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种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知识点梳理

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

种群

【学习目标】

1.知道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是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种群密度是种群大小的表现。

2.说出种群的特征。(重点)

3.阐述种群增长的J型和S型曲线的含义。

4.概述影响种群数量动态的内在因素和环境因素。(难点)

【要点梳理】

要点一、种群的概念【种群 395764 种群的定义】

(1)生活在一定地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之间具有地理隔离

(3)种群是物种的具体存在单位

(4)种群是物种繁殖和生物进化的单位

要点二、种群特征

1、种群空间特征【种群 395764 种群的特征(空间特征)】

种群的空间特征型是指种群在一个地区的分布方式,大体分布为3种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如下图所示:

(1)随机分布:是指每个个体的位置不受其他个体分布的影响,这样形成的分布格局就为随机分布。随机分布若要实际存在,则要求种群的生活环境均一、资源全部平均分配,且个体间不会有任何形式的吸引与排斥。所以随机分布是十分罕见的。但现实中还是有一些随机分布的事例,如纽芬兰中部的驼鹿在冬季时就为随机分布。

(2)均匀分布:是指种群内个体间距离比较一致的分布方式。如沙漠中的植物由于对水分的竞争而呈均匀分布,因为这样才能最有效地维护每个个体的利益,使每株植物都尽可能地得到水分,假如有的地方个体密集了,生存能力弱的植株个体就会死掉,剩下的个体仍保持正常的密度,假如有的地方植物相对稀疏,那样会在稀疏处长出一些植物,填补这个稀疏地带。

(3)集群分布: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分布型,它是生物对于其他环境的差异发生反应而产生的一种分布型。通俗地讲,就是生存条件好的地区个体密度大,条件不好的地区个体密度小,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人口分布,由于政治、经济等原因导致城市的人口密度大,而农村的人口密度小。

2、种群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

①概念:某个种群在单位空间或面积内的个体数量,种群密度随环境条件和物种的不同而变化;种群密度

大小是研究种群动态的基础。

②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方法及操作 样方调查法:

在若干样方中计数全部个体,然后将其平均数推广,来估计种群整体。样方形状可以有方的、长方的、条带的、圆形的,但样方必须具有良好的代表性,这可以通过随机取样法来保证。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要点诠释:要求:随机取样,确保所选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影响;从统计学上看,足够数量的样方才可以保证统计结果的真实性。 标志重捕法:

对于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具体过程如下:

Ⅰ.确定调查对象

Ⅱ.捕获并标记部分个体:在该种群生存环境中,均匀设置捕获点,捕获一部分个体,并对其进行标志后,

再在原地将其放回,并记录个体数(N 1)

Ⅲ.重捕,计数:一段时间后,在原来的捕获点再次捕获一部分个体,并计数数量(N 2)及其中被标记的

个体数(N 0),然后放回原来的环境

Ⅳ.计算种群密度:利用公式

2

10

N N N N 计算出N ,即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要点诠释:

A 前提: ① 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获的几率相等 ② 无大规模出生和死亡

B 注意事项:

① 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的寿命和行为无伤害 ② 标志不能过分醒目,且在调查研究期间不能消失 ③ 捕捉方法和地点一致

(2)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迁入率和迁出率:对一个种群来说,单位时间内迁入和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也是决定 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4)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要点诠释:

(1)图中A 种群属于增长型,C 种群属于衰退型,B 种群属于稳定型。这是由于种群中年轻个体越多,一般来说出生率会越高,死亡率会越低。

(2)提示: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也不一定总是保持稳定。这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决定于年龄组成,还会受到食物、天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种群数量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般来说会越来越小,但是也不排除由于食物充足、缺少天敌、迁入率提高等原因而使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

3、种群特征及其中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分析

(1

)在种群的四个基本特征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特征。种群密度越高,一定范围内种群个体数量越多,即种群密度与种群个体数量相关。

(2)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迁出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出生率高,迁入多时,种群密度大;相反,种群密度小。

(3)预测种群密度(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首先依据的是年龄组成情况,其次是性别比例,由此预测出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从而确定种群的变化趋势。 ①年龄组成 ②相同年龄组成情况下: 性别比例 其相互关系可图示如下:

要点三、 种群数量的变化

1、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意义和步骤

(1)意义:数学模型是联系实际问题与数学规律的桥梁,具有解释、判断、预测等重要功能。在科学研究中,数学模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新规律的有效途径之一。 (2)步骤:

①观察研究对象是为了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细菌每20 min 分裂一次”便是通过大量观察和实验得出的结论。

②合理提出假设是数学模型成立的前提条件,假设不同,所建立的数学模型不同,“细菌以指数函数增长”便是合理的假设。

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增大

稳定型:出生率≈死亡率—→基本不变 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减小 种群密度

♀≈♂—→相对稳定

种群密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