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与青年大学生

合集下载

大众文化对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

大众文化对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
2 3 1 开放 性 ..
4 促进我 国校园文化健康和谐发展 的 措施
4 1 坚持社 会主 义核心价 值体 系 的主导地 位 .
面对经 济全球 化对 我 国高校校 园文化 建设 的负 面影 响 , 了 防止和 坚 决抵 制 外 来 的腐 朽 文 化 和各 为 种 消极 、 导性 的思想 观点对 大众 文化 的侵蚀 , 误 我们 应该 弘扬社 会 主义 主旋 律 , 力 发展 以社 会 主 义 核 大 心 价值体 系为 主导 的先 进 文化 , 定先 进 文 化 的 引 坚
2 1 2 丰 富校 园文化 的形式和 内容 ..
大 众文 化存在 于社会 中每 一个人 的生 活空 间之
内, 而社会中人与人之 间都是有着各种各样 的复杂 联系 , 这样在不断的相互影响之下, 就使得大众文化 在 从个人 化 向着大 众 化 逐渐 地 转 变 , 而渗 透 在 人 从
大众 文化对 校园文 化 的另一个 直接作 用就是 带
侧 面影 响着校 园文 化 的发 展 。校 园文化 在 思 想 上 、
行 为上 都表 现 出更 强 的积极 性 和创造 性 。
在大众 文化 的作 用 下 , 园文化 的 内容 、 校 形式 和 载体 都发 生了显著 的变 化 。从 这些 变化 中不难发 现 大众 文化影 响下校 园文 化 的几 个特 点 。
14 标 准化 .
象和文化精神 , 人们把这种文化现象称为大学校园 文化。著名教育学家顾明远 教授指 出, 大学本 来 “ 就是文化的产物 ” “ , 大学文化就是大学 的灵魂” 高
校作 为社 会培 养人才 的基地 和社 会文化 传 承的重要 纽 带 , 这场 变革 中产生 了深刻 的变化 。 在
模 式表现 出的积极与 消极影 响 。

简论高校学生的大众文化消费时尚

简论高校学生的大众文化消费时尚
在 虚拟 的空 间里 实现 自己的人生 梦 想 , 实质 上 却 阻 隔 了人与 人 之 间最 真 实 的 交 流 , 部 分 学 生 的幻 一 想、 虚妄 和孤 独感 加深 。 因为大 家都 认 为在 虚 拟 的
8】
文化反映, 是大众文化和消费主义思潮相结合的产 物。一般认为大众文化 “ 在工业化时代 , 是 市场经 济条件下产生的, 反映社会大众的 日常生活 , 适应 社会 大众 文化 品位 并 在社会 大 众 中广 泛 流 行 , 同精
英 文化 和主导 文 化不 同 , 有 通俗 性 、 众性 、 具 大 商业
势 在城市 和农 村 无 孔 不 入地 迅 速 蔓延 渗透 。高 校
容易接受新事物 , 却缺乏对事物的辨别力和对不 良 影响的抵御能力 , 他们角色认 同的可 塑性很大 , 容 易被 大众 消 费文 化浪潮 卷走 。 网络信息资源在 当今高校学生的知识结构形 成中占很重要 的位置 , 对一个大学生来说网络活动 几乎与其他社会活动同等重要 。但 是网络世 界的 虚拟性质决定 了它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 它不能取代 人的真实生活而独立存在 。有的学生因上网而荒 废 了学业 , 的学 生在 网络上 当受 骗 。网络 活 动也 有 折射 出当代大学生思想意识 和价值取 向概貌。首 先, 反映出高校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浓厚兴趣和极力 追捧, 打开 了青 年走 向社会认 识世界 的一扇新 门 窗, 网络深刻改变 了高校学生 的生活方式。其次 , 网络隐蔽 了一个个真实的人的生活 , 有的学生期望
上的意义阐释 , 在消解精英文化和主导文化 的影 响力 的同时 , 造 一 种 新 的 生 活 方 式 , 塑 着 我 们 创 重 的文 化 和意 识 。 从我 国的现状 看 , 经济发展不平衡 , 城乡差距 巨大的现实依然存在 , 但是 由于现代媒介 的高度发 达, 广播 、 电视 、 报纸 , 尤其是现代 网络技术 的普及 应用 , 大众消费文化 的价值 观念 , 以强势 的话语优

