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仰韶文化彩陶中的鱼纹装饰与造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仰韶文化彩陶中的鱼纹装饰与造型
■娜仁花
一个民族的存在和发展,是因为它有自己的独特的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的发展,也必须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之上。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鱼一直是艺术家和老百姓所喜爱的艺术形象。
无论是从遥远的半坡彩陶,还是各时代的陶瓷艺术;无论是民间的手工艺,还是现代的装饰设计,鱼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演绎着各种风格和形式。
鱼纹作为仰韶文化彩陶的主要花纹装饰贯穿于这一文化发展的始终。
鱼纹的造型从最初的自然形态到抽象造型的演进过程,无论从它的思维方式或造型与色彩的表达,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与影响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说,对中国传统的仰韶文化图案的研究,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仰韶文化中的半坡彩陶出土于陕西西安东郊的半坡村,半坡类型彩陶主要发现在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宝鸡北首岭。
半坡彩陶纹饰中,动物纹很多,最多见的是人面鱼纹、写实鱼纹、鹿纹、蛙纹、鸟纹和植物纹等,其中以鱼纹最多。
鱼纹是半坡类型彩陶装饰纹样的典型母题,它的表现手法也是多样的。
鱼纹作为主要的装饰图案,已发现很多,约有十几种。
仰韶文化彩陶的纹样中鱼的反复出现连同半坡出土的许多捕鱼工具说明当时渔猎经济的盛况,更为重要的是反映了原始先民对鱼旺盛生命力的羡慕和崇拜。
如出土于姜寨的内彩五鱼纹盆绘制在内壁的五条鱼大小不同,尤其是左下部的鱼打破了对称,使构图疏密有致、富有情趣。
从这件作品中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的观察能力相当丰富,鱼的表现已经具有了不同角度和不同形态,而且表现技法也与观察力同步,有勾后平染、粗笔和细笔多种技法的配合使用。
我们可以想到当陶盆注满水以后盆底的鱼纹会有灵动的意趣。
我们看到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三鱼纹彩陶盆(图略,下同)具有完全不同的趣味,陶盆口沿微卷,通体施以红色,盆的外壁描绘了互相追逐的游鱼三尾。
这一时期的鱼纹为单独纹样,一般饰于彩陶器外的上部,形象比较写实,刻画比较具体,头上的眼、牙和须,身上的鳍和尾,都无例外地如实刻画出来。
鱼身体各部分比例都比较接近真实,虽未画水,却给人以鱼在水中吸水吐气、向前游动的印象,鱼纹异常简洁生动。
另外一件仰韶文化早期的最著名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人面和鱼纹大多绘于彩陶盆的内侧,用黑彩绘出对称的人面和鱼纹各一组,人面呈圆形,头顶上三角形发髻高耸,额头涂黑,双目眯成一线,嘴衔两条鱼,鱼衔着双耳与人面复合,四条鱼平行相对着,在人面之间还有两条大鱼同时追逐。
看着人面在鱼群之中悠然自得的神态,人们不由得在猜想,鱼是半坡人赖以生存的主要食物?还是当时人们图腾的崇拜?原始文化的一个重要现象是“图腾崇拜”。
对原始人来说自然现象的风、雨、雷、电、四季与昼夜等,都有一定的神的力量,至于他们的生存与安全保证,更来自于一个远古的神秘物,神秘物的化身是某种植物或动物。
有可能半坡氏族以鱼为图腾,人鱼结合的形象是氏族的标志,是氏族共同理解的象征物。
有关专家认为使用鱼纹有两种原因:一是由于我国原始居民生活在水边,鱼是生活的必需品,捕鱼作为一项重要的生产活动,使鱼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
对于鱼的描绘展示了半坡人的写生变化能力,一方面对鱼的形体十分熟悉,另一方面不拘泥于客观的模写,如对于鱼鳞并不全用交叉的网线作简单表示,而是用黑白对比的色块使之富有装饰性。
鱼的形式多样,有单体、双体甚至三体相连,鱼
内蒙古艺术
2007.2艺术设计与装饰
67
的形象概括、生动。
二是鱼是原始居民的图腾,“通过对鱼的崇拜乞求生命的永生与子孙繁衍”。
原始人类为了共同的氏族生活,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重视血缘关系,从而形成部落。
“美洲印第安语TOTEM的音译,指原始部落奉为祖先并加以崇拜的特定动物或神灵”。
我们再来看看,仰韶文化晚期彩陶上的鱼纹造型。
这一时期除单独纹样外,抽象的、概括的图案造型、错综复杂地呈现于彩陶的外部,乍一看会觉得跟什么东西相似?仔细分析就会找出其来龙去脉。
