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元阳一中2018届高三适应性检测卷六历史试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元阳一中2018届高三适应性检测卷六
文综历史分卷
分卷I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学者研究发现:春秋以上是大家族最盛的时期,战国时代渐渐衰微,汉代重新恢复,此后
一直维持了两千年。导致大家族衰微,小家庭增多的原因不包括( )
A.小农经济发展B.宗法观念结束
C.诸侯争霸影响D.各国变法推动
2.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的变化。据统计,以下为1840~1901年各
报刊中出现的高频率词汇。其中属于1895年的是( )
A.鸦片战争B.《天津条约》C.《辛丑条约》D.反割台斗争
3.简单地说,计量史学就是运用数学方法来研究历史事物的数量关系,实现对历史变化、发
展及运行规律的分析。下图主要是为了说明( )
A.日本法西斯是世界人民共同的敌人
B.日本陆军的近一半身陷在中国战场
C.中国战场坚持抗战是太平洋战场盟军转入反攻的重要因素
D.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4.各种区域性国际组织的主要职能虽有差别,但也有一些共同之处。美洲国家组织、欧洲经
济共同体和上海合作组织职能的共同之处是( )
A.促进社会与文化交流B.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
C.对抗特定的国家集团D.加强成员国军事合作
5.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 )
A.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B.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
C.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
6.《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汉书•艺文志》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以上材料表明()
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B.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
C.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D.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
7.右图为英国工业革命时代阿克莱特于1771年建立的纺纱厂遗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该纺纱厂所利用的动力应该是( )
A.蒸汽动力B.水力动力C.水电动力D.机械动力
8.史学家保尔·芒图在《十八世纪产业革命: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况》中认为英国在十八世纪失去了美洲,但是却在本土范围内创造了新美洲。“创造了新美洲”指的是,英国( )
A.建立了“日不落帝国”B.开展了工业革命
C.确立了责任内阁制D.实行了议会改革
9.16世纪始,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了北大西洋东岸;20世纪初,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重心逐渐转移到了北大西洋西岸。在这两个过程中先后崛起的世界性大国是( )
A.葡萄牙和西班牙B.荷兰和法国
C.美国和德国D.英国和美国
10.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部分人口密集的重工业区和采矿区,其环境退化成无法恢复的“严重受害区”。《生态灭绝》杂志说“当历史学家最终剖析苏联和苏维埃共产主义时,他们也许会因为生态灭绝而作出死亡判决。”这主要表明( )
A.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加强
B.环境问题影响苏联经济可持续发展
C.环境问题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D.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11.下图所示欧洲政治版图的变化反映出的趋势是( )
A.世界政治全球化B.世界格局多极化
C.“冷战”愈演愈烈D.大国控制力削弱
12.下图是选自美国查尔斯·莫里所著《文明的解析》中的一幅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
A.英国逐渐成为欧洲科技中心
B.法国重商主义的盛行是大量科学家诞生的土壤
C.德意志分裂割据制约了本国科学家的涌现
D.意大利已有的科技中心地位发生动摇
分卷II
二、必考题部分(共2小题,共37分) 13(18分).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
材料一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秦汉时期,汉字形成统一的书写规范。官学、书院、私塾大都使用汉语,科举考试亦然。魏孝文帝改革将汉语作为“正音”。清朝确立在全国的统治后,很快将汉语作为官方语言。日本等周边国家的语言也受到汉语影响。
拉丁语最初是古罗马人的语言。公元1世纪,标准拉丁语形成,与希腊语等一起成为罗马帝国学校的教学语言。罗马帝国解体后,拉丁语的日常口语功能逐渐丧失,成为一种书面语言。17世纪末期以前,西欧的学术著作大都使用拉丁文撰写,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法国等在拉丁语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民族语言。
材料二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
材料三20世纪10年代,《新青年》杂志有过一场汉字存废问题的讨论,主张废汉字的学者认为:汉字难识难写,不便推广;“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之解决。”
近代以来,汉语中出现了大量新词汇,下表内容为新词汇示例。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上述两种语言文字发展演变的异同。
(2)阅读材料二,分析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的历史原因。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废汉字”主张提出的时代背景;以“挑战与应对——百年来汉语的变迁”为主题,对上表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14(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汤申家族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是出租牧羊场。16世纪初,该家族出租了16个牧羊场。……汤申家族还按照资本主义方式从事经营活动。1516年,该家族养羊数量达1.8万只,从中得到了丰厚的收入。——摘编自沈汉《英国土地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汤申家族拥有的牧场较多,可能与当时英国什么经济运动有关?汤申家族属于哪个社会阶层?
材料二 1660年代至1760年代,英国东部地区发生了农业技术革命。其中一项新技术叫做“四区轮作制”,即分别在农场的四块土地上种植芜菁、小麦、萝卜、大麦,四年里轮流更换,不让任何地块休闲,同时又能保持地力。下表是对 1660年和1760年英国东部粮食产量的一种估算。——摘编自《历史研究》2012年第3期
(2)材料二中的“四区轮作制”能推行,需以什么样的土地关系为前提?指出英国农业技术革命所产生的结果。
(3)综上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土地关系和农业生产的变化对英国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这对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有何借鉴意义?
三、选做题部分(共3小题,考生任意选择一题作答即可)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5.1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置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