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模式对比
中德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比较研究
中德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比较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对于职业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中德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职业教育体系备受瞩目。
中国和德国的职业教育有着不同的课程模式和体系,本文将对中德两国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以期为中德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中德职业教育概况1.中国职业教育概况中国的职业教育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职业技术学校,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以职业学校为主体的职业教育体系。
中国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比较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中国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比较多样化,学制一般为2-3年不等,涵盖了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建筑工程、医药卫生、商贸服务等多个行业。
2.德国职业教育概况德国的职业教育历史悠久,德国的职业技能培训一直以来都享有盛誉。
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与双元制相关,包括企业内部培训和学校教育两个层面。
德国的职业教育课程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生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并到企业实习。
德国的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以实用性和市场需求为导向,每个专业都有清晰的教学大纲和标准。
1.课程设置比较在课程设置上,中国的职业教育以科目分段教学为主,以确保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和知识。
德国的职业教育则更加强调整体性和系统性,课程设置更贴近实际工作和市场需求。
德国的课程设置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教学比较中国的职业教育课程注重实践性教学,但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
德国的职业教育注重实践性教学,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确保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获得真正的工作经验。
德国的学生一般会在专业技能课程结束后进行长达2-3年的实习,以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所学的技能。
3.教学质量比较中国职业教育普遍存在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
德国职业教育则以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和严格的教学管理著称,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齐全。
德国的职业教育注重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确保学生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教育。
中外幼儿教育比较论文
中外幼儿教育比较论文摘要:历史文化背景不同,中国与外国的幼儿教育也有所不同。
儿童的教育观念、教育的目标和个性的培养也不尽相同。
中国注重培养更优秀,掌握更多技能且更加社会化的人;西方人比较重视自我意识的个性发展,首先教育孩子成为独立自主,有自己个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关键词:儿童;教育观念;培养的方向;文化启蒙;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培养一.儿童教育观念不同1.家庭教育目标不同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目的主要是读书入仕,以光宗耀祖。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代读书人终身的追求。
从汉代“独尊儒术”,到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到“读书取仕”文教政策不断强化的宋元明清时期,读书与入仕当官已经不可分割了,读书就是为了入朝为官,光宗耀祖。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人关于家庭道德教育目的的观念不断更新,当代的家庭道德教育理念中不再把读书入仕、光宗耀祖作为教育的目标。
孩子“三观”的正确树立,人格的健全发展成为新的家庭教育目标。
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深深地扎根在中国人的骨子里。
读书入仕,成为公务员光宗耀祖仍然是少部分家长的第一选择。
这主要是因为在一些贫困偏远地区,思想更新慢,读书当官还是最快最让人艳羡的成功之路。
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中国家长希望孩子更优秀,成为完美的人,更多的说法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家长对孩子的要求繁多,信奉“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信条,孩子普遍感到压力大。
美国的社会文化和教育体制反映了家庭教育的目的,表现的是如何做人和如何成人的教育。
美国人崇尚个人主义,首先教育孩子成为独立自主,有自己个性的人。
