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女子发型的演变以及对现代女性造型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 众 文 艺大124
摘要:自原始社会起,头发就成为人们展示美的情趣的一个重要方面。
几千年来,人类所创造的发式以及成为人类文化生活中一笔重要的财富。
进入现代社会以后,人们逐渐重视起了自己的外在形象,其中发型就是一个重中之重。
随着人们思想的进步和西方新思想的影响,中国现代女性的时尚感越来越强,不光在服装服饰上,也在发型的创新上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古代发型;现代发型;造型;影响
头发,作为人体美的重要特征,它不只作为人体的一部分而简单地存在,也早已固定为一种民俗心理,在古往今来人们的生活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头发对于人们来说,不仅作为体现礼俗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人们审美的一个重要标准。
中国人认为人首是全身最高位置,而头发高居人首,作为妆饰的部位来说,远较其他部位来的庄重、明显。
因此,自原始社会起,头发就成为人们展示美的情趣的一个重要方面。
几千年来,人类所创造的发式已经成为人类文化生活中一笔重要的财富。
一、中国古代女性的发型特点1.新、旧石器时代女性的发型
远古的旧石器时代,人类过着极为简陋原始的穴居生活,由于当时没有发明锐利的器具。
所以当时的不论男女都是留着长发,任其自然生长,十分零乱,出于劳动和生活的方便,把长长的头发,用石头砸断、整短,保持自然垂落状态。
到新石器时代,出于劳动时较为方便的需要,将一贯的披发过渡到了挽髻,开始懂得梳理头发。
从山东大汉口墓葬中的象牙梳等文物中所见到的梳发工具,就是历史的见证。
2.夏商周到隋唐时期女性的发型
自夏、商起至西周时期,统治阶级已经基本完善了一整套的冠服制度。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水平。
由于统治阶级日益注重自身的仪容,发式及其装饰就是其中最为显著、最为重要的部分。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兴起,百家争鸣,社会思潮趋于活跃,衣冠服饰呈百花齐放之态,人们以德高望重为美,与此同时,战争频繁,难民四处为家,妇女们的衣着、发型不得不以简洁为主,民间女子多梳双辫,而贵妇已开始饰戴假髻、笄。
秦汉时期国家统一,各类发式及其装饰日趋讲究。
到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的隋唐时期,政治开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生活富裕。
此时的妇女发式及装饰可谓达到了历史上的登峰造极之势。
唐代的女子发型变化最多,样式最丰富的。
不管以婚的妇女还是未婚的年轻女子,一般都是将头发全部梳到头上,做成各种造型,如果不够的话还可以用假发来点缀。
每一种造型都有好听的名字。
如魏晋时期的“双鬟” 到了唐代不仅得到充足发展,而且完善的更加俏丽美观,另外一些极富艺术感的造型。
“云髻,醉髻,蝉翼,螓首,莲花,慵妆,玉环。
”造型样式层出不穷,现在日本传统的女子发式,就是学自唐式发型的一种。
中晚唐时期最为流行的是高髻,常见的头饰是发顶上插一只牡丹,牡丹为唐朝国花,更添雍容华贵之气。
首饰在传统发簪的基础上发展到步摇,搔头,钗(钗为两股),用来固定发型的木梳,胜,钿,花冠子等诸多不胜列举。
3.宋元明清女性的发型
自宋明始,人们的思想渐趋保守,发式及装饰也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宋代妇女的发式承晚唐五代之遗风,也以高髻为尚,且发髻之高大,可谓比唐代有过之而不及。
当时妇女为了加高发髻,
自己的头发不够,往往要掺入假发,甚至直接用假发编成各式发髻。
明代妇女的发式,在高度上较之前朝有了明显的收敛,从中晚期开始,妇女的发髻样式开始由扁圆趋于长圆。
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当时的假髻也是非常流行的,而且,戴各式各样现成的假髻,也成了妇女变换发式的主要手段。
清代,满汉文化的融合使当时社会上的发式呈现出多元的趋势。
满族女子的发式普遍作“旗头”打扮,这是一种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发式。
主要有一字头、大拉翅等。
而清代的汉族女子由于有“男从女不从”的特赦令,因此得以保存了汉族自己的发式。
二、中国近、现代女性的发型特点1.中国近代女性的发型
清末民初,封建社会走向瓦解,西洋文化逐步渗透,民间的发式及装饰受其影响朝着明快、简洁的方向发展。
年轻妇女除部分保留传统的髻式造型外。
又在额前覆一绺短发,时称“前刘海”。
前刘海,如追踪溯源的话,出自于古代雏发覆额发式,属未婚女子的发式,到清光绪庚子年后,不论是年长年幼都时兴起此种发式了。
