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种群的特征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说课稿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说课稿一、引入大家好,我是今天的生物课教师,今天我们将学习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中的《种群的特征》这一章节。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什么是种群以及种群的特征是什么。
二、概述2.1 种群的概念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种群。
种群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区域内,由同一物种组成的个体集合。
个体之间通过繁殖来维持种群的数量稳定,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基因的连续性。
2.2 种群的特征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讨论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特征主要包括种群的密度、分布、结构和动态变化。
下面我们将逐一进行介绍。
三、种群的密度种群的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种群个体的数量。
种群的密度是衡量种群数量大小的重要指标之一。
种群的密度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资源的可利用性、种群的繁殖力以及环境的限制等等。
四、种群的分布种群的分布是指种群个体在一定区域内的空间分布情况。
种群的分布可以分为聚集分布、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三种类型。
聚集分布指个体之间聚集成团,均匀分布指个体之间呈均匀分布,而随机分布则是个体之间没有明显的规律。
五、种群的结构种群的结构是指种群个体在各个年龄阶段和性别上的分布情况。
种群的结构可以反映种群的整体状况和发展趋势。
常用的种群结构指标有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等。
六、种群的动态变化种群的动态变化是指种群个体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种群的动态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出生率、死亡率、移出率和移入率等。
种群的动态变化可以通过绘制种群增长曲线进行观察和分析。
七、教学设计7.1 教学目标设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 理解种群的概念及其特征; - 掌握种群的密度、分布、结构和动态变化的含义与测量方法; - 了解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7.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 种群的概念及其特征; - 种群的密度、分布、结构和动态变化的含义与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 种群结构的理解,包括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等。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四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

高中生物《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正确地解释种群的概念、种群密度的概念。
2、说出种群密度调查的现实意义。
3、了解种群密度调查的基本方法:逐个计数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
能力目标:1、能够在新情境下正确选择应用逐个计数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分析或解决问题。
2、模拟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的过程,尝试分析调查过程中减少误差的方法。
情感目标:1、关注种群密度相关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模拟实验,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
3、通过问题解决,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种群的概念、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的原理和操作过程。
【教学难点】进行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时减少误差的方法。
【设计思路】本节为高中生物生态学部分学习的第一节,是学生从细胞水平到个体水平认识生命及生命现象到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宏观层面学习生物学的衔接点。
因此,做好知识的衔接是课程引入的关键。
可以选择一个贴近生活实际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个体到群体的不同,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进入新的学习情境。
在对种群概念的理解上,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举例说明,一方面给出范例,另一方面给出错误的例子让学生辨析,在辨明真伪命题的过程中,掌握种群的概念。
对于种群密度的调查意义,以教师讲解为主,通过生产生活中的一些例子,让学生体会进行种群密度调查的重要性。
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的原理和操作过程是本节的重点,为了更好地建构知识,让学生在动手中体会过程,在解决问题中学会思考和深入理解原理,是最好的方法。
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主动思考,如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
逐个计数法较为直观,学生容易想到,而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的引入则需要通过一定问题的设置来进行。
“调查一片草地上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就是对逐个计数的挑战,学生需要思考解决的方案,“以部分代表整体”也是容易想到的解决方法。
在肯定学生的问题解决思路后,可以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体会样方法的进行过程,并且尝试分析调查过程中减少误差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中发现新问题,在思考中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解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思维导图+微试题)4.1种群的特征 含答案

必修3 第4章种群和群落(人教新课标)第1节种群的特征【思维导图】【微试题】1 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
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微思考】请从种群的数量特征上分析,某高二(7)班的全体同学是否能算作是一个种群?提示:不能。
因为班级不是一个自然区域,同时它不具有年龄组成、出生率、死亡率等种群的数量特征。
2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 某农场面积约140 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方法规律】种群特征在生产中的应用(1)城市人口的剧增-—迁入率〉迁出率造成的。
(2)中国人口的增长—-出生率>死亡率造成的,不能单纯地说是出生率高造成的。
(3)利用性引诱剂诱捕雄蛾—-改变性别比例来降低出生率。
