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序能力分析SPC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PC—统计过程控制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向兴球编制
课程内容
统计过程控制概述 计量型数据控制图 计数型数据控制图 总结 控制图与其他统计技术
第一部分
统计过程控制概述
过程的定义
共同工作以产生输出的供方、生产者、 人、设备、输入材料、方法和环境以及 使用输出的顾客的集合 ——过程的性能取决于供方和顾客的沟通、 过程设计及设施的方式、运作和管理的 方式
测量系统的五类变差 偏倚 重复性 再现性 线性 稳定性
使用控制图的准备
使不必要的变差最小化 避免甚至不用控制图就能纠正的明显问 题:包括过度的过程调整和过度控制 过程记录表应记录:刀具更新、新的原 材料批次、设备维修等
正态分布—判断
注意:
计量型控制图所有计算公式和分析原 则的基础是数据是成正态分布的 。 因此,在运用控制图前必须确定数据 本身是否成正态分布,可以使用直方图或 正态概率纸来分析数据分布状况。
明显的非随机图形
显著少于2/3以下的描点落在离R很近的区域(对于 25个子组,如有40%或少于40%的点落在中间1/3的 区域) · 控制限或描点计算错或描错; · 过程或抽样方法造成连续的分组中包括从两个或多个 具有明显不同的变化性的过程流的测量值(例如,输 入材料批次混淆)。
生产流
生产流
生产流
均值图分析
X图 的分析
UCL X LCL
问题
为什么要先分析极 差控制图?
点
点—均值图
a.超出控制限的点
一点超出任一控制限——出现特殊原因
· 控制限或描点错误;
· 过程已改变,或是在当时的那一点(可能是一件独立的事 件)或是一种趋势的一部分;
· 测量系统发生变化(例如:不同量具或检验员)
重新计算控制限
C.2 识别并标注特殊原因(极差图) 对于极差数据内每一特殊原因进行 标注,作为一个过程操作作分析,从而确 定该原因并改进对过程的理解;纠正条件 并却防止他再发生。 并不是所有的特殊原因都是有害的, 有些特殊原因可以通过减少极差的变差而 对过程改进起到积极的作用。 C.3 重新计算控制极限(极差图)
超出下控制限:
· 控制限或描点错误; · 分布的宽度变小(即变好); · 测量系统已改变(包括数据编辑或变换)。
链
链现象
高于平均极差的链或上升链:
• 输出值的分布宽度增加,其原因可能是无规律(例如设备 控制不正常或固定松动)或是由于过程中的某个要素变化 (例如,使用新的不是很一致的原材料),需要纠正; • 测量系统改变(例如,新的检验员或量具)。
底于平均极差的链,或下降链:
• 输出值分布宽度减小,应研究以便推广应用和改进过程; • 测量系统改变,这样会掩盖真实性能的变化。
非随机图形
明显的非随机图形
各点与R的距离:一般地,大约2/3的描 点应落在控制限的中间1/3的区域内,大 约1/3的点落在其外2/3的区域。
Lower Specification Limit
过程改进循环
“目标柱”思维方式
位于A、B、C点的零件一样好 C点的是好零件,D点的是坏零件 LSL
USL
A
B
C
D
“损失函数”思维方式
A处的零件没有损失,B处的零件有些损失, C处的零件损失较大,D处零件损失比C处稍大 目标值/设计意图/顾客要求 LSL USL
A
B
C D
质量成本—旧观点
两种特性
计量特性 计数特性
两种数据
计量性数据 计数型数据
第二部分
计量型数据控制图
计量型控制图
控制图
均值—极差图 X—R图 均值—标准差图 X—S图 中位数—极差图 X—R图
特点
对质量波动敏感,检出 能力比较强
适用场合
大批量生产,应用广 泛
没有均值和极差图敏感, 大批量生产,常用于 但更准确。计算复杂 有辅助计算的场合 用中位数代替均值,计 大批量生产,便于操 算简单。 作者使用
应关注的信息
过程特性(过程参数、节拍、停机次数 等)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分析过程的输出可以获得与过程性能有 关的信息,但是最有用的信息还是从研 究过程本质及其内在的变化中得到 关注特性的目标值,可以得到最高的生 产效率、了解过程状态是否正常(以便 在输出不正常之前采取措施)
对过程采取措施—经济的做法