美国家庭希望孩子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他们们十分重视对孩子身心都有益的活动,诸如劳动锻炼、体育运动等等,目的是为了孩子身心健康,让他们身心全面发展,通过劳动,不仅能让孩子有健康的体魄,同时让孩子从小养成独立自主的意识和热爱劳动的习惯。
在劳动和艰苦的环境中去克服困难、磨练意志,养成刻苦、节俭的好品质。
中美STEM教育的目标策略以及发展模式的比较和启示
第17卷第5期2020年10月Journal of Schooling Studies Vol.17* No. 5Oct. 2020中美STEM教育的目标策略以及发展模式的比较和启示何敏##包雷2#韩颖杰2#肖化1(1.华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006;2.俄亥俄州立大学物理学院,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43210)摘要:开展STEM教育已成为中国教育界的热点,STEM教育以其跨学科融合的特点,帮助学生在打好科 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学科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研究发现,美国开展 STEM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增加本土的理工科人才,而中国的理工科人才培养则具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当前中国的STEM教育主要方向是培养优秀的创新人才。
因此中国的教育者需理性看待STEM教育的发展,在借鉴美 国STEM教育经验的同时,发挥自身优势找到适合中国需求的教育方法。
关键词:STEM教育;中美对比;教育目标;STEM教育发展模式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d〇i:10.3969/j.issn.1005-2232.2020.05.004STEM是科学 &Science)、技术 &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四门 学科的缩写[1]。
这门课程以数学为基础,工程设计为主导,综合科学和技术的现实应用,提出问题,用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旨在提升学生跨学科知识融合能力,培养高科技创新人才,优化国家核心竞争力。
STEM教育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0年代。
二战结束之后,美国与苏联之间经历了 40余年的冷战 和军事竞赛。
依靠科技和经济实力,美国超越了前苏联,并引领世界科技发展,进人全新的知识经济 时代。
为了保持全球的领先地位,美国深感科技人才的重要性,于是在19*6年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 &National Sciencc Board,简称NSB)发表了题为《本科的科学、数学和工程教育》(UndergraduateSci-ence,Mathematics and Engineering Education),又称《尼尔报告》(Neat panel’s Report)[2],报告中首次 明确提出了 “科学、数学、工程和技术教育继承”的纲领性建议,这被视为是STEM教育战略的开 端。
亚洲教育与欧洲教育对比的异同点
亚洲教育与欧洲教育对比的异同点1、作息时长亚洲国家学习时间最长在BBC制作的纪录片中,5名中国老师将中国式的教育模式全盘移植到了英国一所公立中学——博航特中学。
在这所“中式”学校里,一个班有50人,不仅学习的课程均由中国老师教授,连作息安排也与中国相同,从上午7点半到晚上7点,甚至每天早晨都要进行升国旗、做早操等活动。
纪录片中,连续12个小时的在校时间让许多英国学生苦不堪言,原本下午3点左右就可以放学回家休息的他们,不得不继续上课、上晚自习。
与英国类似,在石家庄外国语学校任外教的John介绍,美国初中也都是下午3点前就放学了,学生们放学后,可以参加一些社团活动,打打电脑游戏。
来自俄罗斯海参威中学的安娜则表示自己下午一般3点左右就放学回家了,回家之后可以玩,也可以写作业,家人并不强求。
同样,曾经体验过中学课堂的德国留学生小靳也表示,在中国的学习压力很大,德国一般下午两三点就能回家。
在也门做数学老师,现在北京交通大学[微博]读硕士的阿德介绍,在也门,他们只上半天课,中午12点半下课之后,学生们就都回家了。
此外,国外中学的作息时间如何安排?记者采访发现,亚洲国家的中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最长。
韩国留学生姜秉秀介绍,他们的中学上午一般是8点到12点上课,也有的学校是8点30分上课,中午12点20分左右下课,每节课45分钟,中间课间休息10分钟左右。
下午的上课时间则一般在1点到4点30分,休息过之后,有些学校会强迫学生继续自学,有的学校则不会强迫。
如果是强迫学生自学的,一般学校还会安排助教,大约晚上10点放学。
如果到了升学的年级,比如初三或者高三,甚至还要更晚。
2、座位安排以老师指定座位居多BBC纪录片中,英国学生都按照“中国式”排排坐,并且把手背在后面。
记者采访发现,在各个国家的中学课堂中,课堂座位以老师指定的居多,比如美国、俄罗斯、韩国等。
曾经在2001年和2013年两次前往英国考察,并在当地中学教课、听课的北京市英语学科带头人、朝阳区英语教研员赵文娟介绍,在英国的课堂上,多数时候就是三两个人随意地坐着,不像中国的课堂那么拘谨。
其他国家职业农民教育模式与我国对比的优缺点
其他国家职业农民教育模式与我国对比的优缺点一、先来说说其他国家职业农民教育模式的优点。
国外有一些国家,像德国,他们的职业农民教育模式就很厉害。
他们的课程设置特别贴合实际需求,有理论但更多的是实际操作。
比如说,在农业机械的使用教学上,那可不是光让你在教室里看看图片就行了,直接把你拉到农场,让你亲手摆弄那些大家伙。
这对于农民来说可太实用了,毕竟种好地,用对工具是关键。
而且德国的职业农民教育体系很完善,从初级到高级,就像升级打怪一样,一层一层的,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需求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
还有荷兰,他们的农业教育和科研结合得非常紧密。
职业农民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接触到最前沿的农业科技成果。
像花卉种植,人家能种出那么漂亮又有品质的花卉,靠的就是这种教育模式。
职业农民可以很快地把新的种植技术、培育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花田里面。
这就使得他们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超级有竞争力,荷兰的郁金香那可是闻名世界的呀。
再看看美国,美国的职业农民教育规模很大,而且资源非常丰富。
有很多大型的农业教育机构,里面的师资力量也很强。