网络流行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杨东

网络流行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杨东

Vol.9No.92012年9月第9卷第9期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S ep.2012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电脑笔记本、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平台,也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网络在给人们提供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备受争议的话题,网络流行文化已经悄然渗透到了音乐影视文化、娱乐节目文化、饮食快餐文化、潮流服饰文化等多个文化领域,并且受到了大学生的广泛追捧。

同时,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通过一项调查报告分析得知,在校园中对网络流行文化关注度高的学生多达60.71%,其中,认为网络流行文化会影响到日常生活的大学生高达70.79%,而认为因为不了解某一流行语而被嘲笑的同学达到61.8%。

“网络流行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是共同话语体系中的一种最佳交流媒介,是我国社会现代化过程中文化形态中的一部分,折射着当代青年人的生活理想和生活态度。

在社会急剧变化的过程中,新一代的大学生群体充当了打破传统规则并积极树立新时尚生活的主体,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最具创造性、最具活力的他们正在用特有的方式诠释着这个世界。

研究网络流行文化,不仅有利于探讨当代社会变迁与现代化问题,也有利于探讨当代新兴的社会与个人的相互关系问题,更有助于我们研究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的新问题。

一、网络流行文化的形成与特征网络媒体作为社会发展的助推力量和大众文化的传播渠道,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信息交流平台和信息获取空间。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网络虚拟世界已经成为人们现实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流行文化不仅属于流行文化的范畴,也是网络文化的重要体现,它是两者的有机结合,是指传统的流行文化在网络媒体里进行的个性化、非主流化的创造和模仿,并结合网络元素中最流行的网络术语、网络现象、网络话题等一系列元素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

后现代文化视野下的大学生青年文化建设

后现代文化视野下的大学生青年文化建设

后现代文化视野下的大学生青年文化建设摘要:后现代文化是西方广为流传的一种文化思潮或观念形态,是对现代文化的批判和扬弃,大学生青年文化深受其影响,但它却为研究当代大学生青年文化建设提供全新视角。

因此,积极探索后现代文化视野下的大学生青年文化建设策略,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和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青年文化;后现代文化;影响;策略青年文化(Youth Culture)是指由青年创造、认同和传播的与社会主流文化既有关联又相对独立的亚文化系统。

就其实质而言,青年文化是指青年在社会化过程中能动地适应和改造环境的样式——青年创造的以独特价值观为核心所构塑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模式。

而后现代文化指的是当代西方的基本文化精神或文化主导因素,是西方现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一方面是后工业社会或晚期资本主义文明困境的反映,另一方面又是资本主义文化危机的产物。

一、后现代文化对我国大学生青年文化建设的影响当前的中国正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这种社会文化环境以及后现代文化的过渡性特征决定了后现代文化在中国只能处于边缘地带,无法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

但我国大学生青年文化容易受外来文化影响,故中国文化的后现代因素在当代青年文化中体现得更加明显。

1.时尚文化的“无厘头”现象后现代文化反正统,主张标新立异。

青年大学生受西方后现代影视作品以及当代网络大众文化的影响,在对时尚文化的追求中充满了后现代的无所谓的特征。

网络语言的暴力化、粗俗化、戏谑化是网络语言异化的主要特征,“脑子进水”、“不活了”、“伤不起”等司空见惯,符号文化方面充满着流行神秘与狂放不羁的氛围,语言表达的“无厘头”现象是当前网络社会道德失范的缩影。

将牛仔裤戳几个洞,配饰上他们把骷髅头、狰狞的怪兽当做美、个性与时髦,各有特色本无可厚非,但不分时间场合,缺少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

