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环境人口容量的判断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环境人口容量的判断方法

一、专题讲解

1.区域环境人口容量的分析法

看资源状况:包括矿产、水、耕地、气候等方面,资源越丰富,区域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看科技、教育、经济条件:影响资源的开发利用,因而这些条件好,区域环境人口容量大。

看对外开放程度:地区开放程度越高,越利于从其他区域调入资源,提高本区域环境人口容量。

看区域消费水平:经济发展水平高,消费水平也较高,区域环境人口容量小。2.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

(1)区别:环境承载力大于环境人口容量。

(2)联系: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数量,即最少资源的环境承载力为环境人口容量。

3.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二、同步训练

1.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 )

A.甲省B.乙省

C.丙省D.丁省

[思维探究]

[答案] C

下表是江苏省各设区市环境承载力指数(数值越大,反映环境承载力越高)。据此完成2~3题。

2.据表可知( )

A.自然资源环境承载力:苏南>苏中>苏北

B.经济环境承载力:苏北>苏中>苏南

C.社会生活环境承载力:苏南>苏中>苏北

D.环境承载力:苏南=苏中=苏北

答案 C

解析据表可知,自然资源环境承载力苏南<苏中<苏北,A项错误;经济环境承载力是苏北<苏中<苏南,B项错误;社会生活环境承载力是苏南>苏中>苏北,C 项正确;环境承载力苏南、苏中、苏北地区不会相等,D项错误。

3.提高苏北经济环境承载力的有效途径最主要的是( )

A.发展公共服务事业,改善人居生活环境

B.加强资源开发,大力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

C.加强区域协作,提高对外开放程度

D.加强生态建设,保护青山绿水

答案 C

解析发展公共服务事业,改善人居生活环境,可提高苏北社会生活环境承载力,A项错误;加强资源开发,大力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不利于经济环境承载力的提高,B项错误;加强区域协作,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可以提高苏北经济环境承载力,C项正确;加强生态建设,保护青山绿水,可提高苏北自然资源环境承载力,D项错误。

贵州省晴隆县茶马镇茶际村一组是一个“困”在石头中的苗族寨子,已经纳入当地整体搬迁计划。据此完成4~5题。

4.制约茶马镇茶际村一组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地资源B.淡水资源

C.气候资源D.能源资源

答案 A

解析据材料可知,茶马镇茶际村一组是一个“困”在石头中的苗族寨子,表明茶际村一组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较少,故A项正确。

5.导致茶际村一组整体搬迁的主要因素是( )

A.生态环境B.经济发展

C.政策扶持D.社会文化

答案 C

解析据材料可知,茶际村一组已经纳入当地整体搬迁计划,表明政府开展当地整体搬迁,这是政府政策扶持,故C项正确。

6.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总量相适应。有人根据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见下表)。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的加速,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已达2 301.91万人,超过估算的人口容量。

上海市人口容量估算表(万人)

(1)读图甲,说明2010年上海的人口年龄构成,并判断上海面临的人口问题。

(2)根据上海2010年人口年龄构成,说明上海劳动人口数量特点,并分析其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3)随着城市的发展,上海人口在地域分布上也有较大的变化。读图乙,描述1990年到2008年上海常住人口在不同区域的变化特征。

(4)结合影响人口容量因素的知识,从水资源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分析上海今后提升人口容量可以采取的措施。

解析:第(1)题,根据人口金字塔读出数据即可,从中可以看出老年人口比重较大,出现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第(2)题,该时段劳动人口数量较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但也带来就业、住房压力较大的问题。第(3)题,1990年至2005年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减少,2005年至2008年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又出现增加的趋势;近郊、远郊人口增多。第(4)题,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水资源对人口容量的影响较大,因此上海应该开源、节流;同时要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口容量。

答案:(1)0~14岁人口所占比重约为8%(7.6%~9.6%均可)、15~64岁人口所占比重约为82%(79.8%~82.8%均可)、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约为10%(9.6%~10.6%均可)。人口老龄化。

(2)劳动人口数量特点:劳动人口比重偏大。影响:劳动力资源丰富,但住房、就业等压力大。

(3)1990年至2005年,上海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减少,近郊和远郊人口大幅增加。随着上海旧城改造和环境改善,2005年至2008年中心城核心区出现了人口增加的趋势。

(4)自然资源是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其中水资源的影响最为明显。上海应开发新的水源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科学技术水平越高,经济越发达,人口容量就越大。上海应大力发展科技,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就业率和生产率。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宁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青海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数据。

(1)分析西宁市环境人口容量高于青海省其他城市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青海省2000~2010年的人口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解析:第(1)题,青藏高原自然条件恶劣,科技水平较低,但西宁位于湟水谷地,海拔较低,气温较高,自然条件相对优越;作为青海省省会,科技水平等社会经济条件比本省其他城市优越。第(2)题,表中数值反映青海省的少儿比重下降,劳动力适龄人口比重增加,老龄化进程加快。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

答案:(1)位于河谷地区;气候条件较优越;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

(2)变化特点: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缓慢;劳动力年龄人口比重增加;老龄化进程加快。

有利:劳动力较丰富,社会抚养比下降;不利:就业压力加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