这些机构能够提供各种各样的培训项目,不管你是想搞大规模的农场种植,还是搞一些特色的农业养殖,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
而且美国的互联网在农业教育里也用得很好,网上有大量的农业知识课程可以随时学习,这对于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民来说,简直是福音。
二、接着讲讲其他国家职业农民教育模式的缺点。
虽然德国的教育模式很注重实践,但是有时候可能会因为过于强调本地的实际情况,而在国际农业视野方面有所欠缺。
比如说在一些新兴的农业领域,像有机农业在全球范围内的一些创新模式,可能接受起来会慢一点。
荷兰呢,由于它的农业教育和科研紧密相连,可能会导致一些教育内容过于学术化。
对于一些文化水平不是特别高的农民来说,理解起来会有点困难。
而且这种模式可能会让农民过于依赖科研成果,自身的创新能力也许会受到一定的抑制。
美国的职业农民教育,虽然规模大、资源多,但是由于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农业情况差异很大,在教育的统一性和针对性上可能会出现矛盾。
对比中法两国医学教育模式的特点及对我国医学教育的启示
对比中法两国医学教育模式的特点及对我国医学教育的启示医学教育是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手段,不同国家的医学教育模式各有特点。
中法两国作为具有悠久医学传统的国家,在医学教育方面也有着独特的教育模式。
本文将对中法两国医学教育模式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我国医学教育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启示。
中法两国医学教育模式的特点对比中法两国医学教育模式存在着诸多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体系和课程设置在中国,医学教育的体系较为严格,一般需要经历本科、硕士、博士等多个阶段的教育。
医学课程设置相对固定,学生需要学习基础医学知识、临床医学知识以及相关的医疗技术等。
而在法国,医学教育的体系相对灵活,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进行自由选择。
法国医学课程的设置也相对宽泛,学生可以学习不同领域的医学知识。
2. 实践教学和临床培训在中国,医学教育非常注重实践教学和临床培训,学生需要在实际的医疗环境中进行实习和培训。
而在法国,医学教育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实践教学和临床培训相对较少。
这也导致了中法两国医学生在实际医疗工作中的能力和素质存在一定差异。
3. 医生职业发展路径在中国,医生的职业发展路径相对固定,一般需要通过严格的考试和培训才能获得执业医师资格。
而在法国,医生的职业发展路径相对灵活,一般需要通过考试和相关资格认证即可从事医疗工作。
我国医学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和临床培训,通过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临床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医疗能力和素质。
我国医学教育应该向法国医学教育学习,适当放宽医学课程的设置和学生的教育体系,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培养多样化的医学人才。
我国医生的职业发展路径也应该更加灵活,给予医生更多的选择空间,鼓励他们在医学领域积极创新和发展。
中法两国医学教育模式各有特点,但都值得我们在我国医学教育的改革中进行借鉴和思考。
希望我国的医学教育能够不断创新和改进,培养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为健康中国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考优秀作文范文20篇
高考优秀作文范文20篇预测高考优秀作文范文1探即探索,究即思考、明白,探究即去探索、明白事物。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因此,课内外学习中的探究,都是必须的。
在课内学习中,探究是一种思考。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老师在课堂上教给我们知识,解疑答问,这就够了吗?不,不够,我们还需要对其内容进行思考、分析、论证,要有发问的精神。
对比中外教育的模式,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中国是由上到下的传递式,即老师教,学生接;而外国呢,例如美英,则是平等地面对面交流,你的看法是那样,而我的看法是这样。
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独立思考的平台。
没有他人强加的观点,是纯粹的自己的观点。
有这么一个对比,一名学生因喜爱小鸟,将其带入课堂,破坏了课堂纪律,老师发现后,转而对学生讲起了鸟类知识,并鼓励了这名学生,最后这名学生成为了生物学家。
同样是将动物带进课堂,另一名学生却被老师当众责罚,沦落为一名“不良学生”。
前者,对老师的话进行探究,探究成了生物学家,后者,轻信了老师的判断,一事无成。
可见,探究之于人,如鱼之于水,不可或缺。
在课外学习中,探究是一种实践。
走出课堂,走出考场,探索自然的奥秘。
远离终日伏案的酸痛,远离纸上谈兵的苦恼,在实践探究中,明白事物的真理。
鲁迅曾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伟大的。
”既然吃过螃蟹,也许吃过蜘蛛,通过实践,他探究出螃蟹能吃而蜘蛛不能吃的结论。
神农遍尝百草,为人们留下良药,在无意中发明了茶,这也是探究。
而我们学生,要想认识自然必须得亲历自然。
要知道:苹果是长在树上,花生是埋在土里,而芝麻是长在秆上。
通过实践,我们既可以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又可以增长知识,何乐而不为呢?通过课内外学习的探究,才能塑造成人。
哲学上讲,实践出真知。
哲学上还说,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认识的思考。
探究是塑造人们思考能力的炼金石,是培养人们实践能力的试验田。
只有真正能够学以致用的人才算是成人,只有真正能够独立思考的人才算是成人。
欧洲和中国的青少年教育:教育模式的对比
欧洲和中国的青少年教育:教育模式的对比在全球范围内,教育一直是各个国家高度重视的领域之一。
欧洲和中国作为两个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教育制度的地区,在青少年教育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
