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立学院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杨丽清陈志军
【摘要】独立学院一年级新生作为高校学生中的特殊团体,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本文通过对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刚入学的新生心理普查,发现独立学院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体现在冷漠、孤僻、焦虑、自负及自卑、偏执和抑郁等方面,并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深入探讨独立学院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及建议。
【关键词】独立学院;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作者单位】杨丽清,陈志军;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独立学院是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是新形式下探索和改革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机制的一个重大举措。
独立学院现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规模不断扩大,招生数量成倍增加,但大多数学生入学成绩较差,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其心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和差异性。
因此在独立学院稳定发展的新时期,准确全面的掌握独立学院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剖析影响新生心理健康的各主要因素,是做好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和关键。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选取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2010年入学的全体新生4669人,男生2856名(61.17%),女生1813名(38.83%)。
(二)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简称UPI)进行测量。
(1)问卷内容。
①第一部分是学生的基本情况。
包括学生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籍贯、学号、所在学院、专业班级、兴趣特长爱好、是否独生子女、入学动机、录取专业和自己的愿望等。
②第二部分是UPI问卷本身。
由60个项目构成,其中4个项目是测伪尺度,余下56个题目是反映学生的苦恼、焦虑、矛盾等症状项目。
③第三部分是附加题,主要
摆放方式影响(见图1):⑴主卧室如带卫生间、其面积宜为15至18m2左右,如不带卫生间、其面积宜为12至15m2左右,主卧室室内界面色彩宜以淡雅为主格调,不宜采用高彩度的装饰;⑵儿童卧室在平面设计上应注意睡觉区、学习区和游戏区的合理划分,宜采用木地板或铺地毯,其人性化设计体现在:一是室内装修要尽量少出现棱角,二是电器插座要确保儿童安全,三是室内界面色彩和图案宜鲜艳活泼并符合儿童心理需求,四是面积宜为8至10m2左右;⑶老人卧室的人性化设计重点在于解决好地面的防滑问题,面积宜为10至12m2左右;⑷客房除了参照一般卧室的设计之外,还要配备桌椅、衣柜和电视机等,设计面积宜为10m2左右。
(五)卫生间设计。
卫生间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用房,尤其是合租的公寓式住宅。
卫生间的面积应根据卫生设备尺寸和人体活动尺度来确定(见图1),太大浪费建筑面积,太小使用不舒适,一般以3至4m2为宜。
卫生间设计应靠外墙布置以便自然通风采光,窗地比宜≥1/10,未留置通风口的卫生间应设置排气扇进行机械排气,还应严格进行防滑防水排水设计。
由于卫生间需有一定的私密性,所以人性化设计要求卫生间的位置不宜正对入户大门或直接对客厅开门。
对着客厅开门的卫生间会让使用者在心理上产生忐忑和尴尬等不便感觉,还容易把卫生间气味带进客厅内而破坏室内环境气氛。
(六)阳台设计。
公寓式住宅阳台多数设计在客厅、主卧室、厨房或餐厅外部(见图1),如是合租公寓式住宅,其阳台跟厨卫一样是合租者共同晾晒衣物的公用场所。
阳台是居住者接触室外空气和阳光之地,设计上应重视绿化、休息、观景、纳凉等使用功能,面积不宜太小,条件允许者可设计成小露台,使之成为空中小花园,让人生活得更惬意舒适。
三、结语
舒适程度是居住空间人性化设计的体现之一,而舒适程度是以人的活动行为尺度和空间心理感受来衡量的。
过大的空间会使公寓式住宅会失去集体温馨感和亲和力,失去集体居住的特有生活气氛,还会使居住者在心理上产生空间空荡而自我渺小的感觉,从而使公寓式住宅显得冷漠而无人情味。
对于公寓式住宅而言,过大的居住空间不仅不人性化,而且还是一种建筑资源浪费。
【参考文献】
1.(英)汤普森,特拉夫罗编著;章建明译.人性化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霍维国,霍光.室内设计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第2版
3.陈易,陈永昌.室内设计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4.钟程.公寓式住宅的设计理念[J].民营科技,2010,6
5.杨健.日本公寓式住宅设计的借鉴意义[J].南方建筑,2004,5
·
911
·
是了解被测新生对自身身心健康状态的总评价以及是否接受过心理咨询的治疗等。
(2)UPI测评标准。
UPI总分的计算规则是将除测伪题以外的其它56题的得分求总和,总分最高为56分,最低为0分。
根据调查结果,学生问卷被分为三类:可能有明显心理卫生问题的学生称为A类学生,该类学生需要进行持续的心理咨询;没有严重心理卫生问题的学生称为B类学生,该类学生可作为咨询机构今后关注的对象;没有任何心理卫生问题的学生称为C类学生。
表12010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
类别项目人数(人)百分比
A类可能有明显心理卫生
问题的学生
4128.92%
