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感染性休克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休克失代偿期 脏器低灌注进一步加重,患 者烦躁或意识不清,面色青灰,四肢厥冷, 唇、指(趾)端明显发绀,皮肤毛细血管再 充盈时间>3秒,心音低钝,血压下降。
10
三、临床表现
3.休克不可逆期 患儿表现为血压明显下 降,心音极度低钝,常合并肺水肿或 ARDS、DIC、肾衰竭、脑水肿和胃肠功 能衰竭等多脏器功能衰竭 。
⑵冷休克:为低动力性休克,皮肤苍白、花纹, 四肢凉,脉搏快、细弱,毛细血管再充盈时 间延长。儿科患者以冷休克为多。
16
婴儿及儿童系统脏器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的建议
心血管系统 1.血压(收缩压):婴儿<40mmHg,儿童
<50mmHg或需持续静脉输入药物如多巴胺>5μg/ (kg·min)可以维持上述血压。
6
2.免疫炎症反应失控 全身局部感染时,病原 体剌激机体细胞(主要是血管内皮细胞、中 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多种促炎和 抗炎介质,主要炎性介质:TNFα、IL-1、6、 8、12、IFNα、血栓素、白三烯、血小板活 化因子等;主要抗炎介质:IL-4、10、13、 糖皮质激素、转化生长因子(TGF)等。 由于促炎/抗炎平衡失调,产生SIRS或代偿 性抗炎反应综合症(CARS)。
12
四、实验室检查
4.血液生化及血气分析 血清电解质测定:血钠偏低, 血钾高低不一,取决于肾功能状况。血清酶的测定: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酸磷酸激酶 (CPK),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测定可反映组织脏 器的损害情况。
5.血液流变学和有关DIC的检查 发生DIC时,血小 板计数进行性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活酶时间 延长,纤维蛋白原减少,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多, 凝血酶时间延长,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 阳性。
休克进展无氧代谢产物↑,组胺和缓激肽等血管活性 物质释放,微动脉与毛细筇血管前括约肌舒张, 而微静脉持续收缩。加上白细胞附壁粘着、嵌塞 →微循环内血浆外渗、血液浓缩→缺氧和酸中毒 更明显,氧自由基生成↑→广泛细胞损伤。
晚期血液进一步浓缩、血细胞聚集、血液粘滞性↑; 血管内皮损伤等原因凝血系统激活DIC→微血管 床堵塞、出血、灌注↓↓→MOF→休克难以逆转。
剌激血管紧 张素/激肽 继发性炎症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子
血小板活化因子等
剌激多形 核白细胞
血管扩张和内皮损害
休克
毛细血管渗出和内皮损伤
多脏器功能衰竭
5
1.微循环障碍 在休克发生过程中,微血管经历痉挛、 扩张和麻痹三个阶段。
初期α受体支配的微血管收缩外周阴力↑毛细血管网灌 注↓→缺备、缺氧,毛细血管静脉搏压↓→β受体 支配的动静-脉短路开放。
11
四、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象 白细胞计数大多增高,在(10-30) ×109/L之间;中性粒细胞增多伴核左移现象。血细 胞压积和血红蛋白增高为血液浓缩的标志。
2.病原学检查 在抗菌药物治疗前常规进行血或其他 体液、渗出液、脓液培养(包括厌氧菌培养)。分 离得到致病菌后作药敏试验。
3.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 发生肾衰时,尿比重由初期 的偏高转为低固定(1.010左右);尿/血肌酐比值 >15,尿/血毫渗透量之比<1.5,尿钠排泄量> 40mmol/L。
7
3.神经体液、内分泌机制和其他体液介质。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释放的儿茶酚胺、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血栓素A2、血小 板活化因子和白三烯等。
8
三、临床表现
小儿感染性休克特点:起病急、进展 快、早期症状不典型。
9
三、临床表现
1.休克代偿期 以脏器低灌注为主表现。患者 神志尚清,但烦躁焦虑,面色和皮肤苍白, 口唇和甲床轻度发绀,肢端湿冷,呼吸、心 率代偿性增快,血压正常或略低。
2.心率:体温正常,安静状态,连续测定1分 钟,婴儿<60次/分或>200次/分;儿童<50次/分或 >180次/分。
3.心搏骤停。 4.血清pH<7.2(PaCO2不高于正常值)。
17
婴儿及儿童系统脏器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的建议 呼吸系统