对系统采取措施
通常用来消除变差的普通原因 几乎总是要求管理措施,以便纠正 大约可纠正85%的 过程问题
四类过程
第三类过程
顾客允许制造商运行一个3类过程: 顾客对规范要求之间的变差不敏感; 对特殊原因采取措施所发生的成本比任何所有 顾客得到的利益大,因成本原因允许存在特殊 原因包括刀具磨损、刀具重磨、周期的(季节 的)变化; 特殊原因已被查明,经记录表明具有稳定性和 可预见性。
使用控制图的准备
确定待管理特性: 关键特性指定系统 顾客需求 当前及潜在的问题区域:存在的浪费及低效能 (废品、返工、过长的加班时间、与目标值不 符)以及有险情的区域(产品和服务的设计/过 程即将进行的变化) 特性之间的关系:重量与体积、线性关系等。
使用控制图的准备—测量系统
使用控制图的准备
单值移动极差图 X-MR图
子组容量为1
常用于测量费用高, 或是性质上均匀的场 合:如焊接强度,化 学成分,浓度等
如何选择正确的SPC图
计量型数据
X
&S
X
&R
X & MR
中位数
N= 奇数
N=10 或更大
N= 2至 9
N=1
使用控制图的准备
建立适用于实施的环境 定义过程 确定待管理的特性,考虑: ——顾客的需求 ——当前及潜在的问题区域 ——特性间的相互关系 确定测量系统 使不必要的变差最小
Upper Specification Limit
Electrical Component Length
Scrap
Quite some Scrap Variation -Ending up as Scrap
No Less Than
9.5mm
No More Than
10.5mm
一定程度的偏差 -导致废品
预防与检测
检测—缺陷检测模型—容忍浪费 预防—过程控制模型—避免浪费
缺陷检测模型
过程 输入: 4M1E
过程
检测
顾客
返工、返修
报废 降级
反馈(过程)控制模型
两种模型的比较
缺陷检测模型: ——针对产品而不是过程 ——容忍浪费 ——以公差规范为唯一依据 反馈过程控制模型 ——针对过程而不是产品 ——预防,避免浪费 ——强调改进,关注过程的分布
案例
正态分布—判断
数据分组
概率纸
均值极差图—A1
A、收集数据
A.1 选择子组大小、频度和数据
a.子组大小 在过程初始研究时,子组一般由4到5件连续生产的产品 组合,仅代表单一刀具、冲头、模腔等生产出的零件 (即一个单一的过程流) b.子组频率 在过程的初期研究时,通常是连续进行分组或很短的 时间间隔进行分组,以便检查过程在很短时间间隔内 是否有其他不稳定因素存在。当证明过程处于稳定状 态,子组间的时间间隔可以增加。
使用控制图的准备
建立适用于实施的环境: 建立环境是管理者的责任 没有可靠的环境,任何统计方法都会失 败 排除人们对公正的顾虑是最重要的
使用控制图的准备
定义过程: 定义过程与其周围的其他操作和上下序 顾客之间的关系 定义每个阶段的影响因素(人、机、料、 法、环) 定义的方法:因果分析图、过程流程表 等
A.2建立控制图及原始数据
A.3计算子组均值和极差
刻度与连线
刻度与连线
A.4 选择控制图的刻度 对于X图,坐标上的刻度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应至少为子组均值(X)最大值与最小值差的2倍
对于R图,刻度值应从最低值为0开始到最大值之 间的差值为出事阶段所运道的最大极差(R)的2倍。 A.5 将均值和极差值画到控制图上,并将各点连成线。
生产流
生产流
生产流
生产流
生产流
取样(收集数据)
监测过程性能,为外部顾客提供信息: ——在最后控制点取样 ——各种路线组合的产品 过程调整(如注塑机设置): ——每一条路线取样 ——频繁程度根据过程变化速度而定 查找特殊原因(如原材料特性变化): ——要使子组的变差最小化
案例分析结果
收集数据
c. 子组数的大小
从过程角度看,收集越多的子组可以确保变差的主要原因有 机会出现(一般情况:包括100或更多单值读数的25或更多 子组)。 如果过程已稳定,则可以得到过程的位置和分布宽度的有效 的估计值。 在有些情况下,可以利用现有的数据来加速这个 第一阶段 的研究。但只有他们是最近的,并且对建立子组的基础很清 楚的情况下才能使用。
变差—普通和特殊原因
加工一个轴的直径,会受到: 机器:间隙、轴承磨损 刀具:强度、磨损率 材料:直径、硬度 操作人员:进给速率、对中准确度 维修:润滑、易损零件的更换 环境:温度、动力供应是否恒定 其中:特殊原因?普通原因?
