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土地需求量与人口预测讲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18.88 14.72 0.32 13 }
2、人口自然增长法 它以现有总人口为基数,通过预测期内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确定预测末期的总人口数, 公式:
使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条件是,规划区域的人口数基本上按照一定比例增长,并假定该地区人口今后仍按此平均增长率继续增长下去,这样即可 利用几何级数求末项的公式,又称复利公式,推算规划年的人口数。 ○人口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与人口总数之比,等于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
y b0 b1x1 b2 x2 bn xn
实例:我国的耕地变化趋势预测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面积(亿亩) 19.14 18.89 18.51 18.37 18.31 18.27 18.260 18.257
五、基础数据预测
(一)人口预测 人口预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人是消费者,生产者和能自身再生产的资源。人口预测是计算控制性用地指标的重要依据。 (二)消费水平预测 (三)作物产量预测 指对未来生产产品产量的预测和推算。常采用趋势外推法和回归预测法。 (四)城市化水平预测
(一)人口预测 人口预测就是根据规划区域或单位现有人口状况和可以预计到的未来发展趋 势,测算未来某个时点人口的状况,包括人口数量、人口性别和年龄构成等。 1、部门预测法 ○即用计划 生育主管部门人口发展规划预测的成果,(预测数据较为可靠且易于取得)但其人口发展规划有时只提供总人口预测,缺少土地利 用总体规划所需要的城镇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人口的预测。 ○以上述总人口数量作为总的控制指标,然后对城镇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人口分别进行预测。 ⊕城镇非农业人口可参照城镇部门规划成果,分析城镇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及发展趋势,预测出不同规划阶段人口数量。 ⊕农业人口预测数可直接用总人口数减去城镇非农业人口数求得。 ○例如:某县1997年总人口数为44.22万人,其中城镇非农业人口为6.51万人,占总人口的14.72%。根据近年人口资料分析,城镇非农业人口 占总人口的比重,每年以0.32个百分点增长。按此速度发展,到2010年城镇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8.88%。根据总人口预测到2010年 为50.10万人,则城镇非农业人口为9.46万人,农业人口预测数为40.64万人。
第九章 土地需求量与人口预测
第一节 土地需求量预测的概念、 预测方法及基础数据预测 第二节 农用地需求量预测 第三节 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 第四节 土地供需分析
第一节 土地需求量预测的概念、预测方法及基础数据预测 一、土地需求预测的概念 二、土地需求量预测的内容 三、土地需求两预测的方法 四、基础数据预测
2、回归预测法 是根据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其他变量的已知值来推断预测变量的数值,是通过表明两个或
几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方程式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 例如:利用作物单产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函数或统计相关的原理,通过标准样区的农作物 单位产量及其诸影响因素的资料,建立单产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即产量预测模型,然后 利用该模型进行单产的预测。产量与其影响因素的数学关系式为:
按国家土地利用计划管理体制,建设用地分为农业建设用地和非农业建设 用地,非农业建设用地又分为国家建设用地、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村个人建房用 地。 三、土地需求量预测方法
○从预测模式看,分为两大范畴 1、探索性预测:即根据一事物过去和现在的状态和发展趋势规律,有条件地延续到将来,预测未来 的发展和演变。它建筑在“可能”的基础上,回答“在保存现有趋势下,什么最可能发生?” 2、规范性预测(或目标预测):即首先确定一事物将来必定要实现的目标,研究围绕达到这个目标 应采取的措施手段,并估计达到目标的可能时间和顺序,建筑在“需要”的基础上,回答:“通过什 么途径到预期的目标?”