本文将比较欧洲和中国的青少年教育模式,旨在探讨两种模式的特点和优缺点。
1. 教育哲学和价值观教育哲学和价值观是决定教育模式的基础。
欧洲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创造力。
他们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并强调学生的兴趣和天赋。
相比之下,中国的教育更加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学科的考试。
中国家长和老师普遍倾向于追求分数和升学率,这导致学生较少有机会培养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教学方法和制度欧洲的教学方法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教师通常以导师的角色出现,鼓励学生批判性地思考问题、讨论和合作。
而在中国,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的。
老师为学生讲授知识,学生则被要求记住和掌握大量的信息。
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此外,在教育制度方面,欧洲的教育体制更加多元化和灵活。
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课程和专业,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中国的教育制度则更加注重标准化和统一性。
学生们普遍接受相似的教育内容和考试评价,这对于个别学生的发展可能存在一定的限制。
3. 课余活动和全面发展欧洲的教育非常注重课余活动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可以参加各种社团、团队运动和艺术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且学校通常会提供良好的体育设施和艺术资源。
相比之下,中国的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课余活动相对较少。
学生往往会投入大量时间来学习和备考,从而可能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
4. 教师的角色和培训在欧洲,教师被认为是学生发展的引领者和指导者。
他们扮演着指导学生的角色,帮助他们发现和实现自己的潜力。
教师在专业培训方面也普遍受到重视,并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
而在中国,教师的角色主要是传授知识和进行考试的监督。
教师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相对较少,这可能影响到他们的教学质量和专业水平。
教育论文:中外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
中外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学前教育从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师资等各方面有了长足进展,但由于我国学前教育起步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较大,为此,本文通过对比世界学前教育前列的美国、日本、德国在教学方面的优缺点,相互借鉴,以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中外;学前教育;启示当前,世界各国的学前教育呈现出各具特点的多样化状态,这种发展的多样化状态为各国学前教育的相互学习与借鉴提供了参照及可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了促进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我们在对本国的学前教育进行深入研讨的同时,尤其需要学习与借鉴别国的先进教育思想和有益经验,为改革和创新我国的学前教育提供坚实的基础。
这也是我们学习与研究比较学前教育学的意义所在。
比较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
从研究领域来看,研究涉及学前教育的整个领域。
而研究的重点应当是对改进本国学前教育有重要意义的各国学前教育制度和学前教育的基本问题,例如学前教育的师资、课程、活动及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决定学前教育的主要因素、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等。
以“美国学前教育师资培训的特点及启示”的研究为例,该研究是以美国学前教育师资培训为研究视点,剖析美国学前教育师资培训的特点,揭示其深层原因,进而提出改革我国学前教育师资培训的启示与借鉴。
从研究时间来看,比较学前教育学的研究以当代学前教育为中心,从横的关系上考查当代的学前教育制度和学前教育问题,指出外国学前教育中可以借鉴和吸取的部分,为本国当前的学前教育改革服务。
从研究深度上说,比较学前教育学不仅研究各国学前教育的客观现象和解决各种学前教育问题的经验,还要进一步分析各国学前教育的本质,研究各国学前教育的形成条件,判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制约关系和学前教育对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揭示各国学前教育的特点和共同规律,探索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为本国的学前教育改革借鉴提供客观的依据。
中美幼儿园教育模式标准比较研究
美国注重个性化教育
美国幼儿园教育理念倾向于培养孩子的个性和兴趣爱好,注重孩子的自由选择和个性化发展。
教育目标比较
中美幼儿园教育目标都注重培养孩子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的能力,但中国更加强调孩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 培养,而美国则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育目标
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包括批 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沟通 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
。
教育内容
主要包括语言、数学、科学、 艺术、体育和社会研究等方面
的内容。
中美幼儿园教育模式比较分析
教育理念比较
