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猪瘟疫苗与免疫的研究进展_郭加丰.pdf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对猪瘟疫苗与免疫的研究进展_郭加丰.pdf

福建畜牧兽医第30卷增刊2008年35

我国对猪瘟疫苗与免疫的研究进展

郭加丰福建省漳州市农业学校

36300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331(2008)07-0035-03

我国是世界养猪大国,国

家对猪瘟免疫防治方面的

研究十分重视。尤其在猪瘟

疫苗的开发与应用、猪瘟

免疫程序与免疫效果等方

面做了大量应用性研究,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 猪瘟疫苗的研究

建国初期(1951-1952年),何正礼、方时杰等选用

抗原性优良的石门系毒株研究改进制成CSF结

晶紫灭活疫苗效果明显。广泛应用后对控制当时猪瘟的

流行曾起过一定的作用。1950年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

开始探索培育猪瘟兔化弱毒株,从1954年开始系统传

代测试,经过长期的试验和系统验证,终于选育出一株

适应于家兔的猪瘟病毒变异株—中国株 (即C株),证

明有高度的安全性和优良的免疫原性,而且具有毒力不

返强、无残毒的优点。从1957年

开始C系在我国广泛应用,同时也推广到欧亚许多国

家,使这些国家最终控制或消灭了猪瘟。应该说猪瘟弱

毒疫苗的广泛应用,对于控制CSF的流行起到了关键

性的作用。但是,由于应用这类疫苗后并没有彻底阻断

HCV的传播途径与流行[1]

,HCV仍然

存在并以低水平进行传

播。因此,改进传统疫苗与

研制新型疫苗已成为当今

猪瘟疫苗研究发展的新方

向。近十年,国内外都在致

力于开发猪瘟的重组弱毒

疫苗、亚单位疫苗和标记疫

苗等基因工程疫苗的探索

性研究,经过不懈的努力,

目前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

果[2]。主要有:

1)重组疫苗。它是以无致病力或低毒力的痘病

毒(VAC)和伪狂犬病毒(PRV)为载体,将HCV-E2

基因与之重组研制的基因

重组疫苗。如我国四川农

业大学郭万柱教授研制出

了伪狂犬/猪瘟活载体重

组疫苗,但重组疫苗的安全

性和实用价值目前还有争议。

2)亚单位疫苗。应用化学的方法从病毒粒子中分离出保护性抗原可以制成亚单位疫苗。亚单位疫苗是病毒粒子的一部分,不含有核酸,非常安全。因

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而备受研究人员的青睐,并于1988年被载入《欧洲药典》[3]。亚单位疫苗的免疫原性通常较低,需要与佐剂合用,或偶联到适当的载体上应用。从完整病毒粒子上制备具有免疫

36福建畜牧兽医第30卷增刊2008年

原性的亚单位疫苗时,由于抗原量的限制,制备过程复杂,成本往往比较高。因此,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不仅能够克隆得到编码病毒保护性抗原的基因,而且能够在体外对其进行改造或修饰,并重新转移到异源生物宿主体内或培养细胞中,使病毒蛋白获得大量表达。利用真核细胞高效表达系统来表达HCV

免疫原蛋白,并以此表达产物为抗原可获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目前国际上又兴起了对猪瘟亚单位标记疫苗的研究,该疫苗是对传统的猪瘟兔化弱毒苗进行改进,使其缺失某一基因(如E0)或某一特殊片段(如E2),但其免疫原性仍然保存。亚单位标记疫苗与亚单位疫苗不同之处,在于同时建立了相应的特种抗原的亚单位疫苗,将其接种于猪之后能与自然感染HCV的猪所产生的抗体相区别,从而达到区别人工接种疫苗和自然感染HCV的目的。标记疫苗是目前猪瘟疫苗发展的趋势,目前已完成E2亚

单位标记疫苗及重组活疫苗效率的测定,均能显著减少疫苗免疫猪群中猪瘟病毒的水平及垂直传播,同时通过血清学方法能区分疫苗免疫猪与自然感染猪[4]

。标记疫苗的使用对于猪瘟的控制和消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核酸疫苗。它是将连接有HCV 主要保护性抗原E2基因的表达载体直接免疫动物,使病毒核酸在动物机体内进行表达,从而刺激机体产生免疫保