3 2013浙江高考]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名师提醒】(1)性别比例不是1∶1的种群并不一定是一个衰退型的种群,如蜜蜂和蚂蚁等种群。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 课件 (共50张PPT)

成年个体数
幼年个体数
A
B
C
1. 图中A种群属于增长型,C种群属于衰 退型,B种群属于稳定型。这是由于种群中年 轻个体越多,一般来说出生率会越高,死亡率 会越低。
34
2.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也 不一定总是保持稳定。这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 率不完全决定于年龄组成,还会受到食物、天 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种群数量 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年龄组成为衰退 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般来说会越来越小,但 是也不排除由于食物充足、缺少天敌、迁入率 提高等原因而使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
1、取样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随机性 样方的大小 样方的数量
2、样方的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
样方数越多结果越接近真实值
16
说明: ①样方法除适用于植物外,还适用于
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如蚯蚓、某种昆 虫卵、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跳蝻等。
②对于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黑光 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 密度。
(3)性别比例的应用: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 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 比例,从而达到杀虫效果。 (4)性别比例的意义: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动。
39
我国男女比例失调婴儿性别比接近120 : 100
2004年《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 况》白皮书指出,我国男女(0至4岁)性 别比例接近120 : 100,远超国际认同的可 以容忍的最高警戒线107。
每一个个体在种群分布领域中各个点出现的机 会是相等的,并且某一个体的存在不影响其他 个体的分布。
老年 成年
32
③衰退型:特点种群幼年
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
多,种群处于衰退时期, 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种群和群落知识总结

2K 2K 第4章 种群和群落1.种群是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数量特征,空间特征。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特点: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差异很大。
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b.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可以帮助预测种群密度变化,根据年龄组成将种群分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c.性别比例 概念: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量的比例。
类型:雌多于雄;雄多于雌;雌雄相当。
研究目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
性引诱剂(信息素)会破坏性别比例。
d.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影响种群密度变化2、样方法通常用于调查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也可以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活动能力差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该方法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取样的方法(根据地形区分)主要有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适用于样地比较狭长)。
样方一般以1m 2的正方形为宜,但可是适当调整,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是计算不同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例如:样方面积为S,取n 个样方,各样方内个体数量分别为N 1N 2N 3……N N ,则种群密度为(N 1+N 2+N 3+……+N N )/nS )样方内的计数方法为:记上不记下,记左不计右。
3、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常用标志重捕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估算种群密度。
(会计算)(个体总数N/再次捕获个体数n=初次捕获标记个体数M/重捕的标记个体数)4、种群的空间特征:集群分布、均匀分布、随机分布 5.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a. 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b. 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步骤: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检验或修正。
c. 数学模型的表达形式6种群增长的“J ”型曲线J 型增长的条件理想环境下,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高中生物《第四章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课件4 新人教版必修3

意义:迁入率和迁出率在研究城市人口 变化中具有重要意义。
迁入率和迁出率也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
四、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1.年龄组成
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 例。
①增长型:
特点:幼年个体 多,老年个体少。出 生的比死亡的多。
老年 成年 幼年
种群密度越来越大。
②稳定型:
特点:各年龄期的个 体数比例适中。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这些生物是同一种生物吗?为什么?
葡萄
蝴蝶
蛇
蘑菇
不是同一种生物,它们的形态、结构并不相同。
看下面这张图片,有什么特点?
种群特征有哪些?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一、种群密度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 中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一般
种群密度较高
种群密度很高
直接反映种群的繁荣与衰退的特征是什 么? 种群密度 能够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变化的特征是什 么?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能够预测种群变化方向的特征是什么?
年龄组成
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特征 是什么? 性别比例
课堂小结
• 大家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 内容呢?
