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仁篇浅析课件

合集下载

《论语》与儒家仁学说PPT课件

《论语》与儒家仁学说PPT课件
详细描述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其作者并非一人,而是由孔子弟子及 再传弟子经过多代人的努力,最终整理成书。这一过程发生在春 秋战国时期,当时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 涌现,文化繁荣一时。在此背景下,儒家学派逐渐形成,并推出 了其代表性经典《论语》。
《论语》的主要内容与结构
总结词
《论语》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对话,内 容涉及政治、伦理、哲学等多个领域。其结构较为松 散,但逻辑清晰,孔子的仁学思想贯穿始终。
孔子强调智的重要性,认为 人们应该运用智慧去实现仁 的目标,以促进社会的进步 和发展。
孔子认为智是实现仁目标的 重要手段和工具,人们应该 运用智慧去实现仁的目标, 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同时,智也是提升个人修养 和境界的重要途径。
04
现代意义与价值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道德建设
儒家仁学强调道德修养,有助 于现代社会道德建设,提升社 会文明程度。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通过孔子及其弟子的 言行记录,阐述了儒家仁学说的基本理念和实践 方法,对于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儒家仁学说在历史上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人 际关系和谐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当今社 会,面对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问题,我们 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和践行儒家仁学说,以应对 挑战和解决问题。
家庭和谐
儒家仁学提倡孝道和家庭和睦 ,有助于现代家庭关系的和谐 与稳定。
社会责任
儒家仁学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 任和义务,鼓励现代人积极参 与社会公益事业。
对个人品德的影响
01
02
03
修身养性
儒家仁学提倡修身养性, 有助于个人品德的提升和 人格的完善。
谦逊有礼
儒家仁学强调谦逊有礼, 有助于培养个人的谦虚和 尊重他人的品质。

5.1《论语》课件(共56张PPT)

5.1《论语》课件(共56张PPT)
克己复礼的细则。”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看,不合于礼的不听,
不合于礼的不说,不合于礼的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请
让我实践这些话吧。 颜渊:颜回,为人谦逊好学,素以德行著称, 七十二贤之首。十三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 事 之 ,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 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
子贡问曰:“有一 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
③归:称赞,赞许 ④由:依靠。 ⑤请:请允许我 ⑥目:条 目,细则 ⑦礼:名词作动词,合乎礼 ⑧敏:聪敏 ⑨事:
实践,从事
古今异义:一日
(古义:一旦。今义:一天)
【译文】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 之礼,就是仁。一旦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赞你是仁人。
实行仁德依靠的是自己,难道要依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
君子,对于品格的重要性。
6-1.如何理解“文”与“质”的辩证关系?
【译文】孔子说:“智慧的人不会疑惑,仁 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颜渊问仁。子曰:“克 己复礼为仁。一 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 “请问其目 。”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 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 ,请事斯语 矣。”(《颜渊》)
①克己复礼: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②一日:一旦
②君子取义(第四章)
梳 ③君子文质彬彬,合 理 乎中庸(第六章)

要 思
4.修己与待人
①见贤思齐,善于借
想 鉴(第五章)
观 ②君子忠恕,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第十 一 章)
2.论“仁”
①仁是礼和乐的基础 (第二章)
②君子弘毅,仁为己 任(第七章)
③君子不惑不忧不惧 (第九章)

论语解读——里仁篇第四(26讲仁之义)

论语解读——里仁篇第四(26讲仁之义)