中美两国幼儿园教育理念存在一 定差异,中国注重培养孩子的基 础知识和良好习惯,而美国更注 重培养孩子的个性和创造力。
04
中美幼儿园教育模式对儿童发展的影 响比较
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比较
总结词
在幼儿园阶段,中美两国教育模式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各 有侧重。
详细描述
中国的教育模式在数学、科学和语言方面注重基础知识和技 能的培养,而美国的教育模式更注重批判性思维、创新和问 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对儿童情感发展的影响比较
完善幼儿园教育评价体系,将评价标准多元化、过程 化。
对美国幼儿园教育的启示
强调幼儿教育的基 础性和全面性,注 重对基本知识和技 能的培养;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和教育水平,加强 对幼儿园教育的监 管和管理。
增加对幼儿社会情 感和社交技能的培 养,促进幼儿的全 面发展;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进一步研究中美幼儿园教育模 式的异同点,探讨不同教育模
注重个体差异和个性化教育,注重学 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 角色多样化,课程设置灵活多样,评 价标准多元化。
中外教育模式的比较
中外教育模式的比较教育是一项永远不会过时的事业。
每个国家的教育模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各国教育模式之间的比较,不仅有助于相互借鉴,也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教育体系。
本文将比较中外教育模式的不同之处。
第一部分: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育模式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中外教育模式之间的教学方法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国外,教学方法倾向于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并指导他们的学习过程。
而中国的教育模式,则更注重教师的权威性和学生的听教。
第二部分: 课程设置教育模式的核心是课程设置。
中外教育模式之间的课程设置也有很大的不同。
在国外,教育有着广泛的选择性。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不同的课程,并且可以在学校与外部机构之间灵活切换。
而中国的教育模式,则较为统一和规范,学生必须学习规定好的课程和教材。
第三部分: 考试方式考试是衡量学生成就的基本手段。
中外教育模式之间的考试方式也存在很大的不同。
在国外,考试倾向于强调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因此,试卷通常会设置实际情况的问题,并要求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而中国的教育模式,则更加注重掌握知识,考试试卷更倾向于理论性问题。
第四部分: 学科设置学科设置是影响教育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外教育模式之间的学科设置也存在巨大差异。
在国外,学科设置较为多元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不同的学科。
同时,在文化课的基础上,国外的学校也很注重培养学生的特长,如音乐、体育、戏剧等方面。
相比之下,中国的学科设置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基础性。
结论综上所述,中外教育模式之间的差异很大,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课程设置、考试方式和学科设置这四个方面。
虽然我们不能说哪个国家的教育模式更好或更差,但是可以说中外教育模式各有千秋,各有特点。
相信以后的发展,会越来越多地弥合各国教育模式之间的差异,成为一个更加多元化和丰富的教育环境。
中美商科专业学位硕士生涯教育模式比较研究
中美商科专业学位硕士生涯教育模式比较研究作者:虞梁田园葛蔓来源:《上海管理科学》2020年第03期摘要:以中美两国若干知名高校的商科专业学位硕士生涯教育实践为基础,尝试从生涯教育机制、内容、师资、人才培养以及成效评价等五个维度,对两国商科专业学位硕士生涯教育的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探求当中异同,寻求当前国内商科专业学位硕士项目在生涯教育上的不足之处,为今后该群体学生的生涯教育提供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商科;专业学位硕士;生涯教育Abstract: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career education in China and U.S. for professional business masters,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the two from aspects of career education mechanism, career education contents, faculty, career related personnel training and evaluation of career education, aiming at finding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thus making up the deficiencies in China’s career education for professional business masters.Key words:business school; professional master; career education1 生涯教育的相关概念及理论1.1 生涯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生涯”原指人生命的边际、限度,也指人生。
“生涯”又与职业相关。
《辞海》中对“生涯”的定义是“从事某种活动或职业的生活”。
中西方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差异的比较分析与研究