1.呼吸频率:体温正常,安静状态,连续测定1分 钟,婴儿<15次/分或>90次/分;儿童<10次/分或 >70次/分。 2.PaCO2>65 mmHg。 3.PaO2>40 mmHg(不吸氧,除外青紫型心脏 病)。 4.需机械机械通气(不包括手术后24小时内的患 儿)。 5.PaO2/FiO2<200 mmHg(除外青紫型心脏病)。
感染性休克
1
一、病因
多种病原微生物感染均可伴发感染性休克, 其中尤以G-菌所致者最多见。
常见病原菌:痢疾杆菌、脑膜炎球菌、铜绿 假单胞菌、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沙门菌 属及变形杆菌等。
2
一、病因
常见疾病 暴发性流行性脑膜炎、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G-杆菌败血症、大叶性肺炎、出血性坏死性 肠炎等病的患儿。 在有全身免疫功能缺陷时,极易诱发G-菌感 染而时致感染性休克。
3
二、发病机制
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综合结果。 机体由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严
重败血症发展为多脏器功能衰竭(MOF) 过程中的急性循环衰竭。
4
局部感染 ACTH和内皮素释放 细菌细胞壁产物
凝血系统激活 原炎症因子
(TNF、IL1、IL6、IFN-γ)
补体系统激活
内皮细胞/白细胞炎症因子激活
14
诊断
2.感染性休克失代偿期 代偿期临床表现加重伴血压下降,收缩压
<该年龄组第5百分位,或<该年龄组平均值 2个标准差。 即:1~12个月<70mmHg,
1~10岁<70mmHg+[2×年龄(岁)], ≥10岁<90mmHg。
15
诊断
3.临床表现分型
⑴暖休克:为高动力性休克早期,可有意识改 变、尿量减少或代偿性酸中毒等,但面色潮 红、四肢温暖、脉搏无明显减弱,毛细血管 再充盈时间无明显延长。此期容易漏诊,且 可很快转为冷休克。心率快,血压低,过度 通气,中心静脉压高,心排出量低多为失代 偿表现。
13
五、诊断
儿科感染性休克(脓毒性休克)诊疗推荐方案。 1.感染性休克代偿期(早期) 临床表现符合以下6项
之中的3项。 ⑴意识改变:烦躁不安或萎靡,表情淡漠,意识模糊甚
至昏迷、惊厥。 ⑵皮肤改变:面色苍白发灰,唇周、指趾发绀,皮肤花
纹,四肢凉。如有面色潮红、四肢温暖、皮肤干燥为 暖休克。 ⑶心率脉搏:外周周动脉搏动细弱,心率、脉搏增快。 ⑷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3秒(需除外环境因素影响)。 ⑸尿量<1ml/(kg·h)。 ⑹代谢性酸中毒(除外其他缺血缺氧及代谢因素影响)。
10
三、临床表现
3.休克不可逆期 患儿表现为血压明显下 降,心音极度低钝,常合并肺水肿或 ARDS、DIC、肾衰竭、脑水肿和胃肠功 能衰竭等多脏器功能衰竭 。
⑵冷休克:为低动力性休克,皮肤苍白、花纹, 四肢凉,脉搏快、细弱,毛细血管再充盈时 间延长。儿科患者以冷休克为多。
16
婴儿及儿童系统脏器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的建议
心血管系统 1.血压(收缩压):婴儿<40mmHg,儿童
<50mmHg或需持续静脉输入药物如多巴胺>5μg/ (kg·min)可以维持上述血压。
6
2.免疫炎症反应失控 全身局部感染时,病原 体剌激机体细胞(主要是血管内皮细胞、中 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多种促炎和 抗炎介质,主要炎性介质:TNFα、IL-1、6、 8、12、IFNα、血栓素、白三烯、血小板活 化因子等;主要抗炎介质:IL-4、10、13、 糖皮质激素、转化生长因子(TGF)等。 由于促炎/抗炎平衡失调,产生SIRS或代偿 性抗炎反应综合症(CARS)。
12
四、实验室检查
4.血液生化及血气分析 血清电解质测定:血钠偏低, 血钾高低不一,取决于肾功能状况。血清酶的测定: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酸磷酸激酶 (CPK),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测定可反映组织脏 器的损害情况。
5.血液流变学和有关DIC的检查 发生DIC时,血小 板计数进行性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活酶时间 延长,纤维蛋白原减少,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多, 凝血酶时间延长,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 阳性。
休克进展无氧代谢产物↑,组胺和缓激肽等血管活性 物质释放,微动脉与毛细筇血管前括约肌舒张, 而微静脉持续收缩。加上白细胞附壁粘着、嵌塞 →微循环内血浆外渗、血液浓缩→缺氧和酸中毒 更明显,氧自由基生成↑→广泛细胞损伤。