4.6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⑴之;恶 不仁者,其为仁矣⑵,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 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⑶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注释】⑴尚——动词,超过之意。⑵矣——这个“矣”字用法同 “也”,表示停顿。⑶盖——副词,大概之意。
【译文】孔子说:“我不曾见到过爱好仁德的人和厌恶不仁德的人。 爱好仁德的人,那是再好也没有的了;厌恶不仁德的人,他行仁德 只是不使不仁德的东西加在自己身上。有谁能在某一天使用他的力 量于仁德呢?我没见过力量不够的。大概这样人还是有的,我不曾 见到罢了。”
富贵与贫贱所欲所恶,取与不取,得与不得,以什么为标准呢? 以“仁”为标准,须臾不得离仁。“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 于是,颠沛必于是” 。匆忙流离之间都不能离开“仁”,“仁” 在这里表现的含义是什么呢?“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自己想富贵,想一想别人是否也富贵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讨厌贫贱,想一想别人是否也讨厌贫贱。这就是文中的“仁”, 这也是文中的“道”,“不以其道”的“道”,即“君子去仁”之 “仁”。“仁道”的含义在这里从积极方面看,表现为“己欲立即 立人,己欲达即达人”,从消极方面看,即“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前者对富贵而言,后者对贫贱而言,“立人”也罢,“施人” 也罢,以“仁”、“道”为衡量标准,“仁”、“道”的标准,具 体为“立人”、“达人”、“施于人”,但还应有一个更具体的标 准,这标准便是“时中”、“用中”,恰当而已,从一个更低的角 度看,便是“不损人而利己,不妨人而有益”。
【译文】孔子说:“只有仁人才能够喜爱某人,厌恶某人。”
【解读】本章谈仁者是非曲直观。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孔门道德修养最高的境界,也
是孔子对人评判的标准。具有仁德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正直的人, “人之生也直”。一个能判断是非的人,绝不是好好先生﹑“乡愿” 一类,不分是非曲直,一向唯唯诺诺的人,“乡愿,德之贼也”。 所以孔子说只有具有仁德的人,才能真正喜欢人,能公开的讨厌人。 同样的意思,孔子又换了一个角度去强调:“众恶之,必察焉;众 好之,必察焉。”大家都说他好的时候,要做调查研究,都说他坏 的时候,也要调查研究,最恰当的标准应该是“不如乡人之善者好 之,其不善者恶之(《子路篇》)”,“贵仁者所好恶得其中也” (引杨伯峻注)。

论语里仁篇.ppt

论语里仁篇.ppt

▪ 4·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1),不 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2),知者利仁。”
▪ 人的学问修养,到了仁的境界,可以不改 其乐,不失其节。到了功名富贵快乐的时 候忘形了,这就是没有仁,没有中心思想。 假如到了贫穷困苦的环境就忘了形,也是 没有 真正达到仁的境界。如真有智慧、修 养到达仁的境界,无论处于贫富之际,得 意失意之间,就都会乐天 知命,安之若素 的。因为他的心境始终正大光明。
论语:里仁篇
▪ 4·1 子曰:“里仁为美(1),择不处仁(2),焉得知(3)?” ▪ “里”的意义就是“自处”,“里仁”的意思也就是一个
人如何处在仁的境界。处世,处人,尤其是自处,都要有 “自处之道”。 再明白点讲,什么叫“里仁”呢?就是 我们随时要把修养、精神放在仁的境界。 ▪ “仁”是什么?“二人”是两个人, 就是人与人之间, 有我就有你,有你我就有他。有你、我、他,就有社会。 一个人 没有问题,有两个人就发生了怎样相处、怎样相 爱、怎样互助的问题,就是仁。孔子一直在思考人与人如 何更好相处的大问题。很显然,尧舜时人人都为圣贤的时 代已经一去不返了,就是周代礼乐制度,要回复看来也是 不可能了。在这一篇里,孔子终于确立了儒学的中心—— 仁爱之心。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也是拯救一切苦 难苍生的救世法门。
▪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这是他假设的话。 他是说,仁是很 难的修养,人本来有爱人之心。我们观察一个幼儿,同情人家的时 候特别多,后来渐渐长大了,心里的厌恶也越大,仁心就不能够发 挥。所以他说仁 是人人可以做到的,但几乎没有人能在一天当中, 用心处世,完全合于仁道。并非力量不足,而是心性的本真被外物 蒙蔽了。 所以孔子提倡仁,就是发扬人与生俱有的爱人之心。
▪ 这就是一个修养仁而所以立”的例子,所谓“内圣外王”。 ▪ 曾子作为孔门的高徒,很注重培养自己内心的宁静,德行