中西方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差异的比较分析与研究高等教育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教学模式,中西方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差异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以下是对中西方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差异的比较分析与研究:一、教学理论研究差异中西方教学理论存在差异,这个差异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中西方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差异。
西方教学理论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通过研究、实践、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以便深入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
西方教学理论推崇“激励式学习”,注重“学生为中心”,强调教师教育应该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实践能力为目标。
相比之下,中方教学理论更加注重“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输入和考试成绩,以及学生的分数排名。
二、教师的角色与职责在中方高等教育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被视为传播知识的“输送带”,强调的是教师对学生具有掌控力和支配力。
教师往往从“讲解重要性”、“强化知识点”等基础上来展开教学,而学生往往只是接受、背诵和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点。
相比之下,西方高等教育教学模式认为教师和学生平等地参与教学交流,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需要帮助学生发展自身的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一方面要担负教学任务,还要注意自我提升和学习领域的研究。
三、学习方式与学生的主动性中方高等教育教学模式中,学生一般都是呆坐在教室被老师“讲解”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学生需要感性理解和记住教师讲授的知识点,并在应试中发挥出自己的优势。
相比之下,西方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强调建立独立学习和自我探究的学习体系,通过分组、小组讨论、研究以及实践等形式,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并掌握自主学习的技能。
既在学习中反思与总结,也在外部资源调用上进行拓展与应用整合。
四、教育评价的焦点中方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往往重点评价学生的考试成绩,成为了评价学生成败的最终标准;而西方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强调教育评价是指对学生各种综合素质、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的考核。
中外合作办学育人理念和教学模式
中外合作办学育人理念和教学模式中外合作办学是指中外两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机构共同合作,共同办设学校,共同进行教育活动。
在这样的背景下,育人理念和教学模式往往受到双方文化和教育体系的影响,形成独特的合作模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外合作办学的育人理念和教学模式的特点:1. 跨文化教育:育人理念:强调跨文化交流和理解,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学生。
教学模式:采用多元文化教材,组织国际交流项目,引入外籍教师,提供双语或多语授课。
2. 强调实践和职业导向:育人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强调职业导向,使学生更好地适应职场需求。
教学模式:提供实习机会、产学合作项目,强化实践课程,与行业合作设计课程内容。
3. 灵活的学科设置和课程体系:育人理念:以灵活的学科设置适应不同国家的教育体系,注重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教学模式:提供跨学科的课程,允许学生自由选择专业方向,引入双学位或双证书项目。
4. 融合中外教育理念:育人理念:结合中外教育理念,既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模式:教师团队来自中外,课程内容融入中外元素,教学方法综合运用中西方教学理念。
5. 国际认证和合作:育人理念:以国际认证标准为目标,为学生提供国际通用的学位和证书。
教学模式:与国际著名大学合作,参与国际性的教育认证项目,如双学位项目、学分互认等。
6. 学术研究和科研创新:育人理念:培养学生具备独立研究和创新能力,注重科研思维和方法的培养。
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组织学术研讨会,引进国际一流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资源。
中外合作办学的具体特点会受到合作双方的具体情况、合作框架以及合作目标的影响。
这些特点有助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中西方道德教育模式分析-教育文档
中西方道德教育模式分析一、西方道德教育模式西方道德教育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到中世纪再到近代经历了道德教育与生活的逐渐分化、完全分离、再到道德教育与生活回归、分离的交织,涌现出很多的道德教育理论学说和教育模式,这里简单介绍以下几种观点:第一,美国最有影响的德育模式之一,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瑞士的皮亚杰是该理论的早期代表人物,之后对该理论继承发展影响最大的是美国当代著名的道德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劳伦斯. 科尔伯格,理论强调发展学生认知判断的能力是道德教育的关键所在。