大众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再认识

大众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再认识

大众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再认识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界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大众文化一词并不新。

但学界似乎更熟稔这一文化形态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却“选择性遗忘”了大众文化的正面社会价值。

其实不然,大众文化不但有令学者醉心的学术价值,而且对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同样有着不凡的借鉴意义,将从大众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社会价值、创新需要和创新条件等方面展开论述。

标签:大众文化:高校:思政教育众文化是在现代工业社会中产生的、以都市大众为消费对象和主体的、通过现代传媒传播的、按照市场规律批量生产的、集中满足民众感性娱乐需求的文化形态。

国内不少学者对大众文化都持消极态度,就连法兰克福学派著名哲学家马尔库塞也认为:在技术理性占主体的社会中,完全商业化的文化产品满足的是人们虚假的需要,并使社会逐渐失去了批判向度,成为单面人。

在大众文化高度发达的当前社会中,这并非危言耸听,但作为高等教育者又该应该如何冷静地审视大众文化的社会价值,审视这种文化形态与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关系?一、大众文化——需要重新审视的文化力量(--)大众文化升华了大学生对自我现代性的体察与文化建构作为一种时尚文化,大众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现代性与文化建构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其影响可视的、持久的、积极的。

建立在现代市场经济上的大众文化在理念上倡导民主、平等、自由的价值观念,,以其对权威的审视、个性的张扬。

对物质、情感、快乐的肯定和满足释放了大学生的鲜活思想,并汇入了时代气息和个性元素,使他们对自身的现代性有了深刻的认知,也开始主动建构自我的文化价值体系,这是在精英文化时代难以全范围、深入实现的进步,也是大众文化的发力之功。

(二)大众文化促动高校思政教育的民主化和多元化大众文化全员性、多元性兼收并蓄的思想宗旨影响着高校思政教育从教师、学生到校园文化的所有参与因素,逐步形成高校思政教育的民主化和多元化趋势。

大众文化的全员性使大学生成为享有文化权利、自主进行文化选择、自由参与文化活动和实施文化消费的文化主体,是自由、民主、平等观念在一定程度上的实现,调动了大学生和教师互动的积极性和热情,让个体感受到应有的平等地位,大学生的主体意识空前高涨。

谈体育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谈体育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谈体育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丁小红体育流行文化,指的是在某一特定的时间与空间里,社会中大面积传播的体育文化现象。

体育流行文化具有时代性、娱乐性、教育性、多元性和商业性等特点。

大学生在高校特殊的校园氛围中,体育流行文化对提高他们参与体育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构筑新的社会化平台、拓宽其视野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体育流行文化也可能给大学生在消费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带来负面影响,要注意加以引导和规范。

体育流行文化主要借助大众传媒和各种文化制品来获得生命与传播,比如互联网、电视、杂志、报纸等等。

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体育流行文化可以是大众追捧的某个运动项目,或者是某个运动员或者体育明星,甚至他们的服饰、发型、个人讲话风格等都可以成为流行文化很重要的表现形式。

体育流行文化具有时代性、娱乐性、教育性和多元性等特点。

大学生在高校特殊的校园氛围中,体育流行文化对提高他们参与体育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他们构筑新的社会化平台、拓宽其视野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1 体育流行文化的特点在高校中,体育流行文化是校园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具有它自身的显著标志,在其运行和传播过程中展现出多种特点。

1.1 时代性。

体育流行文化的发展状况总是和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人们的思想观念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

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们的文明程度越高,人们的思想观念越包容,体育流行文化的发展和进步空间就越大。

同时,在不同的时期,都是那些能让大学生挑战自我、展现自我的体育流行文化形式,对大学生具有非常强的吸引力。

1.2 娱乐性。

大学生正是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最快的群体,而体育流行文化是一种极易被接受的娱乐休闲方式。