《论语》第四章里仁篇PPT

《论语》第四章里仁篇PPT
子游说:“事奉君主太过烦琐,就会 受到侮辱;对待朋友太烦琐,就会被疏 远了。”
谢 谢
观 看
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 有固定的厚薄亲疏,只是按照义去做。”
4•11 子曰:“君子怀(1)德,小人怀土 (2);君子怀刑(3),小人怀惠。”
(1)怀:思念。(2)土:乡土。 (3)刑:法制惩罚。
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 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 惠。”
4•12 子曰:“放(1)于利而行,多怨(2)。”
4•19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1),游必有方 (2)。”
(1)游:指游学、游官、经商等外出活动。 (2)方:一定的地方。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 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有一定的地方。”
4•20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 矣。”(1)
(1)本章内容见于《学而篇》1•11章,此处略。
(1)放:音fǎng,同仿,效法,引申 为追求。 (2)怨:别人的怨恨。
孔子说:“为追求利益而行动,就会招致 更多的怨恨。”
4•13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1)?不 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2)?”
(1)何有:全意为“何难之有”,即 不难的意思。 (2)如礼何:把礼怎 么办? 孔子说:“能够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那 还有什么困难呢?不能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 怎么能实行礼呢?”
孔子说:“士有志于(学习和实 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 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 他谈论道的。”
4•10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1) 也,无莫(2)也,义(3)之与比(4)。”
(1)适:音dí,意为亲近、厚待。 (2)莫: 疏远、冷淡。 (3)义:适宜、妥当。 (4)比: 亲近、相近、靠近。

(白色背景)里仁讲义

(白色背景)里仁讲义

4.9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
也。”
同恥 以 書 【 他辱 自 人 譯 商〄 己 有 文 議這 吃 志 】 了種 粗 於 孔 。人 糧 真 子 』〄 穿 理 説 不破〄: 值衣但『 得爲又讀

莫秋 必 朱 〄傳 二 子 不》 反 集 肯曰 。 註 也『 : 。吾 適 比誰 〄 適 〄適 專 〄 從從 主 丁 也』 也 歷 。是 。 反 也《。 。春比 〄 2. 1.

義天 【 之下 與也 】 比〄 子 。無 曰 適: 也﹃ 〄君 無子 莫之 也於 〄 10
4.10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 適⑴也,無莫⑴也,義之與比⑵。”
• • 章『丑可可通孔孟 注所慕適解是疏字【 的聖上以以權子子〄》欣)(爲『厚講注 解之》速止達『和挨的羡』讀『情薄法釋 釋時)則則變無以着説』便爲敵無』很】 。』〄速止〄必後〄法。是敵對親〄多⑴ 〄唯』〄『無的靠。我『)與疏『〄適 或義(可可固一攏⑵則無無羡厚無有〄 者是《以以』些〄比用所莫慕薄適的莫 可從孟久仕(儒爲 朱爲(』』無解 以〄子則則 家鄰 熹仇讀〄。莫爲 做叫公久仕)看。去《〄爲『有』『這 這做孫〄〄〄來從聲集無 無的便親兩 〄 〄 —— bì 樣只樣於【 幹要幹天譯 。怎〄下文 』樣也的】 幹没事孔 合規情子 理定〄説 恰不没: 當要規『 〄怎定君 便樣要子 怎幹怎對 〄
you bo si 4. 3. yin 1. yuan 2.

矣各 【 。於 】 其 子 黨 曰 〄 : 觀 ﹃ 過 人 〄 之 斯 過 知 也 仁 〄 7
4.7子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⑴
矣。”
『( 傳 『 【 仁武 》 人 注 』英 引 』 釋 〄殿 此 。 】 不本 文 《 ⑴ 可却 正 後 仁 爲又 作 漢 據改 『 書 )作 人 吴 同 。 』祐

04《论语》第四篇里仁

04《论语》第四篇里仁

《论语》里仁篇第四共二十六章4.1 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chǔ)仁,焉得知(zhì)?”【译文】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

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4.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zhì)者利仁。

”【译文】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穷困的遭遇,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的境遇。

有仁德的人安于仁(实行仁德便心安,不实行仁德心便不安),聪明人利用仁(他认识到仁德对他长远而巨大的利益,他便实行仁德)。

”4.3 子曰:“唯仁者能好(hào)人,能恶(wù)人。

”【译文】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能(正确地)喜好人,也能(正确地)厌恶人。

”4.4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译文】孔子说:“如果立志于修养仁德了,就不会再有邪恶了。

”4.5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译文】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去得到它,(君子)不居有。