B类没有严重心理卫生问
题的学生
115925.09%
C类没有任何心理卫生问
题的学生
304865.99%
二、结果分析
本次测试发放大学生人格问卷4669份,回收有效答卷4619份,有效施测率达99.08%;根据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独立学院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
如表1。
通过人工严格分类筛选,并与辅导员反馈沟通,最终筛查出具有较为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412人,占测查总数的8.92%。
其中,自己的过去不幸、对任何事都没兴趣、失眠困扰、想轻生等提示抑郁倾向的学生人数占到了一定比例(详细数据见表2),这一部分学生建议前来心理咨询中心进行进一步辅导,明确提出咨询要求的147人,占所有人数的3.18%需要辅导员老师给予关怀,可推荐其前往心理咨询中心。
此外,有过失去意识、觉得自己有怪气味等提示有精神分裂倾向的题项阳性者需辅导员平时生活中,给予密切观察。
在第一类问卷检出中,选择题目人数最多的十项题,此次也给予了统计(表3),分别是思想不集中、情绪起伏大、记忆力减退、缺乏耐性、莫名不安、缺乏自信、对事情反复确认、强迫倾向、在乎别人的视线、情绪易被破坏等十项,此类学生需辅导员对其进行持续关注,必要时进行个别咨询;另有1159名学生属于问卷测查第二类学生,虽不需要进行个别辅导,但也反映出学生中存在的代表性问题,如学习目标不明确、人际关系不和谐以及情感困扰等,占测查总数的25.09%,可以借由主题班会、团体辅导等形式,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逐步解决其困扰,帮助其成长。
三、思考与讨论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出独立学院学生面对学习的压力、来自家庭的负担、对前途的担忧、来自外界的诱惑等等方面心理承受能力严重不足,生活中的抑郁、孤独、迷茫等各种心理问题比较严重,这些都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表22010级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UPI问卷)结果之重点关注题项
重点关注项自己过
去不幸
对任何事
都没兴趣
失眠困扰想轻生
有过失
去意识
觉得自己
有怪气味
自觉心理健
康出现问题
曾接受过
心理咨询
提出咨
询要求
选择“肯定”
人数(人)
8612219759615820659147占第一类人
数比例(%)
20.8729.6147.8214.3214.8114.0850.0014.3235.67占总人数
比例(%)
1.862.644.261.281.321.254.461.283.18
表32010级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UPI问卷)结果较多关注题项
人数较多题项(前10)思想不
集中
情绪起
伏大
记忆力
减退
缺乏耐性莫名不安缺乏自信
对事情反
复确认
强迫倾向
在乎别人
的视线
情绪易
被破坏
选择“肯定”
人数(人)
311280287294297294321293307307占第一类人
数比例(%)
75.4967.9669.6671.3672.0871.3677.9171.1274.5174.51占总人数
比例(%)
6.736.066.216.376.436.376.956.346.656.65
(一)基础薄弱,学习压力大。
独立学院的大学新生,高中阶段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相对较差,造成不同程度的偏科现象,基础相对较差,面对大学教授为辅,自学为主的教学方式,很难迅速适应大学的教学模式,学习比较吃力,学习压力成倍增加。
(二)学费昂贵,责任与经济的双重压力。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目前我院学生有42.1%来是自农村的,还有24.3%来自城镇低收入家庭。
独立学院的学费普遍比较昂贵,我院本科学费都在l.2万元/年以上,专科也接近1万元/年,这与一般本科学校学生相比,独立学院学生支付将成倍的费用,高昂费用无疑是其沉重的负担。
同时,独立学院中也有很多贫困生都是因高考失利不想复读或所考分数到不了二本院校的理想专业,而选择录取分数相对较低、专业较好的独立学院但是昂贵的学费成为家中不小的经济负担,也无形中给
·
021
·
这些贫困学生增加了巨大的压力。
(三)缺乏自信,孤独、敏感。
近两年入学的大学新生,绝大多为90后,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呈现如下特点:一是自我感觉良好,总是觉得自己是对的,喜欢挑别人的毛病;二是总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却忽略自身对别人的尊重与理解;三是缺乏集体观念、大局意识,以自我为中心,功利主义导致人际关系异化。
裴培通过对2008 2009年度和2009 2010年度入学的大学新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证明:大学新生人际交往的动机有社会性,而情感性大于功利性;大学新生人际交往具有主动性和自主性,但主动性仍较弱,对人际关系的信任度很低;大学新生人际关系具有交互性、双向性。
独立学院大学新生在人际交往中也会想得过多,常常不敢主动交流,处于被动状态,经常发生人际关系失调现象,人际敏感、自卑、焦虑、恐怖、恋旧、缺乏动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偏高,导致身陷孤境,最终引发孤僻、冷漠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四)社会适应性差。
学生从高中到大学都会有一个角色转换与适应的过程,在这期间学生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心理学上将这一时期称之为“新生心理失衡期”。
独立学院大学新生对环境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首先是对独立学院在办学层次、规模、设施、校园环境等方面与自己心中期望值的差异性;第二,在新环境中,对自身能力定位模糊和缺乏客观性;第三,对新的学习方式、教育模式、周边环境等的陌生性和缺乏调节性。
这些环境的不适应导致了独立学院大学新生在心理上的失衡,使得新生自我评价失调、自我意识混乱,长期压抑、烦躁、苦闷则会引发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