体育流行文化在高校中之所以能吸引大学生并参与其中,正是其能满足他们的娱乐的需求,并成为宣泄内在情绪的一种渠道,是构成他们学习、生活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1.3 教育性。

大学生在接受、参与体育流行文化过程中,常常会有意无意地去适应、追随,从而潜移默化地改变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

大众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对策.doc

大众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对策.doc

大众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对策作者:孙启香刘玲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0年第11期[摘要]大众文化给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带来一系列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只有坚持正确的文化导向,采取完善教育体系、提升文化内涵、探索多样化模式等相应的对策,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大众文化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作者简介]孙启香(1974- ),男,江苏泰州人,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刘玲(1982- ),女,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德育教育。

(江苏泰州 225300)[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08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大众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及教育对策”的研究成果之一。

(项目编号:08SJD8800021)[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17-0055-02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官方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逐渐三足鼎立。

大众文化作为一种良莠不齐的文化形态,形成了对包括主流文化在内的一切文化形态的猛烈冲击。

它给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带来新鲜内容的同时,也给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带来一系列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

在大众文化的影响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就需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既能继承优良的文化传统,又要融合当今社会的时代精神。

一、坚持正确的文化导向,完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体系(一)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指导思想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要有统一的思想作指导,要有明确的教育方向。

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如何应对大众文化的挑战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如何应对大众文化的挑战

众文化成 为 当代 文化 中最 具有 活力 和优势 的流行 文化 形 容 的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遭遇尴尬 ,以树立和践行社会
态 , 一 定 程 度 上 削 弱 了 主 导 文 化 的 主 导 功 能 , 接 对 主 导 主 义 核 心价 值 体 系 为 宗 旨的 大 学 生 思 想 道 德 教 育 遭 遇 严 峻 在 直 文 化 的核 心 因素 如 思 想 意 识 、 德 信 念 、 道 价值 观 、 活 方 式 挑 战 。2 值 观 念存 在误 区 。 些 大 学生 把 财 富 、 位 、 望 生 () 价 某 地 声 等产 生影 响 ,对 大 学 生 思 想 道 德 教 育 的功 能产 生 了 一定 的 看成人 生所应追 求的 目标和事业成功 的标志 ,认为拥有财
思想道德教 育体 系等 , 沉着冷静地应对大众文化对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 育的挑战。
[ 键 词 】 学 生 ; 想 道 德教 育 ; 关 大 思 大众 文化
【 图分类号] 63 1 中 G 4 . 【 文献 标 识 码 ] A 【 章 编 号 】6 2—9 6 (0 8 0 文 17 1 12 0 )4—0 3 —0 11 2
以获 取 商 业 利 润 为 目的 、 务 于 大 众 消 费 娱 乐 的 文 化 形 态 , 大 学 校 园里 ,某 些 校 园 文 体娱 乐 活 动 由免 费 参 加 而 演 变 成 服
其 产 品 包 括 商业 影 视 、 行 音 乐 、 销 书 刊 、网络 文 化 、 流 畅 广 了有偿参加 , 是否参加不仅要考虑个人兴趣 , 更要考虑个人
化 形 态 。大 众 文 化 是 指 以全 球 化 的现 代 传 媒 为 介 质 大批 量 想 道 德 教 育 产 生 一定 的 消极 乃 至 负 面影 响 。 要 表 现 如 下 : 主 生 产 的 文 化形 态 , 是 现 代 化 、 市 化 和市 场 经 济 发 展 的伴 ( 校 园文 化 趋 向 商业 化 ,社 会 主 义 荣 辱 观 教 育 遭 遇 严 峻 挑 它 城 1 )

中国青少年流行文化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中国青少年流行文化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中国青少年流行文化的现状、成因与对策近年来,在我国青少年中不断出现一些流行文化方面的时尚现象,如大众传媒中的“追星族”现象、网络世界中的“QQ聊天”现象、外来文化中的“韩流”现象、社会生活中的“流行语”现象等。

从中可以看出,随着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发展的深入,不同领域的社会文化形态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同时青少年也在创造和积累着自身的文化,并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社会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