种群各特征之间的关系
在一定时期内出生的新个 体数接近衰老死亡的个体 数。
老年
成年 幼年
种群中个体数目保 持相对稳定。
③衰退型:
老年 特点:老年期个体数目 较多而幼年期的个体数目偏 少。新出生的个体不能补偿 衰老死亡的个体数。
成年 幼年
种群密度越来越小。
老年个体数 成体数 幼体数
增长型
年龄组 变 成 化趋势
稳定型
生物高二必修三种群知识点

生物高二必修三种群知识点在生物学中,种群是指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
研究种群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的群体行为、群落结构以及动态平衡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二生物必修三中的种群知识点。
一、种群的定义和特征种群是指属于同一物种、经常或者偶尔互相交配并能够形成繁殖共同体的个体集合。
种群有以下几个特征:1. 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者单位体积内个体的数量。
种群密度与资源的利用、竞争以及环境的影响密切相关。
2. 种群的分布:种群的分布可以是聚集的、均匀的或者随机的。
这取决于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环境条件。
3. 种群的增长方式:种群的增长可以是指数增长或者饱和增长。
指数增长是指种群的个体数量随时间呈指数级增长,饱和增长则是指当种群个体数量接近环境承载量时,增长速度趋于稳定。
二、种群的动态变化种群的动态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率以及种群的年龄结构等。
以下是种群动态变化的常见模式:1. 稳态种群:当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并且迁移率较低时,种群数量将保持相对稳定。
2. 种群扩张:当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并且迁移率较低时,种群数量将呈指数增长。
3. 种群衰退:当种群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并且迁移率较低时,种群数量将逐渐减少。
4. 周期性变动:有些种群会出现周期性的数量变动,这通常是由于种群中的天敌、食物供应或者季节等因素的变化所导致的。
三、种群遗传与进化种群的遗传变异与进化也是种群生物学的重要内容。
以下是与种群遗传和进化相关的知识点:1. 突变:突变是指基因或染色体水平上的遗传变异。
突变是种群进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它提供了新基因型的可能性。
2. 基因流动:基因流动是指遗传物质在不同种群之间的交换。
这种交流可以增加种群之间的遗传多样性,促进物种的进化。
3. 遗传漂变:遗传漂变是指由于随机因素导致的基因频率的随机变动。
在小规模的种群中,遗传漂变的影响更为显著。
4.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适应性进化的主要机制,是种群适应环境的结果。
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和群落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和群落知识点总结
1. 群落的定义: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多种物种组成的生态系统的总体。
2. 种群的定义:种群是指同一生物种类个体的总体,它包括了该物种的所有个体。
3. 群落的组成:群落通常由多种物种组成,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竞争和合作等相互作用关系相连。
物种的组成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特定条件、资源可用性以及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
4. 种群的特征:种群由同一物种的个体组成,它们之间具有相同的基因组合、生理特征和行为习性。
种群的数量可以根据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等因素进行调节。
5. 群落和种群之间的关系:群落是由多个种群组成的,而种群是群落中的基本单位。
种群和群落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种群的数量和分布模式会对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而群落的生态位和资源利用也会影响种群的生存和繁殖。
6.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结构由物种的数量、种类、个体密度和空间分布等因素决定。
常见的结构形式有单优群落、多优群落和均匀群落等。
7. 群落的演替:群落是动态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演替。
演替是指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和功能随时间发生变化的过程。
初级群落会逐渐演替为中级群落,再逐渐演替为成熟群落。
8. 群落的稳定性:群落的稳定性是指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
稳定群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物种组成和结构,并且能够快速恢复到原有状态。
9. 群落的相互作用:群落中的物种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关系,包括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共生关系等。
这些相互作用关系对群落的结构和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完美课件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假设某随小机组抽讨取样论方设n个计,了每8个个样样方的方生,物随个机体 抽 取数X了=为∑4XX个n1,/n样X。2,方X3的,…蒲X公n,英则数样方量的分平别均数为为12、13、 13、15株。那么,我们如何计算该模拟 草地(100m2)的蒲公英种群密度(单位: 株/m2)?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 课件( 共27张P PT)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 课件( 共27张P PT)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 课件( 共27张P PT)
❖步骤: 捕捉 标记 放回 重捕 计算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 课件( 共27张P PT)
不会对动物产生伤害 不能过分醒目 要能维持一定时间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 课件( 共27张P PT)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 课件( 共27张P PT)
❖
6本 课 的 突 出 特点 是拟人 手法的 运用, 把植物 和种子 分别当 作“妈 妈”和 “孩子 ”来写 。“妈 妈孩子 ”这样 的关联 ,易触 动儿童 的情感 世界, 易激发 想象、 引发思 考,读 起来亲 切、有 趣,易 于调动 小读者 的阅读 兴趣。
❖