入2010,则可计算出Y。 3、劳动平衡法 此法是建立在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力的基础上,以基本人口、服务人口和被抚养人口三者之间比例关系为依据预测未来人口。此法一般适 用于城市和城镇居民点的人口预测。公式为:
基本人口:是指直接参加生产活动的劳动力人数,其数据可根据规划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加以计算汇总而得。 服务人口:是指从事行政管理和服务性行业的劳动力人数,它与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福利设施的完善程度、居民点性质功能等因素有关。 被抚养人口:是指未成年或丧失劳动能力和没有参加生产活动的人数。
(二)消费水平预测 归结为人口对食品需求量预测。 1、确定每人每天(或每人每年)为维持正常生活所需的食品数量,如粮食、蔬菜、肉、鱼、蛋、油等数 量。这种方法可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但由于各地人民食品种类不一,计算缺乏统一标准。 2、计算每人每天应达到的热量(kJ)、蛋白质(g)和脂肪(g),根据规划区域每人每年所需的热量、蛋白 质和脂肪总量,依据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热量、蛋白质和脂肪)折算成粮食、肉类、蔬菜等数量,这 种方法具有统一量纲,便于比较。 ○ 联合国粮食组织(FAO)提出一人一昼夜享有9623.2kJ (千焦)热量的食物消费为粮食自给标准;一人 一昼夜享有37656kJ(千焦)(折算成粮食为每人每年占有粮食1000kg)热量的食物消费为粮食根本解决 标准。西方农业经济学家根据当前农业科技水平指出,一个国家的人均耕地面积达不到0.4hm2是难以 根本解决粮食问题的。 ○ FAO提出了维持正常生活的最低标准:热量9 978.84kJ/人.天,蛋白质75g/人.天,脂肪65g /人.天,以便衡量温饱水平。 例如:我国的2020年实现小康型目标,人民食物消费和营养的基本目标是:人均每日主要营养供给量 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其中热量10878.4kJ、蛋白质72g(优质蛋白质约占2/3)、脂肪72g。为此每人每 年需口粮213kg,水果23kg,蔬菜120kg,肉类25kg,蛋类10kg,奶类6kg,水产品9kg,食用植物油 8kg,食糖8kg。 各地应根据经济发展的差异和具体民情,对上述全国平均食物消费水平加以修正。
(四)土地利用远景预测程序 1、确定预测目标 土地预测的目的要对于预测地域的未来土地利用结构比例、农用地(包括耕地面 积)和非农用地的规模等作出预计和推测,以指导当前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和控制 未来的土地利用。 2、制定预测计划 预测计划的内容: 预测工作组织领导 收集资料的途径和方法 预测期限(分近期为1~2年,中期为3~5年,长期为5年以上) 预测范围(如省、市、县等)。其中预测期限的长短对于资料的收集和预测方法 的选择关系很大。 3、收集基础资料 4、检查现有资料 5、选择预测方法 6、分析预测误差 预测误差的大小决定着预测的可靠性程度。若误差大,就需要分析产生误差的 原因,从而改进预测方法和修改预测数学模型,使预测结果尽可能符合和接近 实际。 7、提交预测成果
⊕指数模型 y ab x
⊕二次抛物线模型 y a bx cx2
其中,直线模型一般适合于中、短期的预测;指数和二次抛物线模型适合于长期的预测。 ○模型求解(可参考《计量地理学》P90第五章 地理系统要素间的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无论是哪一种模型: ⊕首先必须求函数中的参数a和b,确定未知参数最常用的方法是最小二乘法。 ⊕参数a和b求出后,便可得到预测模型。 ⊕模型的效果检验,预测模型求出来以后,它的效果如何,用它来进行预测精度如何,需要做进一步 的误差估算和显著性检验。 ⊕经过检验合格的,则利用预测模型进行Fra Baidu bibliotek关预测。
(三)作物产量预测
1、趋势外推法 2、回归预测法 通过统计大量观察,找出影响产量的因素,建立回归方程:
y b0 b1x1 b2 x2 bn xn
3、年平均增长率法
公式:
an a0 1 rn
其中
an 预测期末作物单产水平kg / hm2 a0 预测基期作物单产水平kg / hm2
可取自然普查资料,也可根据计划生育委员会要求确定。 ○人口机械增长 人口机械增长数是指迁入人口与迁出人口之差,确定方法很多,如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等。 例如:某市以1998年末人口实际机械增长数为基数向上调查9年,即1990-1998年,设各年为 x ,每年度人口实际机械增长数为 Y ,并确定变
量间呈直线变化关系,求出回归方程模型为 y a bx ,以此推出预测年人口机械增长数。如需要预测2010年人口机械增长数,则在X处代
