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的几个主要生态问题以及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流域的几个主要生态问题以及对策

摘要:长江流域地域辽阔,自然条件优越,大部分地区开发历史悠久,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影响强烈。近几十年来,人口剧增,城市、集镇以及工矿企业大量涌现,土地垦殖指数不断提高,这些既促进了流域经济发展和繁荣,同时也使许多地区的环境承受着不堪负担的压力,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成为流域未来进一步开发的制约因素。

本文简略叙述了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概况和几个主要的生态问题,就长江流域的水污染、湖库富营养化、水土流失等问题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提出了改善长江流域水环境,提高长江水资源质量的对策。

关键字: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水资源、对策

长江流域概况:

长江流域地处我国中南部。干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十一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全长6300余km。支流伸展到甘肃、贵州、陕西、河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八省区。流域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五分之一。流域内湖泊众多,总面积2.2万,占流域面积的1.2%。

长江水量巨大,多年平均径流量9560亿m3,地下水资源2463亿m3,约占全国径流总量的35%,人均水量2460m3。

长江水资源总量约1万亿m3,是我国最重要的水资源,是本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然而,随着流域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在诸多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水文条件、资源与环境特征不断发生变化,产生了种种生态问题,如水污染,洪涝灾害,泥沙淤积,水土流失,地下水污染及咸水入侵等。因此,客观评价流域主要的水环境问题,分析其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对于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及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主要的生态问题:1.上游水土流失问题

长江上游流域面积约100万km2,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仅次于东北的第二大林区,也是长江水土资源保护的重要屏障。但多年来,由于不合理开发,重伐轻造,造成森林植被锐减。随着森林植被的减少,土壤侵蚀面积和强度不断增加。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5.5万km2,占流域总水土流失面积的63%,年土壤侵蚀量达14.05亿吨。上游区处于我国地形第一和第二阶梯,地势陡峻,山高谷深,土层浅薄,森林一旦破坏很难恢复,而迅速演替为草灌群落,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大为下降,土地退化面积不断扩大。外动力地质现象如泥石流、滑坡、山崩等灾害日趋严重,每年都有造成伤亡的事件发生。近年来已加强了重点水土流失的整治和控制,但力度还不够。

2.中、下游平原区洪、涝灾害问题

长江小、下游平原湖区面积12.6万km2,有耕地600万km2,人口7500万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基地,又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由于平原区地面高程普遍低于洪水位数米至十数米,全靠3600余km长江干堤和30000余km的支堤保护,每当大汛来临,防御洪、涝灾害的形势十分严峻,遇大洪水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水灾,是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最集中、最严重、最频繁的地区。

每次洪水灾害人民生产财产都受到巨大损失,灾区的生态与环境遭受严重的破坏;灾后伴随而来的是瘟疫流行,钉螺扩散,血吸虫病蔓延,造成大量人员死亡和严重的精神创伤,往往数年还难以恢复元气。

3.湖泊富营养化与土壤盐渍化:

近年来,由于排入湖库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不断增加,水体富营养化进程加快。“九五”期国家重要点治理的“三湖”,即滇池、巢湖和太湖,全部都在长江流域;鄱阳湖、洞庭湖目前维持在中营养水平,但磷、氮含量偏高,正处于向富营养过渡阶段;近城郊的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程度普遍较高,如杭州西湖、南京玄武湖及武汉东湖等均达富营养化程度。

在河口段则是出现盐水入侵,一般发生在枯水期(11月至次年4月),盐水入侵北支较南支严重,已基本不能引水灌溉。根据实测结果,吴淞瞬时氯化物浓度曾达1850mg/L。,宝钢达2256mg/L,大大超过饮用水标准。盐水入侵已给长江口两岸,特别是上海市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危害。长江口沿岸盐渍化土地面积约23.3万km2。局部地区由于盐水入侵,排水条件差,土壤盐渍化有扩大趋势。