局部措施和对系统采取措施
局部措施
通常用来消除变差的特殊原因 通常由与过程直接相关的人员实施 大约可纠正15%的过程问题
纵坐标为质量成本,横坐标为产品合格率 总质量成本 预防成本 损失成本
质量成本—新观点
纵坐标为质量成本,横坐标为产品合格率 质量成本 预防成本 损失成本
控制图
控制图的益处
合理的使用控制图能: 供正在进行过程控制的操作者使用 有助于过程在质量上和成本上能持续地、可预 测的保持下去 使过程达到: ——更高的质量 ——更低的单件成本 ——更高的有效能力 为讨论过程的性能提供共同的语言 区分变差的普通原因和特殊原因
ຫໍສະໝຸດ Baidu 变差
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是一组具有大体同样形状的分布。正态分布具 有对称性,测 量 数 据主要集中在中间部位而非两端。正 态分布有时被称为钟形分布。
普通及特殊原因
普通原因
是指造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具有稳定的 且可重复的分布过程中的许多变差的原 因,其表现为一个稳定系统的偶然原因。
特殊原因
是指造成不是始终作用于过程变差的 原因,即当它们出现是将造成(整个) 过程的分布,将用不可预测的方式来影 响过程的输出,过程的输出将不稳定。
第三类过程
顾客会有以下要求: 该过程是成熟的; 允许存在的特殊原因在已知一段时间内表现出 产生稳定的结果; 过程控制计划有效运行,可确保所有的过程输 出符合规范并能防止出现别的特殊原因或与允 许存在的特殊原因不稳定的其他原因。
过程控制
过程能力
Lower Specification Limit
对过程采取措施避免过程特性离目标值 太远,从而保持过程的稳定性,使过程 输出的变差在可接受的界限之内。措施 包括: ——改变操作:操作员培训、变换输入材 料等 ——改变过程本身:设备修复、过程设计 (如参数)等
对输出采取措施—不经济
仅限于对过程输出检测并纠正不符合规 范的产品,常常是最不经济的做法 仅对输出采取措施只可作为不稳定或没 有能力的过程的临时措施
1/3
Upper Specification Limit
Reducing Variation is Clearly the Key to Improving Process Capability
3s
明显的非随机图形
显著多于2/3以上的描点落在离R很近之处(对于25 个子组,如果超过90%的点落在控制限1/3的区域) · 控制限或描点已计算错或描错; · 过程或取样方法被分层;每个子组系统化包括了从两个 或多个具有完全不同的过程均值的过程流(例如,用几 根测量轴每一轴测一个数); · 数据已经过编辑(极差与均值相差甚远的几个子组被更 改或删除)。
B1/2/3
B1、计算过程均值与平均极差
B2、计算试验控制限
B3、画控制线
B.3 在控制图上作出平均值和极差值 控制限的控制线
在初始研究阶段,UCL、LCL被
称为试验控制限。
分析极差图
R 图 分析
UCL
R
LCL
点
超出控制限的点
超出上控制限:
· 控制限计算错误或描点时描错; · 零件间的变化性或分布的宽度已经增大(即变坏),这种增 大可以发生在某个时间点上,也可能是整个趋势的一部分; · 测量系统变化(例如,不同的检验员或量具); · 测量系统没有适当的分辨力。
向兴球编制
课程内容
统计过程控制概述 计量型数据控制图 计数型数据控制图 总结 控制图与其他统计技术
第一部分
统计过程控制概述
过程的定义
共同工作以产生输出的供方、生产者、 人、设备、输入材料、方法和环境以及 使用输出的顾客的集合 ——过程的性能取决于供方和顾客的沟通、 过程设计及设施的方式、运作和管理的 方式
测量系统的五类变差 偏倚 重复性 再现性 线性 稳定性
使用控制图的准备
使不必要的变差最小化 避免甚至不用控制图就能纠正的明显问 题:包括过度的过程调整和过度控制 过程记录表应记录:刀具更新、新的原 材料批次、设备维修等