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抛掉它,(君子)不摆脱。

君子抛弃仁德,怎样去成就他的名声呢?君子没有在短暂时刻——哪怕是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在最紧迫的时刻是这样,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是这样。

”4.6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译文】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喜好仁德的人和厌恶不仁的人。

爱好仁德的人,那是再好也没有的了;厌恶不仁德的人,他行仁德只是不使不仁德的东西加在自己身上。

有能一天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实行仁德上吗?我还没有看见力量不够的。

《论语选读仁爱篇》课件

《论语选读仁爱篇》课件
《论语选读仁爱篇》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论语》简介 • 仁爱篇概述 • 仁爱篇选读 • 仁爱篇的现代意义 • 总结与思考
01
CHAPTER
《论语》简介
《论语》的成书背景
时代背景《论语》是春秋战国源自期儒家学派的 代表性著作,反映了当时社会变革、 政治动荡的背景下,儒家对于仁爱、 礼制和道德的重视。
以仁爱为基础的人际关系更加真诚、和谐,能够提升人们的生
活品质和幸福感。
仁爱与企业管理
1 2
仁爱理念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将仁爱理念融入企业管理,有助于营造关爱员工 、尊重员工的企业文化。
仁爱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在关爱和尊重的环境下,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 造力更容易被激发,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
仁爱提升企业社会责任
在家庭中,我们应该关心和尊重 家人,营造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

在工作中,我们应该尊重同事, 积极帮助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
关系。
在社会中,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公 益事业,关注弱势群体,为社会
做出贡献。
仁爱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仁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能够促 进人与人之间的互信与合作。
仁爱能够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为社会的繁荣与发展提供动力。
通过弘扬仁爱精神,可以化解社会矛 盾,减少冲突与纷争。
THANKS
谢谢
仁爱的实践方法
言行一致
在日常生活中,要以身作则, 做到言行一致,以实际行动践
行仁爱思想。
关爱他人
要关心他人的需要,乐于助人 ,尽自己所能去帮助那些需要 帮助的人。
宽容忍让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学会宽 容和忍让,不要轻易发脾气或 与人争吵。

论语里仁语文课件

论语里仁语文课件
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 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一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wps二稻壳儿人佳不誉知设计而原不创愠链,接不:亦君子乎?
/works?userid=219874625_5_8_6_13
·
请您在此补充标题中的文字用于解释说 明,请您在此补充标题中的文字
请您在此补充标题中的文字用于解释说 明,请您在此补充标题中的文字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wps稻壳儿佳誉设计原创链接: /works?userid=219874625_5_8_6_13
与善仁,言善信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您的内容打在
叁 wps稻壳儿佳誉设计原创链接:
/works?userid=219874625_5_8_6_13
请您在此输入标题文字
知之为知之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w,ps恶稻不壳仁儿者佳。誉好设仁计者原,创无链接: 以尚之;恶htt不p:仁//c者hn,.d其oc为er仁.co矣m,/w不or使ks不?u仁se者rid加=2乎19874625_5_8_6_13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论语十则
wps稻壳儿佳曾子誉曰设:计“原吾创日链三接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 /w乎or?ks?与u朋ser友id交=2而19不87信46乎2?5_传5_不8_习6_乎13?”
曾子说:“我每天严谨认真地多次反省自己:1 为别人办事是不是达到尽心竭力? 同朋友交往 是不是做到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老师传授给我 的是不是没有练习,忘了温习?!”
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 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现在通行的《论 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论语全文及释义》课件