7学 习 这 篇 课 文, 应该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引导 学生运 用探究 式的学 习方式 ,注意 激发学 生了解 植物知 识、探 究大自 然奥秘 的兴趣 ,把向 书本学 习和向 大自然 学习结 合起来 ,引导 学生养 成留心 身边的 事物、 认真观 察的好 习惯。
1 出生率和死亡率 2 迁入率和迁出率 3 年龄组成 4 性别比例
与社会的联系
我国为什么要把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呢?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件-种群的特征-ppt精品课件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一、种群的概念
种群的概念: 是指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
个体的总和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昆虫。 × Ø 2.一片草地上全部的蒲公英。 √ Ø 3.一个池塘里全部的鲫鱼。 √ Ø 4.一片森林中各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
N=39×34/15=88(只)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件:4.1种群 的特征 (共25张PPT)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 ——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l样方法: 适用于植物或 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 种群密度的调查
l标志重捕法: 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种群密度的调查
思考与讨论
年龄组成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A 增长
型
B 稳定
型
C 衰退
型
图中A、B、C三种年龄组成的种群:
⑴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大?
⑵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小?
⑶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为什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件:4.1种群 的特征 (共25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件:4.1种群 的特征 (共25张PPT)
的总数量为( D )
A.46
B.25 C.12
D.100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件:4.1种群 的特征 (共25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件:4.1种群 的特征 (共25张PPT)
课堂巩固
• 7.下图表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一种类型。
(1)此图表示__增__长___型的种群。 (2)该种群中__幼__年___个体多,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件:4.1种群 的特征 (共25张PPT)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第4章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第1节种群的特征1.阐述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与其他特征的关系。
(难点)2.掌握动、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难点)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种群密度(1)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它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应用。
①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
②渔业上的捕捞强度的确定。
3.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1)出生率和死亡率①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②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迁入率和迁出率:对一个种群来说,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3)年龄组成①概念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②类型(对点连线)【提示】A—c—ⅡB—a—ⅠC—b—Ⅲ(4)性别比例①概念: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②意义:对种群密度有一定的影响。
③应用:性引诱剂(信息素)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降低害虫种群密度。
4.种群的空间特征(1)随机分布,如杂草的空间分布。
(2)均匀分布,如水稻的空间分布。
(3)集群分布,如飘虫的空间分布。
[合作探讨]探讨1:依据种群概念,请你确认下列①~④是否可看作一个种群?为什么?①两个池塘中的鲤鱼。
②某池塘中所有的鱼。
③一块农田中全部长出玉米粒的玉米。
④某中学高一·(五)班所有学生。
提示:①~④均不属于种群,理由如下:①不属“同一区域”;②不属“同一物种”(鱼有很多种类);③不属“全部个体”。
④“班级”不是一个自然区域,同时它不具有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种群的数量特征。
探讨2:种群的数量特征之间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其中②③④代表哪种特征,为什么?提示:②③④分别代表出生率、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因为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的,而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的。
[思维升华]1.种群特征之间的联系“+”、“-”分别表示增加、减小―→表示“直接因素”表示“间接因素”(1)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高中生物必修三(人教版)课件4.1种群的特征

①样方法
②标志重捕法
不运动或活动范围小的生物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问题探讨
10 m
10 m
怎样估算这块草 地中蒲公英的数 量?
阅读教材61页
思考: 1、样方的大小? 2、取样的原则? 3、取样的方法? 4、计数的原则? 5、样方的多少?
五点取样法
调查群体为非长条形时用
等距取样法
调查群体为长条形时用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怎样控制害虫数量,以防止虫灾发生?
对于某池塘中的鱼, 捕捞多少,才会既不会 使资源枯竭,又使资源 得到充分利用?
牧民在承包的草场 上该放养多少头羊, 经济效益才最好?
