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基质干细胞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骨髓基质干细胞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骨髓基质干细胞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

张秀云发表时间:

2019 年 11 月 ) 【摘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又称骨髓基质干细胞,是骨髓中非造血实质细胞的干细胞,具有高度的自我复制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可分化成多种细胞。

【关键词】骨髓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又称骨髓基质干细胞,是骨髓中非造血实质细胞的干细胞,具有高度的自我复制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可分化成多种细胞。

近来研究表明它可以向三个胚层的多种组织分化,如来源于外胚层的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等, MSCs 移植为脑缺血患者开辟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本文对MSCs 移植治疗脑缺血的研究综述。

1 骨髓基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1.1 目前发现至少存在 3 种形态的 MSCs。

Colter 等从培养的人骨髓细胞中分离出 MSCs 后,发现来自单细胞的克隆中除了含有小的梭形和大的扁平 MSCs 外,还有一种非常小的圆形细胞,这种小圆形细胞有更强的折光性,它们比大的

1 / 9

MSCs 能更快分裂、增殖,并且有更强的多向分化潜能,当将 MSCs 放在不同的微环境内时,它们可相应地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或成肌细胞等。

MSCs 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MSCs 经静脉途径或局部注射移植到不同的组织时, MSCs 即可在相应的组织内分化形成该类组织细胞。

1.2 MSCs 的易粘附、易贴壁生长,易增殖特性使得它们经过数次换液和传代后得到分离、纯化。

2 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最近研究发现,在特定的实验条件下可将人、大鼠及小鼠等的MSCs 在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和胶质细胞样细胞,Sanchoz Ramos 等发现,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或脑源性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otrofic factor, BDNF)可诱导人及小鼠的少数 MSCs 分化为神经元样及胶质细胞样细胞,它们表达神经前体细胞的标志物巢素蛋白(nestin)及其 RNA、神经元标记物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ron specific nuclear protein,NeuN)、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

将人或小鼠的 MSCs 与胚胎大鼠中脑或纹状体神经元共培养时,部分 MSCs 分化为 NeuN 阳性的神经元样细胞及 GFAP 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样细胞,因此,除了可能通过营养因子和细胞因子传递信号外,细胞与细胞的直接接触还可能在 MSCs 的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3 MSCS 移植治疗局灶性脑缺血的可行性及原理

---------------------------------------------------------------最新资料推荐------------------------------------------------------ 3.1 供体与受体 MSCs 移植治疗脑缺血多为同种异体移植,如Brazelton 等采用的供体鼠为成熟转基因大鼠,鼠龄 8~ 10w,受体鼠为致死量放疗后的相同鼠龄的大鼠,移植的为新鲜未经培养的MSCs。

有些学者将供体鼠化疗(5-氟尿嘧啶, 150mg/kg,腹部注射) 2d 后取其骨髓进行体外培养 3 代,移植前 72h 加 BrdU 进行标记,受体鼠亦为相同鼠龄相同体重的同种鼠。

Zhao 等的研究中, hMSCs 来自于 10~ 35 岁的健康志愿者,hMSCs 转染了增强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经 26 代培养后移植入成熟雄鼠体重(230~ 250g),结果未出现免疫排斥反应,说明 MSCs 具有相当大的免疫反应调节能力。

上述研究中,或是供体经化疗或是受体经放疗或是 MSCs 经多次传代培养以降低免疫活性,从而减少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的发生。

3.2 MSCs 在脑内有迁移能力 Kopen 等将小鼠 MSCs 注入新生小鼠侧脑室后 12d,发现MSCs 已迁移至前脑、小脑,而且不破坏脑组织结构,其迁移方式与出生后早期的神经发育过程相同,提示 MSCs 的行为类似神经前体细胞。

3.3 目前 MSCs 移植治疗局灶性脑缺血的途径有 3 种:

脑立体定向移植,经颈内动脉注射移植及经静脉注射移植脑立体定向移植:

根据缺血损伤的部位采用脑立体定向术,将一定体积适当数量

3 / 9

的 MSCs 直接注射到缺血损伤部位。

该方法的缺点是:

(1)对脑组织产生一定程度的损伤; (2)移植物的数量受一定程度的限制; (3)不便多次多靶点注射。

颈内动脉注射移植:

可将 MSCs直接经缺血侧颈内动脉注入,该方法与立体定向法相比有以下优点:

(1)移植的 MSCs 可广泛分布于缺血半暗带区; (2)创伤较小;

(3)可允许较多数量、较大体积的移植物输入; (4)有更多的 BrdU 阳性细胞在缺血区存活,缺点是:

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经静脉注射移植简便、安全、快捷、有效,一次可输入较多数量的 MSCs,而且进入脑内的MSCs 分布在缺血坏死灶及其周边区较大的范围内。

经静脉或动脉注射较脑局部注射优越,因 MSCs 随血液循环分布更广,除大部分集聚于靶点梗死区周边的半暗带区外,对侧镜区也有少量分布。

移植后MSCs 存活和分化需要各种细胞因子的营养、微环境的平衡及一定的血液供应,因此,最适合注射部位应在梗死区周边的半暗带区。

( 作者:

张秀云发表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