(五)家庭溺爱,家庭教育观念滞后。
近两年入学新生都是90后,他们从小在“6+1”的家庭结构中长大,家庭的溺爱直接导致他们生活自理能力差,吃苦耐劳精神、集体主义观念低,易产生冷漠、孤僻、自卑等心理问题。
包办式的教养方式使其缺乏独立意识和自主能力,进入到大学这种相对宽松和自由的环境,他们就感到困惑、迷茫,处于适应不良的状态。
中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家长对学生的教育往往只重视智力教育,忽视培养心理素质,相当多的家长在子女考入大学后,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提供经济支持上,而对子女的心理成长问题则关注不够,忽略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六)社会认可度低,就业压力大。
现实社会普遍重文凭、重学历、重学校牌子等客观事实,独立学院的学生在社会上的认可度较低,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条件中明确标注只招收一本、二本院校学生,使得独立学院大学新生对自己的社会竞争力及前途充满困惑、惶恐和茫然,从而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表现为难以面对挫折,对社会和他人的评价走极端和片面,甚至导致严重的违纪行为等。
四、调适独立学院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建议
(一)领导重视,构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积极构建一套从领导到辅导员到学生都高度重视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由班级心理委员构建基层的信息报告系统,发现本班同学异常的心理状况,第一时间报告给辅导员老师。
辅导员通过谈话了解情况的严重性,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迅速及时上报并交给心理咨询中心处理。
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接待学生后迅速评估学生心理危机,对一般心理问题及时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并将情况及时上报领导。
对于存在严重心理或人格障碍的学生,及时通知学生家长,根据其心理危机程度建议是否送往相关心理治疗机构。
(二)加强疏导,建立心理咨询制度。
教育部2001年签发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已经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以课堂教学、课外指导咨询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
因此,把心理教育课作为常年开设的公选课程或必选课列入教学计划;加强心理训练,如主题班会、辩论赛、心理剧等心理技术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利用校园广播、宣传展板、网络等广泛宣传心理卫生知识。
建立心理咨询制度,成立心理咨询室。
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聘请专业教师或专家,对各种心理疾病以及学习、生活、人际、性格等产生的压力与障碍进行个别咨询,化解或缓解学生的心理困惑与障碍。
(三)加强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一是针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性和专业性,必须建立一支责任心强、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为辅导员和心理健康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多加强与知名院校或心理健康工作开展富有特色的高校进行交流和学习,搭建一个提升业务素质平台。
二是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动态和问题,达到早发现、早预防的目的。
根据新生心理普查建立心理档案,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出被测学生的心理现状,筛查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并制定出心理干预措施。
对于普查中发现的特殊群体要重点关注。
(四)加强引导,积极鼓励参加社会实践。
对大学新生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全新的职业发展观念,更新就业观念,学会自我评价,准确自我定位。
重视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实践技能、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强其动手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促进学科专业与就业的衔接,缩短学习与就业的差距,增强社会适应力,能使同学在了解、认识社会的同时,提高自我能力,使心理得到锤炼变得成熟。
【参考文献】
1.邢丹,王双,李斌.浅谈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跨世纪,2009
2.缪洁.大学新生人际交往现状分析及对策[J].民营科技,2009
3.裴培.大学新生人际交往关系能力调查分析和优化提高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
4.吕年春,魏波.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与探讨[J].群文天地,2010
5.林尤伟,高茹,李斯.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索[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09
6.夏瑜,车琨,席金京,刘珺,曾颖.独立学院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
·
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