种群的概念
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种群的空间特征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 或布局,叫种群的空间特征。
②标志重捕法: 第 1次
第 2次
例2、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一公顷,第 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 标记的17只。请估算这个种群的种群密度(单位 为只/公顷)。
34 N=39× =78 17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概念:在单位时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
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 增加 降低
成年(有生殖能力)
老年(丧失生殖能力)
研究年龄组成的意义:
可以预测未来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A 增长型
B 稳定型
C 衰退型
种群密度越来越大 数目保持相对稳定 种群密度越来越小
例4、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下图A、B、C三种类型, 据图回答:
人教版高中高二生物必修3《种群的特征》评课稿

人教版高中高二生物必修3《种群的特征》评课稿1. 引言《种群的特征》是人教版高中高二生物必修3中的一章,主要介绍了种群的定义、种群数量变动和种群的分布规律等内容。
本评课稿旨在对这一章节进行评估,分析其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教学效果。
2. 教学内容分析2.1 种群的定义《种群的特征》的第一部分介绍了种群的定义。
教材中引入了科学家对种群的不同解释,如包括了相同种类个体的群体、居住在同一地区的个体等等。
此部分内容很明确地说明了种群的概念,并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概念。
2.2 种群数量变动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种群数量的变动规律。
教材中涉及到了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和种群的进化等内容。
这些内容的融合和展示方式很清晰,学生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来分析种群数量的变动规律。
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思考能力。
2.3 种群的分布规律第三部分重点介绍了种群的分布规律,包括均匀分布、聚集分布和随机分布三种类型。
教材详细说明了不同种群分布规律的特点和形成原因,通过案例让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概念。
同时,该部分还提到了物种对环境的适应,对于学生全面了解种群的分布规律和环境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3.1 知识理解和应用通过对《种群的特征》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可以对种群的概念、数量变动和分布规律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教材通过案例和图表的形式展示生物种群的现象和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学生可以通过对实际场景的分析,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预测种群现象。
3.2 分析思维能力本章节还涉及到了种群数量变动和分布规律的分析,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对不同因素的比较和分析,可以理解种群数量变动的规律和种群分布的形成原因。
通过这样的思维训练,学生能够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3 环境意识培养在第三部分中,教材强调了物种对环境的适应和种群分布规律之间的关系。
这样的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使他们更加关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从而更好地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
4.1 种群的特征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件

2.种群的空间特征
均匀分布
自然罕见 常见农田等人工种群
随机分布
自然较少 资源分布均匀,个体不吸引或排斥
集群分布
最常见 社会性动物
种群各特征之间的关系
出生率和死亡率
年龄组成
决定大小
决定大小 迁入率和迁出率
种群 密度
直接影响
种群数量
预测方向
影响变动 性别比例
课堂练习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2.3 迁入率和迁出率
在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
2.4 年龄组成
概念: 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所占比例 年龄的三个阶段:幼年 成年 老年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类 型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年龄组 成特点
狭长地带
等距取样法
记数方法:
——蒲公英
——其他植物 样方边缘上的个体的处理:取上不取下,取左不取右
(1)确定调查对象 如蒲公英 (2)选取样方 (1m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3 12 14 12 10 13 17 11 15
(3)计数
(4)计算种群密度 N=13株/m2
跳蝻,即蝻,又叫蝗蝻,蝗虫(蚂蚱)的 若虫,没有翅,能够跳跃,叫做跳蝻, 跳蝻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 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
标志重捕法
(2)标志重捕法:
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 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 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算种群密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样方法
①适用范围:一般是植物,可以用于昆虫卵的密度、以及种 群密度大,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蚜虫、跳 蝻和土壤中的动物
②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 ,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
种群密度 ,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
群的 种群密度估计值
③注意事项: 生物个体分布范围较大,取样要随机,不 能有主观因素
讨论2、样方的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
样方的数量太少,其统计结果的误差可能就较大; 一般而言,样方越多,其统计结果越接近真实情况。 但是,样方数量太多,整体取样花费的时间、精力就 越多。从统计学上看,一定数量的样方即可以保证统 计结果的真实性。
(2)标志重捕法
①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复习引入
1、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
的个体的
种群是生物 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 的基本单位
2、是不是任何同种的个体都能成为一个种群?
3、生活在同一区域的是不是只有一个种群?