近年来不断出现的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是其表层、集中、典型的代表,已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

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团中央宣传部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于2002年4—11月组成课题组,开展了题为“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与对策研究”的调研活动。

调研活动由中国青年研究杂志社具体实施。

本报告是课题组在问卷调查、文献研究、座谈访谈调研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

一、近年来我国青少年流行文化的现状与特点(一)对青少年“流行文化”的初步界定简单地说,“流行文化”就是具有流行性特征的文化现象。

尽管各个年龄阶段的社会群体都会受到流行文化的影响并有所反应,但流行文化的行为主体主要是青少年这一年龄层群体。

不同的时代产生不同的流行文化,我们所要研究探讨的青少年“流行文化”,主要是社会转型时期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我国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

1997年至今大约5年时间内,中国大陆城市地区青少年群体中新出现的流行文化现象,主要体现在产品、产业和流行语三个层面上。

1、产品层面,是指流行文化领域内所出现的前所未有的新产品,这是流行文化的物质载体。

手机短信文化、Flash“闪客文化”和以QQ为主的网络聊天文化,可以被视为是这一类现象的代表。

从“滚轴溜冰热”、“跳舞机热”到“蹦极热”则是以前某种既有流行文化的延伸,如从“溜冰”到“滚轴溜冰”等。

2、产业层面,是指以制造流行产品为主,或直接参与生产流行产品的文化产业,包括影视、音乐、出版、服饰、美容等文化产业。

这些产业的产品绝大多数是非耐用品,受到流行风尚变化的强烈影响,流行与否是产品能否售出的主要因素。

后现代文化视野下大学生青年文化建设论文

后现代文化视野下大学生青年文化建设论文

后现代文化视野下的大学生青年文化建设摘要:后现代文化是西方广为流传的一种文化思潮或观念形态,是对现代文化的批判和扬弃,大学生青年文化深受其影响,但它却为研究当代大学生青年文化建设提供全新视角。

因此,积极探索后现代文化视野下的大学生青年文化建设策略,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和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青年文化;后现代文化;影响;策略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9-0188-02青年文化(youth culture)是指由青年创造、认同和传播的与社会主流文化既有关联又相对独立的亚文化系统。

就其实质而言,青年文化是指青年在社会化过程中能动地适应和改造环境的样式——青年创造的以独特价值观为核心所构塑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模式。

而后现代文化指的是当代西方的基本文化精神或文化主导因素,是西方现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一方面是后工业社会或晚期资本主义文明困境的反映,另一方面又是资本主义文化危机的产物。

一、后现代文化对我国大学生青年文化建设的影响当前的中国正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这种社会文化环境以及后现代文化的过渡性特征决定了后现代文化在中国只能处于边缘地带,无法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

但我国大学生青年文化容易受外来文化影响,故中国文化的后现代因素在当代青年文化中体现得更加明显。

1.时尚文化的“无厘头”现象后现代文化反正统,主张标新立异。

青年大学生受西方后现代影视作品以及当代网络大众文化的影响,在对时尚文化的追求中充满了后现代的无所谓的特征。

网络语言的暴力化、粗俗化、戏谑化是网络语言异化的主要特征,“脑子进水”、“不活了”、“伤不起”等司空见惯,符号文化方面充满着流行神秘与狂放不羁的氛围,语言表达的“无厘头”现象是当前网络社会道德失范的缩影。

将牛仔裤戳几个洞,配饰上他们把骷髅头、狰狞的怪兽当做美、个性与时髦,各有特色本无可厚非,但不分时间场合,缺少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

流行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的成因及应对措施研究

流行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的成因及应对措施研究

流行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的成因及应对措施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各个领域正经历着深刻变革,人们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基础上,也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社会中,多种文化相互碰撞、冲突的局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其中有一种文化叫“流行文化”,在21世纪的今天,流行文化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对大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方式、生活趣味。