此发式最显著的特征是前额留一绺短发。
因为这一绺短发的不同变化,还在一个不太长的流行时期中,经历了一字式、垂钓式、燕尾式直至满天星式的演变过程,因此还被冠之为“美人髦”。
辛亥革命以后,时兴剪发。
约在上世纪30年代,国外妇女的烫发经沿海几个通商口岸传入国内,由一少部分达官贵人为代表的追求西方烫发而产生了时髦发式,一时间,人们的发式妆饰大多崇尚西洋,群起仿效,这一时期中国的美发受到了新的影响,从而也改变了以往民族的传统。
中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国民的发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传统的挽髻向简洁的方向过渡演变。
民国女子的发式可分为明显的两种类型,一种是“保守派”,一种是“革新派”。
保守派的女子主要沿袭晚清遗制,而革新派的女子可以说是完全抛弃了封建社会的遗韵,而呈现出一派百花齐放的新气息。
2.中国现代女性发型的特点
进入现代社会以后,人们逐渐重视起了自己的外在形象,其中发型就是一个重中之重.随着人们思想的进步和西方新思想的影响,中国现代女性的时尚感越来越强,不光在服装服饰上,也在发型的创新上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主要分为几大类:
发髻,中国妇女的传统发型之一,历代有所发展。
至清代以后,直到现代,发髻仍为中国妇女所采用的主要发型之一。
发辫,又称辫子,是中国妇女最先使用的发型之一。
发辫常见的主要有三股单辫、三股双辫等,也有或盘辫成髻,或束扎成圆环状、带状、网状。
同时,在辫子上多用各种装饰,如在发根以蝴蝶结或其他造型的饰品为饰,最受女孩喜爱。
束发,又称扎结或束扎发型,是最古老的传统发式。
它是将一部分头发用丝带或发夹夹住,固定在某一部位,发梢下垂,形成多种简单的发式,是女性与便装搭配的发型。
也是女性常用的基本发型之一。
常见的有一侧束发、两侧束发、头顶束发、脑后束发等多种流行式样;发型既有直发束扎,也有卷皮束扎,其发梢形式有马尾形、波浪形、卷形等变化。
配以各式彩色头饰,增添魅力。
剪发,又称直发发型,常以自然直发经过修剪而成。
其特点是简洁大方,梳理方便,形成格调高雅的风格,是近现代中国女性的主要发型之一。
烫发,又称卷发发型。
一般通过烫发操作,将自然直发烫成
浅谈中国古代女子发型的演变以及对现代女性造型的影响
齐文东 (海南大学三亚学院 海南三亚 572200)
文艺评论
大 众 文 艺
125
摘要:从1947年得第一部木偶动画片《皇帝梦》到如今已经有60多年历史。
木偶动画从建国初期到80年代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形成了让世界为之惊叹“中国学派”。
在早期木偶动画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几个时期。
在这几个不同的时期中艺术家们创作出了各种风格,各具特色的优秀木偶动画。
通过了解各时期的木偶动画以及那一时期的出品了哪些木偶动画,并针对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作品的研究,我们就可以了解早期木偶动画的风格特点。
让人们了解中国的早期木偶动画,记住老一辈艺术家们曾经的创造的辉煌,熟悉早期木偶动画的风格特点是写作这篇文章的目的。
关键词:木偶动画;早期;风格特点;辉煌;中国学派
动画作为一种视听艺术以及大众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因为它的风趣幽默通俗易懂在我国有着很强的吸引力与渗透力。
我国的动画历史源远流长,动画事业发展非常早,作为电影形式的动画出现至荧屏时至今已有80年的历史。
木偶动画在中国动画艺术发展中起作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它是中国动画艺术发展几个片种中最早的片种之一。
一、木偶动画的定义
木偶动画是以采用木头、竹子等材料制作而成的偶的形象来表现故事情节以及作者思想。
“木偶形象是采用木头或者其他的一些材料制作而成,木偶的肢体关节依靠着机械或者软性的铜丝等金属材料而活动自如,操纵者扳动木偶的关节,使其作出一个个的动作然后用逐格拍摄的方法拍摄下来,由此获得动感影像效果,”[1]然后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赋予它们鲜活的生命。
这种影像
效果可以展示木偶形体的任意变化,能充分发挥真人实物难以表达的夸张和幻想。
如何让木偶动画跟上时代的步伐,是动画工作者一个重要课题。
二、早期的木偶动画(一)建国前的木偶动画
在新中国诞生之际,动画电影得到了很大关注,电影基地从东北迁移到了上海,并且有大量的优秀人才投入到创作中,使得创作力量与技术条件得到了加强与保障。
此期间木偶动画片的代表作品有1947年的《皇帝梦》导演陈波儿,这是新中国的第一部木偶片。
《长恨歌》1948年出品,属于木偶记录片由虞哲光编导,尤磊、夏秉钧操纵。
该片是根据木偶戏《长恨歌》拍摄的,故事内容分五幕,每幕以白居易《长恨歌》中一句诗定名。