合,有时是定量方法和定量方法的综合。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的综合, 这种预测兼有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的长处,因此,预测的精度和可靠性较高。
四、土地需求量定量预测方法的类型
专家评估法 趋势外推法
这三类方法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人口和 土地需求量预测
模拟法
1、趋势预测法(趋势外推法) ○将变量过去变动趋势延续到未来,得到的预测变量数值就称为趋势预测法。 即:根据规划区域历年的某一变量(例如:作物单产)资料,绘制出历年某一 变量(如作物单产)动态变化趋势散点图,根据散点图选择适当的数学模型加 以拟合,获得某一变量(如作物单产)预测模型,然后通过外推法进行某一变 量的预测。 ○常用的数学模型有 ⊕直线模型 y a bx
例如:若已知某集镇2001年年底人口数为2000人,其中基本人口数为1 000人,根据该 集镇的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估计2005年基本人口将增加800人,服务人口占总人口的比 重为15%,被抚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0%,则该集镇2005年总人口数为:
p 1(1000.0158000.4) 4000
r 年平均增长率,根据历史资料求得,r n an 1 a0
n 预测年期
(四)城市化水平预测 1、城市化或都市化或城镇化(Urbanization):是指人类社会逐渐向城市方式的生存状态不断推进的过程。 ○城市化的量度一般可采用主要指标法和复合指标法。 ○目前描述城市化发展程度的常用指标有:人口比例指标和土地利用指标。 ⊕人口比例指标:是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土地利用指标系非城市用地(耕地、林地、草地、荒山、海滩等)转为城市用地(工厂、商店、住宅等)的比率。 ⊙复合指标法 采用反映城市化水平的四方面指标即: ①规划区域的城市人口占其所在区域总人口的百分比; ②人口密度即单位城市土地面积的人口数; ③城市(建成区)的大小; ④城市(建成区)之间的平均距离:
一、土地需求预测的概念 (一)预测:是人们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手段、预先推知和判断事物未来或 未知状况的结果。 (二)预测五要素: 预测者-----人 预测依据-----知识 预测方法-----手段 预测对象-----事物未来或未知状况 预测结果-----预先推知和判断 (三)土地利用远景预测的客观必要性 1、人口和经济发展与土地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谈及人口与经济发展的设 想,必然把土地这一重要限制因素加以考虑。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对区域的开发、利用、保护在空间上, 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其基础是对各项用地需求量进行预测。
二、土地需求量预测的内容 (一)基础数据预测 包括人口预测、消费水平预测、作物产量预测和城市化水平预测。 (二)农业用地预测 ○包括耕地、园地、牧草地、林地及水产养殖用地的预测。 ○农业用地的需求量主要取决于人口发展规模、消费水平变化及经济发展对农 产品的需求量。 (三)建设用地预测
建设用地按用地类型可划分为城乡居民点用地、工业用地、矿山用地、交 通运输用地、水利用地、风景旅游区用地、军事用地等。
⊕探索性预测和规范性预测各具重要意义,应互相补充配合使用。
○按预测方法一般可分为: 1、定性预测:
主要根据预测对象的性质、特点、过去和现状的延续情况等,对土地利用进行非数量化 的分析,然后根据这些分析,对土地利用的未来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和判断。
定性预测是依靠人们的主观判断来取得预测的结果。 在定性预测方法中常用因素分析法。 2、定量预测 主要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应用电子计算机运算,对土地利用进行定量分析,然后根据 这种分析,对于未来土地利用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和判断。 这种方法不直接依靠人们的主观判断,而主要依靠充分的历史资料,计算出未来土地利 用可能出现的结果,因此,定量预测一般比定性预测较为精确。 定量预测所用的方法,主要是各种数学模型。 3、综合预测 综合预测主要是指两种以上方法的综合运用,这种综合有时是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的综