科尔伯格把学生道德认知的发展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水平一是前习俗水平,包括阶段一(以惩罚与服从为价值取向的阶段)、阶段二(以个人的功利主义目的与交换为价值取向的阶段);水平二是习俗水平,包括阶段三(以协调人际关系为价值取向的阶段)、阶段四(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履行个人义务为价值取向的阶段);水平三是后习俗水平,包括阶段五(以社会契约为价值取向的阶段)、阶段六(以普遍道德原则为价值取向的阶段)。
[1] 科尔伯格认为只有遵循阶段发展的规律,道德教育才能获得成功;帮助学生的道德认知向更高的阶段发展是教师在道德教育方面的任务。
第二,詹姆斯. 谢弗的理论建构模式。
其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詹姆斯. 谢弗,他认为判定价值的标准与准则是具有相对性的价值观,倾向于把教师作为哲学家而不是策略家来看待,认为教师应致力进行道德价值观的教育。
该德育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民主与多元社会这个广阔的背景为基础来进行道德教育的论述,使人们明白道德教育在民主与多元社会背景中的重要性和总方向,进而能帮助学生理解教师所阐述的道德教育理论,使学生在发展中学会认识、识别、分析价值观冲突的问题并对价值观的一系列问题逐渐明了。
第三,路易斯.拉思斯等人的价值澄清模式。
美国的路易斯. 拉思斯、梅里尔. 哈明等人是该模式的代表人物。
他们认为,儿童身处在日益多元的社会中,在处理问题时都面临依据自己的价值观做出选择,而实际上人们并不清楚自己的价值观是什么[2] 。
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
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摘要:当前,各国高校对人才培养模式都在进行不同深度的改革,有的吸收不同模式之长,进行优化与整合,探索与创建适合自身需要的新的培养模式。
本文研究了德国双元制模式和本土素质-能力模式,归纳了各自的特点并从适用范围、环境及可操作性等层面进行了对比,并提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具有全球化视角,由单一模式向多种模式融合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双元制模式一、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德国的“双元制”培养模式是享誉世界的一种职业教育培养模式。
“双元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有如下一些特点:专业设置上以职业分析为导向。
通过职业分析,将若干个社会职业归结为一个职业群,一个职业群对应一个专业。
这样既可以清楚地了解一种职业的主要活动内容,明确分辨出支撑该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同时又能够确定相邻社会职业的技能知识联结点,为社会职业归类及职业群的确定奠定了基础,也为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提供了依据。
在课程设计上确立了以职业活动为核心的阶梯式课程结构。
这一结构是一种建立在宽厚的专业训练基础上的、综合性的、并以职业活动为核心的课程结构。
所有理论课都采取综合课程的形式(如制造业的专业理论、专业制图和专业计算),覆盖了专业所需的所有理论,知识面广、深浅适度、综合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所有的课程又都分为基础培训、专业培训和专长培训,三个层次呈阶梯式逐渐上升。
无论哪一阶梯的培训,三门课程始终都是围绕职业活动从泛到精、由浅入深开展。
课程实施是以学校和企业双方合作为基础。
学校按照各州总体教学计划实施理论课程教学;企业则按照联邦培训规章在企业中实施实践课程的培训,双方通过教育文化部和自主的形式加以协调,保证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并以此共同合作来达到国家对职业人才的总体教育目标。
考试考核以客观要求为标准。
“双元制”职业教育考试由与培训无直接关系的行业协会承担,这就有利于考试按照《职业培训条例》的考试要求进行,而不是根据哪一个培训机构中所传授的具体内容来考试,从而更客观地评价职业教育的培训质量。
随班就读与融合教育——中西方特殊教育模式的比较
随班就读与融合教育——中西方特殊教育模式的比较特殊教育是指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提供个别化教育和支持的教育体系。
为了促进特殊教育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采用了不同的教育模式。
其中,中西方的随班就读与融合教育模式是两种常见的做法。
本文将对这两种特殊教育模式进行比较,探讨其优势和不足之处。
随班就读是指将特殊教育学生安排在普通学校的常规班级中上课。
这种模式强调了特殊教育学生与普通教育学生的平等和共同学习。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提供一个真实的学习环境,使特殊教育学生能够直接面对各种学习和社交挑战。
此外,随班就读模式也可以促进普通教育学生对特殊教育学生的理解和尊重,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然而,随班就读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普通学校普遍面临资源不足的问题,特殊教育学生得不到充分的专门支持和服务。
其次,普通教育教师通常对特殊教育学生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无法提供适合他们的个别教育方案。
与此同时,特殊教育学生也可能面临适应困难和自尊心受损等问题。
相比之下,融合教育模式则更加注重特殊教育学生在普通学校中的个别教育和支持。
在这种模式下,特殊教育学生会根据自身需求获得额外的教育资源和支持。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能够更好地满足特殊教育学生的需求,使他们能够在相对适宜的环境中学习和发展。
此外,融合教育模式还有助于减少对特殊教育学生的标签化和排斥现象,增强他们的自尊和自信。
然而,融合教育模式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融合教育需要提供特殊教育学生更多的个别教育资源和支持,这可能给普通学校带来负担。
同时,融合教育也需要普通学校教师具备更多关于特殊教育的知识和技能,这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外,对于个别特殊需要较为严重的学生来说,融合教育模式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持和服务。
综上所述,随班就读与融合教育是中西方特殊教育模式的两种常见做法。
