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古典哲学-“哥白尼式的革命”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康德哲学的问题 二、哥白尼式的革命 三、批判哲学
一、康德哲学的问题
康德的问题
经验论与唯理论之争:理性的危机 卢梭对启蒙主义的质疑:自由的失落 唯物主义和怀疑论:形而上学的衰落
康德:莱布尼茨-沃尔夫学派?
黑格尔:“沃尔夫为德国人的理智教育做出了 伟大的贡献,不朽的贡献。他不仅第一个在德国使 哲学成为公共财产,而且第一个使思想以思想的形 式成为公共财产,并且以思想代替了出于感情、出 于表象中的感性知觉的言论”。不过,其贡献只是 在教育方面。换言之,沃尔夫的贡献不在于“他的 哲学”,而在于使哲学变成了一般的教养。这有点 类似我们的“原理”,人们首先通过它而接触到了 “哲学”。
康德受莱布尼茨影响很大,不过其思想的 成熟过程却有一个从莱布尼茨到牛顿的“转 向”:1755年出版的《自然通史与天体理论》 (《宇宙发展史概论》)就是放弃了莱布尼茨 的自然观,完全按照牛顿力学解释太阳系起源 的著作。这一转向在康德哲学思想形成的过程 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不过,在成熟的康德哲学 中两者是“调和”的。
虽然认识形式的限制体现了认识能力的 有限性,但是另一方面物自体不可知也表明 在我们的认识领域之外还有一个不受认识形 式限制因而可能是无限自由的领域。于是, 对理性的认识能力的限制就为理性的另一种 能力亦即实践能力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天地, 因为实践理性或者说道德意志乃是以自由为 其根据的。
对于启蒙主义的反思
“自从有形而上学以来,对于这一科学 的命运来说,它所遭受的没有什么能比休 谟所给予的打击更为致命”。
--康德
康德的问题
在一个严格受自然法则限制的世界 上,人有没有自由?有没有不同于其他 自然存在物的价值和尊严?
二、哥白尼式的革命
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困境:如果知识 必须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之上,知识就不 可能有普遍必然性;如果知识有普遍必 然性,它就必须是先天的而不可能建立 在后天经验的基础上。这几乎是经验论 与唯理论的“共识”。
《纯粹理性批判》 《实践理性批判》 《判断力批判》
前批判时期 批判时期
《纯粹理性批判》(1781、1787) 《未来形而上学导论》(1783) 《道德形而上学基础》(1785) 《实践理性批判》(1788) 《判断力批判》(1790) 《单纯理性范围内的宗教》(1793) 《道德形而上学》(1797)
一方面,我们的知识的确必须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之上,但 是另一方面,进行认识活动的主体本身亦具有一整套认识形式, 由于这些认识形式在经验之先并且作为经验的条件而存在于我 们的理性之中,因而我们加工整理经验材料的规则是相同的, 所形成的知识具有共同的规则,也就有了普遍必然性(先天 性)。换言之,经验为知识提供材料,而主体则为知识提供对 这些材料进行加工整理的形式,知识就其内容而言是经验的, 但就其形式而言则是先天的。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由此就得 到了证明。
德国古典哲学家们活动的时代正是世界历史发 生着波澜壮阔的激烈变革的时代。伟大的德国诗人 哥德曾经在一次谈话中这样说道:“我所以得天独 厚,是因为我出生在世界大事纷至杳来、方兴未艾 的年代。”这段话也适用于德国哲学家们,他们是 1776年北美独立战争、1789年法国大革命、拿破仑 席卷欧洲以及他的失败等等世界大事的见证人。
a priori: 先天的=普遍必然的=独立于经验同时
作为经验的条件 a posteriori:
后天的=个别偶然的=感觉经验的
科学知识=感觉经验+普遍必然性 =后天经验+先天形式
事物“相对于我们”划分为两个方面
显 象:Erscheinungen appearances
物自身:Dinge an sich things in themselves
我们如何能够先天地经验对象?
按照知识必须符合对象的传统观念
1、外部事物及其属性如何能够挪到我们 的头脑中来?
2、即使我们假设这是可能的,建立在后 天经验基础上的知识如何可能是先天的?
哥白尼式的革命
不是知识必须符合对象,而是对象必 须符合认识主体的先天认识形式(主客体 关系的倒转或转向)。
康德的解决办法
第十二讲 “哥白尼式的革命”
德国哲学的历史背景
与当时欧洲其他国家相比,德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都 处在非常落后的境地。当英法等国经过资产阶级革命而相继 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之时,德国仍然处在封建割据的状态, 以至于年轻的黑格尔悲叹:德国已不成其为一个国家。然而, 由于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由于德国始终处在欧洲文化的 影响之下,所以尽管德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极其落后,但 是在文化领域却卓有建树,终于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时,走 在了文化领域的最前列。这是一个巨人辈出的年代:莫扎特、 贝多芬、莱辛、哥德、席勒、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 尔……想一想就令人神往。
对康德影响最大的两位近代哲学 家--休谟与卢梭。
“我坦率地承认,就是休谟的提示在多年 以前首先打破了我的独断主义的迷梦,并且在 我对思辨哲学的研究上给我指出了一个完全不 同的方向。”
--《未来形而上学导论》
卢梭教会了我尊重人
1762年康德阅读了卢梭的《爱弥尔》, 对他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多年后康德说: “我自以为我的求知欲极为强烈……有时我 想:这一切将给人类带来荣耀,因此我鄙视 那些知识极端贫乏的庸俗之辈。卢梭纠正了 我这种看法。炫耀自己的特长这种心情消失 了,我学会了尊重人”。
为什么唯理论与经验论争论不休 陷入困境?为什么唯理论与经验论没 有能够解决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问 题?
通常我们认为经验论代表感性,唯理论 代表理性,实际上问题并不简单。经验论与 唯理论的确相互矛盾,但是在各自的理论中 却貌似并不存在感性与理性的矛盾,无论经 验论还是唯理论都没有在感性和理性之间做 出质的区别,真正把感性和理性(知性)区 别为两种不同的认识能力的是康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正如黑格尔所说,“哲学的任务在于 理解存在的东西,因为存在的东西就是理 性。就个人来说,每个人都是他那时代的 产儿。哲学也是一样,它是被把握在思想 中的它的时代。”德国哲学家们作为时代 的产儿,用他们的思辨语言把握并表现了 那个伟大时代的精神。
康德 (Immanuel Kant,1724-1804)