4、生物多样性面临严峻挑战。水环境恶化改变了生物原有生存环境,生物多样性受到重大影响,许多动、植物数量大大减省,一些珍稀品种面临灭绝。

长江天然资产量逐年下降,水质污染是减产原因之一。如南京以下江段盛产的鲥鱼、刀鱼与七十年代相比已减少80%以上。干流四大家鱼产卵场和渔场规模缩小,一些严重污染的江段甚至鱼虾绝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是我国的重要渔场。由于捕捞过度和近海区污染,鱼类资源逐年减少。传统渔业的捕捞对象如大、小黄鱼、带鱼和鲳鱼等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不仅数量锐减,而且平均个体重量小,渔获物质量降低。

对策建议:

1、总体规划、综合治理

以可持续发展的原理为指导,把大江大河作为一个整体的大系统,从自然、社会、经济综合考虑,打破部门割据,统筹安排,进行综合治理、宏观调控;建立相应的管理和经营体制,妥善安排群众的生产和生活:过去流域机构管江不管湖,地方机构管湖不管江,农、林、水利部门各自为政,条块分割,职责不清,管理紊乱。在地方和部门利益驱动下,采取短期行为,缺乏长远打算。上游垦荒毁林,加大水土流失,中游围湖造田,大搞建设,不仅减少排蓄能力,并且在关键时刻,难下决断。今后要改变条块分割的管理机制,建立流域管理的统一协调的机构,对有关重大的生态建设和水利建设问题的决策,要进行宏观调控和监督。同时,要加强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2、加强林业建设

(1)加强天然林的管育。特别是在长江上游和两岸地区,应明确划分出水源涵养区,加强保护。应当认真贯彻天然林保护工程,一年内禁止进行任何形式的采伐。在此期间要抓紧制定天然林生态系统的管理办法和措施,以便逐步过渡到分别类型进行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2)大力开展封山育林和次生林改造封山育林,封山育林要以封为主,封管、抚补改相结合。对飞播林、生态脆弱地区的新林要实行常年封山,禁止人畜破坏,以便尽快发挥防护效益。(3)开展群众性的造林绿化,加速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和公益林建设在土壤条件较差、植被恢复难度较大的地区,如石灰岩山区、退化严重的红壤丘陵以及石化沙化严重的地区,应加大投入,通过人工造林保证植被的恢复。造林工作应贯彻“乔、灌、草相结合;防护林与经济林相结合;封山育林与造林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4)大力发展种草养畜在雨量与湿度较高而坡度较陡的山地和海拔过高的高原区,以及不宜造林坡地和干热河谷应种植牧草发展畜牧业,以大幅度提高生物生产力,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使山区人民早日脱贫致富,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 大力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

以小流域为单元,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进行立体布局、综合开发是我国山地治理方面的成功经验,也是景观生态的主要研究内容。在今后的山区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中应予以大力推广和扶持。

推广坡地改梯田、坡地绿篱、横坡种植等措施;陡坡耕地要退耕还林;防止在三峡移民中造成新的生态破坏;停止三峡移民过程中实行简单的“后靠移民”的作法,后靠移民将加剧陡坡开垦。例如,据重庆市统计,三峡移民至今已开垦坡地。

4、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彻底关闭所有规模以下污染严重企业。其它所有工业企业,都要实现污染物全面达标排放。关闭所有小型采矿点。所有搬迁企业必须实行清洁生产。对新建、扩建和改建的企业项目,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废水须达标排放。同时,应以防止船舶油污染、垃圾及毒化物污染为重点;加强环保思想意识的宣传教育及防污监测;完善客轮垃圾定点交付制度;提高船舶污染事故应急处理能力;制定完善管理法规。再次,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5、要大力加强宣传教育,更新观念,提高全民对保护长江流域生态资源的重要性的认识。提出倡导讲科学,按科学规律办事。齐心协力,加快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的步伐,为当代和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水环境和生存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