随班就读模式强调特殊教育学生与普通教育学生的平等与共同学习,而融合教育模式注重特殊教育学生在普通学校中的个别教育和支持。
资料整理 中韩教育理念与模式对比
资料整理中韩教育理念与模式对比中韩教育理念与模式对比教育是各国国民发展的关键所在,教育体系和理念的差异会对个体和国家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比较中韩两国在教育理念和模式方面的差异,并分析其影响。
一、教育理念对比1. 中方教育理念中国的教育理念强调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培养,注重个体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创新能力提升。
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强调工作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2. 韩方教育理念韩国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学术成绩,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技巧的培养。
在教育的目标上,韩国注重学生成绩的竞争,强调能够进入名校和取得好的成绩是教育的核心。
二、教育模式对比1. 中方教育模式中国教育模式注重基础教育的全面发展,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
其中,高中阶段的教育是重要的教育阶段,学生需要参加高考来决定是否可以进入大学。
中国的教育模式以应试教育为主导,学生被要求在学科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2. 韩方教育模式韩国的教育模式注重学术成绩和高等教育的准备。
韩国的大学录取制度严格,学生在高中阶段需要通过SUNEUNG考试进入大学。
这也导致了强调应试能力和竞争性学习的教育模式。
三、效果与影响对比1. 中方教育的效果与影响中国的教育模式强调了基础教育的全面与素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然而,应试导向的教育模式也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和学生的重压现象。
另外,与社会需求的不充分衔接也存在一定差距。
2. 韩方教育的效果与影响韩国的教育模式注重学术成绩,能够培养出很多优秀的学生。
然而,韩国教育的竞争性和应试压力也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容易导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此外,韩国的教育模式对于学生的整体发展和实际应用能力存在一定的疏漏。
综上所述,中韩两国在教育理念和模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方注重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韩方注重学术成绩和应试能力。
两国的教育模式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需要在实际应用中进行探索和改进。
中外学校管理模式比较研究
中外学校管理模式比较研究随着全球教育的发展和交流不断加深,中外学校管理模式之间的比较研究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中外学校在管理模式上的不同之处体现了各国文化、教育理念以及社会发展的差异。
本文将从教育目标、课程设置、招生政策、管理层次以及评估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中外学校管理模式的异同以及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教育目标是中外学校管理模式的基础。
一般而言,中国学校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考试成绩,希望培养出高分高分的学生。
而西方国家的学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
此外,西方学校还非常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种不同的教育目标也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对于教育价值观的影响。
课程设置也是中外学校管理模式之间的一大差异。
传统的中国学校偏重于学科分科,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
与此相比,西方学校的课程设置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的培养。
他们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艺术、体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
这种开放、多元化的课程设置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并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招生政策也体现了中外学校管理模式的不同。
中国学校通常采取统一考试和分数排名的方式进行招生,侧重于学生的成绩和学科能力。
而西方学校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估,他们会考虑学生的个人兴趣、特长以及多样化的背景。
这种综合评估的方式更能够发掘学生的潜能,并且更加公平和包容。
另外,管理层次也是中外学校管理模式之间的一大差异。
传统中国学校的管理模式较为集中,一切决策由校长和行政团队负责。
而西方学校更加注重与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参与,建立了一个较为分散的决策体系。
他们注重学校内部的自治和合作,鼓励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对话和合作。
最后,评估方式也是中外学校管理模式之间的一大区别。
中国学校侧重于考试成绩和学科知识的评估,通过考试来排名学生,并根据排名来衡量学校的水平。
相比之下,西方学校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他们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包括学术成绩、课堂表现、社会实践以及个人成长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