受流行文化最为深远的是我国的青少年,流行文化对他们的身心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流行文化作为一把“双刃剑”,给青少年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积极向上、奋发图强的流行文化帮助青少年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而浅薄庸俗的流行文化,给青少年带来了消极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接下来,本文针对流行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的成因,及其应对措施提出个人看法和意见,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流行文化;青少年的影响;应对措施;成因引言: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一生的黄金期,这其间正是青少年生理发育、心理发展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和成熟的关键时期。

青少年所处的环境、尤其文化环境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青少年思想活跃、视野开辟、敢于接受新事物、新挑战,是新时代的象征。

与其说流行文化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一言一行,不如说,青少年的行为做派是流行文化的标志,是流行文化的反射体,总之二者密不可分。

那么为什么流行文化对青少年影响那么大呢?流行文化带给青少年哪些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呢?1.流行文化的定义流行文化是一个时代的标签,它是很多概念的集体代名词,比如:时髦、流行品味、奢侈文化、时装、美妆等,流行文化内容丰富,成分复杂。

其中最接近流行文化的词语就是“时尚”,他是折射一个时代的风尚与社会面貌,流行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他是流动的,“流行的”,是变迁的,离开了“流行”,他便称不上流行文化,它代表着的价值观、思维习惯、行为模式,审美观等潜移默化的变革,另外流行文化的传播速度极快,甚至一种流行文化还没有被大众所接受,又有新的流行文化涌现出来。

从青年时尚流行文化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从青年时尚流行文化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 % 、 团活 动 1% 、 游 观 光 8 、 亲 访 友 6 、 3 社 1 旅 % 探 % 谈
大众文化 。近年来 不 断出现 的青 年 时 尚流行 文化 现
象 , 大众娱乐 中的“ 如 追星族 ” 现象、 网络世界 中的“ Q Q 聊 天” 现象 、 外来文 化 中的“ 流” 韩 现象 及社会 生活 中
物质环境 、 精神气氛使生活其 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意 、 无 意地在思 想观念 、 为准则 、 行 心理 因素 、 值取 向等方 价 面与现实 文化产生认 同, 而实现对人 的精神、 从 心灵 、
性 格的塑造。因而 , 高校青年 时 尚流行 文化对 大学生
学经典和畅销 书 , 男生则 仍 以学 术著 作为 第 一选择 。
的意义和价值观 念。这 不仅体现 在艺术 和学术 当中 ,
在对书籍 的选择 上 , 高校大 学生 同样体 现 了近 似 的品味和排名取 向。“ 学术 著作 ” “ 、 文学 经典” “ 和 畅 销书” 备受青 睐。这一排名说 明了 同学们在 阅读 的选
择方向上仍是 以 自身 专业为首 要选 择, 同时也涉猎 一
大学生是当今社会青 年群体 的重要组成 部分 , 他 们 的兴趣和文化 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新 时期青年 的价 值 观念 、 自我认 知以及对社会 的看法 , 我们选择镇 江市
高校大学生作为这次调研 的主要 对象 , 旨在通过对 大
学生时 尚流行文 化的了解来分析高校青年大学生 时尚 流行文化 的特征及 其在 大学 生思 想政 治教 育 中 的作
系, 人文社 科类 学生 中阅读 书 籍 的 比例 比理 工 类 高
6 。 %
“ 尚” 就是在一定 时期社会上 流行 的风气 和习 时 , 惯 。时 尚流行 文化是 以青 少年为 主体 , 表现青 少年 的