正态分布—判断
注意:
计量型控制图所有计算公式和分析原 则的基础是数据是成正态分布的 。 因此,在运用控制图前必须确定数据 本身是否成正态分布,可以使用直方图或 正态概率纸来分析数据分布状况。
明显的非随机图形
显著少于2/3以下的描点落在离R很近的区域(对于 25个子组,如有40%或少于40%的点落在中间1/3的 区域) · 控制限或描点计算错或描错; · 过程或抽样方法造成连续的分组中包括从两个或多个 具有明显不同的变化性的过程流的测量值(例如,输 入材料批次混淆)。
生产流
生产流
生产流
均值图分析
X图 的分析
UCL X LCL
问题
为什么要先分析极 差控制图?
点
点—均值图
a.超出控制限的点
一点超出任一控制限——出现特殊原因
· 控制限或描点错误;
· 过程已改变,或是在当时的那一点(可能是一件独立的事 件)或是一种趋势的一部分;
· 测量系统发生变化(例如:不同量具或检验员)
重新计算控制限
C.2 识别并标注特殊原因(极差图) 对于极差数据内每一特殊原因进行 标注,作为一个过程操作作分析,从而确 定该原因并改进对过程的理解;纠正条件 并却防止他再发生。 并不是所有的特殊原因都是有害的, 有些特殊原因可以通过减少极差的变差而 对过程改进起到积极的作用。 C.3 重新计算控制极限(极差图)
超出下控制限:
· 控制限或描点错误; · 分布的宽度变小(即变好); · 测量系统已改变(包括数据编辑或变换)。
链
链现象
高于平均极差的链或上升链:
• 输出值的分布宽度增加,其原因可能是无规律(例如设备 控制不正常或固定松动)或是由于过程中的某个要素变化 (例如,使用新的不是很一致的原材料),需要纠正; • 测量系统改变(例如,新的检验员或量具)。
底于平均极差的链,或下降链:
• 输出值分布宽度减小,应研究以便推广应用和改进过程; • 测量系统改变,这样会掩盖真实性能的变化。
非随机图形
明显的非随机图形
各点与R的距离:一般地,大约2/3的描 点应落在控制限的中间1/3的区域内,大 约1/3的点落在其外2/3的区域。
Lower Specification Limit
过程改进循环
“目标柱”思维方式
位于A、B、C点的零件一样好 C点的是好零件,D点的是坏零件 LSL
USL
A
B
C
D
“损失函数”思维方式
A处的零件没有损失,B处的零件有些损失, C处的零件损失较大,D处零件损失比C处稍大 目标值/设计意图/顾客要求 LSL USL
A
B
C D
质量成本—旧观点
两种特性
计量特性 计数特性
两种数据
计量性数据 计数型数据
第二部分
计量型数据控制图
计量型控制图
控制图
均值—极差图 X—R图 均值—标准差图 X—S图 中位数—极差图 X—R图
特点
对质量波动敏感,检出 能力比较强
适用场合
大批量生产,应用广 泛
没有均值和极差图敏感, 大批量生产,常用于 但更准确。计算复杂 有辅助计算的场合 用中位数代替均值,计 大批量生产,便于操 算简单。 作者使用
应关注的信息
过程特性(过程参数、节拍、停机次数 等)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分析过程的输出可以获得与过程性能有 关的信息,但是最有用的信息还是从研 究过程本质及其内在的变化中得到 关注特性的目标值,可以得到最高的生 产效率、了解过程状态是否正常(以便 在输出不正常之前采取措施)
对过程采取措施—经济的做法
对系统采取措施
通常用来消除变差的普通原因 几乎总是要求管理措施,以便纠正 大约可纠正85%的 过程问题
四类过程
第三类过程
顾客允许制造商运行一个3类过程: 顾客对规范要求之间的变差不敏感; 对特殊原因采取措施所发生的成本比任何所有 顾客得到的利益大,因成本原因允许存在特殊 原因包括刀具磨损、刀具重磨、周期的(季节 的)变化; 特殊原因已被查明,经记录表明具有稳定性和 可预见性。
使用控制图的准备