2、人口自然增长法 它以现有总人口为基数,通过预测期内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确定预测末期的总人口数, 公式:
使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条件是,规划区域的人口数基本上按照一定比例增长,并假定该地区人口今后仍按此平均增长率继续增长下去,这样即可 利用几何级数求末项的公式,又称复利公式,推算规划年的人口数。 ○人口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与人口总数之比,等于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
y b0 b1x1 b2 x2 bn xn
实例:我国的耕地变化趋势预测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面积(亿亩) 19.14 18.89 18.51 18.37 18.31 18.27 18.260 18.257
五、基础数据预测
(一)人口预测 人口预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人是消费者,生产者和能自身再生产的资源。人口预测是计算控制性用地指标的重要依据。 (二)消费水平预测 (三)作物产量预测 指对未来生产产品产量的预测和推算。常采用趋势外推法和回归预测法。 (四)城市化水平预测
(一)人口预测 人口预测就是根据规划区域或单位现有人口状况和可以预计到的未来发展趋 势,测算未来某个时点人口的状况,包括人口数量、人口性别和年龄构成等。 1、部门预测法 ○即用计划 生育主管部门人口发展规划预测的成果,(预测数据较为可靠且易于取得)但其人口发展规划有时只提供总人口预测,缺少土地利 用总体规划所需要的城镇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人口的预测。 ○以上述总人口数量作为总的控制指标,然后对城镇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人口分别进行预测。 ⊕城镇非农业人口可参照城镇部门规划成果,分析城镇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及发展趋势,预测出不同规划阶段人口数量。 ⊕农业人口预测数可直接用总人口数减去城镇非农业人口数求得。 ○例如:某县1997年总人口数为44.22万人,其中城镇非农业人口为6.51万人,占总人口的14.72%。根据近年人口资料分析,城镇非农业人口 占总人口的比重,每年以0.32个百分点增长。按此速度发展,到2010年城镇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8.88%。根据总人口预测到2010年 为50.10万人,则城镇非农业人口为9.46万人,农业人口预测数为40.64万人。
第九章 土地需求量与人口预测
第一节 土地需求量预测的概念、 预测方法及基础数据预测 第二节 农用地需求量预测 第三节 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 第四节 土地供需分析
第一节 土地需求量预测的概念、预测方法及基础数据预测 一、土地需求预测的概念 二、土地需求量预测的内容 三、土地需求两预测的方法 四、基础数据预测
2、回归预测法 是根据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其他变量的已知值来推断预测变量的数值,是通过表明两个或
几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方程式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 例如:利用作物单产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函数或统计相关的原理,通过标准样区的农作物 单位产量及其诸影响因素的资料,建立单产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即产量预测模型,然后 利用该模型进行单产的预测。产量与其影响因素的数学关系式为:
按国家土地利用计划管理体制,建设用地分为农业建设用地和非农业建设 用地,非农业建设用地又分为国家建设用地、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村个人建房用 地。 三、土地需求量预测方法
○从预测模式看,分为两大范畴 1、探索性预测:即根据一事物过去和现在的状态和发展趋势规律,有条件地延续到将来,预测未来 的发展和演变。它建筑在“可能”的基础上,回答“在保存现有趋势下,什么最可能发生?” 2、规范性预测(或目标预测):即首先确定一事物将来必定要实现的目标,研究围绕达到这个目标 应采取的措施手段,并估计达到目标的可能时间和顺序,建筑在“需要”的基础上,回答:“通过什 么途径到预期的目标?”