大众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大众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黄金 盛 刘 雷
( 林 航 天 工业 高 等 专科 学校 , 西 桂 广 桂蛛 510) 4 0 4
摘 要 大众文化是一种以大众传播媒介为载体的消费性文化 。大众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有 积极的影响 , 也
存 在消 极 的 方 面 。消 费 时 代大 众 文 化 的盛 行 给 大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工 作 带 了 挑 战 , 高校 应 处 理 好 大 众 文 化 与 思 想政 治 教 育 的关 系 , 取 多 方 面措 施 , 断 增 强 大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育 的实 效 性 。 采 不
关 键 词 消费时代 ; 大众文化 ; 思想政治教育 ; 影响; 对策 中 图 分 类 号 :6 1 G4 文 献 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09 o32 O)3 31 3 1O—13(09o一o6—0
神 文化 生 活 的需 要 , 集娱 乐 和 消遣 于一 身 , 都 以贴 近 日常 大
大 众 文 化 以 多种 多 样 的 形式 渗 透 到 大 学生 的 日常生 活
2 世纪 8 O 0年 代 以来 , 随着 市 场 经 济 的 发 展 , 国大 众 文 化 中 , 大 学 生思 想 政 治教 育 产 生 了 积极 的影 响 , 同 时也 存 我 对 但 开始 复 苏 , 经济 全 球 化 的 推 动 下 迅 速 壮 大 为 重 要 的 社 会 在 着 消 极 的 方 面 。 在 文化 形 态 , 一定 程 度 上 正 在改 变 着 中 国传 统 的 文 化格 局 。 从
动像 东 北 二人 转 等 也 逐 渐 走 进 大 都 市 群 众 的 生 活 , 为大 则 已 经 内化 为 当 代大 学 生 行 动 的 先 导 , 整 个 社 会 价 值 体 成 是

大众传媒对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影响与对策

大众传媒对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影响与对策
a c r i g t h a t. c o d n o t e f c s
【e od ]tt yI uneTah gS utnadPly dctnU i rts dn ; as ei K y rsS a g; f ec;e i ;tao oc uao ;n e i uet M sm da w re n l cn i i n iE i v sy t s
而介入到社会经济 、 治和个体社会化 中 政 传递着 价值观念 和大众文 化等. 成为环绕于思想政治教育 的重要现实环境之一 . 思想政治教 对 育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因此 . 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 就必须首先对大众传媒环境进行深入 的 研究 。
21年第0 期 02 5
科技 一向导
◇ 高教论述◇
大众传媒对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影响与对策
( 上海师范大学
杜 宁 中国 上海
203 0 2 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摘 要】 大众传媒被列为除家庭、 学校 、 同辈群体 以外的影响 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 因素。大众媒体作为一把 双刃剑 , 虽然给 大学生思政 工 作带来积极影 响但也 带来一定的干扰 。在辅导 员积极 引导的 同时强化 大学生的媒体素质 , 学校教育和社会管理 结合 , 将 趋利避 害. 因势利导将 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 . 实增强思想政 治教 育的针对性、 切 时效性和实效性 。 【 关键 词】 对策; 影响 ; 学; 教 形势与政 策教 育; 学生 ; 大 大众传媒
O引 言 . 另外传统的纸质媒体 . 由于其携带方便 . 内容排版丰富 . 也受到不 他们可 以在公共 书报栏 . 图书馆等浏览各种新 闻和 当今大众传媒在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 越来越多的信 少大学生 的喜爱 . 调查 中发现 , 大学生既喜欢《 光明 日报》《 、中国青年报》《 、参考消 息被大学生接受 , 越来越 多的大学生也加入了舆论一族 。同时随着科 报评 。 等具有较深文化内涵 的报纸 , 也钟情《 南方周 末》《 、环球时报》 等一 学 的进步 , 大众传 媒不 断整合 和强化 自身 的功能 。 以其数 字化 、 交互 息》 有质量的大众化报刊 。这些报刊信息量 大 , 可读性强 , 深得大 性、 高技术支持等构筑 了一个全球性 、 放性 、 开 全方 位的信息空 间' 从 批 时尚、