确定待管理特性: 关键特性指定系统 顾客需求 当前及潜在的问题区域:存在的浪费及低效能 (废品、返工、过长的加班时间、与目标值不 符)以及有险情的区域(产品和服务的设计/过 程即将进行的变化) 特性之间的关系:重量与体积、线性关系等。
使用控制图的准备—测量系统
使用控制图的准备
单值移动极差图 X-MR图
子组容量为1
常用于测量费用高, 或是性质上均匀的场 合:如焊接强度,化 学成分,浓度等
如何选择正确的SPC图
计量型数据
X
&S
X
&R
X & MR
中位数
N= 奇数
N=10 或更大
N= 2至 9
N=1
使用控制图的准备
建立适用于实施的环境 定义过程 确定待管理的特性,考虑: ——顾客的需求 ——当前及潜在的问题区域 ——特性间的相互关系 确定测量系统 使不必要的变差最小
Upper Specification Limit
Electrical Component Length
Scrap
Quite some Scrap Variation -Ending up as Scrap
No Less Than
9.5mm
No More Than
10.5mm
一定程度的偏差 -导致废品
预防与检测
检测—缺陷检测模型—容忍浪费 预防—过程控制模型—避免浪费
缺陷检测模型
过程 输入: 4M1E
过程
检测
顾客
返工、返修
报废 降级
反馈(过程)控制模型
两种模型的比较
缺陷检测模型: ——针对产品而不是过程 ——容忍浪费 ——以公差规范为唯一依据 反馈过程控制模型 ——针对过程而不是产品 ——预防,避免浪费 ——强调改进,关注过程的分布
案例
正态分布—判断
数据分组
概率纸
均值极差图—A1
A、收集数据
A.1 选择子组大小、频度和数据
a.子组大小 在过程初始研究时,子组一般由4到5件连续生产的产品 组合,仅代表单一刀具、冲头、模腔等生产出的零件 (即一个单一的过程流) b.子组频率 在过程的初期研究时,通常是连续进行分组或很短的 时间间隔进行分组,以便检查过程在很短时间间隔内 是否有其他不稳定因素存在。当证明过程处于稳定状 态,子组间的时间间隔可以增加。
使用控制图的准备
建立适用于实施的环境: 建立环境是管理者的责任 没有可靠的环境,任何统计方法都会失 败 排除人们对公正的顾虑是最重要的
使用控制图的准备
定义过程: 定义过程与其周围的其他操作和上下序 顾客之间的关系 定义每个阶段的影响因素(人、机、料、 法、环) 定义的方法:因果分析图、过程流程表 等
A.2建立控制图及原始数据
A.3计算子组均值和极差
刻度与连线
刻度与连线
A.4 选择控制图的刻度 对于X图,坐标上的刻度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应至少为子组均值(X)最大值与最小值差的2倍
对于R图,刻度值应从最低值为0开始到最大值之 间的差值为出事阶段所运道的最大极差(R)的2倍。 A.5 将均值和极差值画到控制图上,并将各点连成线。
生产流
生产流
生产流
生产流
生产流
取样(收集数据)
监测过程性能,为外部顾客提供信息: ——在最后控制点取样 ——各种路线组合的产品 过程调整(如注塑机设置): ——每一条路线取样 ——频繁程度根据过程变化速度而定 查找特殊原因(如原材料特性变化): ——要使子组的变差最小化
案例分析结果
收集数据
c. 子组数的大小
从过程角度看,收集越多的子组可以确保变差的主要原因有 机会出现(一般情况:包括100或更多单值读数的25或更多 子组)。 如果过程已稳定,则可以得到过程的位置和分布宽度的有效 的估计值。 在有些情况下,可以利用现有的数据来加速这个 第一阶段 的研究。但只有他们是最近的,并且对建立子组的基础很清 楚的情况下才能使用。
变差—普通和特殊原因
加工一个轴的直径,会受到: 机器:间隙、轴承磨损 刀具:强度、磨损率 材料:直径、硬度 操作人员:进给速率、对中准确度 维修:润滑、易损零件的更换 环境:温度、动力供应是否恒定 其中:特殊原因?普通原因?