晚期血液进一步浓缩、血细胞聚集、血液粘滞性↑; 血管内皮损伤等原因凝血系统激活DIC→微血管 床堵塞、出血、灌注↓↓→MOF→休克难以逆转。
剌激血管紧 张素/激肽 继发性炎症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子
血小板活化因子等
剌激多形 核白细胞
血管扩张和内皮损害
休克
毛细血管渗出和内皮损伤
多脏器功能衰竭
5
1.微循环障碍 在休克发生过程中,微血管经历痉挛、 扩张和麻痹三个阶段。
初期α受体支配的微血管收缩外周阴力↑毛细血管网灌 注↓→缺备、缺氧,毛细血管静脉搏压↓→β受体 支配的动静-脉短路开放。
11
四、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象 白细胞计数大多增高,在(10-30) ×109/L之间;中性粒细胞增多伴核左移现象。血细 胞压积和血红蛋白增高为血液浓缩的标志。
2.病原学检查 在抗菌药物治疗前常规进行血或其他 体液、渗出液、脓液培养(包括厌氧菌培养)。分 离得到致病菌后作药敏试验。
3.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 发生肾衰时,尿比重由初期 的偏高转为低固定(1.010左右);尿/血肌酐比值 >15,尿/血毫渗透量之比<1.5,尿钠排泄量> 40mmol/L。
7
3.神经体液、内分泌机制和其他体液介质。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释放的儿茶酚胺、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血栓素A2、血小 板活化因子和白三烯等。
8
三、临床表现
小儿感染性休克特点:起病急、进展 快、早期症状不典型。
9
三、临床表现
1.休克代偿期 以脏器低灌注为主表现。患者 神志尚清,但烦躁焦虑,面色和皮肤苍白, 口唇和甲床轻度发绀,肢端湿冷,呼吸、心 率代偿性增快,血压正常或略低。
2.心率:体温正常,安静状态,连续测定1分 钟,婴儿<60次/分或>200次/分;儿童<50次/分或 >180次/分。
3.心搏骤停。 4.血清pH<7.2(PaCO2不高于正常值)。
17
婴儿及儿童系统脏器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的建议 呼吸系统
1.呼吸频率:体温正常,安静状态,连续测定1分 钟,婴儿<15次/分或>90次/分;儿童<10次/分或 >70次/分。 2.PaCO2>65 mmHg。 3.PaO2>40 mmHg(不吸氧,除外青紫型心脏 病)。 4.需机械机械通气(不包括手术后24小时内的患 儿)。 5.PaO2/FiO2<200 mmHg(除外青紫型心脏病)。
感染性休克
1
一、病因
多种病原微生物感染均可伴发感染性休克, 其中尤以G-菌所致者最多见。
常见病原菌:痢疾杆菌、脑膜炎球菌、铜绿 假单胞菌、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沙门菌 属及变形杆菌等。
2
一、病因
常见疾病 暴发性流行性脑膜炎、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G-杆菌败血症、大叶性肺炎、出血性坏死性 肠炎等病的患儿。 在有全身免疫功能缺陷时,极易诱发G-菌感 染而时致感染性休克。
3
二、发病机制
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综合结果。 机体由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严
重败血症发展为多脏器功能衰竭(MOF) 过程中的急性循环衰竭。
4
局部感染 ACTH和内皮素释放 细菌细胞壁产物
凝血系统激活 原炎症因子
(TNF、IL1、IL6、IFN-γ)
补体系统激活
内皮细胞/白细胞炎症因子激活
14
诊断
2.感染性休克失代偿期 代偿期临床表现加重伴血压下降,收缩压
<该年龄组第5百分位,或<该年龄组平均值 2个标准差。 即:1~12个月<70mmHg,
1~10岁<70mmHg+[2×年龄(岁)], ≥10岁<90mmHg。
15
诊断
3.临床表现分型
⑴暖休克:为高动力性休克早期,可有意识改 变、尿量减少或代偿性酸中毒等,但面色潮 红、四肢温暖、脉搏无明显减弱,毛细血管 再充盈时间无明显延长。此期容易漏诊,且 可很快转为冷休克。心率快,血压低,过度 通气,中心静脉压高,心排出量低多为失代 偿表现。
13
五、诊断
儿科感染性休克(脓毒性休克)诊疗推荐方案。 1.感染性休克代偿期(早期) 临床表现符合以下6项
之中的3项。 ⑴意识改变:烦躁不安或萎靡,表情淡漠,意识模糊甚
至昏迷、惊厥。 ⑵皮肤改变:面色苍白发灰,唇周、指趾发绀,皮肤花
纹,四肢凉。如有面色潮红、四肢温暖、皮肤干燥为 暖休克。 ⑶心率脉搏:外周周动脉搏动细弱,心率、脉搏增快。 ⑷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3秒(需除外环境因素影响)。 ⑸尿量<1ml/(kg·h)。 ⑹代谢性酸中毒(除外其他缺血缺氧及代谢因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