景交融的生活化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热烈的情绪,促使学生积极的、带有情感色彩去观察和体验客观情境,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热爱语文、学习语文的兴趣。

4 讲故事激情

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自制力差,上课经常会有不注意听讲的现象发生。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我经常会用讲故事的形式来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故事中,使学生感同身受。例如在讲《捧着空花盆的孩子》一文时,我先讲了《狼来了》这个故事来创设情境,然后问学生,你们愿意和故事中的小男孩交朋友吗?他们异口同声地说不愿意,问:“为什么?”学生很快回答说是因为他不诚实,撒谎骗人,然后自然地导入新课,再问:“愿不愿意和本文中的男孩雄日交朋友?”学生就极想知道课文中的雄日是怎样一个孩子。这样激发出了他们的求知欲。

5 课件再现情景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是为了给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使之建立表象,更是为了在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再现情境,以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促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

例如:在讲课文《司马光》时,出示多媒体课件,一个孩子掉进大水缸,被缸里的水淹没了。这时,我不失时机地说:“呀!小朋友有危险,大家快想办法救救他呀!”激发学生动脑筋想办法救缸里的孩子。最后,又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即在多媒体课件中体现司马光砸破缸后,缸里的水迅速流出,缸里的孩子得救的情景。司马光想出的办法能在短时间内用最简单的工具把孩子救出来,这是多种方法中最好的一种。本来这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通过多媒体课件,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还明白了司马光独特的思维方式,他是让“水离开人”,而不是按常理“让人离开水”。渗透了创造性思维中的逆向思维方法。

在情境的驱动下,学生的想象、形象思维就会积极展开,情感就会被撞击,于是便会激发求知欲,产生强烈的参与性。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