大众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文化素质教育的影响及解决途径

大众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文化素质教育的影响及解决途径
CHEN n Da
( h n a gC l g , hni gJ n s , 10 3 Z ej n o ee Z ej n i gu 2 2 0 ) i a a
Ab t a t Th d o o ia n u u a u l y e c t n i h e atf rc le e sud n s.wh c n u sr c : e i e lgc la d c h r lq a i du a i s t e k y p r o ol g t e t t o ih if . l e c s te r e s n l r wt a f t r . W i is f s d v lp n h p p lr u t r n i h s o lg n e h i p r o a g o h nd u u e t t a t e eo me t t e o u a c lu e e rc e c l e h e su e t ie l gc la u t r llf t d n s d oo ia nd c lu a ie,wh l tas a s sa l to e ai e ef cst a s p zl d t ewa ie i lo c u e o fn g t fe t h tha u ze y v h o e c i g i i s c .Th r fr ft a h n n t sa pe t h e eo e,t t d h o u in a d fn fe tv y o t sp o l m s e s n- o su y te s l to n d e c e wa s t hi r b e i s e i i ta n e e ca o n y f rb i i g a h r no s cr u tn e a o lg ta s rfmi n o il ila d b n f i ln to l o ul n a mo iu ic msa c tc l e bu lo f a l a d s l,t mp o e c l g t d n s i e lg c la d c l r lq ai so i li o tn e n i me t o o e al o i r v ol e s e t d o ia n ut a u l y i fvt mp ra c e u o u t a

大众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自我超越

大众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自我超越
张子璇 , , 女 河北 青 年 管 理 干部 学 院 助 教 。研 究 方 向 : 学 管 理 。 教
8 l
气 , 开厚德 载物 、 济天 下的 广阔 胸襟 , 蕴 舍生 取义 、 义 勇 为 的英 雄 气概 , 践 公 正 无私 、 打 达 积 见 实 戒奢 节 俭、 防微 杜渐 等修身 之道 , 等等 。
政 治 理 论 教 育 的 自我 超 越 。


以 “ 德 树 人 ’ 己任 , 立 高校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教 育 新 理 念 立 ’ 为 树
大众 文化在 我 国的迅速 崛起 , 对社 会经 济 、 治乃 至人们 的生 活方 式 、 为规 范 、 政 行 思想 观念都 产生 了 广泛 影响 , 这是 一个 不争 的事实 。大众 文化 影响 下的 高校 思想 政 治教 育 , 须 树立 与 时 俱进 的教 育 观 、 必 德育 观 、 才观 、 习观 , 人 学 即德 育为先 的教育理 念 ; 回归 生活 的德 育 理念 、 生 为本 的育 人理 念 和建 构 主 学
义 的学 习理念 。高校 思想政 治理论课 教育工 作者要 以“ 德树 人 ” 己任 , 创 造 和传 播 大众 文化 中发 立 为 在
挥更好 的作 用 , 确认 识大众 文化 , 正 自觉融人 大众文 化 之 中 , 悉大 众文 化 的发展现 状及 未来走 势 , 洞 研究 高校思 想政 治理论 课教 育的任务 和现状 , 系学生 成长 发展 的实际 需要 , 联 大胆 吸收 大众 文化 中健 康理性 丰 富的 内容 , 充分 运用现 代化 的多媒体 技术 、 网络技 术 、 音像技 术等 大众 文化形 式 , 大众 文化 为思想政 使 治理论课 教 育服务 , 当代 大学生 的全 面发展 服务 ; 为 高校 思想 政治理 论课 教育工 作者 要 以先进 的理念为 指导 , 以合理 的 内容为补 充 , 以科 学 的方 法为保 障 , 以现 代 的技 术为 手 段 , 以立 德 树 人 为 目的 , 引导 大学 生 树立 “ 天下 兴亡 , 匹夫有 责” 的理 想抱 负 , 育 “ 利 国 家 生死 以 , 培 苟 岂因 祸 福避 趋 之 ” 的爱 国情 操 , 立 树 “ 先天下 之忧 而忧 , 后天下 之乐而 乐” 的崇 高志 向 , 成“ 养 富贵不 能淫 , 贱 不能移 , 武不能 屈” 贫 威 的浩 然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