入2010,则可计算出Y。 3、劳动平衡法 此法是建立在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力的基础上,以基本人口、服务人口和被抚养人口三者之间比例关系为依据预测未来人口。此法一般适 用于城市和城镇居民点的人口预测。公式为:
基本人口:是指直接参加生产活动的劳动力人数,其数据可根据规划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加以计算汇总而得。 服务人口:是指从事行政管理和服务性行业的劳动力人数,它与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福利设施的完善程度、居民点性质功能等因素有关。 被抚养人口:是指未成年或丧失劳动能力和没有参加生产活动的人数。
(二)消费水平预测 归结为人口对食品需求量预测。 1、确定每人每天(或每人每年)为维持正常生活所需的食品数量,如粮食、蔬菜、肉、鱼、蛋、油等数 量。这种方法可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但由于各地人民食品种类不一,计算缺乏统一标准。 2、计算每人每天应达到的热量(kJ)、蛋白质(g)和脂肪(g),根据规划区域每人每年所需的热量、蛋白 质和脂肪总量,依据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热量、蛋白质和脂肪)折算成粮食、肉类、蔬菜等数量,这 种方法具有统一量纲,便于比较。 ○ 联合国粮食组织(FAO)提出一人一昼夜享有9623.2kJ (千焦)热量的食物消费为粮食自给标准;一人 一昼夜享有37656kJ(千焦)(折算成粮食为每人每年占有粮食1000kg)热量的食物消费为粮食根本解决 标准。西方农业经济学家根据当前农业科技水平指出,一个国家的人均耕地面积达不到0.4hm2是难以 根本解决粮食问题的。 ○ FAO提出了维持正常生活的最低标准:热量9 978.84kJ/人.天,蛋白质75g/人.天,脂肪65g /人.天,以便衡量温饱水平。 例如:我国的2020年实现小康型目标,人民食物消费和营养的基本目标是:人均每日主要营养供给量 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其中热量10878.4kJ、蛋白质72g(优质蛋白质约占2/3)、脂肪72g。为此每人每 年需口粮213kg,水果23kg,蔬菜120kg,肉类25kg,蛋类10kg,奶类6kg,水产品9kg,食用植物油 8kg,食糖8kg。 各地应根据经济发展的差异和具体民情,对上述全国平均食物消费水平加以修正。
(四)土地利用远景预测程序 1、确定预测目标 土地预测的目的要对于预测地域的未来土地利用结构比例、农用地(包括耕地面 积)和非农用地的规模等作出预计和推测,以指导当前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和控制 未来的土地利用。 2、制定预测计划 预测计划的内容: 预测工作组织领导 收集资料的途径和方法 预测期限(分近期为1~2年,中期为3~5年,长期为5年以上) 预测范围(如省、市、县等)。其中预测期限的长短对于资料的收集和预测方法 的选择关系很大。 3、收集基础资料 4、检查现有资料 5、选择预测方法 6、分析预测误差 预测误差的大小决定着预测的可靠性程度。若误差大,就需要分析产生误差的 原因,从而改进预测方法和修改预测数学模型,使预测结果尽可能符合和接近 实际。 7、提交预测成果
⊕指数模型 y ab x
⊕二次抛物线模型 y a bx cx2
其中,直线模型一般适合于中、短期的预测;指数和二次抛物线模型适合于长期的预测。 ○模型求解(可参考《计量地理学》P90第五章 地理系统要素间的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无论是哪一种模型: ⊕首先必须求函数中的参数a和b,确定未知参数最常用的方法是最小二乘法。 ⊕参数a和b求出后,便可得到预测模型。 ⊕模型的效果检验,预测模型求出来以后,它的效果如何,用它来进行预测精度如何,需要做进一步 的误差估算和显著性检验。 ⊕经过检验合格的,则利用预测模型进行Fra Baidu bibliotek关预测。
(三)作物产量预测
1、趋势外推法 2、回归预测法 通过统计大量观察,找出影响产量的因素,建立回归方程:
y b0 b1x1 b2 x2 bn xn
3、年平均增长率法
公式:
an a0 1 rn
其中
an 预测期末作物单产水平kg / hm2 a0 预测基期作物单产水平kg / hm2
可取自然普查资料,也可根据计划生育委员会要求确定。 ○人口机械增长 人口机械增长数是指迁入人口与迁出人口之差,确定方法很多,如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等。 例如:某市以1998年末人口实际机械增长数为基数向上调查9年,即1990-1998年,设各年为 x ,每年度人口实际机械增长数为 Y ,并确定变
量间呈直线变化关系,求出回归方程模型为 y a bx ,以此推出预测年人口机械增长数。如需要预测2010年人口机械增长数,则在X处代