这一时期彩陶上的鱼纹造型常常以复合、分解、打散等形式展出,此外,半坡彩陶的其它大量几何纹,也包含有鱼的母题,由鱼形向几何形演变,头部愈发简单,鱼体愈发图案化,单一的记实变成复合的抽象。
今天看到那些几何纹,似乎难以破译其中的母题,而当时的人们却能从中感知属于氏族共同的秘密。
原始彩陶装饰是中国传统陶瓷装饰中的辉煌篇章,如鱼纹、人面鱼纹等,无不反映出人类早期的原始宗教观念。
远古时期人类对自然的各种现象不理解,遂认为冥冥之中有精灵左右着人们的生活,认为它们是自己的祖先或与祖先有着关系,于是不同氏族部落形成自己的图腾崇拜,并将这些图腾形象绘于陶器之上,表示对之崇敬,祈求得到庇护和赐福。
彩陶上的纹样大多是对这种图腾的描绘,如鸟可以飞翔是人们向往的,赋予动物以人格化,产生人与动物形象的结合体,仰韶文化人面鱼纹彩陶盆上的人面鱼纹就是典型的表现,或者是由这些图腾形象逐渐演变成的纹样。
在原始先民看来没有什么比给他们带来生命繁衍和生活丰足更为重要的,他们在这些祭器彩陶上描绘心中崇拜的图腾举行祭祀活动也就可以理解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彩陶技术的进步,原始社会的先民们开始有意识地在器物表面进行装饰,或者刻线,或者描绘,或者贴塑,装饰手法是多样的,成为当时陶器的美化手段。
彩陶是最具代表性的制品。
从陶器表面开始出现装饰纹样,也就构成了造型与装饰结合的关系,由此而发展下来,表现出多种结合的形式和自身的规律。
造型与装饰结合的适宜相称,会使人感到整体和谐,浑然天成。
造型与装饰结合得自然融洽,会使人感到主次分明,相得益彰。
新石器时代装饰纹样中出现了一些由鱼的形象抽象概括成几何纹样,“这些几何纹样来源于写实图案,经由模拟的再现到抽象的表现,逐渐演变为抽象的符号,是从内容到形式上的积淀过程。
有很多线索证明这些几何纹大多由鱼纹转化而来:鱼的身体表现的越简单越趋向图案化;两条鱼头相对的鱼形成复杂的几何纹样;相同方向的鱼叠压融合形成简单的几何纹样。
”无论从它的功能与造型的统一上,还是造型与装饰的统一上,概括起来,“半坡的彩陶纹饰演变是从写实的鱼纹到抽象直边三角形,艺术创作中的形成一经改变,就会使人们产生新的感受和观念,几何纹样摆脱了简单的模拟和写实,取得了独立的性格,几何形的自身规律使原始人的感受远远不止是均衡对称的美感”。
彩陶中的抽象的几何纹样,不管其来源与起因如何,它都不可能如同写实纹样那样直接用形体来表达内容和感染观者,它必须依助于抽象的由点、线、面及其所构成的诸如曲线、黑白、对称、均衡、连续、间隔、重叠、疏密、虚实、反复、交叉、动静等形式因素以及由此产生的节奏和韵律来表达内容和感染观者,所以形式的应用在这里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彩陶装饰纹样的部位是由造型决定的,纹样总是装饰在视觉最容易接触到的部位,主体花纹装饰在彩陶壶和罐的肩部和上腹部、彩陶盆和钵的内表面部分,次要花纹装饰在不太显眼的位置,既方便了观赏,又减少了不必要的纹样绘制。
原始社会还没有桌子,器皿都是放在地上的,观看是从侧上方进行的,因此腹部以下常常没有纹样装饰,形成了松、紧、疏、密对比,这和以满为美的装饰是不同的,是符合装饰规律和原则的。
从古到今,鱼被表现为装饰纹样,而且在器物造型上的表现也很多:“古时官宦妇人乘坐的车称为鱼轩;以绢帛写信装在鱼腹中传递称为鱼书;唐代王宫城门的鱼形锁;宋代元宵节的鱼形灯”、现代生活中鱼形器具等等,古老的鱼文化艺术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的发展、完善。
每一个纹样组合和图案造型,既是各民族个体与群体的智慧总汇,又是物质精神的产物。
由此可见,鱼纹样与造型不仅具有高度的装饰性和概括性,而且鱼形装饰具有超越现实的浪漫色彩,寄予了人们的无限美好愿望,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相信鱼纹样和造型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审美层次的不断提升,焕发出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高师《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教材》编写组.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王逊.中国美术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
[3]卞宗舜,周旭,史玉琢.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3
[4]洪再新.中国美术史(美术卷).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29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内蒙古艺术2007.2
艺术设计与装饰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