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工程》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流工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伊俊敏 2005年2月 macroyee@

第3章

4. A、B、C三位置的综合得分分别是87.02、82.62和80.9,故选择A。

5. 运量相同时,重心实际上是取几何平均,即x=(3+8+4+4+6)/5=5, y=(7+2+6+1+4)/5=4。故

中心仓库位置应选(5,4)。

6. x=(10×26+4×9+4×25+2×30+8×40)/(26+9+25+30+40)=5.97, y=(5×26+1×9+7×25+6×

30+7×40)/(26+9+25+30+40)=5.95.

7. x=(1×900+2×300+3×700+4×600+5×800)/(900+300+700+600+800)=3.03, y=(2×900+4

×300+1×700+2×600+3×800)/(900+300+700+600+800)=2.21.

案例讨论:

1.主要考虑了自然资源条件中的气候条件和社会环境条件中的基础设施条件和政府和公众的态度等因素。

2.主要是从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本和服务质量给企业竞争力带来影响。

第4章8、11、13、14题详细步骤另见工作簿文件Exer4Ans

4. 目的是使流水线合理合理高效,达到工序同期化。应当换掉该工人。

5.K=t/C=(5+3+4+3+6+1+4+2)/8=3.5取4,故需要4个工作站。先画出先后次序图(注紧后

作业顺序H在最前,A在最后),再运用矩阵法得工作站安排为H、G为1号,E、F2号、

C、D3号,A、B4号。效率=28/32=75%。

6.1)最大周期时间为18分钟,最小为2.4分钟。2)每日产能Q=H/C,即最小产能450/18=25,

最大产能450/2.4=187.5。故产能在25~187.5之间。3)K=t/C=18/2.4=7.5即8个工作站。4)

C=H/Q=450/125=3.6分钟。5)产能分别是50和30

7.可以改进。结果顺序为BACD,即B、A换位。

8.1-6号分别为B、A、F、D、C、E。详见工作簿文件Exer4Ans

9.1)从到表如下左2)如下右

\To

A B C D F

A B C D

\To

F

A 168

684

11400

A 2800

B 336

336

5600

B 5600

C 26000 C 1560

D D

相关图见左下,布置图右下

I I

O A

E U

1

2

3

4

1

2

3

4D

C B A

D A

B

C 2m

10. 1、2间关系掉了,应为E 。结果第一行6135第2行8724,罚分最少为15分。

11.如下,其中第一图沿578对角线翻转即得第2图,详见工作簿文件Exer4Ans

593271648813

479625

12.沿ABCDEF 分别是3、5、1、4、6、2

13.沿ABCD…J 分别是1、2、5、4、9、8、6、10、7、3。双向均可走时为1、3、2、5、4、6、8、9、10、7,详见工作簿文件Exer4Ans

14.以下两种均可

6装订 5印刷

4储存

7美工

2切纸 3发运 1编排

1

编排 3发运

2切纸

7美工 4储存 5印刷

6装订

案例讨论

1.1,2的参考无面积拼块图分别如下左右

2.结合全书介绍的方法有线型图法、关系表法和CORELAP 法,后者用计算机算当然最好,无计算机程序时手工做内能是只有不超过6个作业单位的,否则太过繁锁。前两种中关系表法较优。其实还有图论的方法,限于本书范围,没有介绍。

3.块状布置图以部门级来划分作业单位,当然要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且作业单位数不要超过15个。根据物流关系和非物流关系确定相互关系等级,并以两者相对权重来计算综合相到关系。

第6章

1.在运动着的分拣机上活性系数为4。

3.欧、美、日依次如下:

欧式1200*800日式1100*1100堆码4个日式1100*1100悬挂式堆码

美式1219*1016

5.框架固定可以达到不滑倒的效果,且便于装卸,但需额外投资框架,且框架难于回收;绳子捆扎也可以达到不滑倒的效果,成本较低,但捆扎和解捆费时,不便于装卸,我国现在用得多;胶带缠绕也可以达到不滑倒的效果,成本较低,效率高,且不会散,但解捆时略有不便,欧美用得较多,综合起来最好;箱式托盘当然也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但成本最高,且不便于取货,空箱式托盘也占地方且增加重量太多,不宜采用。其他方法还有降低托盘上堆码高度

6.降低托盘上货物堆垛层数,将高度降到1.5米左右。如有可能,可考虑提高有效高度。

7.方法有:a人工搬运b行车(桥式起重机)、葫芦或吊车(定柱或回转类起重机)c柱式托盘/特殊的木架/钢架d专用叉车属具e用悬挂式货架存放,叉车搬运f 堆码时每捆间垫两块木头g钢管包装h小型固定平台搬运车i减少一捆钢管数j侧向叉车k两叉车和谐操作。但上述比较可行的是a~f。这种问题主要从搬运工具选择和堆放方式两方面考虑。

8. 考虑对货物按尺寸作适当分类,分别采用一人或两人来包装,包装完后可考虑用简单的重力式辊子输送机送到发货台。

案例2参考答案

a.此时12个底座叠放捆绑,单元尺寸为长42*宽30*高36(英寸),总重360磅。

b.板条包每层10个,共33层,另加底座空隙加放6个计336个,总重336*5+30=1710磅;

纵梁包每层21个,共16层,计336个,总重336*7+30=2382磅。

c. 1包纵梁 : 1.5包板条。

d.方案有三:

一)先铺一层纵梁,一层只铺20个,再铺三层板条,每层10个,四层复合为一大层刚好满足数量配比,高5,共铺6大层,总高30,则单元高33,底座尺寸长42*宽30不变,总共配套底座60个,总重(20*7+30*5)6+30=1770磅。

二)铺一层纵梁,一层铺21个,再铺三层板条,每层10个,四层复合为一大层高5,共铺6大层,总高30。满足数量配比后,纵梁多6个,需9个板条铺在最上面,另加高1,则单元高34,底座尺寸长42*宽30不变,总共配套底座63个,总重

(21*7+30*5)6+9*5+30=1857磅。

三)底座空隙加放6个板条,铺一层纵梁,一层铺21个,再铺三层板条,每层10个,四层复合为一大层高5,共铺6大层,总高30。满足数量配比后,纵梁多6个,板条也多6个,还可有3的高度,铺一层板条10个,剩余2英寸厚度沿长度方向铺纵梁8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