合,有时是定量方法和定量方法的综合。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的综合, 这种预测兼有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的长处,因此,预测的精度和可靠性较高。
四、土地需求量定量预测方法的类型
专家评估法 趋势外推法
这三类方法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人口和 土地需求量预测
模拟法
1、趋势预测法(趋势外推法) ○将变量过去变动趋势延续到未来,得到的预测变量数值就称为趋势预测法。 即:根据规划区域历年的某一变量(例如:作物单产)资料,绘制出历年某一 变量(如作物单产)动态变化趋势散点图,根据散点图选择适当的数学模型加 以拟合,获得某一变量(如作物单产)预测模型,然后通过外推法进行某一变 量的预测。 ○常用的数学模型有 ⊕直线模型 y a bx
例如:若已知某集镇2001年年底人口数为2000人,其中基本人口数为1 000人,根据该 集镇的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估计2005年基本人口将增加800人,服务人口占总人口的比 重为15%,被抚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0%,则该集镇2005年总人口数为:
p 1(1000.0158000.4) 4000
r 年平均增长率,根据历史资料求得,r n an 1 a0
n 预测年期
(四)城市化水平预测 1、城市化或都市化或城镇化(Urbanization):是指人类社会逐渐向城市方式的生存状态不断推进的过程。 ○城市化的量度一般可采用主要指标法和复合指标法。 ○目前描述城市化发展程度的常用指标有:人口比例指标和土地利用指标。 ⊕人口比例指标:是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土地利用指标系非城市用地(耕地、林地、草地、荒山、海滩等)转为城市用地(工厂、商店、住宅等)的比率。 ⊙复合指标法 采用反映城市化水平的四方面指标即: ①规划区域的城市人口占其所在区域总人口的百分比; ②人口密度即单位城市土地面积的人口数; ③城市(建成区)的大小; ④城市(建成区)之间的平均距离:
一、土地需求预测的概念 (一)预测:是人们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手段、预先推知和判断事物未来或 未知状况的结果。 (二)预测五要素: 预测者-----人 预测依据-----知识 预测方法-----手段 预测对象-----事物未来或未知状况 预测结果-----预先推知和判断 (三)土地利用远景预测的客观必要性 1、人口和经济发展与土地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谈及人口与经济发展的设 想,必然把土地这一重要限制因素加以考虑。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对区域的开发、利用、保护在空间上, 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其基础是对各项用地需求量进行预测。
二、土地需求量预测的内容 (一)基础数据预测 包括人口预测、消费水平预测、作物产量预测和城市化水平预测。 (二)农业用地预测 ○包括耕地、园地、牧草地、林地及水产养殖用地的预测。 ○农业用地的需求量主要取决于人口发展规模、消费水平变化及经济发展对农 产品的需求量。 (三)建设用地预测
建设用地按用地类型可划分为城乡居民点用地、工业用地、矿山用地、交 通运输用地、水利用地、风景旅游区用地、军事用地等。
⊕探索性预测和规范性预测各具重要意义,应互相补充配合使用。
○按预测方法一般可分为: 1、定性预测:
主要根据预测对象的性质、特点、过去和现状的延续情况等,对土地利用进行非数量化 的分析,然后根据这些分析,对土地利用的未来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和判断。
定性预测是依靠人们的主观判断来取得预测的结果。 在定性预测方法中常用因素分析法。 2、定量预测 主要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应用电子计算机运算,对土地利用进行定量分析,然后根据 这种分析,对于未来土地利用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和判断。 这种方法不直接依靠人们的主观判断,而主要依靠充分的历史资料,计算出未来土地利 用可能出现的结果,因此,定量预测一般比定性预测较为精确。 定量预测所用的方法,主要是各种数学模型。 3、综合预测 综合预测主要是指两种以上方法的综合运用,这种综合有时是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的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