《论语全文及释义》课件
总结词
阐述做人的基本原则
详细描述
学而篇是《论语》的首篇,主要讲述了做人的基本原则,包括如何对待父母、如何对待朋友、如何对待君主等。
为政篇
总结词
讲述政治理想和道德规范
详细描述
为政篇主要讲述了孔子的政治理 想和道德规范,强调了君子的品 德和行为,以及如何通过修身齐 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理想社会。
八佾篇
详细描述
公冶长篇主要讲述了人才评价和治世 之道,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强调 了人才的重要性和治世的智慧。
03 《论语》全文释义
CHAPTER
学而篇释义
总结词
学而篇是《论语》的首篇,主要讲述了学习的意义和做人的道理。
详细描述
学而篇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习是提升个人素质和智慧的必经之路。同时,该篇 还提出了做人应具备的品德,如孝顺、诚实、友善等,认为这些都是成为优秀人才必备
文化传承的载体
人类文明的瑰宝
《论语》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 化具有重要意义。
《论语》不仅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也 是人类文明的共同瑰宝,对世界文化 产生了广泛影响。
智慧的结晶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思想的智慧 结晶,包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处世 之道。
05 《论语》的现代应用
感和忠诚度。
团队协作
孔子提倡的“和为贵”思想有助 于企业建立良好的团队协作关系 ,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战略决策
孔子的智慧对于企业战略决策具 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例如,在面 临重大抉择时,企业可以借鉴“ 三思而后行”的原则,审慎思考
,避免盲目决策。
在个人修养中的应用
修身养性
通过学习《论语》,个人可以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精神 境界,培养谦逊、宽容、自律等品质,更好地面对生活中 的挑战和困难。

4《论语 里仁篇第四》-【整本书阅读】《论语》1-13篇逐条讲解高中语文

4《论语 里仁篇第四》-【整本书阅读】《论语》1-13篇逐条讲解高中语文

所立,有内涵,这才是最重要的。
拓展链接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国 风
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国 风
14.30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15.19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4.15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 “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如何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君子做事想的最多的是是否

合乎法度和规则,小人做事是挖空心思使自己占点小便 中



宜,得点小恩小惠。

• 君子和小人的关注点不同,反映了他们在对待精神生命
和物质生命关系问题上的不同。
4.12 子曰:“放(fǎng)于利而行,多怨。”
放:同“仿”,依据
中 国
PS:依据私利而行势必招致怨恨,招来怨恨是最大的不
• 君子被义说服,小人被利打动。
中 • 君子懂得以义为标准取舍,见利思义,不取不义之财; 中


风 小人则只知有利,不知利的取舍还有对不对,该不该的 风
问题。我们应当以义要求责难君子,以利鼓励诱导小人。
• PS:见利思义/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 任何社会都存在着社会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
都要求对个人利益的追求服从于社会的公共利益。
中 国
参:曾参

一以贯之:宾前,“以一贯之”;贯穿,贯通
中 国

唯:“诺”,表示恭敬的应答词。“唯唯诺诺”
门人:弟子 何谓:即“谓何”,宾前,说的什么

儒家经典选读课件 里仁篇节选

儒家经典选读课件  里仁篇节选

《儒家经典选读》
《里仁篇第四》
亦即,君子务名,则必须以仁为本。孔安国注解
“恶乎成名”为“不得成名为君子”。朱熹的说
法与此相同:“言君子所以为君子,以其仁也。 若贪富贵而厌贫贱,则是自离其仁而无君子之实 矣,何所成其名乎?”
《儒家经典选读》
《里仁篇第四》
看来,凡人要有君子之名,则必须于仁德上求取。
性是仁,还是不仁。
第三,人各有不同的类型,而不同的类型的人都 有起弱点,因此也就会导致不同的过错,根据不 同的过错,就能判断此人是怎样的一种人。
《儒家经典选读》 4.8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篇第四》
朝,《尔雅·释诂》:“朝,早也。”《说文解字》:“朝,旦也。”
夕,《说文解字》:“莫也,从月半见。”
立身,可不求仁乎?由此看来,择居是本义,立身是引申。
《儒家经典选读》
《里仁篇第四》
4、5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
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
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 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造次,马融曰:急遽。郑玄曰:“仓卒也。” 颠沛,马融曰:偃仆。
况择身所处而不处仁道,安得智乎?”刘宝楠认为此说本于孟子。 《孟子·公孙丑上》云:“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矢人惟恐不伤人,
函人惟恐伤人。巫匠亦然。故术不可不慎也。孔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智?’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御而不 仁,是不智也。”孟子由孔子之言引申,人择居尚且求仁处,况行事
地而居,因此,居于仁里则有美名,人皆以此为荣。择仁而居,则是
向善。《荀子·劝学》:“故君子居必择邻,行必就士,所以防邪辟 而就中正也。”
《儒家经典选读》 二是选择立身。