护。解放军军需大学余龙兴等已用猪瘟DNA疫苗成功地保护了受到HCV攻击的猪。近几年来,一种基于甲病毒复制子的基因递送载体被广泛用于研制复制型DNA疫苗。研究证实,以600 ug的剂量免疫猪三次,可提供抵抗致死性强毒攻击的免疫保护

[5]

。这种疫苗在动物中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并且优于相应的常规DNA疫苗,免疫剂量也显著降低

[6]

。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核酸疫苗被批准进入临床应用。其主要的原因是免疫剂量和制备工艺、制备成本问题。

在疫苗生产方面,我国早期研制成功的猪瘟结

晶紫灭活疫苗,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研制成功之前为猪瘟的预防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灭活疫苗产生免疫力慢,免疫期短,生产成本高,现已不生产使用。中国系C株是于1956年开始用于制造弱毒疫苗,并在全国推广。对控制猪瘟的发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自从1956年中国株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应用以来,全国各疫苗生产厂家对猪瘟疫苗的生产工艺也在不断地进行一系列的改进和提高,1958

年研制成功冷冻干燥苗,适于工厂化生产;1964年

将猪瘟兔化弱毒接种于3~5日龄的乳兔,取乳兔肝脾及肌肉组织制成乳兔组织苗,大大提高了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于1965年在全国推广应用;猪瘟兔化弱毒接种于牛,病毒在牛体内繁殖,采取感染牛的淋巴结、脾脏,制成牛体反应苗;1974年黑龙江省兽医研究所采用猪肾细胞培养猪瘟兔化弱毒获得成功,1975年开始由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组织中试,1978-1980 年全国有13 个厂生产乳猪肾细胞苗,由于用猪肾同源细胞生产疫苗有带猪瘟强毒的危险,因此,又于1980年研制成功绵羊肾细胞苗,1982年和1985年又相继研制成功奶羊肾细胞苗和犊牛睾丸细胞苗,这些异源细胞苗的投产,不仅提高了疫苗的产量,同时也使疫苗的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需要,我国C株疫苗的生产和应用也发生了变化,目前,猪瘟疫苗的类型主要有成兔脾淋苗、牛体反应苗、乳兔冻干苗、牛睾丸细胞苗等。免疫程序为种猪接种2 次/年,商品猪进行一免、二免(有些再加超前免疫)。细胞苗免疫剂量采用适当提高剂量的方法[17](这是由于多年来我国在免疫剂量上规定猪瘟弱毒

细胞苗肌肉注射量每头份为150RID,这个剂量在目前新情况下的实际应用中被证实剂量不足、保护力差。为提高免疫效果所采取的一种措施)。

2 猪瘟疫苗免疫程序( Vaccination schedules) 的研究

由于免疫程序的制定与

免疫效果密切相关,良好的免疫效果必定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在这方面专家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可喜的成果。

Sanipa Suradhat

[7]

对猪瘟的首免日龄进行研究,结

果表明,5周龄免疫猪瘟疫苗比3周龄免疫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好,猪体内IFN-γ 和中和抗体滴度都相对较高,而育肥猪的免疫效果比种猪的免疫效果差。刘莉等[8]对仔猪免疫程序研究认为仔猪在18 日龄时开始进行母源抗体水平监测,至50%仔猪母源抗体效价降低到1:16对仔猪进行首次免疫接种;至50日龄时再次进行免疫抗体水平监测,至50% 左右仔猪抗体效价再次降到1:16时,进行二次免疫接种。蔡葵蒸

[9]

等研究结果表明,仔猪用细胞苗28 日龄首免4头份,55日龄二免4头份和2头份的抗体效价在180日龄均达到1∶16以上。孙伟等[10]对不同日龄的猪用不同剂量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进行免疫,通过正向间接血凝试验进行猪瘟抗体监测。结果表明,用1头份猪瘟弱毒苗在配种前15d免疫母猪可保证其仔猪体内母源抗体较高,对仔猪首免用1 头份猪瘟疫苗进行超免、在60 日龄用2 头份的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