4、种群中可能有外表不同的个体;种群中的个体有年龄 的差异;种群不是个体的简单累加,而是个体的有机组合, 表现出个体不具备的诸多特征,
牧民在承包的草场 上该放养多少头羊, 经济效益才最好?
献计献策?
问题探讨
怎样估算这块 草地中蒲公英 的数量?
10m
10m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逐个计数 分布范围大,个体较小的种群:估算(取样调查)
➢估算方法: 不运动或活动范围小的生物: 样 方 法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标 志 重 捕 法
N=
Mn m
二、种群的其他特征 思考讨论回答?
1、什么是出生率?死亡率?举例说明? 2、什么是迁入率?迁出率?
3、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与种群密度 变化有和关系?
是决定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
4、我国为什么把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5、什么是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哪几种类 型?各有什么特点?年龄组成与种群密度有关系 吗?试分析?
②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份个体 ,做 上标记(M)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 行重捕(n),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m)占 总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③计算公式:
初次捕获并标记数(M) 个体总数(N)
重捕获的标记个体数(m) =
重捕个体数(n)
根据公式课计数出种群个体总数为
迁移率、迁入率 出生率、死亡率
外界环境
种群的空间特征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 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叫种群的空间特征。
均匀型
随机型
集群型
概念: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种群密度
调查方法: 样方法、标志重捕法
种
群
出生率
概念: 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 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特 死亡率 意义: 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②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同一物种在不同时 期的种群密度也不同 (3)意义: 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在农林 害虫的检测和预报、渔业上捕捞强度等方面具有 重要意义
种群密度很高 种群密度较高 种群密度一般
怎样控制农林害虫数量,以防止虫灾发生?
对于渔业中捕捞强度的确定:捕捞多少,才会既不 会使资源枯竭,又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种
龄 组
稳定型:出生率 = 死亡率
基本不变
群 密
成 衰退型:出生率 < 死亡率 减少
度
6、什么是性别比例?如何利用性别比例控制虫害?
性别比例是否影响种群密度?如何影响?
对于增长型的种群,一般还有如下的关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性 雌 >雄 增长快 种
别 雌 =雄 相对稳定 群
比
密
例 雌< 雄 增长慢 度
我国男女比例失调婴儿性别比接近120 : 100
2004年《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 状况》白皮书指出,我国男女(0至4岁) 性别比例接近120 : 100,远超国际认 同的可以容忍的最高警戒线107。
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会带来很多社 会问题。
决定种群个体数目变动的关系图
性别比例
影响密度大小
年龄组成 预测变化趋势 种群密度直接影响 种群数量
决定密度大小
征 (
迁入率 概念:单数位目时占间该内种迁群入个或体迁总出数的的个比体率
数 迁出率 意义: 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量 ) 年龄组成 概念: 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性别比例
❖种群数量变化是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种群 密度是种群的重要特征。
❖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以及 迁人和迁出等都可以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
④样方的选取:a样方数目的确定? b样方大小的确定? c常用的样方选取方法?
⑤方法步骤: 取样 计数 求平均值
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样方边缘上的个体的处理:计上不计 下,记左不计右
讨论1、为什么要强调随机取样?
为了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 的影响,使通过样方统计的结果(估算值)能更接近 真实的情况。
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
年龄组成一般分三种类型:
几种年龄型种群的特点
类型 种群构成特点
发展趋势
增长型
幼年个体很多,老年 个体很少
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稳定型
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 比例适中
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 内保持稳定
衰退型
老年个体很多,幼年 个体很少
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年 增长型:出生率 > 死亡率 增加
种群密度
出生率 死亡率
数量特征 迁入率 迁出率
种
群
年龄组成
的
特
性别比例
征
空间特征:均匀型 随机型 集群型
一、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思考? 一片麦田中,一种杂草有500株,蝗虫有350只,青蛙有10
只,能否用一个概念来描述这些情况
1、种群密度
(1)概念: 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2)特点:①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是决定种群数 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
例2、在调查一块方圆2hm2的农田中 田鼠的数量时,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 间捕获了42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 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 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38只,其中有上 次标记的个体12只。则该农田中田鼠的种 群数量大概有多少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