论语里仁篇.ppt

论语里仁篇.ppt

▪ 4·8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 儒学中心之确立——孔子很高兴、也很自 豪。
▪ 4·9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 未足与议也。”
▪ 4·10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1) 也,无莫(2)也,义(3)之与比(4)。”
▪ 第9章说儒家那个“道”,就是发挥仁爱之 心。也就是说以出世离尘的精神做入世救 人的事业。立志于修道的人而贪图享受, 就没有什么可谈的了。因为他的心志已经 被物质的欲望分占了。他想的还是自己的 享受而不是怎样去爱别人,帮助别人。
▪ 这是儒家仁的修养。“君子去仁,恶乎成 名?”他说一个人去了“仁” 字,就没有中心思 想。即使其他方面有成就。如文学高的,不过是 一个才子风流而 已,知识渊博的不过是一个才人 而已。所以君子没有“仁”这个境界,就没有中 心 思想,既没有中心思想,靠什么成名呢?所以 做学问的人,“无终食之间违仁”, 就是说即使 一顿饭那样短的时间也不会违背仁的境界。“造 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这句话是说任何事业 的成功都靠仁;倒楣的 时候不颓丧,不感觉到环 境的压迫,也靠这“仁”的修养而安然处之。
▪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这是他假设的话。 他是说,仁是很 难的修养,人本来有爱人之心。我们观察一个幼儿,同情人家的时 候特别多,后来渐渐长大了,心里的厌恶也越大,仁心就不能够发 挥。所以他说仁 是人人可以做到的,但几乎没有人能在一天当中, 用心处世,完全合于仁道。并非力量不足,而是心性的本真被外物 蒙蔽了。 所以孔子提倡仁,就是发扬人与生俱有的爱人之心。
论语:里仁篇
▪ 4·1 子曰:“里仁为美(1),择不处仁(2),焉得知(3)?” ▪ “里”的意义就是“自处”,“里仁”的意思也就是一个
人如何处在仁的境界。处世,处人,尤其是自处,都要有 “自处之道”。 再明白点讲,什么叫“里仁”呢?就是 我们随时要把修养、精神放在仁的境界。 ▪ “仁”是什么?“二人”是两个人, 就是人与人之间, 有我就有你,有你我就有他。有你、我、他,就有社会。 一个人 没有问题,有两个人就发生了怎样相处、怎样相 爱、怎样互助的问题,就是仁。孔子一直在思考人与人如 何更好相处的大问题。很显然,尧舜时人人都为圣贤的时 代已经一去不返了,就是周代礼乐制度,要回复看来也是 不可能了。在这一篇里,孔子终于确立了儒学的中心—— 仁爱之心。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也是拯救一切苦 难苍生的救世法门。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孔子说,富与贵,每个人都喜欢,但如 果不是正规得来则不要。贫与贱,是人人 讨厌的,要以正规的方法上进,慢慢脱离 贫贱,而不应该走歪路。 2、“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没有 “仁”这个境界,靠什么成名呢? 3、“无终食之间违仁”,“食”就是吃饭, “终食”,吃完一顿饭,“终食之间”就 是指一顿饭的工夫。是说哪怕是一顿饭的 工夫,君子也不会违背仁德境界。
【原文】 4·4 子曰:“苟志于仁矣, 无恶也。” 【译文】 孔子说:“如果立志于仁, 就不会做坏事了。”
“苟”就是如果的意思,“志”就是 立志。本章传统解释如上面的译文, 但与前面三章的内涵接不上。如果解 释成“一个真正有忠于仁的人,看天 下没有一个人是可恶的”,就通了。
【原文】 4·5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 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 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 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孔子在《易·系传》中说:“显诸仁,藏 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 至矣哉!”《孟子》最后一篇《尽心》章 的上章里所提到:“君子所性,虽大行不 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所 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 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 言而喻。”孔子学说主要精神是“仁”。 孔子对于“仁”的注解全部都在《里仁》 这一篇中,谈“仁”的用,多于谈“仁” 的体。
1、“里”字应该作为动词看,当然也指 居住的地方。有处的意思。“居、住、 处”在古文中,有时是表示站或坐在那 里,是动词。因此,本章的“里”的意 义就是“自处”“自立”。 2、中国古代“仁”字就是这样写:人两 足走路旁加个二,“二人”是两个人, 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事,怎样相处、怎样 相爱、怎样互助的问题,就是仁。而时 习之,学的是什么?学的是仁。
1、“约”不是契约之约,也不是约束
之意,而是与“俭”同义,有简朴之意。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是说没有 达到仁的境界的人,不能长处在简朴的 环境中。2、“不可以长处乐”,也不能 长处于乐境。没有真正修养的人,不但 失意忘形,得意也会忘形。3、“仁者安 仁,知者利仁”,如真有智慧、修养到 达仁的境界,无论处于贫富之际,得意 失意之间,就都会乐天知命,安之若素 的。
