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胡阳赞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划分段落。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3课《胡阳赞》,请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1遍。请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出示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层次。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比读书)
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和工具书把课文读通,并能正确书写生字。(时间:5分钟)
1、生自由读。
2、赛读(要求读的同学声音洪亮,字音准确,听的同学认真听,发现问题及时举手纠正)
3、指名读,其他更正。
4、齐读易错字。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比认字)
师:比一比,谁最先把“会认字”读准、记牢。
1、师出示会认字,生自己读(时间:2分钟)
2、指名读
3、去掉词语,指名认读
4、去掉拼音,轮读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会写字)
师:课文也读流利啦,字也会认了,那我们接下来比一比谁写的字既正确又漂亮。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自己看生字,重点看你不会的,注意每个字的笔顺笔
画,3分钟后开始听写。
1、生自己看
2、老师听写。(两名同学到黑板上写)
3、小老师改。
4、同桌对照答案对改、补错(师收集错字进行讲解)
六、第四次先学后教(理清层次)
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并说出段落大意。要求:语言简洁准确。(时间:3分钟)
1、生默读。
2、指名反馈,其他补充
3、师生共议
七、当堂训练
书写本课生字词,每个3遍。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探究作者钟情于胡杨的原因,感受胡杨顽强的生命力和默默奉献的精神。2.用自己的话赞美胡杨,激发学生对胡杨的崇敬之情。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来接着学习《胡杨赞》,请看学习目标:
二、出示目标
1.精读课文,探究作者钟情于胡杨的原因。
2.感受胡杨顽强的生命力和默默奉献的精神,激发学生对胡杨的崇敬之情。
三、第一次自学
自由朗读3——7自然段。思考:作者为何对这样的胡杨情有独钟?用“——”划出有关语句。(时间:3分钟)
1、生自由朗读。
2、指名反馈。
3、师生共议。
(1)无人关照的胡杨(第3段)。
抓住“眼泪”一词,引导“胡杨的眼泪是什么”“它为何要流泪”,体会胡杨受了伤就流出“泪”来为自己包扎伤口,是为了继续生长,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
(2)弓腰驼背的胡杨(第4段)。
可从“惨不忍睹”一词入手,引导说说“什么叫惨不忍睹”“胡杨长相为何如此惨不忍睹”,体会胡杨弓腰驼背的长相是为了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它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极强的生命力。
(3)粗茶淡饭的胡杨(第5段)。
①抓住“粗茶淡饭”一词,“粗茶淡饭在生活中是用来形容什么的?这里呢?”(生长条件极其恶劣)“胡杨粗茶淡饭的生长环境是怎样的?”
②“它是在夏季酷热……只有粗茶淡饭”,引导:读这个句子,你想说什么?(板演:顽强的生命力)
③能把这种顽强的生命力读出来吗?(师引读,齐读)
④师:这样成长起来的胡杨,对人类的贡献却是彻底的。我们一起去看看吧!(4)默默奉献的胡杨(第7段)。
①“它的树干木质坚硬……从来没有索取。”引导:你读懂了什么?
②“彻底”说明什么?(体会胡杨对人类的奉献是毫无保留的。)
③让我们把胡杨毫无保留的奉献精神读出来。(齐读)
④师:是的。它只知道默默地奉献,从来没有索取。这样的胡杨怎不叫人动心?
⑤你想对胡杨说些什么吗?
⑥小结:无人关照的胡杨,弓腰驼背的胡杨,粗茶淡饭的胡杨,这些词都在给我们传递一个信息:它的生命是那样的(顽强),所以,它才会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腐!(板演:千年……千年……千年)这样的胡杨,怎不叫人动心,不叫人爱呢?同学们,“千年……千年……千年”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多次,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四、第二次自学
找出文中“千年……千年……千年”的句子。小组讨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小组讨论
2、指名反馈
3、生齐读“千年……千年……千年”
4、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赞美胡杨吗?
5、师: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啊,它感动了作者,作者又用隽永的文字感动着我们。 学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启发吗?
6、希望同学们也能做一个像胡杨一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有着顽强生命力的人!
五、当堂训练(小练笔)
你身边有像胡杨一样顽强、无私奉献的人或物吗?试着写一写吧!
六、板书设计
胡杨赞
胡杨的“眼泪”
胡杨的长相
胡杨独特的生存环境
胡杨对人的贡献
七、教学反思
《胡杨赞》是一篇以“热爱生命,共筑和谐为主题的文章,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认真品读课文,细细体会,感受胡杨顽强的生命力和默默奉献的精神,体会作者对胡杨的深情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