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检测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7.国务院防艾办常务副主任郝阳表示,我国自 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起,截至今年7月底,全国 已累计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1.43万例,艾滋病患者 达5.6758万例,死亡1.8246万例。
2009年10月全国(不含台港澳,下同)共报告法
定传染病514616例,死亡820人。报告死亡数
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艾滋病(339/1718)、肺 结核、狂犬病、乙型肝炎和新生儿破伤风。
性传播感染是引起输卵管损伤导致女性不孕的主 要原因。衣原体感染治疗不当的妇女,10%到40% 发展为有症状的盆腔炎症。输卵管感染后损伤是 导致30%到40%女性不孕的原因。
致命性最强的性传播感染之一就是人乳头瘤病毒。 实际上,几乎所有的宫颈癌病例都和生殖器人乳头 瘤病毒感染有关。宫颈癌是妇女第二大常见的癌症, 每年有50万名宫颈癌新发病例,25万名妇女死于宫 颈癌。新的预防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疫苗可减少与 宫颈癌相关的死亡。
性病流行病学 研究
流行病实验(三)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性传播疾病的疫情状况; 熟悉梅毒实验室快速检测方法在临床和流行
病学调查中的重要作用。
二、性病概况
(一)性病(Sexuaily Transmitted Diseases STD)
1、传统性病的概念是以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 的传染病,现在已称它们为经典性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梅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诊断原则 梅毒诊断必须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检及实验室检查
等进行综合分析,慎重作出诊断。 1.病史:应注意感染史、婚姻史、妊娠史、生育史等。 对胎传梅毒应了解生母梅毒病史。 2.体检:应作全面体格检查,注意全身皮肤、粘膜、 骨骼、口腔、外阴、肛门及表浅淋巴结等部 位,必要时进行心脏血管系统及其他系统检 查及妇科检查等。 3.实验室检查.
我国艾滋病流行的特点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
第一,艾滋病疫情上升速度有所减缓。 第二,性传播逐渐成为主要传播途径。 第三,艾滋病疫情地区分布差异大。 第四,艾滋病流行因素广泛存在。
北京晨报报道,去年全国共登记报告性病病人 83.6万人,比上年上升30%多。专家估计,中国 实际性病患者数在600万~800万之间。
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乙型肝炎、肺 结核、痢疾、梅毒和麻疹。
1、危害性
梅毒是一种高致死、高致残的疾病,感染初期可 发生皮肤、粘膜、骨关节和内脏器官的炎症性病 变;
晚期可发生心血管、脑神经、肝脾等重要 器官广 泛硬化和坏死性病变而导致死亡。
因此梅毒是一种全身慢性传染病。
2、病原体
北京作为流动人口聚集的大城市,性病增长率 已超过40%以上。
防病治病、规范市场、普及性病知识的工作已 迫在眉睫。
(三)梅毒(Syphilis)
梅毒(Syphilis)是流行全世界危害最大的性 传播疾病。
在中国性病图谱中,梅毒是一条陡升的曲 线—梅毒的增长幅度很大;
自1979年我国再次报告梅毒后,报告病例数 逐年增多。
3、感染途径
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性接触; 也可以通过胎盘传给下一代而发生胎传梅毒; 极少数可由其他途径(如破溃的伤口或粘膜)
传播。
三、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
梅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15974-199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 特制定本标准。
耐冷而不耐热,-78℃可存活数年。但41℃可生存 2h,60℃可存活3~5’100℃立即死亡。病人发烧 39℃以上,48h也可以杀死大量螺旋体,过去曾有 人用发烧疗法治疗梅毒。
干燥环境中生存1~2h,血液中储存置4℃冰箱,3 日死亡。
对消毒液敏感:高锰酸钾、石炭酸、来苏儿及酒精 等均敏感。
形态:梅毒的病原体为密螺旋体属- 苍白螺旋体(疏螺旋体属— 回归热螺旋体、
文森氏螺旋体等),
菌体细长,长约5~20um,宽约0.1~0.2um。 成熟的螺旋体有6~12个螺旋,螺旋间的 距离均匀,两端伸展、伸直。
梅毒螺旋体
电子显微镜下的梅毒螺旋体
活动特征
在暗视野显微镜下(低倍)观察, 螺旋体运动活泼,菌体透明,折光 性强,可以看到不停翻动的亮点, 因此也不易着色,故称为苍白螺旋 体。
3、我国性传播疾病新定义
八种: 梅毒、淋病、软下疳、性病性淋巴
肉芽肿、
艾滋病、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和 非淋菌性尿道炎。
(二)乙类传染病
在《中华人民共和传染病防治法》中 把其中的艾滋病、淋病、梅毒这三种 性病定为乙类传染病。
根据全国性病疫情报告,去年31个省份共报告8种 性病859040例,较上年增长2.59%。全国性病报告 发病率为10万,男女病例数之比为1.4:1。
运动方式
旋转式:依靠自己的长轴旋转,向前后移动, 这是侵入人体的主要方式;
伸缩螺旋间距离活动:不断地拉长身体,使 一端附着,再收缩旋距而前进;
蛇行式:弯曲,像蛇爬行,是常见的方式, 此种特征式活动可与外阴部的其他螺旋体属 相鉴别。
暗视野显微镜下梅毒螺旋体
理化性
梅毒为厌氧性微生物,抵抗力很低,人是唯一的宿 主,离开宿主很难生存。
在1993年到1999年之间成倍增长,年均增长 85%,
2000年全国梅毒报病数为80181例,是1993年 的40倍。
2000年我国8种性病的构成已发生改变,其中 淋病第一,占33.25%,梅毒位居第三,占 9.33%。
2009年10月全国共报告梅毒传染病发病26139例, 死亡8人;淋病发病9663例,无死亡。
有梅毒、淋病、软下疳及性病性淋巴肉 芽肿四种疾病。
2、性病新定义
1975年WHO把以性行为接触或类似性行为接触为主 要传播途径的一组传染病,称为“性传播疾病”。
其定义概念有所改变,而且性病的种类也在原来的 四种疾病的基础上又增加了:
非淋菌性尿道炎、病毒性肝炎、细菌性阴道炎、阴 道念珠菌病等等二十几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