孔子的“仁”的用和体,到底在讲什 么?
【原文】 4·3 子曰:“唯仁者能好 (1)人,能恶(2)人。” 【注释】 (1)好:音hào,喜爱的意 思。作动词。 (2)恶:音wù,憎恶、 讨厌。作动词。 【参考译文】 孔子说:“只有那些有 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好”就是爱好的“好”。“恶”字 读去声,就是厌恶的意思。不少人评 判是非是以一己之私心为标准,不是 以仁德之公心。所以孔子说真正有 “仁”的修养的人,真能喜爱别人, 也真能够讨厌别人。
《论语》里仁篇浅析
里仁篇计26章。主要内容涉及到 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个人的道德修养 问题、孝敬父母的问题以及君子与小 人的区别等内容。是孔子针对春秋末 年礼乐崩坏、世风日下开出的药方: 以仁为体,以礼为用,有仁而致礼。
【原文】 4·1 子曰:“里仁为美(1), 择不处仁(2),焉得知(3)?” 【注释】 (1)里仁为美:里,住处,借作 动词用。住在有仁者的地方才好。 (2) 处:居住。 (3)知:音zhì,同智。 【参考译文】 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 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 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 你是明智的呢?”
汉唐之学讲仁,是讲如何用。如韩愈 的“博爱之谓仁”,他是研究墨子的 专家,将兼爱思想融入到儒家思想里 了。 宋代的理学家,讲的仁,则扯到哲学 里面讲体。 ※孔子是“吾道一以贯之”,既讲用, 也讲体,体用一贯,有体有用。 所以,“里仁”就是我们随时要把修 养、精神放在仁的境界。
照译文的意思就是:“孔子说,我们所住 的乡里,要择仁人的乡里,四周邻居,都 是仁人君子,就够美了。”假使不住在仁 里的当中,这个人就不算有智慧的聪明人。 那么,是不是坏蛋们就没有住处了?显然 不可理喻。译文应是:人们要力争达到 “仁”境界才是尽善尽美,如果不去选择 追求“仁”,怎么能算得上智慧呢? 下一章则是对进一步阐释“仁”。
【参考译文】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 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 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 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 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 (成功)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 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原文】 4·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 处约(1),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2), 知者利仁。” 【注释】 (1)约:穷困、困窘。 (2)安仁、 利仁:安仁是安于仁道;利仁,认为仁有 利自己才去行仁。 【参考译文】 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 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 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 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4、“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一 说“造次”指仓促紧迫之时,另一说 “造”就是创造、作为,“次”就是这 个情况。“颠沛”是指颠沛流离之时, “是”做代词,在这里指代仁德。这句 话是说人在得意的时候,要依仗仁而成 功,失败了,也要依靠“仁”而安慰。 这是孔子举例说明“仁”的重要性。
【原文】 4·6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 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 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 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 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参考译文】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爱好仁德的 人,也没有见过厌恶不仁的人。爱好仁德的人, 是不能再好的了;厌恶不仁的人,在实行仁德的 时候,不让不仁德的人影响自己。有能一天把自 己的力量用在实行仁德上吗?我还没有看见力量 不够的。这种人可能还是有的,但我没见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上面的译文是朱子学说及继承者演 义,认为爱好道德的人,讨厌、看 不起不道德的人,就是仁的境界。 应解释为:1、“我未见好仁者, 恶不仁者。”我没有看到一个真正 喜欢仁的人,讨厌不仁的人,讨厌 一个不道德的人。为什么?如果讨 厌、看不起不仁的人,那么他还不 能说是个仁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