局部措施和对系统采取措施
局部措施
通常用来消除变差的特殊原因 通常由与过程直接相关的人员实施 大约可纠正15%的过程问题
纵坐标为质量成本,横坐标为产品合格率 总质量成本 预防成本 损失成本
质量成本—新观点
纵坐标为质量成本,横坐标为产品合格率 质量成本 预防成本 损失成本
控制图
控制图的益处
合理的使用控制图能: 供正在进行过程控制的操作者使用 有助于过程在质量上和成本上能持续地、可预 测的保持下去 使过程达到: ——更高的质量 ——更低的单件成本 ——更高的有效能力 为讨论过程的性能提供共同的语言 区分变差的普通原因和特殊原因
ຫໍສະໝຸດ Baidu 变差
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是一组具有大体同样形状的分布。正态分布具 有对称性,测 量 数 据主要集中在中间部位而非两端。正 态分布有时被称为钟形分布。
普通及特殊原因
普通原因
是指造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具有稳定的 且可重复的分布过程中的许多变差的原 因,其表现为一个稳定系统的偶然原因。
特殊原因
是指造成不是始终作用于过程变差的 原因,即当它们出现是将造成(整个) 过程的分布,将用不可预测的方式来影 响过程的输出,过程的输出将不稳定。
第三类过程
顾客会有以下要求: 该过程是成熟的; 允许存在的特殊原因在已知一段时间内表现出 产生稳定的结果; 过程控制计划有效运行,可确保所有的过程输 出符合规范并能防止出现别的特殊原因或与允 许存在的特殊原因不稳定的其他原因。
过程控制
过程能力
Lower Specification Limit
对过程采取措施避免过程特性离目标值 太远,从而保持过程的稳定性,使过程 输出的变差在可接受的界限之内。措施 包括: ——改变操作:操作员培训、变换输入材 料等 ——改变过程本身:设备修复、过程设计 (如参数)等
对输出采取措施—不经济
仅限于对过程输出检测并纠正不符合规 范的产品,常常是最不经济的做法 仅对输出采取措施只可作为不稳定或没 有能力的过程的临时措施
1/3
Upper Specification Limit
Reducing Variation is Clearly the Key to Improving Process Capability
3s
明显的非随机图形
显著多于2/3以上的描点落在离R很近之处(对于25 个子组,如果超过90%的点落在控制限1/3的区域) · 控制限或描点已计算错或描错; · 过程或取样方法被分层;每个子组系统化包括了从两个 或多个具有完全不同的过程均值的过程流(例如,用几 根测量轴每一轴测一个数); · 数据已经过编辑(极差与均值相差甚远的几个子组被更 改或删除)。
B1/2/3
B1、计算过程均值与平均极差
B2、计算试验控制限
B3、画控制线
B.3 在控制图上作出平均值和极差值 控制限的控制线
在初始研究阶段,UCL、LCL被
称为试验控制限。
分析极差图
R 图 分析
UCL
R
LCL
点
超出控制限的点
超出上控制限:
· 控制限计算错误或描点时描错; · 零件间的变化性或分布的宽度已经增大(即变坏),这种增 大可以发生在某个时间点上,也可能是整个趋势的一部分; · 测量系统变化(例如,不同的检验员或量具); · 测量系统没有适当的分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