描写唐明皇与扬贵妃悲欢离合的故事,该影片在拍摄过程中得到了电影艺术加田汉的指导。
影片以昆曲唱腔为基调,人物形象,服饰精致仿古,布景宏伟。
(二)五六十年代的木偶动画
在1953年的7月,经文化部电影局批准,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正式扩建为动画片小组和木偶片小组,这一决定为木偶动画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极好的契机也是木偶动画的高质高产时期,“至1956年共摄制木偶片11部。
1957年至1965年美影共摄制木偶片40部”[2]。
这一时期人们对木偶动画的创作欲望强烈出品了很多的精品木偶动画如1953年得《小小英雄》、1955《神笔马良》、1958《火焰山》、1959《雕龙记》、1963《孔雀公主》、1964《半夜
浅析中国早期木偶动画特点
苏永伟 (南京晓庄学院 江苏南京 210000)
卷曲形状,然后梳理造型,是现如今最受中国女性欢迎的发式之一。
三、中国古代发型对现代发型的影响
中华民族繁衍千百万年以来,具有极为丰富的历代发式,在整个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占据着闪光的一页。
不仅如此,中国发式文化中几千年来的积淀也对现代社会的发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代的发型体现了人们不同的个性和不同的审美标准。
1.对日常生活发型的影响
生活发型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不用采取过多的加工手段,就能梳理成型的发型。
如辫子、发髻、马尾、直发等。
这种发型便于生活,方便梳理,比较适合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虽然现代生活中的发型风格多样,但是归根结底每一种发型也都是由古代发型演变过来的,都是以古代发型元素为基础的。
2.对时尚造型的影响
随着西方文化的融入,中国的服装服饰和造型设计越来越多的受到国际潮流的冲击,在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后,产生了中国特有的时尚潮流和发展趋势。
与此同时,中国的复古元素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世界顶级服装设计师和造型师的作品中,走到了时尚的潮头浪尖上,从而引发了世界时尚界的东方旋风。
复古风潮在时尚界越刮越猛比如说,先如今流行的BOBO头就是当年青年女学生的流行发型;在时尚造型设计中最能体现复古感的就是我国30年代开始流行的手推波纹,现如今它成为了营造复古感的首选发型。
3.对T台造型的影响
在时尚界,T台上的风云变幻一直是各种时尚资讯的风向标,每一个设计师的作品都可能是下一个季节潮流的起点,发型对服装的演绎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由于复古风潮的影响,许
多顶级设计师的发布会上都出现了复古的现象。
从服装、化妆到发型,大量的古代元素走上了T台。
T台上的发型也不仅仅只起到了和服饰搭配的作用,相反,它已经越来越独立地成为了一种特定的时尚和人们追逐的目标。
例如,Dior高级时装定制会中,设计师约翰.加里亚诺就大量使用了东方复古元素,尤其是发型上和发饰上,运用花朵、假发、亮片和羽毛等装饰,营造出神秘的东方伊甸园,在世界时尚界掀起了一股强大的复古风潮。
服装设计师祁刚的《阁楼》系列也是全部运用中国古代元素,亭台楼阁、雕栏玉砌,加上美人的一颦一笑都展现出了一幅江南水墨山水画的韵味。
纵观我们整个人类文化发展史,发式的造型是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各种发式无不深受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及不同地域之间千差万别的影响。
而发式的历史变革及其演变的过程,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一个民族的形象水平。
因此我们说发式在人类发展史上,始终反映着社会的更替与发展,进步与繁荣。
我国时尚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业内人士急需要了解、掌握世界主流时尚的发展趋势、方向和历程。
发型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部分,但是,一切从头而起,发型的成败也决定了整个造型和形象的质量,而发型的创意和实践也只有通过学习和思考,交流与创新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李芽.中国历代装饰.中国纺织出版社.[2]李秀莲.中国化妆史概说.中国纺织出版社.[3]刘鸿.慧丽.女性化妆史话.百花文艺出版社.
文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